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外诊断试剂教材.doc_第1页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教材.doc_第2页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教材.doc_第3页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教材.doc_第4页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教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MD北京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宣贯培训教材2007227 CMD培训介绍用目 录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产品分类第三章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简介一、概念:二、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三、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四、试剂常用的检测仪器:五、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特点和控制要求:第四章 企业开办条件一、 人员要求二、 生产环境要求三、 生产设备和仓储区要求四、 质量检验五、 文件和记录第五章 北京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的简要说明一、 总则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记录三、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职责四、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五 、设计开发、验证与过程确认六、采购控制七、生产过程控制八、检验与质量控制九、不合格品控制与纠正和预防措施十、不良事件、质量事故报告十一、产品销售和服务第六章 检查评定第七章 参考标准第一章 前 言体外诊断试剂是可单独或与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组合使用,对人体样本在体外进行检查,用于对样本中的某个量进行检测或测量的体外诊断检验程序的化学、生物学或免疫学物质。包括试剂、试剂盒、试剂用品、校准(品)物、控制(品)物。体外诊断试剂已广泛用于医学科研和临床检验,质量稳定可靠的体外诊断试剂不仅为医学科研和诊治疾病提供快捷、准确的依据,也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技术资料。体外诊断试剂的品种和种类繁多,从临床专业分类可分为:临床血液学、体液检验类试剂、临床化学类试剂、临床免疫学、微生物学、细胞组织学、遗传性疾病、人类基因检测、肿瘤标记物、免疫组化与变态反应原类及生物芯片等;从性状上可分为液体、冻干、培养基、试剂条、检测板条等;以方法学分类有酶免、放免、荧光和化学发光、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化学等;从检测性能上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从检测方法上可分为化学显色法试剂、免疫比浊法试剂、酶法试剂、ELISA法试剂、胶体金法试剂、培养基类试剂、核抗原多肽抗体谱免印迹试剂、流式分析仪配套用试剂、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等;以临床应用上分类有初筛、初筛后确证、诊断和疗效观察等。由于体外诊断试剂的品种和种类繁多,其用途及其生产工艺的异同,各国政府对其实行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国际上,包括WHO在内也没有有关体外诊断试剂管理方面的指南性文件。为此,各国政府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确定其管理模式。从归口管理角度而言,或是按药品管理,或是按医疗器械管理。美国对像乙肝、艾滋病等的诊断试剂由美国FDA生物制品局管理,即按药品管理;其它大部分试剂按医疗器械管理;加拿大也与美国的管理模式相同;欧盟则均将体外诊断试剂按医疗器械管理。我国目前除对血源筛查的试剂抗-HIV、抗HCV、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ABO血型定型和生物制品的免疫试剂按药品进行管理外,其他体外诊断试剂均按医疗器械管理。由于体外诊断试剂的品种繁多,无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要求,缺少相对应的参考方法和标准品,使不同的企业即使生产同一种试剂,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时,又由于生产规模、生产模式也不尽相同,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甚至有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也在生产体外诊断试剂,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由于诊断试剂的生产投资小、见效快,使许多投资者纷纷进入此行业,致使在市场上形成不规范竞争现象,甚至竞相压价销售,使得一些劣质产品也充斥市场。基于以上的一些实际情况,为确保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规范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逐步出台体外诊断试剂监管措施,并于2005年开始组织制定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配套的一系列技术法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将就研发、生产、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性事宜作出明确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布。