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辉体育保健学讲稿doc[Download].doc_第1页
关辉体育保健学讲稿doc[Download].doc_第2页
关辉体育保健学讲稿doc[Download].doc_第3页
关辉体育保健学讲稿doc[Download].doc_第4页
关辉体育保健学讲稿doc[Download].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 育 保 健 学 讲 稿(07-08学年上学期)授课班级:06级本科体育教育授课人:关 辉2007年8月第一次课课程介绍1、 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2、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本科)学时:72学时 3、 成绩计入:平时10;期中20;期末704、 学习方式: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应用。绪言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学习目的。主要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2、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5、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一、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以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二、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其研究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根据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要求,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和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三、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卫生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参加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中学的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依据,并给以保健指导。2、 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3、 研究常见的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1)研究与评定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以便进行卫生指导和医务监督。(2)研究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特点和体育卫生要求。二、 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其学习主要内容有:卫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营养与保健、体育卫生、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运动性伤病的防治、按摩等。五、学好体育保健学的几个要求学好基础理论(解剖、生理、卫生学、临床医学等)。处理好四个关系:a体结构与机能的关系b、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c、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d、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思考题: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2、体育保健学的学习任务是什么?3、应怎样学习体育保健学?第二次课第一章 健康概述目的要求: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含义。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现代健康观、现代体育的健康观、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学习重点: 1、现代健康观2、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一、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规定: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健康概念的特点:1、指向健康而不是疾病。2、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3、包括个体的、群体的健康。4、生物、心理和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健康的标志与标准:1、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志(略)。2、标准: 用“五快”(肌体)和“三良好”(精神)来衡量。二、健康的分类 1、按定义分: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可分为: 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 3、按健康评估的综合判断可分为: 健康状态(第一状态) 疾病状态(第二状态) 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三、影响健康的因素1、人类生物学(遗传、心理因素)2、生活方式3、环境(自然、社会环境因素)4、卫生保健第二节 现代体育的健康观一、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要求学生进行自学第三节 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一、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适量(强度和时间)有研究证明1、心率在110次/分,健康锻炼价值不大。2、心率在130次/分,健身效果明显。3、心率在150次/分以上时对健康有不良影响。二)运动时间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运动时间在2060分钟之间,每周35次时才能达到良好的 锻炼效果。二、适量运动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1、通过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使人对自身更加了解。