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 二 三 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属于这一类的注释 名称繁多 最常见有诂 训 传 注 笺 章句等名称 1 传 说文解字 人部 传 遽也 段玉裁注 传者 如今之驿马 驿马是用来传达文书的 引伸有传达的意思 用于注书 就是以今言传达古言 也就是解说或注释的意思 因此解说经义的文字也叫做 传 传 有两种情况 1 通过事实的记叙或论述来解说经义 解释 春秋 的 左氏傅 公羊传 谷梁传 这类传又有 内傅 外传 大传 小传 之分 阐发经义的叫 内傅 如 春秋三传 在经文之外发挥的叫 外传 如汉韩婴有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和 诗经 的本义无关 只是引用 诗经 来印证它所讲的故事 另外 国语 和 左传 所记载的是同一时代的事 但 国语 主要是记言的 与 春秋 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 国语 有 春秋外传 之称 大传 就是大义的意思 汉代伏生作有 尚书大传 一说为其弟子张生 欧阳生所作 小传 与 大传 相对而言 是一种谦词 宋代刘敞作有 七经小传 小传 和 裨传 稗传 义同 2 随着经文来解说字句 传 作为注解名称主要指这一类 汉代注书称 传 的很多 如毛亨的 诗故训传 孔安国的 尚书孔氏传 伪 等 2 说 解 说文解字 言部 说 说释也 即说明解释的意思 引伸为解说词语 因此注书也叫 说 汉代以 说 为注书名称的很多 如 诗 有 鲁说 韩说 礼 有 中庸说 论语 有 齐说 鲁夏侯说 孝经 有 江氏说 翼氏说 刘向有 说老子 等 后代有宋吕祖谦 春秋左氏传说 清惠士奇 易说 礼说 春秋说 郝懿行 易说 书说 等 说文解字 角部 解 判也 又 刀部 判 分也 解 的本义是分析 所以分析语义也叫 解 以 解 为注书名称的 如汉服虔 春秋左氏傅解 高诱 孝经解 淮南鸿烈解 等 3 诂 训 汉代单以 诂 训 为注书名称的很多 如申培 鲁诗故 故 与 诂 通用 韩婴 韩诗故 杜林 苍颉故 贾逵 尚书训 等 清洪亮吉有 春秋左传诂 诂 和 训 可以连用 称为 训诂 如汉刘陶 尚书训诂 春秋训诂 等 诂 还常和 解 连用 称为 解诂 如汉贾逵 春秋左氏传解诂 国语解诂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 清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 等 诂 训这两个名称 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 凡侧重于字词 名物解释的 一般称作 诂 通作 故 训 古人对诂 训之别做过辨析 唐孔颖达说 诂者 古也 古今异言 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 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诗 周南 关睢 训诂传第一 疏 清马瑞辰认为 单词则为诂 重言则为训 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 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 此诂与训之辨也 综合二家之言 则诂是以今言释古言 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 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 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 重言 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4 注 说文解字 水部 注 灌也 段玉裁注 注之云者 引之有所适也 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 唐贾公彦在 仪礼疏 中也曾说 注者 注义于经下 若水之注物也 因此注书也叫 注 意即把自己对于原文的理解和体会记载在原文之下 以便阐明原文的意义 注 也写作 註 用 注 作注书名称的很多 如汉郑玄 周官注 仪礼注 礼记注 高诱 战国策注 吕氏春秋注 魏王弼 老子注 吴韦昭 国语注 晋郭象 庄子注 张湛 列子注 宋裴松之 三国志注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唐尹知章 管子注 杨倞 荀子注 颜师古 汉书注 李贤 后汉书注 李善 文选注 清仇兆鳌 杜诗详注 等 5 笺 说文解字 竹部 笺 表识书也 表识 即表明标记的意思 称注解为 笺 是从汉郑玄注 诗 开始的 他称自己的注解为 笺 是因为他注 诗 是以 毛传 为基础的 如果 毛传 有隐晦简略的地方 则加以补充说明 如果有和 毛传 不同的意见 则标记在 毛传 的旁边 称为 毛诗传笺 他注 诗 称 笺 具有阐发 补充 订正 毛传 的意思 后人称自己注解为 