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命题作文“为生命着色”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作文题目】: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作指导】: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 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声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 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对生命有个性化的感悟 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的色彩,他为其奋斗的思想历程结局;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生命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可以借鉴教材里素材,屈原为生命抹上汨罗江一样的色彩,司马迁为生命抹上黄土地一样的色彩,陶渊明为生命抹上秋菊一样的色彩 “色彩”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上的释意是(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那么,按照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考生选择它的本意与引申意思来写作文都是不跑题的。事实上,基本上是没有考生跑题的!然而,在立意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最好的立意一定是在话题的比喻意或引申意上展开,而在本意上做文章则是其次了。这一点很像话题“天空”与“我与空间”的立意角度。下面将本次作文中较好的立意列举如下,仅供各位老师与考生参考。 1、从“色彩”的释意(2)出发,来写人的诸多优良品质,比如珍爱生命、博爱善良、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奋斗不止、刚强不屈、淡泊名利等真善美的一面,来抨击强权政治、自私自利、趋炎附势、欺师灭祖等假丑恶的一面。在具体写作中,将“色彩”巧妙的融合在各种品质中,“拉来”历史英雄、文化名人助阵,将自己对生命意思的理解(强调“大我”)作了很具体的诠释。 2、与以上立意相反,主张不要给生命着色,保持生命本来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实际上,只是立意角度不同,而主题还是殊途同归,与以上立意一致,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与世俗同流。例如:一杯清水,来自高山,没有任何色彩。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迎合客人的口味,往这杯水中加入各种“调味剂”,使之失却本来的纯净。而我们想要恢复它的纯洁,却是万分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呢? 【精彩例文】:为生命着色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抑或是春的万紫千红 夏的浓荫绿树 秋的金黄世界 还是冬的洁白剔透。人生,恰似一幅画,画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红色灿烂明艳白,如苏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 ?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灰 ,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人生的境界在于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生命的画板,让我们自己着色!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让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许我们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喧嚣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诠释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成为栋梁之材!不要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蓝天中飞到你的极致,这便是最好!蒙娜丽莎向你发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诗篇在召唤,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为你的青春伴奏!让我们拿起画笔,倾听心声,为自己的生命着色!为生命着色生命在刚诞生时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可是随着时间的浸染,它会慢慢泛黄,失去原有的选择。所以,我要为它涂上美丽的色彩,让它持久如新。就让我先为它涂上一层嫩绿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要着的便是那春雨中时隐时现的那抹嫩绿。沐浴着细雨和微风,一株株弱小的生命在四处坚硬的土层里寻到了生命的契机,酝酿一冬的绿色之梦经过黑暗阴冷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春的呼唤。小草在春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就像幼年的我,在爱的呵护下渐渐长大,我的生命着上了一层嫩绿。再让我为生命描上一抹明黄,就像朝阳下的光芒,它代表着我的青春,是那么欢快明亮。就像刚抽枝的杨柳,像才露角的小荷,像枝头跳跃的黄鹂用清越的歌声去证明生命的力量。要把阳光的金线编成一串串绝美的旋律,将我年轻的宣言播撒。青春不怕失败,青春不怕痛楚,青春不怕挫折,即使风雨覆盖,我依然如骄阳穿越任何阴霾,将高远的天空染色,将心中的希望照亮,将生活涂上一抹明黄。