2、通过运动表象,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3、适量运动对思维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体现在:(1)通过运动形象、想象、模仿和直觉思维及空间判断活动,提高右脑功能。(2)通过运动时各种感知觉的参与,从整体角度对信息进行综合及进行决策和应答、不停地对对手的意图及可能采取的行动做出判断和预测、与同伴的战术配合等活动,提高操作思维和直觉思维。(3)通过视觉的快速搜索、准确预测、决策与反应选择、快速有力的始发动作、完成动作等活动,提高心理敏捷性。4、适量运动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影响。体现在:(1)通过克服困难、竞争、冒险、把握机会、追求不确定结果、达到目标、控制、成功、挫折等过程,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2)适量运动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不愉快情绪和焦虑的作用。(3)适量运动可适应和对抗应激刺激,提高心理应激能力。(4)适量运动后可出现良好的心境状态。(5)适量运动以兴奋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有抗抑郁的作用。5、适量运动能使运动者产生特殊的体验。体现在:(1)高峰表现:运动者有时出现超出正常机能水平的行为表现。(2)流畅体验:运动过程中有时可出现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表现出忘却、投入、乐趣、享受和控制感。(3)跑步高潮者:可出现瞬间的欣快感。6、适量运动可促进心理建设。体现在:(1)人在适量运动中一次次证明自己能力,使自我概念发生积极变化。(2)适量运动可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3)适量运动可培养人的自信心。(4)适量运动可培植人的进取精神。三、过度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过度运动在体育运动中是一种运动性疾病。过度运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负荷超过人体承受能力。二是身体功能不良而引起的。四、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一) 运动缺乏的概念运动缺乏是慢性非传染疾病,包括久坐习惯、机体缺乏运动刺激、不运动或少运动。如果每周少于3次,每次少于10分钟,运动强度偏低,运动时心率不到110次/分,则为运动缺乏。(二) 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 长期缺乏运动,人的新陈代谢功能降低,而引发运动系统疾病。作业题1、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2、运动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从适量运动、过度运动和缺乏运动的角度去分析第3次课第二章 运动与环境目的要求: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环境与卫生防护;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掌握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环境卫生的防护3、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3、运动建筑设备的基本卫生要求 教学重点: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教学难点: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学时分配:4学时授课过程:第一节 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人都在一定的外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会影响环境,而环境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人体可通过调节来适应。但如果环境变化超出了人体生理调节范围,则会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的异常或病理变化。自然界不断地变化,人体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适应性,保持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人类能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创造有利于健康和生存的条件,不断促进入类社会的繁荣昌盛。(一)大气对健康的影响大气是人体赖以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它对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以及生活等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卫生意义。尤其对物质代谢、气体代谢和热代谢(体温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大气的这些卫生特性均由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所决定。大气的化学组成,在干燥空气中大约含有氧21、氯78、二氧化碳o03,其他惰性气体(氦、氖、员、氛、氛等)约占oo01,此外,通常还可混入少量水蒸气、尘埃、微生物、臭氧、过氧化氢、氯氧化物等。人体通过呼吸功能与外界环境随时进行着气体交换,大气是机体获得足够氧气以供代谢所需的唯一天然来源。当空气中氧含量降低至10时人体可出现恶心呕吐、中枢神经活动减弱;当氧含量降至78时,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界限,可出现窒息、体温下降、昏迷、循环障碍,甚至死亡。(二)水与健康水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保证人体活动必需的物质。水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是良好的溶剂:水能贮存和吸收大量的热,故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水也是保持个人卫生,改善环境清洁的重要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成分的水还可用于理疗,防治某些疾病,如冷水浴可提高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对机体起强壮作用;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天然矿泉浴、人工海水浴、药物浴等可治疗各种关节炎、多种皮肤病、多发性神经炎等。若水质受到污染则直接影响到人体的饮用水,危害人体健康。