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波炉的使用与保养.doc_第1页
一、微波炉的使用与保养.doc_第2页
一、微波炉的使用与保养.doc_第3页
一、微波炉的使用与保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微波炉的使用与保养 微波炉是一种现代化的电子炉具,通电时炉内产生微波穿透食物原料内外,使容易吸收微波的水分、油脂、糖、盐等的分子每秒产生24亿5千万次剧烈振动,相互摩擦碰撞,从而产生大量的热,使食物温度迅速上升变熟。烹调中盛装食物的微波炉专用食具因不吸收微波不会变热,炉体本身也是冷的,因此热能损失很小,效率极高。为了使食物各部分加热均匀,放食品的炉盘自动旋转,从炉外可以通过透明的炉门观察烹调情况。 微波炉烹调的温度高低、时间长短,通过旋钮或按键预先编好程序,就能自动快速、简便地烹调,而且无油烟污染,卫生安全。微波炉能进行煎、煮、烧、炒、炸、蒸等,以及冷冻食品解冻等多种操作,还有一种带烧烤功能的微波炉能烤制鸡鸭、面包等各种焦皮酥脆的食品。 微波炉在厨房中最主要的优点是烹制速度很快,例如用烹调功率600瓦的炉子烹制一只750克的整鸡只需7分钟,由于加热时间短、保持了鸡的色鲜、味美、质嫩。 1微波炉的使用 (1)微波炉安装时炉体上面、侧面、背面都要留出空间使四周通风良好,尤忌堵塞进气、排气口o不应靠近潮湿溅水的洗涮糟或煤气炉、暖气片等热源。微波炉功率较大,耗电一般都在千瓦以上,要使用容量足够的单独插座。在较湿热的厨房环境中,炉体外壳要可靠接地以保证安全。 (2)微波炉使用的盛具常用陶瓷、耐热玻璃、耐热塑料制成,一般标注有“可用于微波炉”字样。凡金属和镀有金属膜、带有金属附件的容器绝对不可入炉,连镶金边的非金属容器也不可使用。这是因为金属反射微波,炉内会放电打火、从而烧坏容器,甚至损坏微波炉本身。花纹深的玻璃容器,加热时因受热不均可能导致破裂。普通不耐热塑胶制品在炉内会熔化。草木制品和不涂蜡的纸制品都可以用于微波炉。 没有标注的玻璃、密胺等耐热塑料盛具能否用于微波炉,可以先试验一下,用其装300毫升的清水放进炉内,用“高热”档煮一分钟,如果水热容器不热则可安全使用,如果容器本身变热,则证明它已经吸收了一些微波能量,绝对不可使用。 (3)由于微波穿透食物表面的深度大致是5厘米,因此原料最好切成厚度10厘米以内的片状,一次加热的原料最好大小厚薄相近,以求均匀透熟。烹制整鸡蛋、土豆、板栗等带壳而无孔的食品、应事先刺穿或划破,加热密封罐头时,应先打开甑盖,以防气体膨胀炸裂,如是金属罐盒和盖,一定要更换。加热袋装、瓶装物品,也应启封开口,以免在炉内产生爆裂飞溅。 (4)微波炉一次烹食物的数量、大小放置的密度,是与烹调的功率、火力及时间的长短成正比。烹调前先按食物种类、数量、烹调要求,调节时间、功率控制旋钮或输入烹调程序,可靠关闭炉门,防止微波向外泄漏,再按下烹调开关,烹调即开始自动进行。 达到预定烹调时间,微波炉自行停止烹调,同时发出信号。此时可打开炉门取出食物或按下保温按钮。也可以观察烹调情况,随时断开电源打开炉门,进行搅拌、添加调料或改变烹调方式。 (5)易熟与不易熟的食物,或大小悬殊的原料最好分别用不同功率与时间烹制再混合。 (6)由于微波加热是食品里外同时发热,内外温度一样,所以不能象烤箱那样使食品表面焦皮酥脆。因此要烤制食物时要使用带电热管的烧烤微波炉,烧烤时用上下二根电热管轮流通电,快烤时微波和两根电热管轮流通电,而只是烧烤时只需上电热管工作,尤其是需在400C下用酵母菌发酵烤面点时,只需上电热管间断工作即可达到目的。微波炉的两根电热管及微波管输入功率大都做成1200瓦左右,三者通电加热顺序由预调的程序自动控制。烹调中的通电状态、时间和食品温度,均可在控制显示板上清楚而直接的表示出来,供操作时参考。用烧烤微波炉烤制食物,速度较烤箱快得多而且控制准确,保证成菜及时上桌。 总而言之,微波炉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现代化炉具,使用者有个摸索和积累操作经验的过程,如盛夏炎热时加热时间和严冬时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食品在接近常温的温度和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温度进行烹调,其加热时间当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