笺 的不多 笺 和 注 可以连用 称为 笺注 清人称注解为 笺注 的很多 如吴兆宜 庾开府集笺注 徐孝穆集笺注 陈熙晋 骆临海集笺注 方世举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冯浩 玉溪生诗笺注 等 6 音义 音义 就是辨音释义的意思 以音义为注书名称的 如魏孙炎 尔雅音义 吴韦昭 汉书音义 晋徐广 史记音义 唐何超 晋书音义 宋孙奭 孟子音义 等 音义 又称为 音训 音诂 音注 音释 音解 等 如汉服虔 汉书音训 明杨慎 周官音诂 元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宋罗复 诗集傅音释 许翰 太玄经音解 7 章句 章句 就是分章析句来解说古书的意义 汉代学者注解古书 除解释词义之外 往往还要串讲全句或全章的大意 这种注解称为 章句 如汉赵岐 孟子章句 王逸 楚辞章句 等 后代注解也有称 章句 的 如宋朱熹 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 等 8 集解 集解 有两种情况 一是通释经传的 如晋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 它不仅解说 春秋 而且解说 左传 这种情况的 集解 不多 就其性质而言 它和一般的注解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 左传 和 春秋 早就合流了 二是汇集各家说解的 如魏何晏 论语集解 它采集了孔安国 包咸 周氏 马融 郑玄 陈群 王肃 周生烈八家之说 再加上他本人的意见 汇成一书 以便阅读 通常所谓的 集解 是指这一种 集解 的产生 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古籍历代给它们作注解的人很多 但又往往意见不一致 所以就有人把前人的说解选集在一起 加以比较 作出论断 后世如南朝宋裴骃 史记集解 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 王先谦 荀子集解 庄子集解 后汉书集解 等 这种 集解 还有称 集释 集注 集传 的 如清郭庆藩 庄子集释 宋朱熹 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 诗集传 蔡沈 书集傅 等 晋范宁 春秋谷梁传集解 情况特殊 是他本人 与二三学士及诸弟子 集体注解的 跟上述 集解 有所不同 9 补注 补注 就是补充旧注的遗缺 如宋洪兴祖 楚辞补注 清孔广森 大戴礼记补注 锺文烝 谷梁补注 王先谦 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补注 等 10 疏 义疏 正义 说文 疏部 疏 通也 疏 就是疏通的意思 用于注书 就是对于原文原注有鲠阻的地方加以疏通 把经文的含义阐发出来 因此也叫 义疏 疏通其义 正义 使其义得正 以 疏 义疏 正义 为注书名称的有很多 如梁皇侃 论语义疏 唐孔颖达 五经正义 贾公彦 周礼义疏 仪礼义疏 徐彦 春秋公羊传疏 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 宋邢昺 论语正义 尔雅义疏 孝经正义 清陈奂 诗毛氏传疏 孙诒让 周礼正义 胡培翚 仪礼正义 陈立 公羊义疏 刘宝楠 论语正义 皮锡瑞 孝经郑注疏 焦循 孟子正义 邵晋涵 尔雅正义 等 疏 除称 义疏 正义 之外 又叫 义注 注明其义 义章 彰明其义 义证 证明其义 义略 义理的大略 讲疏 讲习用的义疏 等 关于 疏 义疏 正义 等名称还需要做两点说明 一是这类名称一般是用来疏通经书及其注解的 有的子书或史书虽然也用 疏 或 正义 的名称 但是却只疏通正文而不涉及注文 如唐成玄英 庄子疏 和唐张守节 史记正义 就是如此 二是后代有的注解虽然叫 义疏 但也不是疏通原文原注 而是广采群书 补充旧注 究明原委 如清郝懿行 尔雅义疏 就是如此 其性质类似于 疏证 11 疏证 疏证 就是会通古书的义理来加以补充 校订 考证和阐释 如清皮锡瑞 郑志疏证 王念孙 广雅疏证 戴震 方言疏证 毕沅 释名疏证 刘文淇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等 四 注释的内容1 解释词义 古书中有一些不好懂的词语 如古词语 方言词语 或者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用法 就需要注解 因此 解释词义是注解中最基本 最大量的工作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诗经 墉风 柏舟 毛亨传 天 谓父也 2 注明读音 注明读音也是注解中常见的内容之一 注音的方法有三种 读若法用一个同音而较常见的字来比譬另一个字的读音 例如 陛下嫚而侮人 汉书 高帝纪 颜师古注 嫚 易也 读与慢同 直音法直接用一个字来注明另一个字的读音 例如 角宿未旦 曜灵安藏 楚辞 天问 洪兴祖补注 宿 音秀 反切法 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 用两个字来拼合第三个字的读音 一般写作 某某反 