(三)土壤与健康土壤是人类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人类除直接与土壤接触外,还可通过空气、水相植物等与土壤发生联系。因此土壤的卫生条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常是多方面和间接的。土壤可传播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使人感染疾病;土壤又是各种废弃物的净化场所,进人土壤的各种污水、污物,经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逐渐将其净化;常年潮湿的土壤是不良的居住环境,可诱发风湿病等;土壤中适量的各种微量元素,通过动、植物和水补给人体需要。但土壤中化学元素若缺乏或过多,又可间接影响人体某种元素的不足或摄人量过多,严重的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如地方性甲状腺肿、慢性砷中毒)。(四)噪声与健康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人体学习、工作、休息,而噪声则通常影响情绪、睡眠及工作、学习、效率;长时间的强噪声会引起噪声病,如噪声性耳聋、神经衰弱综合征(头昏、头痛、失眠、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胃肠功能紊乱等)。生产生活中的噪声源主要由:1、工业噪声2、交通噪声3、生活噪声组成。(五)室内装修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是因为人造地板、油漆、地毯、粘合剂等材料中释放的甲醛、苯及苯化合物、氨等有毒气体正常。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急、慢性中毒短时间一次大量的有害物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眼睛红痛、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血压下降及呼吸困难等,严重病例可昏倒。低浓度长时间反复对机体作用可引起慢性中毒。在生产环境中,由铅、苯、汞、锰等生产性毒物引起的慢性职业中毒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的重点之一。(二)致癌作用有关学者认为8090的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而在环境因素中物理因素占5;生物因素占5;化学因素占如。例如,放射线的外照射或吸入放射物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等,紫外线过度照射可引起皮肤肿瘤。现己证明,热带恶性淋巴瘤是由血吸虫传播的一种病毒所引起的。(三)致突变作用突变是指机体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然的变异,可由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等)及生物因素(病毒感染等)引起,其中化学致突变物占重要地位。突变可表现在两方面:染色体畸变,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基因突变,即dna分子上的损伤。如果突变发作在生殖细胞,则可能导致不孕、早产、死胎或畸形及遗传件疾病;苦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则常导致细胞的增殖异常而形成肿瘤。(四)致畸作用放射线照射、某些药物以及风疹病毒等,已证实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造成胎儿畸形。 (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少环境污染物可以作为致敏原引起变念反应性疚病。即这些化学物进人体内可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镍盐、砷盐等粉尘有时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或过敏性鼻炎。某些环境污染物也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抑制作用,可使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六)其他环境污染还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也可造成公害等危害。第二节 环境卫生的防护 一、大气卫生防护为防止大气污染,达到保护人民健康和保证良好生活环境的目的,应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如制订大气卫生标准及地方废气排放标准,作好城乡规划,绿化居民区,改善能源,减少工业生产中污染物的排出量,执行大气卫生监督等。为保证大气卫生要求,作好大气卫生防护,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规划措施2、工艺改革3、除尘和废气净化4、制定标准二、水质卫生防护为了保证居民生活卫生和健康,对防治水质污染所采取的措施,称为水质卫生防护。水质卫生防护措施,应针对不同污染源加以规划。认真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利用,是保护和改善水质卫生状况的主要措施。三、土壤卫生防护土壤卫生防护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病原体污染土壤而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防止各种有机或无机的化学毒物污染土壤,恶化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自净能力,防止有害物质在土壤积聚,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良或残留毒物,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土摄卫生防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1)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o(2)粪便清除和无害化处理。(3)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4)有害化学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治理。四、学校环境的卫生防护学校领导应明确教育与卫生工作的统重要性,做好学校环境的卫生防护。1、 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2、 学校饮用水的供给3、 学校污染物的处理4、 学校防止噪声的措施5、 学校宿舍卫生的防护五、绿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1、净化大气2、减少噪声3、调节气候4、美化环境5、有益健康第4次课第三节 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一、冷环境的影响寒冷环境中运动时会带来不利因素,如:机体散热快,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少,肌肉粘滞性增加,从而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易致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 二、热环境的影响热环境中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体液丢失较大,循环血量减少,则运动能力下降,甚至诱发热痉挛、热衰竭、中暑等。