最后再给生命刷上一道金红,就像一枚金红斑斓的落叶,在阳光下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它从树枝上决绝地飞旋而下,宛如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它处在生命的结尾,却也在辉煌的时刻和自我完美的巅峰。即使这一刻如此短暂,它仍以最高贵优美的姿态,奔赴大地的怀抱。它闪着金红的光芒,飞过秋千去,飞过篱笆外,化成一?g春泥,在大地的血液里重生。我想我的一生也应像落叶壮丽地逝去,轰轰烈烈地凝成血与光的色彩,为我的生命刷上一道金红。我想在我的生命的白纸上留下缤纷的色彩,热情的红,冷静的蓝,梦幻的紫,浓烈的黑让它们填上我生命的空缺,给我的生命画一幅美丽的抽象画,让我生命的白纸永不褪色,持久如新。为生命着色在勇敢者的天空翱翔,我绝不轻言放弃。题记每次回家,我总会顺眼看看我家院子外面那一片爬山虎。一直以来,那里都是令我感到惬意的好去处。那是一片绿的海洋。你看,它们紧紧地抓住墙,那白色的小脚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呀爬呀,尽管没有人照料,却依然这么茂盛。当微风从它们身上轻轻拂过时,成群的爬山虎像一层层绿波在荡漾;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大海在歌唱。整个院里都是爬山虎带来的勃勃生机。清晨,它们闪烁着朝阳的霞光,让人神清气爽,觉得这一天都会是精彩的。每当疲惫时,我便伫立在窗边静静凝望,这充满生命的绿可以使我的眼睛得以充分的休息,给我写作的灵感。没有花香,是清爽的;没有花艳,是淡雅的;没有花朵点缀,是悠闲自得的。这由无数片绿叶组成的大海,是充满生命的大海。我还记得去年晚冬时节,曾经下了一场好大的雪,像棉被似的覆盖了整座城市,院子也顿时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那时的爬山虎承受不了雪压的重量,像蜕皮似的被剥到了墙脚,我觉得它们的生命已经干枯了,衰败了,对这一片绿色景象的消失倍感心痛。可是第二年一开春,当我回到那里时,展现在我眼前的景象令我惊喜交集。老根上长出了几片嫩叶,正奋力往上爬,星星点点的。也许它们已经发芽好些天了,只是我没有机会看到而已。仍然是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死而复生,它的力量使我肃然起敬。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墙上一定还会长满苍翠的爬山虎的。我知道,在我成长的岁月中,一定会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就在我亲眼看到爬山虎重生的时候,我读懂了生命的更深的一个讯号。这,就是勇敢。爬山虎是勇敢的,它在生命将要终结的时候显示出一种顽强,一种求生的欲望。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片绿叶。这些绿叶,需要经历风雨才能更加茂盛。当我们勇敢面对失败时,一切困难都会屈服于我们脚下,当我们充满勇敢的力量时,我们就能度过一切寂寞的冰墙。惟有勇敢,生命的绿叶才能不断生长,最后拥有一片绿的海洋。在勇敢者的天空翱翔,我绝不轻言放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2006年高考中,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类型均出现在考卷中,特别是材料作文,在沉寂数年后,出现在全国I、卷中,着实让师生感到意外,因为许多学生的训练功夫都下在了话题作文上,一旦接触了似曾相识的材料作文,难免有无处下手的。某省高考评卷现场,阅卷主任拿着几百份抽样作文惊讶不已,因为这其中关涉材料的文章寥寥可数,以至于不得不重新调整评分标准,以适应这“后话题时代”的到来。三者命题、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命题作文是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 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从赋得古原上草送别一路走到解放后的一年来我在努力地工作虽则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可命题这种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命题作文这位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才结束了他一统天下的权威,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日益活跃,但话题作文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色。2004年北京的包容、2005年天津的留给明天、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重庆的自嘲、北京的说安、2006年天津的愿景、辽宁的肩膀、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的北京的符号,都显示出命题作文这位鹤发童颜的长者的无限魅力,特别是今年北京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高考命题,赢得一片喝彩。 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起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最大区别。命题作文一般不提供材料,但也有例外,如2006年北京的北京的符号,就列举了故宫、四合院、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的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王府井的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等这与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很相似,此中材料可以作为帮助理解题目的桥梁,也可以作为写作发挥的内容。命题作文对文体的限制性最强,这也是它同其它两类作文的差别所在。如2005年北京的说安、湖南的淡意气,题目具有明显的文体指向议论文,其它文体就难以吻合题目要求。