北京市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由于目前关于体外诊断试剂的相关法规不完善,无统一、可具操作性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和监管的规范,而随着体外诊断试剂市场的发展,这一矛盾越发突出,亟待解决。为了进一步明确北京地区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市场准入条件,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监管工作,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我局于年月成立了由医疗器械处牵头,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等单位成员组成的北京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要点的课题组,负责起草制定北京市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开办条件和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实施细则。课题组成立后,对北京市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截止到2006年11月,北京市生产体外诊断试剂的厂家有62家,经统计调查反馈的43家企业信息显示,生产II类试剂的生产企业约27家,约占调查企业的62%,II类企业中同时生产或单独生产III类试剂的生产企业共约26家,约占60%。以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中临床血液、体液检测试剂的生产厂家约16家、生化试剂约16家、免疫试剂约11家,其他种类产品(如基因芯片、流体式细胞试剂)约有3家;有16家和13家企业分别生产质控品和校准品。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具备净化车间条件的生产企业共约24家(临床血液、体液检测试剂企业有7家,生化试剂企业有7家,免疫试剂企业有10家约),约占反馈企业的56%;生产过程中具备制水能力的共32家(其中临床血液、体液检测试剂企业8家,生化试剂企业14家,免疫试剂企业10家),约占反馈企业的75%。生产企业的规模也不尽相同,企业建筑面积低于100平方米的有2家,大于1000平方米的有17家,大于10000平方米的有4家;企业员工数低于20人的有16家(包括新开办企业),大于100人的有9家;2005年全年销售额低于100万元的有10家(含新开办企业),超过500万元的有3家,超过1000万元的有13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以分装试剂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企业集中于生化试剂企业。课题组依据我局制定检查要点的要求,结合北京地区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实际、产品特点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实施细则。课题组在制定细则过程中,自月以来共组织实地走访4次,共调研医院3家、企业4家,并组织专家座谈5次,包括14家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家临检中心、1家检测中心、12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专家和代表,广泛听取了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应用、产品质量状况、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企业开办条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查阅了多份有关不同种类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标准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在分析调研结果后,课题组认为当前北京市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主要的产品质量问题:A、 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不同的企业即使生产同一种试剂,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如甘油三酯试剂盒的产品标准中不同的企业规定的性能指标不同或规定的同一个性能其指标不一致;B、 临床医院专家对试剂的质量提出的主要问题是:线性范围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灵敏、准确性不高、稳定性不强、批间差大、假阳性、假阴性等明显的质量问题和差异,C、 有些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不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如缺少适用机型、抗干扰性、对使用者的风险、有效期和开封后的有效期等、 企业的生产规模差别较大: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的员工数不到10人,建筑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年销售额也有不到10万元的。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员工上百人,占地面积上万平米,年销售额近亿元的。、 出厂检验要求不一致:A、 有的企业出厂检验仅有外观,没有其他项目的检测要求。B、 有的企业在接收准则中缺少对检测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和操作程序等各因素的综合考虑。