三、高原环境的影响高原低氧环境中运动,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刚进入其环境不久,常有胸闷、气喘、头昏、口干等不适感觉。长时间后,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血液中hb、rbc携氧能力、对缺氧的耐受力。第四节运动建筑设备的基本卫生要求一、 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1、位置选择要避开污染区,交通方便,利于群众开展体育活动,靠近水源。2、座落方向室外运动场的长轴最好与子午线平行,即南北方向或长轴与主导风向垂直,室内场馆利用自然采光时,宜座北朝南,若用人工照明的,可不考虑座向。二、 采光与照明自然采光,采光系数标准为1:35。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是光线必须充足,室内照明度不能小于50lx,光线要均匀,不闪烁,不眩目刺眼,不产生浓影,接近日光谱。暖与降温:应按当地自然条件采取一定的采暖与降温的措施,保证室内气温在23250c之内。三、 通风室内通风可采用人工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方式来更新室内空气。四、 外运动场地与设备的卫生要求1、田径场 应合理布局合乎规格,方便使用,跑道应平整,富有弹性,无浮土,无积水,应有100m以上直线跑道。跳跃场地的助跑道方向应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踏跳板应与地面平齐,沙坑的边缘宜木质做成且与地面平齐,坑内应填满三份锯末与七份沙子,应掘松耙平。跳高、撑杆跳高的沙坑应放置海棉包,并高出地面11.5m,撑杆跳应有特制的穴。投掷区必须明确划分,投掷时严禁他人穿行。铁饼和链球场地应设护笼,即铁丝挡网,以免伤人,投掷器械应当符合年龄、性别、及技术要求。室外单双杠、高低杠、抓举、吊环等固定器械要经常检查有无损坏,螺丝松动,锈蚀,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2、球场篮、排球场地应平坦结实,无碎石,浮土,不滑,最好的三合土地面。足球场最好有草皮,球场周围2.5m内不应有任何障碍物.五、 室内运动建筑设备卫生要求1、体操馆使用面积应人均占地4m2,木制地板应平坦坚固,无裂缝,墙壁应平坦,馆内光线应充足,符合采光系数标准和人工照明要求。室内最好用吸尘器或湿式抹扫,不能用滑石粉代替镁粉。器械安装应牢固,必要处(如助跑板、弹跳板),应钉防滑 皮。器械下方应放海绵垫,两垫之间不要有间隙。2、球类馆地面应平整结实不滑,无浮土,安装木质地板,光线应充足,符合采光系数标准和人工照明要求。室内灯光安装距地面的高度:篮球馆最少不应低于7.5m;排球馆不低于8.5m,要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球场边线至墙壁距离不小于2m。3、游泳馆(池)其顺序应是更衣室存衣室厕所准备活动室淋浴室涉水室游泳池。深浅水池应严格分开,池水应清洁,水质透明,无臭无异味,不允许有藻类繁殖或肉眼可见的浮游生物,池水的理化指标应符合卫生要求,即ph值为7.28.0。余氯量不低于0.3mg/l,细菌总数少于100个/ml,大肠杆菌3个/l,水温18250c,室温25250c。池壁、池底应平滑,馆内应有准备活动的场地。池底应有一定倾斜度,但不宜太陡,池水要定期净化和消毒。馆内人工照明不能少于200lx,应有急救设备和救生员。思考题:1、田径场和排球场各有哪些基本要求?2、运动环境对人的运动能力有何影响?第5次课第三章 营养与保健目的要求: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热能和热能消耗量的测定,了解营养对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影响,掌握合理营养,运动员的营养要求,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以及赛期的膳食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营养素2、热能3、平衡膳食4、运动员膳食的营养特点5、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6、赛期运动员的营养特点7、营养对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影响教学重点:合理营养,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以及赛期的营养特点教学难点:热能与合理营养学时分配:6 学时授课过程:第一节 基础营养一、宏量营养素概念: 营养素: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营养素的主要功用:(1)供给能量(2)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3)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一)蛋白质1、 营养功用:(1)构成机体组织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肌肉、血液,骨、软骨以及皮肤等均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损伤的修补都需要蛋白质。(2)调节生理功能a、维持胶体的渗透压(血浆蛋白)b、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是体内缓冲体系的组成成分。c、具有催化和调节作用(酶和激素)d、承担氧的运输(血红蛋白)e、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球蛋白可形成抗体。蛋白质供应不足时,白细胞及网织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f、影响高级n活动。能量物质(磷酸肌酸)、神经介质(乙酰胆碱)g、供给能量:1g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16.74kj能量,人体每天所需热量10%14%来自蛋白质。2、 氨基酸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分。3、 蛋白质的分类分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三种。