而2006年北京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之所以倍受好评,原因也正是它在文体方面显示了相当大的自由度:作家梁晓声认为:过去的高考作文题目要么是感性的,叙事的;要么是理性的,议论的。北京的符号模糊了这两者的界限,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有悟性的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落脚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比如擅长感性写作的同学,他可以写北京的建筑物、时尚、民俗,甚至可以具体到庙会、抖空竹这样特别细小的地方。擅长理性写作的学生则可以写北京经济和文化的能动力、时代的脉搏;他甚至可以说,他说不出北京的符号在哪里,但足可以感觉到它无处不在。 材料作文是富于思辨的成人 材料作文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它思辨性强,并且符合高中毕业生思维发展实际而备受命题者青睐。2006年高考I、卷材料作文似稳重而博厚的成人,在稳定了三年的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又走到高考作文的前台。 材料作文不限制标题,命题灵活度比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大,提供的材料对作文主旨及内容的限制远大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如果是记叙文,必须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境写人、记事,至于扩写、续写更足必须以材料为根本;如果足议沦文,必须从材料所包含的角度提炼观点,发表看法,材料提供的角度又远少于话题作文提供的角度。材料作文所附材料必须辩证地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象话题作文那样确立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思辨性是材料作文最重要特征。2006年全国卷I作文题所用的材料是经过改编的拉封丹寓言,原来寓言中的鸟鸦是个愚蠢、盲目、缺乏自知之明的被讽刺对象,而作文材料中“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多可爱啊!”是命题者加的。这样就增加了,材料的辩证意味,审题难度增加,尽管题干中还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而、一个角度构思”,但还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框架下,在对寓言的全面而不是片面的理解下,才能做到恰如其分,才能体现客观辩证的态度,才符合命题暂对丰题思想的要求。 材料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同话题作文一样,是比较自由的,考生尽可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甚至创造性地发挥:但如果足写c义论文,试卷所附材料足必用的,关键是运用得巧妙,富于概括性,突出重点,小可面而俱到,兼收并蓄,这同话题作文的材料有很大差别,材料作文的材料在于“用”,话题作文的材料在于“引”,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作文话题、提示话题内容的作用。 话题作文是跳街舞的青年 话题作文源于电说节目中的话题讨论,作为命题形式的话题作文及其际志是“三自方针”: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因为它比其它命题形式更符合文章生成的规律,因而倍受师生的欢迎,近三年来,独领风骚,成为较为稳定的命题形式。它收放有度,便于发挥,如当今流行的青年街舞,传统与创新,流行与高雅,异彩纷呈。 话题作文的题目应是考生自拟的,话题不是题目,但对于议论性文章,题目包含话题,可以有效避免离题。话题字数少的,话题前可加“关于”、“说”,或在话题后加“断想”、“联想”、“沉思”等,如关于问、走与停的断想、二的联想、雨燕减肥的沉思。话题字数多的可以直接用作文章题目,如雕琢心中的天使、帮一点空白。 话题作文的材料不同于材料作文的材料。“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是帮考生理解话题。”(张伟明语)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宜拿材料到文章中去分析,话题才是话题作文的核心,要分析的恰恰应该是话题。材料不同于话题,材料的内容大于话题,分析材料容易离题,话题本身就是生成文章之树的种子,而材料是堆土,其中可能有无数颗可以长成文章之树的种子,过分分析材料,就可能选错种子,这就是过分留恋材料容易造成离题的原因。所以张伟明先生明确地说:“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较松,考生可以用不同文体,发挥各自的优势。由于话题由谈话而来,不同说话人对问题有不同看法,要让自己的看法成立,就少不了对话题的分析和综合,这样,话题作文本质上是趋于议论性或思辨性的,而关系型命题更要求作文的思辨性。当然,作文并小意味着只能如此,如果你习惯于编故事,就不妨写故事性文章,只是要注意主旨或写作对象要与话题相符;如果你习惯于写象征性文章,那么,象征意义或描写对象要与话题相符。但主旨意义和象征意义不能埋得太深,要让阅卷人能较快发现,一般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题,其至可以明白地在文章前写上提示主旨的题记。 总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命题作文可以看作是对某个话题的具体限定,材料作文可以从材料中挖掘出多个话题。可以看出,话题作文仍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是“只领风骚二三年”而已。难怪有人面对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慨叹:“后话题作文”时代到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回归”对作文训练的启示 2006年高考作文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从这些试题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高考作文从命意到形式,都呈明显的回归趋势。