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标准.doc_第1页
奶牛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标准.doc_第2页
奶牛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标准.doc_第3页
奶牛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标准.doc_第4页
奶牛全混日粮(TMR)饲养技术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nc lh j 12 012004奶牛全混日粮()饲养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全混日粮()的概念、特点、调配、制作、饲喂管理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三元种业科技所属牛场全混日粮()的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nc lh j 04 012003 饲料与营养q/nc lh j 04 022003 饲养管理与生产工艺3 的概念及其特点3.1 概念:(total mixed ration)为全混合日粮的英文缩写,tmr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日粮各组分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全混合日粮(tmr)保证了奶牛所采食每一口饲料的营养均衡性。3.2 饲养工艺的优点:3.2.1 精粗饲料均匀混合,避免奶牛挑食,维持瘤胃ph值稳定,防止瘤胃酸中毒。奶牛单独采食精料后,瘤胃内产生大量的酸;而采食有效纤维能刺激唾液的分泌,降低瘤胃酸度。tmr使奶牛均匀地采食精粗饲料,维持相对稳定的瘤胃ph值,有利于瘤胃健康。3.2.2 tmr日粮为瘤胃微生物同时提供蛋白、能量、纤维等均衡的营养物质,加速瘤胃微生物的繁殖,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效率。3.2.3 增加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效率。3.2.4 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一些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3.2.5 根据饲料品质、价格,灵活调整日粮,有效利用非粗饲料的ndf。3.2.6 简化饲喂程序,减少饲养的随意性,管理的精准程度大大提高。3.2.7 实行分群管理,便于机械饲喂,提高劳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3.2.8 实现一定区域内小规模牛场的日粮集中统一配送,从而提高奶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3.3 饲养工艺的不足:3.3.1 饲养工艺的特点讲求的是群体饲养效果,同一组群内个体的差异被忽略,不能对奶牛进行单独饲喂,产量及体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采食量差异。3.3.2 从理论上讲,高产牛往往需要更多的精料;而少数食欲不良的牛只往往应给予少量的精料和大量的干草,因此对一些特殊牛的照顾是tmr饲喂无法做到的。4 分群及各群调配4.1 分群方案饲养工艺的前提是必须实行分群管理,合理的分群对保证奶牛健康、提高牛奶产量以及科学控制饲料成本等都十分重要。对规模牛场来讲,根据不同生长发育及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结合工艺的操作要求及可行性,一般采取如下分群方案(见表一)。表一 分群标准和各群饲喂方案日粮类别群别高产牛中产牛低产牛后备牛干奶牛分群标准及注意事项高产群泌乳早期或头日产30kg以上牛只(包括:围产后期)中产群泌乳中期或日产25kg以上牛只低产群泌乳末期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青年牛产前60天-产前21天干奶后期30%70%产前21天-产犊;青年牛产前21天-产犊头胎牛群头胎牛单独分群,并按产量、泌乳月分别给予高、中、低三种tmr1523月青年牛限饲10-11kg干物质/天715月育成牛06月犊牛哺乳期补开食料4.2 日粮的调配4.2.1 根据不同群别的营养需要,考虑tmr制作的方便可行,一般要求调制五种不同营养水平的tmr日粮,分别为:高产牛tmr、中产牛tmr、低产牛tmr、后备牛tmr和干奶牛tmr。在实际饲喂过程中,对围产期牛群、头胎牛群等往往根据其营养需要进行不同种类tmr的搭配组合。