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1)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食物中的含氮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6.25)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高(2)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食物中被吸收的氮量/食物的含氮量x100%(3)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 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结氨酸和苯丙氨酸及组氨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越接近人体需要越能被机体充分利用。(4)蛋白质的生物价(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蛋白质生物价=n在体内的储留量/n在体内的吸收量x1005、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1)供给量:成人:11.5g/kg体重/天(约占总膳食热量的1012%)儿少及伤病康复期适当增加。(2)蛋白质的来源:肉类、鱼类、奶类、蛋类、豆类、果类、谷类、薯类。(3)蛋白质不足的影响: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肝功能下降(浮肿),抵抗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少儿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成年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贫血等。二、脂肪1、营养功用(1)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糖脂、磷脂、胆固醇)(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3)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4)保持体温,保护脏器a、能储存热能,并是热的不良导体b、可作填充衬垫,保护脏器(5)供给热能lg脂肪在体内氧化可释放37.65kg热量,2、食用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1)消化吸收率熔点越低越易被消化吸收。(2)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的油脂,营养价值高。(3)维生素含量 动物油含a、d;植物油含e3、供给量与来源(1)、供给量:成人:50g/d(占总热能1720%,但不超过30%),冬天适当增加,夏天宜减少。(2)来源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骨髓、蛋黄、芝麻、菜籽、大豆、花生等。4、脂肪过多的影响 肥胖、高脂血、高血压、胆石症等,并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三)糖糖的分类(按结构分):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糖元、粘多糖、纤维素、果胶)1、营养功用(1)供给热能a、糖是人体主要能源物质,lg糖在体内氧化产生16.74kj的热能,占总热量的60-70%。b、糖做为供能物质的优点、易消化吸收 、分解产热快、耗氧少 、能在无氧或氧债状态下,分解供能。atpcp系统供能的持续时间为8s,13min的最大速度完成的运动,必须靠糖酵解供能。(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糖是糖蛋白、粘蛋白、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糖蛋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糖脂和粘蛋白分别是n组织和结缔组织的成分之一)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形成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必需物质。(3)保护肝脏a、糖蛋白能保持蛋白质在肝脏内的储备。b、糖可增加肝糖元的贮存,维护和加强肝功能。c、葡萄糖醛酸直接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4)维持中枢n系统的功能脑组织中无能源储备,糖是大脑的唯一能源物质大脑日需糖量约100120g,血糖浓度下降,首先影响中枢n系统,产生疲劳和头晕等现象。(5)节约蛋白质作用a、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可以增加atp的形成,有利氨基酸的活化及蛋白质的合成。b、机体糖充分时,糖先被动用,因此蛋白质被节约。(6)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正常的代谢,必需有糖的参与才能完成,否则血中酮体将增加,影响正常生理功能。(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 当机体缺糖时,心脏和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骨骼肌中缺乏糖元贮备,则出现耐力不足,心肌缺糖,可出现心绞痛。2、糖的供给量与来源a、供给量:、成人:46g/d(占总热量的6070%)、运动员:812g/b、来源:粮食(米、面、玉米、高梁等)、豆类、根茎类、薯类、萝卜、水果、瓜类等。1、 糖摄入不当的影响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龋齿、近视等。第6次课第一节 基础营养二、微量元素(一)维生素名称营养功用缺乏症供给量来源 va1、维持正常视力。(眼内感觉物质视紫质)2、维持上皮组织的功能。(参与组织间质的合成)3、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1、夜盲症2、上皮细胞角化增殖,上皮干燥,毛囊角质丘疹等。3、生长发育停滞。成人及儿童:1mg/d;视力要求高或需保护皮肤者需适当提高。动物的肝、肾、蛋黄、牛奶等,黄色与绿色、蔬菜与红色黄色水果。vd促进p、ca的吸收与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佝偻病、骨质软化症。成人:400国际单位(约10ug)/d孕妇、儿童适当提高(500800)肝脏、鱼肝油、禽蛋及日光照射。ve1、抗氧化作用(使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免于氧化破坏)2、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减少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微循环)3、抗衰老作用。易衰老,肌肉营养不良,运动能力下降。男子:15国际单位/d女子:12国际单位/d植物油、绿叶莴苣叶及柑桔皮、肉类、蛋黄、鱼肝油等。vb11、辅助糖的代谢(是辅羧酶的主要成分,参与糖的代谢。)2、促进能量代谢3、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影响血糖浓度)4、加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乙酰胆碱)运动能力下降,周围神经炎症状,心功能不全症状,消化功能障碍成人:1.52mg/d耐力运动员:训练期35 mg/d ,比赛期5-10mg/d粮谷类的胚芽或表皮、豆类、酵母和硬壳果、动物的肝、肾、脑、瘦肉和蛋类等vb21、体内酶的重要成分(参与脱氢酶的组成。)