翻 或 某某切 例如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 史记 李斯列传 司马贞索隐 重音逐用反 重者 再也 3 串讲大意 串讲大意是以 章句 为名的注解书的主要内容 除解释词义外 还要阐发章句的微旨 对文意作进一步的说明 例如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 梁惠王上 赵岐章句 曰 辞也 叟 长老之称也 犹父也 孟子去齐 老而之魏 故王尊礼之 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 亦将亦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乎 4 分析句读 古人行文不使用标点符号 因而句读往往难定 句读不同 说明对词义句意的理解不同 其中也必然会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 所以分析句读也成了古书注解的一项内容 例如 微我无酒 以敖以游 诗 邶风 柏舟 毛亨传 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 5 阐述语法 在古书注解中 对语法现象也多有阐述 它们虽然还不成系统 但对理解文意还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 谚所谓 室于怒 市于色 者 楚之谓矣 左传 昭公十九年 杜预注 言灵王怒吴子而执其弟 犹人怒于室家而作色于市人 6 说明修辞 说明修辞手段 包括表达方法 也是古书注解中常见的一项内容 它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例如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诗经 周南 关雎 毛亨传 兴也 7 校勘文字校勘文字是属于校勘学的内容 但是古书注解必须要以校勘为前提 所以注解古书也就往往离不开校对文字 改正脱误 因此 校勘文字也就成了古书注解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如 存乎匹夫贱人死者 殆竭家室 墨子 节葬下 孙诒让间诂 匹 旧本讹作正 8 指示出处 指示词语和典故出处也就成了注解这些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唐代李善 文选注 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 五 古注的体例1 注疏体 2 集解体 六 古注的术语1 曰 为 谓之 用来释义 还用于辨析同义词或者近义词 被释词放在它的后面 论语 先进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饑馑 朱熹注 穀不熟曰饑 菜不熟曰馑 谷不熟为饑 蔬不熟为馑 尔雅 释天 二谷不升谓之饑 三谷不升谓之馑 谷梁传 襄公二十四年 殷其雷 在南山之阳 诗经 召周 殷其雷 毛亨传 山南曰阳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诗经 周南 汉广 毛亨传 潜行为泳 相在尔室 尚不愧于屋漏 诗经 大雅 抑 毛亨傅 西北隅谓之屋漏 2 谓解释词义 被释词在术语之前 如 荀子 天论 强本而节用 杨倞注 本谓农桑 楚辞 离骚 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 美人谓怀王也 论语 为政 道之以政 孔安国注 政谓法教 论语 子罕 后生可畏 何晏注 后生谓少年 串讲文意 诗经 小雅 雨无正 巧言如流 俾躬处休 郑玄笺 巧犹善也 谓以事类风切剀微之言 如水之流 忽然而过 故不悖逆 使身居安休休然 3 貌 意 貌 和 意 一般是用来解释状态形容词的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样子 例如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诗经 卫风 氓 毛亨传 蚩蚩 敦厚之貌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诗经 王风 黍离 毛亨传 悠悠 远意 4 犹 犹 表示用近义词作注 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意为 如同 等于说 例如 孟子 梁惠王上 直不百步耳 朱熹注 直 犹但也 左传 庄公十年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杜预注 间 犹与也 5 之言 之为言声训术语 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训释 表示被训释词和训释词语源相同 意义相通 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 这就是所谓 声训 例如 论语 季氏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郑曰 