4、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较差:有的企业实施了药品管理的GMP质量管理体系,有的企业实施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或ISO 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专用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有些企业在实施上述要求过程中不规范。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 有些企业的生产工艺不稳定,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批间差大;B、 有的企业的设计开发过程控制非常薄弱,特别是有些分装企业缺乏设计开发的技术资料,在设计开发和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缺少验证和确认,不能提供验证和确认报告,如产品的配方的验证、产品有效期和开封后效期的验证、过程中的清洗等;C、 风险管理存在较大差距,没有依据YY/T0316-2003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中有关体外诊断试剂的专用要求作为指南。D、 大部分企业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销售均通过经销商或代理商完成,但对其控制不力,致使产品在交付过程中的运输、贮存等环节引发质量问题。、 其他方面,主要包括:、对产品的留样处理不能满足可追溯性的要求;、在市场流通环节上也存在市场需要而因量小不注册或因科研或突发事件急需的特种试剂需要使用,以致在各实验室之间流通却又违反当前法规的现象。本细则是在根据我局的意见,结合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临床专家和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规模、人员的技术能力、制水设备、生产环境、产品的线性范围、稳定性(有效期和启盖后的有效期)、批间差、运输贮存条件、生产批的确定、质控品、校准品的控制等企业开办资格和质量控制具体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北京市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内容、YY/T0287-2003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标准和产品标准基础上制定的。课题组起草编制了:A、 北京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开办条件;B、 北京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要点。本细则在制定过程中有不妥之处,请指正。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课题组年月第二章 产品分类:本细则根据北京市生产企业产品种类的实际情况,将临床使用的试剂分为五类,具体为:1、临床血液、体液检验类试剂;2、临床化学类试剂;3、临床免疫学试剂;4、微生物学试剂;5、其他试剂(包括细胞组织学、遗传性疾病、人类基因检测、肿瘤标记物、免疫组化与变态反应原类及生物芯片等)。第三章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简介(书上、网上查来资料供参考)一、 概念:1、 标准参考品:由美国国立标准化和技术学院(NIST)公布用于临床实验室的标准参考品(SRM),目前已有44种,都有明确的编号。大都SRM都能溯源到原始参考品,至少其化学和物理特性都十分明确,并由权威机构公布。目前,临床正在使用的标准品,应源自标准参考品。2、 原始参考品:是一种可以直接称量、检测、配制成任何浓度溶液的物质,可用以定标,国际理论及应用联合会认为其纯度可过99.98%3、 质控品:根据不同分类方法质控品可分为多种。根据血清物理性状可有冻干质控血清和液体质控血清;根据血清靶值的确定与否可有定值和非定值质控血清;根据血清基质的来源可分为人血清基质、动物血清基质、人造基质质控血清等4、 校准品:用来校准、分级或调整一种测定方法的或仪器称为校准品。它必须来自国家(国际)制品或参考标准品。 质控品一般用于进行试剂的精密度的控制,而校准品则是对试剂的准确度进行控制的。有时二者是不能有效区分的。则把它即用来控制精密度,也用于作为控制准确度。(校准品都属于制造商提供的检测系统专用的:从来没有任何系统、试剂通用的校准品。)5、 准确度: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准确度是由系统误差所决定的。它是反映测定结果的真实性或准确性的尺度。因此,准确度是衡量系统误差大小的客观指标。6、 精密度:一般通过重复性试验计算测定结果间的一致性。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由偶然误差决定的。精密度是各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关系,与真实值没有关系。8、终点法:将样品与一种或多种试剂混合,让其充分发生反应,当生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终点)时,测定产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终点法也分一点终点法和二点终点法。二点终点法:也称固定时间法,可分为单试剂和双试剂两种类型。一点终点法的代表性的有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氧化酶等P288。二点终点法的常见使用的此方法为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等。7、 速率法:又称连续检测法、动态分析法或动力学方法,是一种测定底物的消耗或产物生成速度的化学方法。速率法是在反应的线性期进行连续检测,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吸光度值。其具体方法有两点速率法和多点速率法。速率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优于终点法,但终点法比速率法的稳定性高。