2、保护眼睛、皮肤、口舌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3、参与蛋白质的代谢1、代谢紊乱2、结膜炎、角膜炎、脂溢性皮炎、舌炎、阴囊炎等病症3、n兴奋性过度或减弱4、肌无力,耐力下降成人:1.5mg/d力量型运动员:训练期:2 mg/d比赛期:2.53mg/d动物的内脏、牛奶、鸡蛋含量高、豆类和新鲜绿叶蔬菜中亦含少量vc1、促进生物氧化(对疲劳和过度训练有治疗作用)2、促进胶元组织形成保护细胞间质的完整。3、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抗体生成,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4、参与解毒(保护酶系统免受毒物的破坏)5、促进造血(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6、提高atp酶的活性7、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抗缺氧、寒冷、高温能力提高)8、抗癌作用(阻断亚硝酸)1、影响疲劳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提高。2、坏血病及影响创伤与骨折的愈合。男子:75mg/d女子:70 mg/d运动员:训练期100150mg/d比赛期150200mg/d水果与蔬菜vpp1、维持皮肤、神经和消化系统的功能。2、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影响皮肤、神经、消化系统的功能及影响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成人:1520 mg/d酵母、花生、稻谷、豆类及动物内脏(二)无机盐名称营养功用缺乏症供给量来源ca1、构成骨骼及牙齿。2、维持n肌肉的正常兴奋。3、促进血液凝固。骨质疏松、软骨病、肌肉痉挛、凝血障碍。成人:600mg/d儿童:11.4 g/d运动员:11.5 g/d奶类制品、蔬菜、豆类、海带、小虾米等p1、构成骨与牙齿。2、参与物质能量代谢。(构成磷化合物)3、维持中枢n系统的正常功能。4、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1、影响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2、能量代谢受影响。成人:1.5 g/d儿童:1.7 g/d孕妇:2.52.8g/d能量消耗大与神经高度紧张者适量提高。一切含蛋白质食物、豆类和绿叶蔬菜较高。fe1、构成细胞核及多种氧化酶。2、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呼吸过程。缺铁性贫血成人:12 mg/d 孕妇及少儿:15mg/d运动员:2025 mg/d肝脏、瘦肉、蛋类、豆类、绿色蔬菜及五谷外皮和胚叶。f构成骨骼与牙齿。龋齿、老年性骨质疏松、斑牙症。(过量)成人:2.33.1 mg/d茶叶含量高zn1、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是酶的激活剂。2、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3、协助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送。1、生长发育停滞或迟缓。2、性器官发育幼稚化。3、创口愈合不良,自发性味觉障碍。成人:11mg/d动物性食物、谷类及豆类。nacl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2、维持酸碱平衡。3、与n肌肉的应激性增高有关。4、调味与增进食欲。肌肉痉挛4.59 g/d食盐三、其它膳食成分(一)水1、营养功用(1)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占体重的5760%。(2)参与物质代谢过程。(体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都要以水为介质)(3)维持体温的恒定。(4)水是润滑剂(各关节、肌肉、体腔、呼吸道和器官等处都要有水参与润滑作用)(5)维持脏器的形态与机能。2、供给量正常人:20002500ml/d(二)膳食纤维主要功能:(1)预防便秘(2)控制体重(3)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四、营养素之间的关系(一)宏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脂肪必须有糖的存在才能彻底氧化而不致因产生酮体而酸中毒。脂肪和糖在体内可相互转化,而蛋白质不能由脂肪和糖所替代。但足量的糖和脂肪又可使蛋白质免当能量被消耗。(二)宏量元素与维生素之间的关系1、宏量元素的代谢需要维生素的参与,且需要量随代谢增大而增大。2、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体内越容易产生过氧化物,需增加ve的摄入量以对抗氧化损伤。3、食物中如蛋白质过少vb2不能在体内存留而经尿排出。(三)无机盐之间与其它营养素之间的关系ca和p的比例适当(1:1);若p过多会影响ca的吸收。ca高会影响铁和锌的吸收;锌多又抑制铁的利用;硒对氟具有据抗作用。硒和维生素e配合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蛋白质对微量元素在体内的运输有很大作用;锌参与蛋白质合成;碘是甲状腺素的成分,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有促进作用。第7次课(第一节 基础营养) 五、热能(一)能量 是指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能。(二)人体热能消耗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量的因素有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清醒状态下空腹安静时室温在1825之间的热能需要量,它受体表面积与体型、年龄、性别、内分泌状态及精神因素等影响,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每kg体重,1h的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为4.185kj,或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1h消耗167.4kj,女性比男性约低5%,老年比成年人约低1015%,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2、劳动与生活活动 不同的劳动强度和生活方式、持续时间、环境条件及工作熟练程度,其耗能量也不同,机体在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产热量为安静时的1520倍。3、食物的生热效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进食后因食物能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其增加强度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及数量,它是营养素在人体内进行同化作用所需的热量,以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为最强,相当于其本身所产热量的30%左右。