4.2.2 对于一些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特殊牛群,可根据牛群的健康状况和进食情况饲喂相应合理的tmr日粮或粗饲料。4.2.3 说明:4.2.3.1 表一中的比例是以干物质为基础。4.2.3.2 考虑成母牛规模和日粮制作的可行性,中低产牛也可以合并为一群。4.2.3.3 头胎牛tmr推荐投放量按成母牛采食量的85-95投放。具体情况根据各场头胎牛群的实际进食情况做出适当调整。4.2.3.4 哺乳期犊牛开食料所指为精料,应该要求营养丰富全面,适口性好,给予少量tmr,让其自由采食,引导采食粗饲料。断奶后到6月龄以前主要供给高产牛tmr。4.3 tmr的营养水平4.3.1 各种tmr的营养水平执行q/sy sb j 08 03.12004,见表二。营养水平干奶牛tmr高产牛tmr中产牛tmr低产牛tmr后备牛tmr干物质dmi (kg)13-1423.6-2522-2319-218-10总能nel (mcal/kg)1.381.68-1.761.6-1.681.5-1.61.3-1.4脂肪fat %dm25-74-64-5粗蛋白cp (%)dm12-1317-1816-1715-161314非降解蛋白 % cp2534-3834-3834-3832降解蛋白 % cp7062-6662-6662-6668酸性洗涤纤维adf %dm3019212420-21中性洗涤纤维ndf %dm4028-3530-3632-3830-33粗饲料提供的ndf %dm30191919可消化总养分tdn%dm6077756765ca %dm0.60.9-10.8-0.90.7-0.80.41p %dm0.260.46-0.50.42-0.50.42-0.50.28mg %dm0.160.30.250.250.11k %dm0.651-1.51-1.51-1.50.48na %dm0.10.30.20.20.08cl %dm0.20.250.250.250.11s %dm0.160.250.250.250.2维生素 a(iu/kg)100,000100,00050,00050000维生素 d(iu/kg)30,00030,00020,00020000维生素 e(iu/kg)1000600400400表二、各种tmr的营养水平表注:1.本表引用标准为nrc2001年版所用标准,实际日粮配制过程中应该以本地饲料条件和实际牛群的生产水平和气候环境做出合适的调整。2.表中营养浓度都是干物质为基础计算。3.干奶牛营养水平为干奶到产前21天的营养水平。4.后备牛营养水平依据14月龄营养需要,如果牛群较大时,建议将后备牛群的分群细化,有利于后备牛群的生长发育和饲料成本的控制。5.表中的纤维含量为维持瘤胃健康的最低纤维需要量。6.夏季日粮钾的含量提高,减少热应激。5 日粮的制作5.1 添加顺序5.1.1 基本原则:遵循先干后湿,先精后粗,先轻后重的原则。5.1.2 添加顺序:精料 干草 付饲料 全棉籽 青贮 湿糟类等。5.1.3 如果是立式饲料搅拌车应将精料和干草添加顺序颠倒。5.2 搅拌时间掌握适宜搅拌时间的原则是确保搅拌后tmr中至少有20%的粗饲料长度大于3.5cm。一般情况下,最后一种饲料加入后搅拌5-8分钟。5.3 效果评价从感官上,搅拌效果好的tmr日粮表现在:精粗饲料混合均匀,松散不分离,色泽均匀,新鲜不发热、无异味,不结块。5.4 水份控制水份控制在45%-55%。5.5 注意事项5.5.1 根据搅拌车的说明,掌握适宜的搅拌量,避免过多装载,影响搅拌效果。通常转载量占总容积的60-75%为宜。5.5.2 严格按日粮配方,保证各组分精确给量,定期校正计量控制器。5.5.3 根据青贮及付饲料等的含水量,掌握控制tmr日粮水份。5.5.4 添加过程中,防止铁器、石块、包装绳等杂质混入搅拌车,造成车辆损伤。6 饲喂管理6.1 饲喂管理执行q/sy sb j 08 03.22004。6.2 奶牛要严格分群,并且有充足的采食位,牛只要去角,避免相互争斗。6.3 食槽宽度、高度、颈夹尺寸适宜;槽底光滑,浅颜色。6.4 每天次饲喂,固定饲喂顺序、投料均匀。6.5 班前班后查槽,观察日粮一致性,搅拌均匀度评价;观察牛只采食、反刍及剩槽情况。6.6 每天清槽,剩槽为合适,合理利用回头草。夏季定期刷槽。6.7 不空槽、勤匀槽,如果投放量不足,增加tmr给量时,切忌增加单一饲料品种。6.8 保持饲料新鲜度,认真分析采食量下降原因,不要马上降低投放量。6.9 观察奶牛反刍,奶牛在休息时至少应有的牛只在反刍。6.10 传统拴系饲养方式,除舍内饲喂外,应增加补饲,延长采食时间,提高干物质采食量。6.11 采食槽位要有遮阳棚,暑期通过吹风、喷淋,减少热应激6.12 夏季成母牛回头草直接投放给后备牛或干奶牛,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发热变质。同时避免与新鲜饲料二次搅拌引起日粮品质下降。7 不同饲养工艺条件下的tmr实现方式及配套设施要求7.1 饲养对牛场来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但要求奶牛的分群、日粮的合理调配,同时要求牛场的设施设备配套。