8、 干化学分析法:是指将液体检测样品直接加到为不同项目特定生产的干燥试剂条上,以被测样品的水分作为溶剂引起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9、 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是近几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尿液或血清)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染色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干化学分析法中的一种)10、 胶体金法:11、 免疫法:是基于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的高选择性反应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很低的检测限,可以应用于测定各种抗原、半抗原或抗体。 免疫法有放射免疫法、荧光免疫法、酶联吸附免疫法、(三大经典免疫检测技术)发光免疫法、电化学免疫法(伏安免疫法和免疫传感器)等。其中以放射免疫法的灵敏度最高。但由于放射免疫法涉及到示踪原子的处理,在使用上受到限制。12、 放射免疫法: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方法,研究机体对抗原物质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放射免疫法,是一种灵敏度高、较简便的测量法,几乎可测定生物体内任何物质,包括生物体本身分泌的各种激素,病人口服或注射的各种药物,一些病毒抗原等,已广泛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如放免仪FT-646A、放免仪GC-1200等。13、 荧光免疫法: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14、 发光免疫法: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RIA)和酶免疫(EIA)相似,不同之处是以发光物质代替放射性核素或酶作为标记物,并借助其自身的发光强度直接进行测定。15、 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注:ELISA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的简称):现已成为免疫学检验的主流应用技术之一。是将酶催化的放大作用与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后,既不影响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反应,也不改变酶本身的催化活性,在相应的反应底物参与下,标记的酶水解底物而呈色,这种有色物质可以通过肉眼、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也可用分光光度计加以测定。呈色反应代表了反应体系中被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从而证明存在相应的免疫学反应。分类: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免疫测定技术,前者用于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或细胞涂片中的抗原或抗体,后者用于检测液体样本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其后者又因抗原和抗体结合后是否需要和游离的酶标记物进行分离,又可分为均相法和异相法两种类型。均相法不需对酶标记物进行分离而直接测定,而后者需对酶标记物进行分离后再进行测定。16、 免疫浊度法:散射光浊度法:在5-96角的方向上测量散射光强度和被测溶液中微粒关系的方法。透射浊度法:在0度亦即在直射角度上测定透射光强度和被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方法。(大多为终点法)17、 聚合酶链免疫(PCR):18、 流式细胞分析法:是一种对处在液流中的细胞或其他生物微粒(如细菌)逐个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的技术。换言之,流式细胞仪是测量细胞本身与染色细胞标记物荧光强度的细胞分析仪,是单个细胞分析和分选基础发展起来的对细胞或化学性质,如大小、内部结构、DNA、RNA、蛋白质、抗原等,进行快速测量并可分类收集的技术。流式细胞术迅速地应用于临床,成为最先进的定量分析细胞的技术。19、 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DNA、蛋白质等以微阵列的方式有序地排布在固相载体上,在人工限定的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用仪器读取生物信息的器件。生物芯片的载体一般可用硅片,也可以用玻璃、塑料或尼龙。生物活性物质相当微小,有的要以纳米计,以点阵的方式排列在硅基上,很像计算机的芯片,所以科学家形象地将它取名为“生物芯片”。20、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相融合后,由所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体外培养可迅速增殖成为无性细胞系(通常称为克隆)并分泌免疫学均一的一种抗体。这种由杂交瘤细胞的单一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即是单克隆抗体。二、 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1、 临床血液、体液检验类试剂:2、 临床化学类试剂3、 临床免疫学试剂4、 微生物学试剂5、 其他试剂:包括细胞组织学、遗传性疾病、人类基因检测、肿瘤标记物、免疫组化与变态反应原类及生物芯片等备注:*1.ABO血型定型试剂(盒)*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3.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试剂(盒)*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试剂(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5.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盒)放免试剂(盒):(参见意见稿)以上五个品种和放免试剂,预期用途为血源筛查使用,按药品受理和审评。