我国一般膳食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热能消耗约为膳食热量的10%左右。4、生长发育生长发育需要能量来建立新的组织。(三)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能量的来源。(四)热能供给量的标准人体每天的热能需要量应以消耗量的多少为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体内热能需要有所不同,在确定少儿的热能需要时,除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各种活动的消耗外还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者,热能供给量应高于同龄的一般人。我国对青少年热能供给量超过从事中等体力劳动的成年人,人进入中年后,体内热量也随之减少,目前国际上根据年龄增长而校正热能供给量的方法,需以2039岁成人为标准,以男子体重为65kg,女子体重为55kg热能供给量为基础,超过此年龄的逐年递减,其标准为:4049岁减5%,5069岁减20%,70岁以上减30%。若热能收支不平衡,体重会变化,机能会降低,则会影响健康,引起疾病,缩短寿命1、 能供应不当的影响:(1)热量过多的危害肥胖、运动能力下降,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痛风症等疾病。(2)热能不足的危害基础代谢降低,消瘦,贫血,精神萎缩,皮肤干燥,肌肉软弱,脉搏缓慢,体温降低,抵抗力下降等评定热量是否恰当的方法:观察一定时期的体重变化 测量皮褶厚度2、人体需热量的测定(1)计算法(2)测量法第二节 健康膳食指导一、营养与抗氧化 食物在体内的氧化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引起细胞损伤,导致疾病发生。体内存在清除ros的物质和酶反应系统。在抗ros的物质中一部分来自膳食,一部分是体内产生的抗ros物质。(一)veve是一种血浆中主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二)vc可使氧化的ve再生。(三)胡萝卜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胡萝卜素)。(四)矿物质 硒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五)其它抗氧化成分二、营养与免疫(一)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免疫(二)微量元素与免疫三、平衡膳食(一)合理营养概念合理营养是指以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体的生理、生活、劳动以及一切活动的需要。平衡膳食是:(1)由多种食物构成;(2)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3)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数量的平衡,以利消化、吸收和利用。 (二)平衡膳食的保健作用平衡膳食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饮食可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随着营养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保健作用及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第四节 运动员营养一、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运动员膳食的基本要求1、要求热量保持平衡 要有充足的热量满足机体的需要并要保持平衡。 补充热量时要根据食物发热量和人体消耗量而定(运动员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14647.516740kj)。2、注意热能物质的比例适当应以糖为主,脂肪量要少,大多数运动项目、蛋白质、脂肪、糖之比为:10.70.84,耐力性项目为117。3、充足的维生素 运动易使维生素损失,所以要及时补充。 合理增加或补充维生素可提高运动成绩。(耐力性项目对vb1、vc要量大)维生素的摄入量要符合机体的需要。(运动员对维生素的耐受性比一般人差)(4)合理的膳食制度运动后一般应休息30min以上再进食,进食后应休息1.52.5h才参加剧烈运动,一日三餐要合理。4、正确选择食物和烹调加工要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营养丰富的食物,要注意酸碱性食物的搭配,烹调加工时应尽量保留其营养成分和注意其色、味、香以增强食欲。二、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1、田径a、短跑与中距离等速度性项目 营养特点是:要求供给能量要迅速,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为此应增加含糖、维生素b1和c,磷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还要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b、长跑与超长跑等耐力性项目: 应供给充足的糖、蛋白质、维生素b、c、无机盐(fe、nacl)以及少量的脂肪。c、投掷等力量性项目 蛋白质量要充足,2.5g/公斤体重/d2、体操要求较高,同时要控制体重。因此,运动员的食物要体积小糖、蛋白质的量要高,脂肪要少,维生素b1和c、磷、钙的量要充足。3、游泳 增加vb1和vc。短距离游泳,蛋白质要丰富,长距离游泳脂肪比例。4、球类 食物中糖、蛋白质、维生素b1和c、p等供给量均要满足运动需要。5、举重糖量要高,蛋白质和脂肪适当增加,注意补充动物性蛋白质及钾、钠、钙等到物质。6、射箭、击剑等项运动 提高va的量。三、比赛期运动员的饮食特点1、赛前应补充充分的糖,无机盐,维生素c,不要过分补充蛋白质和脂肪等酸性食物,维生素c在超长距离比赛前食用量为140mg/d,比赛前不宜吃得过多,以免体重增加,不利于比赛。2、比赛当天食物的体积要小,发热量高,易消化吸收,不要吃过多难消化及产气的食物(如肥肉、豆类等),食物要含有丰富的磷、糖、维生素c、b,耐力性运动项目可要适当增加脂肪的量,赛前一餐一般要在赛前2.53h完成。3、赛中(耐力性项目)a、途中补充饮料一般采用g.s、vc,少量蔗糖、盐类(磷、nacl)及果汁等配方,要等渗或低渗,含糖量不宜过高。b、途中补充食物途中食物一般应用易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食量宜小,发热量高,略带酸味。四、训练期的营养特点a、夏季训练代谢特点:蛋白质代谢(分解)加强,排汗量(n量)增加,由于代谢旺盛维生素b1、b2、c等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v丢失更多。饮食要求:应增加蛋白质、vb1、b2、c和水、盐的补充。b、冬季训练代谢特点:基础代谢相升高,机能散热量大,所以耗能多。饮食要求:总热能要高,可适量增加脂肪的摄入量,还要增加vb1、c,食物要温热,营养丰富,易于吸收。