对于以散栏饲养、分群管理、集中挤奶为特点的新工艺牛场,饲养工艺便于推行,并且其优势会得到充分发挥;而对于传统舍饲拴系饲养方式而言,由于牛舍、槽道以及设施不配套,在日粮的制作、投放以及奶牛采食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因地制宜,对传统工艺牛场进行配套改造,是大多数老牛场面临的问题。7.2 传统工艺条件下推行tmr饲养存在的主要问题:7.2.1 草库、精料库、青贮窖不集中,不利于日粮的搅拌效果,同时机械设备的工作时间延长,磨损及油耗增加。7.2.2 storti公司饲料搅拌车自带青贮攫取设备,对保护青贮截面,避免二次发酵效果十分明显。而多数青贮窖均为地下窖,并且窖口路面和窖低地面需要改造处理。7.2.3 多数牛场由于牛舍及槽道限制,无法实现日粮的直接投放,需要经过二次搬运。搅拌好的日粮只能卸到牛舍门口,饲料存放处需要搭建防晒、防雨棚。同时,饲料搅拌车必经道路路面多数需要硬化。7.2.4 部分牛场由于建筑物、道路布局问题,饲料搅拌车循环行走困难,而改造投入过大,可以采取搅拌车相对固定,由三轮或农用车发送到牛舍,然后再进行饲喂,即二次或三次搬运方式解决,但劳产率不能得到充分提高。7.2.5 二次、多次搬运影响日粮水分、均匀度,造成精粗饲料分离。同时制做好的日粮往往由于堆放时间过长,造成品质下降。7.3 不同的实现方式7.3.1 行走模式牵引式或自走式饲料搅拌车移动,按添加顺序分别装载各饲料组分,经搅拌、混合直接投放饲喂,或卸到牛舍贮料间,再由人工二次搬运饲喂的方式。总之,简单的讲:由饲料搅拌车搬运发送到牛棚。如下图所示: 人工添加青贮人工添加 混合 直接饲喂干草精料付饲料 自取青贮装载机添加 搅拌 牛舍料间 人工饲喂 装载机取青贮7.3.2 相对固定式搅拌车相对固定,由人工或装载机按饲料添加顺序依次添加,经搅拌混合,再由中间运输车辆(自动翻卸的农用车或三轮车)运送到牛舍槽道或料间的一种方式。如下图示:干草、精料、付饲料、青贮 人 装 工 载 添 机 固定搅拌站 中间运输车辆 牛舍槽道 牛舍料间 人工饲喂7.4 配套设施要求7.4.1 饲料搅拌站7.4.1.1 靠近干草棚,同时最好也靠近精饲料库。7.4.1.2 搭建防雨遮阳棚,檐高不低于米,棚内面积不低于平方米,便于机械作业。7.4.1.3 加筋水泥地面处理,内部设有精饲料堆放区、付饲料处理及堆放区。7.4.1.4 部分牛场需要在搅拌站堆放青贮饲料,需要适当加大搅拌站面积。7.4.1.5 各种饲料组分采用人工添加或装载机添加要考虑地面的落差,采用二次搬运的牛场搅拌站设计同样要考虑这一问题。7.4.2 牛舍储料间便于卸料,防雨防晒。7.4.3 落差卸料台为了便于二次搬运,需要建立地上落差卸料台。卸料台高1.2米,宽米,长米,并且两端各带有米长的扇形引坡,便于饲料搅拌车安全卸料。8 机械设备使用及维护8.1 搅拌车的使用8.1.1 操作搅拌车机手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悉搅拌车的各种功能和注意事项。8.1.2 机手在操作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不得违规操作。8.1.3 杜绝酒后作业,禁止疲劳驾驶。搅拌车工作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人员和其它人员必须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安全距离之外。8.1.4 搅拌车的日常维护8.1.4.1 根据搅拌车使用频率,至少每两个月调整一次方形切刀与底部对刀之间的距离,最大不要超过1毫米,缩短搅拌时间,降低油耗,保证日粮搅拌效果。根据刀片磨损情况,及时调整刀片方向或更换新刀片。8.1.4.2 经常留意链条松紧,及时调整,并经常加油。8.1.4.3 绞龙、链轮每5天注一次黄油,后面取青贮大臂23天加一次黄油。8.1.4.4 经常留意电瓶电解液。8.1.4.5 pto连接轴要经常抹黄油。8.2 拖拉机的使用与维护8.2.1 拖拉机的使用8.2.1.1 开始使用新拖拉机之前,要检查新车的制动系统、仪表系统、灯光是否齐全、转向油高度、两用油高度等。油面未达到标准高度的要及时加油,有质量问题的及时找厂家修理或退货。使用前应在转向系统,水泵和四轮加黄油。8.2.1.2 使用前要至少直接磨合50小时。8.2.1.3 在使用初期,要做到发动机中速运转,起步不急加油门。8.2.1.4 在使用过程中不急踩刹车,不猛轰油门,不强加速。8.2.1.5 拖拉机开动前务必松开手刹!如果拉着手刹行车,对拖拉机的使用寿命将会有很大影响。8.2.1.6 禁止长时间拉起副离合器手柄。8.2.2 拖拉机的日常维护8.2.2.1 每使用500小时更换机油,同时更换机油滤油器。8.2.2.2 每使用一年,两用油沉淀一次。具体做法:排空两用油,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