萧之言肃也 墙谓屏也 君臣相见之礼 至屏而加肃敬焉 是以谓之萧墙 论语 为政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 而众星拱之 朱熹注 政之为言正也 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为言得也 得於心而不失也 6 读若 读如表示注音的术语 例如 说文 宄读若轨 吕氏春秋 重己 其为饮食酏 y 醴也 足以適味充虚而已矣 高诱注 酏读如 诗 虵虵硕言之虵 读若 读如 这两个术语有时也用来表示通假字 礼记 儒行 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 信读如屈伸之伸 假借字也 7 读为 读曰 读为 读曰 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 一般都是把假借字放在前 把本字放在后 本字和假借字之间都是音同或双声 叠韵的关系 因此 它们也兼有释义和注音的两种作用 诗 卫风 氓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郑玄笺 泮读为畔 畔 涯也 荀子 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王念孙曰 生读为性 大戴记 作性 8 辞 词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 表示被解释词是个虚词 并不作具体的说明 诗经 周南 芣苢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毛亨传 薄 辞也 诗经 周南 汉广 汉有游女 不可求恩 毛亨传 思 辞也 广雅 释诂 曰 惟 孰 每 虽 兮 者 其 各 而 乌 岂 也 乎 些 只 词也 9 浑言 析言 散文 对文 浑言 析言 是专用来辨析同义词 说明词义的解释之所以不同的原因的 浑言 是指对事物的统称 析言 是对同类事物细加分别 辨析异同 说文解字 疒部 疾 病也 段玉裁注 析言之则病为疾加 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说文解字 见部 见 视也 段玉裁注 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 听而不闻者 浑言之则视与见 闻与听一也 浑言 也可以称为 散文 简称 散 即不相对而言的文辞 析言 也可以称为 对文 即相对而言的文辞 诗经 齐风 南山 南山崔崔 雄狐绥绥 孔颖达正义 对文则飞曰雌雄 走曰牝牡 散则可以相通 浑言 还可以称为 统言 或 通言 例如 说文解字 行部 行 人之步趋也 段玉裁注 步 行也 趋 走也 二者一徐一疾 皆谓之行 统言之也 尔雅 释诂 陨 硕 湮 下 降 坠 摽 蘦 落也 邵晋涵正义 说文 云 木曰落 草曰零 此言字之本义也 通言之则陨坠之类皆为落也 使用 浑言 散文 时 是异中求同 使用 析言 对文 时 是同中求异 旨在辨别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10 如字 如字 是用来注音的 使用这个术语 通常是告诉读者 在特定的上下文中 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去读 有时对某个字既注了 如字 又注了别的直音或反切 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例如 礼记 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陆德明释文 恶恶 上乌路反 下如字 好好 上呼报反 下如字 庄子 逍遥游 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 陆德明释文 且适 如字 旧子余反 四声别义孳滋 子 说文 孳 汲汲生也 又 滋 益也 又 子 十一月阳气动 万物滋 段注 孳 曰 此篆从草木多益之兹 犹水部之滋也 形声中有会意 注 子 曰 律书 子者 滋也 言万物滋于下也 律历志 曰 孳萌于子 孳滋 古读平声 文子 精诚 叶 滋 春政不失禾黍滋 时 子 先秦多次入韵 主要叶上声 六书音均表 归上声 这是对的 但段氏又据 大雅 假乐 子 德 相叶而归入声 这是错的 因仅此一例 子 一般与上声字相押 其中 滋孳 都保留平声读法 子 转读上声 11 衍文 脱文 衍文 也叫 衍字 也简称 衍 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 脱文 也叫 夺字 也简称 脱 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论语 微子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 阮元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汉石经无 行 字 夫 字 案 史记 孔子世家 亦无 行 字 因丈人章而误衍也 论语 颜渊 