三、 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常见临床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发光和荧光免疫、放射免疫、电化学、电泳、色谱和质谱、血气分析、流式分析、染色技术、以及聚合酶链免疫(PCR)、基因分析等。以下主要介绍现在临床常用的生化、免疫试剂使用的几种检测方法。(一)光谱分析技术: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其按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法(测量微量元素)和分子光谱法(分光光度计),按获得方式不同分为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1、吸收光谱技术:吸光光度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实践证明,无论物质有无颜色,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该物质的溶液时,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求出该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可分为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两大类。比色法又可分为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与光电比色法的原理类似,都是通过光电池或光电管测量溶液透光度的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获得单色光的方式不同。光电比色法使用滤光片所获得的是一般光谱带,分光光度法使用棱镜或光栅得到波长范围较窄的单色光,根据光源的不同,分光光度法又可分为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分光光度法三种。比色法是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和控制好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比色分析的关键。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当利用比色法测定溶液中某种化学成分时,通常需加入某种显色剂,使其产生有色化合物,而且其颜色的深浅与待测化学成分的含量成正比,据此测定待测物的浓度。显色试剂有:A、 无机显色剂:KSCN(测Fe、Mo、W等)、钼酸胺(测P、As等)、过氧化氢:测Ti、V等B、 有机显色剂:螯合剂(磺基水杨酸、二苯硫腙、结晶紫等)、络合物、杂多酸、有色溶液对光线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谱。有些无色溶液,光虽对可见光无吸收作光光度技术吸收用,但所含物质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或红外线。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UV-Vis)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及光的吸收定律(郎伯比耳定律),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是通常是把溶液的厚度固定不变,通过光密度值表现溶质的浓度。若用待测物的纯品配制不同的浓度,测出其光密度,绘出浓度对光密度的工作曲线,便可以此查得未知样品的浓度,还可依据下列公式对未知样品的浓度通过计算得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区:400-750nm;紫外光区:200-400nm;远紫外区:10-200nm(真空紫外区)。光源一般使用在可见光区用钨灯,其辐射波长为320-2500nm;紫外区一般用氢、氘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为185-400nm.钨灯一般适用于分光分度计,而自动生化仪多用卤钨灯。应用情况:临床上可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酶法)反应在紫外或可见光区显色而测定(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都可直接或间接用可见光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和纯度分析 ),具体可用于:A、 无机化学反应:如氯、钙、镁、磷、铁离子的检测;B、 有机化学反应: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胆固醇、肌酐等的检测;C、 生物化学反应:葡萄糖、胆固醇、尿素氮、总胆汗酸等的酶法检测。使用分光分度计的常用检测方法:1. 单组分定量方法;2. 多组分定量方法;3. 双波长法(等吸收点法)2、发射光谱技术:是指通过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荧光分析法: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物质分子吸收了辐射而成为激发态分子,若在返回到基态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则发射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荧光,测量荧光的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常用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糖类、胺类、DNA、酶与维生素等)的元素测定。常用的仪器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TA-I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GloRunner等常见荧光试剂:四氯荧光素(测定Ag)、桑色素(AL)、荧光素+AgNO3(CL)、溴化乙啶(核酸)、乙二胺(肾上腺素)、曙红y(蛋白质)等。