把握这种趋势,对我们以后的作文训练无疑有借鉴意义。尊重自我,回归写作主体 多年来,高考作文较多地把考生的眼光引向自身以外的世界,要求考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社会,评论当前的文化现象。这种命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不少作文空话、套话连篇,写不出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今年的作文命题则注重唤醒写作者的自我意识,引发考生重新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全国卷I作文由一只乌鸦的寓言引出。乌鸦模仿老鹰,不但没抓住山羊,反而破牧羊人抓住,这表明乌鸦就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现实中许多入也容易忘记“我”的身份,“我”的位置:这个文题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我,不要忘记“我”是谁。带着自省上路、认清自己,为成功插上翅膀、心如明镜知自我等优秀作文都是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认同。 上海的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表现出来的那种热情、主动,真挚,是近年高考作文题中少有的。“我”是施动对象,要讲述一个属于“我”的故事,在文章中要凸显“我”。许多考生写“我”想握住贫困生的手、残疾人的手、农民工的手,都体现了“我”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我”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 作文命题回归主体是对新课改的回应新课标要求学生“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优秀的文章应该是从生活中来,从作者真切的体验中来,是心灵与生活的碰撞而激起的美丽火花,。因此,作文训练要注意练好内功,增厚生活积累,丰富情感体验。健康地张扬自我,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有刨意的文章。 承接薪火,回归传统文化 北京题“北京的符号”,具有很浓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符号就是一种文化的直观呈现,北京的符号是丰富多彩的,建筑符号如故宫、胡同、四合院;艺术符号如北京琴书、京韵大鼓;饮食符号如焦圈、豆汁、艾窝窝、驴打滚;老字号如全聚德、同仁堂、内联升透过这些符号,要求考生把握住北京文化的精神命脉。 湖北卷的作文材料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要求考生对带“三”的词语进行联想写文章。在中国人的认识论里,“三”是意义宏大的哲学建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包含“三”的熟语中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比如阳关三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足鼎立、三阳开泰、三生有幸、三坟五典、三纲五常如果我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汉,就不难从中选取最佳的联想触发点。 全图卷作_文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推重,两组数字进行对比,一组表明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组表明网上阅读正在迅速增长。题意中涉及到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现代人为什么不爱读书了?网上阅读率上升是忧还是喜?传统书籍会不会被电子信息取而代之?阅读的低俗化现象如何应对?网络快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致命的吗?只有背靠着传统文化这厚实的大山,才能从容地回答这些问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最基本的识别标志,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年轻一代不能数典忘祖,对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因此,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传统艾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舍远求近,命题材料回归课本 高考具有强大的导向性,高考命题(尤其是阅读材料)不来源于课本,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注重读课本,老师 不重视教课本,教材被弱化,经典课文受冷遇,因此,高考作文命题材料选自教材,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反拨和矫正。 浙江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话题材料有好几则直接取自教材,仲尼曰:“生无所息。”康德说:“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让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这都出自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是什么一课。江苏卷作文材料,“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出自初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鲁迅的小说故乡。 