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阮元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皇本 高丽本 吾 下有 岂 字 释文 出 吾焉得而食诸 案 史记 仲尼世家 及 汉书 武五子传 并作 岂 与皇本合 太平御览 二十二引 吾恶得而食诸 岂 焉 恶 三字义皆相近 疑今本 吾 下有脱字 七 训诂方法概括为形训 音训 义训三种 1 形训形训就是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解释字 词 义 这种训诂方法是由于汉字具有表意特点而产生的 夫文 止戈为武 左传 宣公十二年 于文 皿虫为蛊 左传 昭公元年 说文 珏部 珏 二玉相合为一珏 说文 茻部 莫 日且冥也 从日在茻 说文 廾部 弄 玩也 从廾持玉 说文 秝部 兼 并也 从又持秝 l 兼持二禾 秉持一禾 说文 曲部 曲 象器曲受物之形 2 音训音训也叫声训 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 词 义 使用音同音近的字解释词义的方法也早在春秋 战国的一些古籍中就出现了 政者 正也 论语 颜渊 庠者 养也 校者 教也 序者 射也 孟子 滕文公上 使用音训的方法解释词义时 主要有以下二种方式 第一 利用同声符的形声字训释 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诗 召南 小星 毛亨传 寔 是也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诗 大雅 瞻卬 毛亨传 富 福也 第二 利用音同音近字训释 联 连也 说文 耳部 颠 顶也 尔雅 释言 樊 藩也 尔雅 释言 忍 耐也 广雅 释言 无冬无夏 值其鹭羽 诗 陈风 宛丘 毛亨传 值 持也 还有利用字形相同 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训释 即同字相训 蒙者 蒙也 周易 序卦 风 风也 诗 大序 3 义训义训就是不藉助于字形和字音 直接来解释或说明词的含义 这种方法在训诂著作中使用最广泛 从义训形式上的表述方式来看 可以分为 直训 和 陈说 两大类 一 直训直接用一个词来解释另外一个词 其形式为 A B也 诗 豳风 七月 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毛亨传 卒 终也 尔雅 释言 集 会也 说文 一部 元 始也 直训除了这种基本形式外 还有几种不同变体 1 同训 用同一个词来解释两个以上的同义词 其形式为 A B C也 或 A B C D N也 征 迈 行也 尔雅 释言 邈 逷 离 钊 旷 云 极 辽 遥 迂 超 踰 越 祖 毖 征 高 荒 裔 远也 广雅 释诂 拳拳 区区 款款 爱也 广雅 释训 2 互训 用两个同义词互相解释 其形式为 A B也 B A也 宫谓之室 室谓之宫 尔雅 释宫 呻 吟也 又 吟 呻也 说文 口部 3 递训 用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平台数据整合-第6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地理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医院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难点解析
- 2025年气象类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结构化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衡阳初一考试题目及答案
- 纳米技术神经修复-洞察与解读
- 企业间知识共享机制-洞察与解读
- 河南中专团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无碳复写纸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GB/T 17553.1-1998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
- 2023年西藏山南雅砻天然饮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速铁路客运设施设备课件
- 海南矿产资源概况
- (通用版)水利安全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编版一年级下册 《荷叶圆圆》2022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记录表(周)以及详细记录
- 汽车配件购销合同集合
- 雨污水管道表格全全套资料
- 石库门——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
- 数独比赛六宫练习题96道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