3、散射光谱技术:光散射是电磁波经过一个样品时作用于微粒的结果。其分析法主要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一类定量方法。主要用于免疫检测系统中,常称为免疫浊度法。其测定方式可分为:透射浊度法、散射光浊度法(终点、散射)、粒子强化免疫浊度测定法(乳胶法或称凝集反应)。应用:主要用于各种蛋白质、载脂蛋白、半抗原及微生物等的检测。分类及原理:散射光谱技术分为:散射光浊度法、透射浊度法;(按形成复合物的速度测定可发为终点浊度法、速率浊度法)A、散射光浊度法(有终点法与速率法之分):在5-96角的方向上测量散射光强度和被测溶液中微粒关系的方法。当复合物较小时“(3X10nm)时,透射与散射相当。当复合物大于入射光波的1/20,形成不对称的前向散射,此时散射光的量代表复合物的量。速率散射浊度法,是在某单位时间内形成大于3X10nm以上的复合物的量。当仪器测定到某一时间内形成的速度下降时,即出现速率峰,忘该峰值的高低,即代表抗原的量。B、透射浊度法:在0度亦即在直射角度上测定透射光强度和被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方法。(大多为终点法)测量方式是测定因反射、散射或吸收后的衰减,读数以吸收光单位(A)表示,这种A值反映了透射光和入射光的比率。一般在测定过程中形成复合物慢的反应可加入促聚剂,如4%聚乙二醇。比浊一般复合物大于19s方可比浊。测定的复合物一般为35-100nm间。透射浊度法因结果准确,所用仪器多为全自动,且能与其他光度(如酶测定)测定结合。其在许多自动化仪器上皆有测试程序,大多为终点法。仪器和试剂(包括质控品、校准品)透射浊度分析仪:A、分光光度仪 B、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浊度分析仪:A、离心式浊度分析仪 B、氮氦激光分析仪 速率法浊度分析仪:产品过程及控制要求:A、 因是用于散射光比浊的试剂,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防止能产生散射光的物质,如灰尘等。B、 内部质控时需注意,应用合适的校正材料制备剂量-反应曲线。其曲线形状取决于抗血清和促聚剂的浓度选择,也与所用免疫浊度法类型、校正方法及校正材料的质量有关。制备和选取合适的质控材料,进行室内质控是必要的。C、 浊度的中心问题是抗体的质量,关注抗体的原料采购及控制情况。(二)干化学分析法:是指建立在某些特殊固相支持物上的检测分析技术,通常将测定某些项目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试剂固定在具有一定结构的载体上,通过滴加液态样品溶解载体上的试剂,并与样品中的待测成分发生反应,在支持物的局部区域产生信号变化,再通过检测以获取等测物的浓度。干化学分析方法具有速度快、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的特点,并可采用仪器进行检测。结构可分为:双层膜法、多层膜法(如胶体金、尿试纸等)等。1、 应用:尿试纸、血糖、生化、免疫(如早早孕试纸)检测项目等;2、 检测方法:免疫胶体金分析技术:A、 应用:尿糖试纸、血糖、生化检测项目:B、 组成:多为五层膜;C、 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先固定于固体支持物如硝酸纤维素上,在与样品(尿液或血液)中的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后,再与胶体金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在固定有抗原或抗体的特定区域显色,从而实现对被测抗体或抗原进行特异性检测,属于定性或半定量分析。D、 分类:常有免疫层析和斑点免疫金渗滤分析法3、干化学分析仪:干式尿液分析仪、干式血糖分析仪、干式血氨分析仪(日本I-READER)、自动干式电解质分析仪(东亚SYSMEX FDC-800、上海瑞麦HDP-99新型干式电解质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强生、京都、罗氏公司:京都:SPOTCHEMSP-4430全自动干式急诊生化分析仪,其检测项目达22个、罗氏公司ReflotronPlus及Reflotronsprint,可检测17项、强生公司推出的VITROS-250、950等干式生化系统,最多可检测50个项目)四、 试剂常用的检测仪器:1、 紫外分光光度计:2450、岛津UR450等2、 血细胞分析仪:如Sysmex XE-2100、Abbott-3700全自动分析仪等3、 半自动生化仪:ZS-3、MICRLAB、PUS-2018、威图300、CB171、6124、BT-224、GF-D200等等4、 全自动生化仪:贝克曼beckman的synchronCX系列、LX系列;奥林巴斯olympus的AU400、600、640、1000、2700、5400;日立HITACHI7020、7060、7080、7170、7180、7189、7600;雅培Abbott的AxSYM、AEROSET系列;日本东芝40、德国A5等等全自动生化仪。5、 酶标仪(配套洗板机):酶标仪MK-3、酶标仪LABMK3、酶免检测仪GE-ZS(通用公司)、全自动酶标仪(伯乐680、国产)、酶联免疫检测仪DG5031(国产)等6、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AxSYM、Luminex100等7、 干化学分析仪:干式尿液分析仪、干式血糖分析仪、干式血氨分析仪(日本I-READER)、自动干式电解质分析仪等。五、 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特点和控制要求:(一)、血液、体液检验试剂:1、用于血液分析仪的清洗液、稀释液(即等渗电解质溶液)、溶血剂等生产流程:检测 检测领料 配料(投料、化料) 搅拌 过滤 罐装 包装、标识 入库制水2、过程特点及控制:A、 在溶血剂的配制中,有涉及氰化钾的配料成分,要关注其采购、供方、使用、保管的控制情况B、 关注对纯水的配制、使用要求。C、溶血剂的贮存环境3、使用仪器:显微镜、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全自动分析仪等4、检测方法:镜检、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全自动分析仪(二)、生化试剂;1、生产流程:液体试剂的一般生产流程: 工艺用水 标识 检验称量 配制 分装 压盖 贴标、装盒 入库 检测 留样冻干试剂的一般生产流程:检测 检验过筛 称量 配制 冻干、分装 压盖、封膜 贴标、包装 入库冻干试剂的生产有液体试剂进行干粉生产,也有干粉直接配制的。