如果说在上面的两个作文题中,课本中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福建卷则要求考生必须熟悉相关经典课文。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2)戈多来了 (3)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导向非常明确要求考生回归经典。第一条与三国演义相关,三国演义是新课标向学生推荐的课外必读书;第二条取自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等待戈多;第三条“留一点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思想,渗透在高中课本米洛斯的维纳斯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等课文中。不熟悉这些课文,联想就失去了依据,有的考生不知“戈多”为谁谈何创新? 命题材料回归课本,对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鞭策。新课程中多种教材并行,无沦选哪种版本,经典课文都要认真地品读涵咏,吸收精神滋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才能提升作文的品位。 切合意旨,回归审题要求 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高考作文一直把审题当作重要的能力来考查。进入话题作文时代以后,淡化了审题,让考生有了自由开放的写作空间。但是,真理往前走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削弱了审题要求后,不少考生认为话题作文可以信马由缰,意到笔随,套作抄袭,有禁难止。因此,今年许多省市都提高了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这不是偶然的巧合。 全国卷I明确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丁材!斟的含义”,这与话题作文的弹性和自由不同。尽管说“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但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框架内肯定或否定讽刺盲目模仿,而又有限度地肯定勇敢精神、多数考生忽略了题干要求,无视寓言材料的总体精神,依然按照话题作文的套路写,出现了极端片面的观点。比如一味赞颂乌鸦的勇敢,执著顽强,死而无悔;少数考生抓住材料结尾的一句话,大谈孩子的天真,或者仅抽取“可爱”二字,连缀成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要使作文不离题,就必须读懂材料中所写自然现象的寓意。如江西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其寓意是什么呢?一是雨燕肥胖的由来安乐窝里优裕的生活,父母的精心照料;二是雨燕减肥的方法控制食物的摄人,进行锻炼;三是雨燕减肥的结果展翅高飞。不审清材料的寓意,写作中就会陷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窘境: 山东卷作文材料是雷抒雁的一首小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要求考生根据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特别强调“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应试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有统一的命题,要求考生重视题意,因为题意的偏离流失,题意的肤浅解读,都会严重影响作文的分数。因此,今后的作文训练,要在审题、拟题、扣题和点题等方面苦心经营。 限定文体,回归传统题型 2006年高考中,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比例越来越大,话题作文似乎渐行渐远,辽宁题“肩膀”,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题“愿景”,北京题“北京的符号”,湖南卷“谈意气”,江苏题“人与路”等,或者直接命题,或者将材料与命题相结合,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已完全打破,稳定三年的“关系型”作文以渐渐隐退,作文题型明显向传统回归,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的高考作文,基本上是议论文唱主角。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以来,出现了一些有创意的作文,但是一些披着“刨新”外衣的“变异”文体也粉墨登场,传统文体受到冷落,这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文章不要章法,不要积累,只要形式新奇即可、针对高考文体“四不像”的现状许多省市正在力矫流弊。湖南卷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引导考生对人生、社会进行理性的思考,这种回归是一种进步、有些命题,虽不提文体要求,但题目本身隐含蓄文体要求。比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基本上不能写成议论文,以写成散文、记叙文为宜。 作文题型以及文体的回归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训练应试作文,需要有多种准备:有话题作文,也会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考生既要能写议论文也要会写其他文体;既要学会选择题目写,也要善于做遵命文章。阅卷回来看作文:2006年高考作文启示录 2006年6月ll-l8日,笔者参加了河北高考作文网上阅卷工作,捕捉到了鲜活丰富的阅卷信息和原汁原味的作文资料,现将有关认识与收获提供给各位读者共享! 高考作文阅卷场不是酒吧或咖啡屋,那是流水作业的现代车间,“工人们”阅卷任务繁重紧张,就自己阅卷速度而言达到了35秒一篇,本人所在的作文三组最快的达到l9秒一篇,因此,阅卷评分的最重要的依据还是整体感知,尤其是靠自己的阅读初感。