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旱灾带给我们的警示.doc_第1页
西南旱灾带给我们的警示.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西南旱灾带给我们的警示 目前,百年一遇的西南干旱仍在继续,最近的几次降雨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干旱频发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决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从旱灾中吸取教训,加强水利设施和节水型农田建设,唤起公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有数据显示,我国50%的耕地还是靠天吃饭。温总理在云南视察抗旱工作时说,我们已连续6年农业增产,农业增产政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老天爷也帮了大忙。老天爷帮了多大忙?旱灾从另一个角度对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式发出了警示:农业这种沿袭千年的“望天收”耕作方式应该得到改进了! 研究表明,地表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5%,喷灌为75%,而滴灌可高达95%。回过头想一下,我们的西南地区有多少雨水是白白地流掉了?还有我国农村大部分的水利设施基本上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旱不能浇,涝不能排。要避免大灾临时抱佛脚,就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同时,建设节水灌溉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旱作特色农业,从而实现以少量的水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更加符合干旱缺水地区的实际。 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旱情也揭示出了中国人的一个“短处”,素以节约著称的中国人却不善于节约水资源。在水资源极度危机的现实中,人们感受到了水的珍贵;而一旦旱情解除,人们马上将生态灾难置之脑后,又肆无忌惮地浪费和挥霍水资源,比如家庭用水无节制,社会用水浪费无人心疼,洗车行、洗浴中心在城市遍地开花,工业和农业不仅大量用水,并且污染严重。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如果不懂得珍惜水资源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其造成的损失将远远大于这场旱灾所带来的损失。因为天灾带来的损失可能是一时的,而漠视水资源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无法生存。节约每一滴水,这句话听起来过于老生常谈,然而笔者想说,现在这不仅是一个号召,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否则,我们终将无水可喝。 西南旱灾也是大自然给我们传递的一个严重警告:一味地为了发展经济而不顾对大自然的保护,迟早要遭受自然界的报复。气候的变化,往往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有紧密的联系。为了经济效益,不少地方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速生丰产林,而这些植物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从而使土地的抗灾能力被大幅削弱。西南地区正在体验着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 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只顾自己的生存权利和生存快感,却忘了对大自然最起码敬畏的行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崇敬大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倡导、践行低碳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