过程特点及控制:基本按细则要求,除非有特殊原材料的,关注其控制情况(包括采购、贮存、使用等)3、使用仪器:分光光度计、半、全自动生化仪等4、检测方法: 比色法、终点法、速率法等(三)免疫试剂:基本同生化试剂(四)微生物检验试剂:1、培养基制作工艺流程(如营养琼脂培养基等):冷却至50度左右添加辅料配制 溶解 调PH 分装 湿热灭菌 倾注 冷却 包装 入库检验(质控菌株)注:“冷却至50度左右”工序,可因不同需要而不必冷却至50度,而直接冷却至室温至倾注,如制作血液增菌培养基。注:“添加辅料”这一过程是根据不同的培养基而加入不同的辅料,不需的就不用加入,如营养、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等,也有加入脱纤维羊血等辅料的,例如制作血琼脂培养基添加脱纤维羊血、制作GC、XV琼脂培养基添加抗生素和辅酶。2、生产过程特点及控制:A、 生产过程中实施湿热灭菌为其生产微生物培养基的过程特点,关注湿热灭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B、 添加的中间原料,关注原料的特点,如脱纤维羊血的来源、采集等控制;C、 检验其成品的性能符合性使用的质控菌株(有卫生行业标准WS/T232-2002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验规程),关注其采购来源、传种(代)管理、贮存情况(至少低于-50度贮存,低于-70以上可无限期保存)、使用情况、工作环境要求和防护(如生物安全柜)等。D、 培养基的洁净环境要求至少10万级以上。3、使用仪器:显微镜、染色、分光光度计、半、全自动生化仪、免疫分析仪等4、检测方法:镜检、比色法、分析仪的终点法、速率法、免疫分析法等(五)干化学分析法:1、试纸生产流程(以尿试纸为例):原料 加入纯水调合 双面胶 PVC 加入干燥剂 浸渍干燥 裁切 复合 分装装瓶 标识包装滤纸 检验 检验 生产过程特点及控制:A、 关注对特殊原料(如抗原、单克隆抗体等)的采购控制;包括对工艺用水的要求;B、 关注对浸渍干燥等过程的确认;C、 关注对环境的控制(干燥);D、 浸渍容器的清场控制;E、 留样、抽样的符合性。 使用仪器:干化学法分析仪(尿液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等) 检测方法:目测、干化学法分析仪2、胶体金产品生产流程:(五层膜构成) 处理聚酯膜制备金标 点金标 检验 检验 配液 点膜 组装大卡 切割 内外包装 入库贴膜处理样品垫滤纸不干胶生产过程特点及控制:A、 胶体金制备使用的还原剂氯金酸易潮解,应干燥、避光保存,注意其贮存条件;B、 胶体金的原料中涉及单克隆抗体,关注其采购来源及控制情况;C、 用于制备胶体金的蒸馏水应是双蒸馏水或者是高质量的去离子水0.2s /cm。D、 制备胶体金的玻璃容器必须是绝对清洁的,关注其清场的确认情况;E、 制备环境要求在30万级中的洁净间里进行;(要求制备环境中的尘粒要尽量减少,否则实验的结果将缺乏重复性。)F、 干化学试纸的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室内的湿度,一般要求其相对湿度:40%.G、 胶体金试纸的贮存要求干燥和避光。 使用仪器:干化学分析仪 检测方法:目测、终点、速率等第四章 企业开办条件一 人员要求1从事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应具有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或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学历,并熟悉本部门业务,有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生产管理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2 具有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的内审员不少于两名。3 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者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两名。二 生产环境要求1 体外诊断试剂应在洁净环境或受控环境条件下生产。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干化学法试剂、培养基、校准品与质控品等产品生产应在10万级洁净车间进行;3胶体金类产品、酶类、抗原、抗体和其他活性类组分的配制及分装应在30万级洁净车间进行; 4有洁净等级要求的车间,应当提供生产环境第三方检测报告。三 生产设备和仓储区要求1 生产液体试剂的企业应配备制水设备,制水设备应满足工艺用水的要求并通过验证。2 企业应配备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设备,并建立设备台帐。保存设备档案。3 仓储区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各类物资分类存放。四 质量检验1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应设立产品质量检验部门,明确质量职责。2 质量检验部门应有专职检验人员并配备与产品标准相适应的检验设备、校准品、质控品。五 文件和记录1 质量手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2 生产企业应至少建立、实施、保持以下程序文件: 1文件控制程序;2 记录控制程序;3 管理职责;4 设计和验证控制程序;5采购控制程序;6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7 检验控制程序;8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9 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10 数据统计与分析控制程序;1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4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5 用户反馈与售后服务控制程序;16 质量事故与不良事件报告控制程序。