因此我们的高考文必须遵守以下的黄金规则,这也是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启示录。 启示录之一:高考作文要切合题意,要完全符合命题者所没计的意图。 审题立意至关重要,它是作者行文的灯塔与指南针。记得清朝王夫之曾经说过: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准,就选对了帅,这仗便胜了一半。 今年河北区选用的全国高考卷作文题目,讲了一个乌鸦学鹰抓小山羊失败的故事,让考生从中提炼中心,构思行文。材料包括两个层面:乌鸦的行为和父与子的不同评价。乌鸦的行为既有盲目性又有合理性,盲目性是乌鸦不能正确认识估价自己,不能认清自我。合理性是乌鸦不满足现状,积极学习他人之长并勇于实践尝试。父与子的不同评价也具有合理性与盲目性或言之片而性。这也启迪我们怎样认识和评价自己,怎样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因此评分细则中表述如下:凡是把乌鸦的行为的两面性或者父子两种评价观点联系起来考虑,无论从何种角度引发开去,命题立意均可视为符合试题要求。 在阅卷中依据阅卷细则也发现真有偏离题意的,比如有谈论创新的,议论童心的可贵的,评说人的名字重要的,甚至有的通篇提倡忠诚与材料无任何直接间接联系,出现文不对题现象,真是让人感到痛心,有的文笔尚好,更是倍感惋惜。 毕竟,文章是表意的工具,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何谈高分。这就需要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等。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考场作文审题中加以灵活运用。 启示录之二:精心打造亮点,尤其是题目拟制,开头策划,精彩段经营,结尾段安排,名句运用等方面要不遗余力。 1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 好的标题能够使文章流光溢彩、光彩照人,所以说:“文题善,佳篇成一半,题好一半文。”因此我们的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功夫,投入智慧,挥洒才情,巧动心思,妙拟文题,制造亮点,以便迅速攫住阅卷者的目光,为自己的话题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创造佳绩,令人啧啧称羡。 我在阅卷过程中随手记录下来了几个精彩题目,它们是“理想之花根植于现实土壤”、“让梦导航”、“勿被羡慕遮望眼”,“丈量生命的勇气”“岂能东施效颦?”“看清自己再飞翔”“梅花开在雪来时”;这些拟题很容易俘虏阅卷者的心,尤其是设喻拟题,比较容易出彩。因为它能够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精彩,使之心旌摇曳,目驰神往,陶醉其中,小可自拔,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反差的题目有“缺乏父爱的乌鸦”,一看题目就走题了,真是无可救药。也有粗俗型的“鹰爪虽大,但抓不住苍蝇”“香蕉大了,香蕉皮就大”、“胳臂拧不过大腿”、可是这些话语入题,一则不确切,二则选词不典雅。这样拟题破坏了文学美感,出现了硬伤。 由此可见考场拟题的基本原则:可以用三个字简洁概括,那就是“信、达、雅”。“信”就是文题的斟酌拟定应该服从话题文审题与构思的需要,应该成为传递行文主旨的桥梁,应该具备提示行文线索的功能,同时应该与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产生照应。在“信”的基础上再灵活借鉴大力实践拟题的思路与技巧,使其达到流畅自如即“达”的地步,再精益求精,殚精竭虑,达到文才斐然即“雅”的目标。这样,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题目拟制就能达到“信、达、雅”的辨证统一,我们的文章,尤其是考场话题文就会获得阅卷者认同与青睐。 2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 考场文章是一种特殊的写作,“也就决定了考场文的本质是炫示,炫示才华。这才华往往通过制造亮点来实现,虽然我们做不到字字珠玑、段段锦绣,但是我们可以苦心经营文章精彩段,比如雕饰凤头,美化猪肚,扮靓豹尾。下面我们结合阅卷手记展示一下精彩的例子。 (1)一篇题为“找准自己的位置”的优秀文章的开头是:“小草可以连成无边的绿荫却不会有白杨般的挺拔,青松虽有傲立崖巅的风姿却不会有腊梅的暗香:黄莺虽有清脆婉转的歌喉却小会有雄鹰的矫健。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世界上也不会有完美无缺的人。所以不要刻意追求别人,盲目随从让我们迷茫。在人生路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向目标努力拼搏。”从自然界没喻人手,用华美语言自然引出了观点,很有技术含量。结尾段是:“如果你是游鱼,就注定不能和白云向蓝天争宠,如果你是芙蓉,就注定不能和雪莲向 山争荣,如果你是贝壳,就注定不能和珍珠向大海争宠,在人生的路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坚定的信念中踏出一条人生的坦途,生命会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的气质,人生一定是辉煌的。”整篇文章洋溢着文学的芬芳,读来如饮淳酒、似品香茗,口齿噙香,回味悠长。 (2)做别人不如做自己一文中的主体精彩段:“很多人讲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学燕雀巢小枝,这很好,有理想,有追求;但更有人误解其义,养成浮躁的作风,认不清自己,不愿脚踏实地,做好身边事,厚积薄发到了他们那省略掉了积累的过程。”这段话辨证说理,澄清了大家模糊认识,而且语言很讲究,值得揣摩体会。 在经营精彩段方面,要特别注意开头,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左右阅卷者的阅读评判的第一感觉,正因为如此,古人非常重视开头的功能与价值。我国元朝时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考场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3)采来小荷生奇巧,摘得红杏添秀色 我们深知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要想使考场作文语言出现亮色,就要有意识地使诗文、名句与写作联姻,或直接引用穿插在行文中,使文章增色添辉;或者变用一下,机智地使它适合行文的要求;也可以在它的触发下,写出诗情画意或意蕴深厚的文字来。