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1页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2页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3页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4页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编写:高一(10)班 必修一组学习目标:认识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从纵向上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特征,理解中国近代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理解认识。用社会史观分析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是与政治革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课要旨: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习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背景(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延续_(2)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_设厂,开店,办银行,_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概况(1) 物质生活:衣着:鸦片战争以后,“样布”“洋衣”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_受到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_在青年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2) 饮食:鸦片战争后,在_和一些大城市里出现_,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房:_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_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风俗习惯: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_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_,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了_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城市,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_;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如磐石的沿袭下来。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新中国成立后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习俗: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_,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物质生活: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 生活水平:物质比较比较_,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_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 但总体比较低。 改革开放以后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_的目标 衣着: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_,从单一款式走向_. 饮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政府还提倡_. 住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_. 休闲:改革开放以来,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习俗:注重环保、_、_的社会风尚在逐步形成。问题探究1.比较传统与近现代中国人民的衣、食、住、习俗方面的变化传统近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衣着长袍_衣物色泽单调_饮食_吃西餐_菜篮子工程住宅深宅大院_拥挤,陈设简易_习俗留辫子,缠足;_休闲方式多样化 2.阅读课本,小组讨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历史影响3.阅读课本,思考: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发展趋势?突出特征?具体表现?基础巩固1.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到:“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 A. B C D 3.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新变化的是( ) A.倡导婚姻自由 B形成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 C “安居工程” D “菜篮子工程”4.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兴女学仪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 )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5.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7.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有()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着装正逐步融入国际潮流社会风气发生了 根本转变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A B C D8. 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当时第一次(1978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整个中国连男女都分不出来,都是一片灰色。我觉得我为中国也作了一些贡献,就是把颜色带到了中国。皮尔卡丹能把颜色带到了中国”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B.经济的发展 C思想解放,审美观念的变化 D.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9.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是在什么时候( )A. 一五计划完成时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 10.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 ) 吃西餐 喝西洋饮料 喝咖啡 建造花园式洋房 A B. C. D.1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 )A、粮食统购统销B、衣着五彩缤纷C、“安居工程” D、“菜篮子工程”.能力提升12.材料一:我从调查中得知,洽村村民在这一时期结婚的大多数都没有送嫁妆。他们说:“吃大锅饭,吃食堂,人都是国家的了,还送什么嫁妆。”材料二:那时兴起送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东西作为嫁妆,如: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纪念章等,这构成了那个时期嫁妆的鲜明特色。村民说:“毛主席像章也是当时最好、最时兴的嫁妆,那个时期结婚的人都送。”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送嫁妆的风气在洽村已经开始普遍化它保留了传统中的一些痕迹,至少证明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无法完全割裂传统。但是,当今嫁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以下是我在洽村调查所整理的资料:时期所送的嫁妆(除被褥、桌柜等)80年代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90年代组合家具、VCD播放机、彩电、冰箱现在取暖器、大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沙发、高档组合家具、农机设备、摩托车、小面包车、音箱、高级床上用品 材料均出自翟一达传承与嬗变:洽村的嫁妆变迁请回答:(1)分别指出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洽村送嫁妆情况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2)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