3 生产企业应至少建立、实施保持以下基本规程和记录:1 厂房、设施、设备的验证、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和记录;2 环境、厂房、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3 菌种、细胞株、试验动物、血清等物料的保管、使用、储存等管理制度和记录;4 安全防护规定和记录;(见 X.X条)5 仓储与运输管理制度和记录;6 采购与供方评估管理制度和记录;7工艺流程图、工艺标准操作规程、8 各级物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9 批生产、批包装、批检验记录;10 试样管理制度及记录;11 工艺用水规程和记录;12 批号管理制度及记录;13 标识管理制度14 校准品/质控品管理规程及记录;15检测仪器管理及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和记录;16 留样管理制度及记录;17 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18 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记录;19 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制度和记录;20 用户反馈与处理规程及记录;21 环境保护及无害化处理制度;22 产品退货和召回的管理制度;23 人员管理、培训规程与记录;第五章 北京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的简要说明说明:1. 文件内容与国药局二六年五月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大体一致,只是个别条款在征求专家和企业意见基础上做了调整,如l 胶体金类产品 (做金、喷膜)应在30万级洁净车间进行;(国家局文件胶体金类产品是在10万级环境)l 国药局要求生产环境没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应人流物流分开。(计划删减)l 说明书要求中增加了开封后有效期的内容l 对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进行复验,多数企业认为没有必要?主要因为定值方法不易重复。改为对贮存条件变化时监控要求2文件结构按YY/T02872003的顺序编排一、总则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记录2.1质量手册2.2体系文件(16个文件)2.3文件与记录的控制(23个规程和记录)三、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职责3.1组织机构3.2人员要求(从事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应具有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或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学历,并熟悉本部门业务,有相关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 专职检验员应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或相关从业经验,并且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从事生物活性、高毒性、强传染性、强致敏性等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人员是否进行登记并保存相关记录。 企业应有至少一名医疗器械内审员;三类企业必须有二名内审员。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应体检一次,)3.3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四、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4.1厂址、厂区4.2生产厂房(企业应明确空气净化等级和环境控制要求)。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干化学法试剂、培养基、校准品与质控品等产品生产应在10万级洁净车间进行。b胶体金类产品、酶类、抗原、抗体和其他活性类组分的配制及分装应在30万级洁净车间进行c除上述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外,其它的均应在受控环境条件下进行。4.3洁净厂房 :生产激素类试剂组分、操作放射性物质的洁净室(区)应采用独立的专用的空气净化系统,且净化空气不得循环使用。 强毒微生物操作区、芽胞菌制品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配备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4.4非洁净等级厂房要求(生产环境没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应有防尘、通风、以及防蝇、蚊、蟑螂、鼠和防异物混入等措施。 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应有换鞋、穿戴工作服帽、洗手、消毒等设施。 生产场地的地面应便于清洁,墙、顶部应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脱落。 操作台是否光滑、平整、无缝隙,便于清洗、消毒,不应使用木质或油漆台面。应对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进行控制。4.5特殊产品环境(9种情况)4.6仓储区要求:对各类物料的仓储环境及控制应符合规定的储存要求,并定期监测。 物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运行。应明确规定中间品的储存时间和条件。已被取样的包装应有取样标记。4.7生产设备(与试剂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应保持清洁):不与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作用,不会对试剂造成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