五、运动员营养补充的误区思考题:1、简述糖、脂肪、蛋白质的营养功用。2、简述矿物质、维生素、水的营养功用。3、什么叫合理营养?试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合理营养的要求?第8次课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目的要求:了解儿少及女子的身心特点,掌握儿少及女子的体育卫生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儿少及女子的身心特点2、儿少及女子的体育卫生要求。3、中老年的体育卫生要求。教学重点:儿少及女子的体育卫生要求教学难点:儿少的身心特点、女子一般及经期的特点。学时分配:6学时授课过程: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一、儿少的身心特点儿童少年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和营养,是促进身体发育的重要手段,其锻炼和营养的合理性必须以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为基础。(一)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1)骨的弹性与柔韧性好,但易弯曲或变形(骨化尚未完成)(2)肌肉力量小(肌肉纤维细,肌肉收缩蛋白少)(3)耐力差,易疲劳(肌肉中能源储备少,n调节不完善)(4)动作的精确度和协调性弱(肌肉生长发育不均衡,大肌群快于小肌群)(5)关节灵活,但稳固性差(关节面差度大,关节囊及肌肉韧带松驰,薄弱,伸展性大)2、心血管系统的发育特点(1)心收缩力弱(心肌f短而细,弹力f分布少)(2)心率快,心输出量小(、心收缩力弱、心脏瓣膜发育不完善,心容积小交感n兴奋性高)(3)血压低(、血管内径宽、血流长度短) 3、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1)肺活量小(肺泡量少,胸廓狭小)(2)负氧债能力弱(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呼吸与心率来提高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4、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1)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服均衡,兴奋占优势。(2)第一信号系统(形象具体思维)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抽象思维)正在不断发展。(3)神经细胞工作能力较弱,易疲劳,也易恢复。(4)神经系统稳定性下降(性腺活动加强,内分泌活动变化)5、心理发育特点儿童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和逐渐成熟的时期,特别是进入青春受其内分泌功能变的影响,女少年的运动能可能有所下降,使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下降;而男少年这时期主要表现争强好胜,常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二)儿少的体育卫生要求。1、依据儿少运动系统的特点进行健身运动(1)养成正确的坐立、走、跑、跳的姿势,防止骨弯曲或畸形。(2)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防止发育不均称)(3)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4)避免从高处往下跳的练习(防止骨盆与下肢骨的发育变形)(5)不宜过早从事力量练习(下肢骨化提前完成,腿变形,足弓下降)(6)宜进行柔韧性练习(7)注意预防运动损伤2、依据心血管系统的特点进行健身运动(1)运动强度与运动密度都不能过大(2)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3)不宜进行力量和耐力性练习3、依据呼吸系统的特点进行健身运动(1)呼吸方式,节奏应与动作协调配合(2)注意呼吸卫生4、依据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进行健身运动(1)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泼和多样化(2)要注意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手段的配合(3)不宜做过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n系统分析综合能力差,小m肉群发育区)(4)青春发育期,女生不要做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高的动作(由于内分泌腺活动的改变n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平衡能力下降);而男生要加强防伤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第9次课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目的要求:了解女子身体的一般特点,掌握女子一般的体育卫生要求及其月经期和更年期的体育卫生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女子身体发育的一般特点2、 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3、 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4、 女子更年期的体育卫生教学重点: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及 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 和女子更年期的体育卫生教学难点;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学时分配:2学时授课过程:一、女子身体发育一般特点(一)女子的发育一般情况(1)发育速度:1112岁女超男, 13岁后男超女(2)体型:肩部较窄,骨盆较宽,下肢较短,躯干相对较长,(由于重心低利于完成下肢支撑平衡动作,但对跑与跳跃动作发挥不利)(3)脂肪多(占体重28%):皮下脂肪虽多,但对冷刺激很敏感。(二)女子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的特点(1)骨骼骨骼细短,骨密度较薄,骨骼水分及脂肪含量相对较多,无机盐含量较少,所以女子骨骼重量轻,抗弯、抗压能力弱。(2)肌肉肌肉含水分和脂肪较多,含糖少,故力量较男子弱,易疲劳。女子的肩带部和前臂肌肉力量较差,加上肩部较窄,所以做悬重,支撑,负重等动作较为困难。女子肌肉中慢肌纤维的比例高于男子,且皮下脂肪多,因此利于进行长距离运动。(3)关节灵活,柔韧性好 女子的脊柱间软骨厚,各关节囊及韧带的弹性及伸展性较好,因此利于从事体操、舞蹈和武术等项目。2、心血管系统的特点(1)心脏体积小,重量轻,容积小,所以每搏输出量较男子少10%左右。(2)心率快女子心收缩力弱,调节心脏的n中枢兴奋性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