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板桥艺术特色及其成就.doc_第1页
论郑板桥艺术特色及其成就.doc_第2页
论郑板桥艺术特色及其成就.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郑板桥艺术特色及其成就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的文学家、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画、书被世人称为“三绝”。郑板桥早中年较为坎坷,虽然才华盖世,然而跨越三朝(19岁康熙秀才,40岁雍正举人,44岁乾隆进士),49岁时才做了个七品芝麻官。郑板桥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在山东当官12年没有一件冤案。61岁那年,郑燮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逐乞病归。去官之后,郑板桥以买画为生,往来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乾隆三十年,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73岁。郑板桥作画,每画必有诗,有诗必有佳构。而题画诗的功用,在于单纯的画面之外,诗发难画之意,语状难画之像,画展其境,诗拓其意,诗画互映,相得益彰,所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也。郑板桥作有大量题画诗,单是题竹子的就有六十多首。因此,虽然郑板桥不是题画诗的鼻祖,也不是“后无来者”的绝响,但是我们每逢说道题画诗,就总是绕不开郑板桥。郑板桥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而他的画则以墨竹图最为著名。郑板桥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他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竹,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又或者竹子的错落高低,颜色浓淡,挥毫点染,无不精妙。他的画风清劲秀美,超凡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郑板桥注重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同时他还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眼中之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实景,是对自然观察和从中体验的灵感;“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正由于郑板桥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故在他一生创作的大量的优秀作品中形成了清新、秀逸、劲健的艺术风格从而为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郑板桥诗书画三绝:诗绝,画比诗绝,书又比画更绝。郑板桥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他把楷、隶、行、草四体糅合一体,并加入画竹、兰的笔意,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新书体。其书法峭拔雄浑,字态的大小、宽窄、疏密等随机布置,犹如乱石铺街,错落有致,十分生动。故世人把郑板桥书法称作“乱石铺街”。欣赏郑板桥的书法,那桀骜不驯的洋洋洒洒,经常觉得仿佛看的不是字,而是站在面前的郑板桥。“字如其人”,在此时有更深刻的体会。郑板桥的书法创作,多以题画诗的形式流传于后世,此类作品以诗、书、画合璧的形式出现,书法艺术与诗、画融为一体,又显示出独特的美。他另有一些为官时无意于书而写的判词,也别具一种书法意趣。倒是他有意创作的有些书法作品,用了不少异体字和自造的字,章法布局虽刻意经营,也不免稍嫌涣散。不过,从整体上看,郑板桥实不失为清代乃至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位怪才和奇才。郑板桥同情大众,厌恶豪富,不满权势,爱憎分明,这思想对他的所有作品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他在文学上主张“不作奴才文章”,竭力反对“皆拾古人唾余”;在绘画上,他把兰、竹的品格与作者的品格相提并论,他画的兰、竹、石,代表着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正直磊落、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他的书法,更是高举对“馆阁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