这样去做,既可以夺人眼目,又可以化解表达的难度,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下面用精彩的例子印证。 (1)题为莫让浮云遮望眼的文章主体段引用名句十分悦目:“席慕容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成诗。我想是的。只要我们为自己的心灵织一张滤网,滤去讹误的字句,滤去不和谐的韵脚,再滤去浮华的词章,剩下最纯粹、最本真的自我。面对生活,拥有一个如水般安详的心境。这样,我们方可穿透浮云,看到阳光映照下最辉煌的自己。” (2)生活的主旋律做好自己一文中引用史铁生的名句“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发出的短消息,我们无法去问上帝为什么会发出这个短消息?”整篇文章因此生辉,变得厚重深邃还兼有时代气息。 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恰到好处地使用名句,不应该仅限于文章的点缀,也应该看作写文章的一种基本要求,只有平时注重阅读,不断积累,作文应试时才会怀中掏宝,运用自如。 只要我们依据高考阅卷启示录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就会花开六月,金榜题名。 复习指导:五字要诀助考生提高作文分数 高考作文时间短,阅卷迅速,有着许多特殊性,考生要注意特别对待,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作文要得高分,可以从以下五个字上面下点功夫: 一、显。由于时间关系,高考阅卷老师不能细细揣摩文章,也不能明晓考生的作文功底,考生要特别讲究一个“显”字。 首先,文章的主旨要明了,高考作文如果太含蓄,就会使文章走进隐讳的死胡同,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就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误认为离题打入冷宫。其次,文章的分论点最好用分段的方式明确摆出,开头、中间、结尾都要顾及体现自己中心思想的语句,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放在段首,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另外,还要注意把你认为写得最得意的语句放在段首,或者用题记的方式醒目标示,或者干脆另立段落。二、虚。虚就是虚构。高考作文能写实固然好,但由于我们长期处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很难发现生活中真实动人的故事。高考作文要求有创新,必然把原本平淡无奇的事情编得生动曲折。三、全。全即文章的结合呼应,给人完整感。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很看重,特别是结尾的结构呼应或者主题升华的语言等等。四、简。简即简笔勾勒。高考的一般议论文也好,一般记叙文也好,最好需要多种材料的荟萃,这样信息量大,以符合“内容充实”的要求,因而不欢迎一些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俱在的材料啰嗦记叙。一般记叙文,特别有点散文形式的作文,特别忌讳一人一事的简单记叙(当然构思精巧的小小说除外),以免使文章走入浅薄的深渊。五、亮。亮就是试卷上的亮点。亮点是多方面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是其中第一要着。文章无错别字,没有明显的病句,没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行款漂亮等等,都会让阅卷老师一翻到试卷就精神大振,产生好感,不忍心打低分。每年高考评卷场上,卷面上一字不改的作文有很多都是高分作文。作文有文采,这是使作文亮起来的又一要着。文采的讲究也是多方面的,排比句、对偶句、长短句的灵活运用都很见作者功力,阅卷老师最喜爱阅读,这往往又使作文亮出色彩而获高分。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但只要注意一些考场技巧,在平时训练中多多落实,还是会显示出自己应有的风采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三点体会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远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作文成功之路2000年期例文()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役前训练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共青团团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彩蛋押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牙克石、莫拐、免渡河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和答案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重庆国咨数据服务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每日一练带答案详解(综合题)
- 双人合作开店协议书范本
- 质量员模拟题含答案
- 以史为帆明方向+少年立志向未来+课件-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主题班会
- 2025上海科技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医疗机构员工服务规范手册
- 202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学堂在线 军事理论 章节测试答案
- 舒尔特训练方格 可打印(5×5)
- 中国文化概论·第3章·第1节
- 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介绍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