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PPT幻灯片.ppt_第1页
茶文化PPT幻灯片.ppt_第2页
茶文化PPT幻灯片.ppt_第3页
茶文化PPT幻灯片.ppt_第4页
茶文化PPT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 的起源 茶 字的起源 最早见于我国的 神农本草 一书 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我国茶圣一 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 茶经 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 制茶 饮茶 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 有的认为起于上古 有的认为起于周 起于秦汉 三国 南北朝 唐代的说法也都有 Page 2 茶文化启蒙 茶文化启蒙于三国时期 把茶的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 2697年 其历史课推到三皇五帝 西汉时期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 茶陵 即湖南茶陵 在三国魏代就有最早的饼茶的制作和饮用 慢慢地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 形成现在的茶文化 晋代 南北朝茶文化开始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 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起着一定的精神 社会作用 唐代已形成茶文化的标志 陆羽的 茶经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 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 茶学的深入及茶叶加工形成自己特色 Page 3 绿茶 龙井茶 碧螺春 六安瓜片 竹叶青 黄山毛峰等黄茶 霍山黄芽 君山银针等白茶 白毫银针 白牡丹 寿眉等青茶 乌龙茶 铁观音 冻顶乌龙 武夷岩茶 凤凰水仙等红茶 小种红茶 祁门工夫 滇红工夫 闽红工夫等黑茶 湖南黑茶 六堡茶 普洱熟茶 茶的种类 我国的传统名茶 Page 4 绿茶 特点 香高 味醇 形美 耐冲泡等特点制作工艺 杀青 揉捻 摊晾 干燥分类 炒青绿茶 龙井 烘青绿茶 黄山毛峰 蒸青绿茶 恩施玉露 和晒清绿茶 滇绿 产地 全国18个产茶省 区 都生产绿茶主要花色有 西湖龙井茶 碧罗春茶 黄山毛峰茶 庐山云雾 六安瓜片 蒙顶茶 太平猴魁茶 顾渚紫笋茶 信阳毛尖茶 竹叶青 都匀毛尖 平水珠茶 西山茶 雁荡毛峰茶 华顶云雾茶 涌溪火青茶 敬亭绿雪茶 峨眉峨蕊茶 都匀毛尖茶 恩施玉露茶 婺源茗眉茶 雨花茶 莫干黄芽茶 五山盖米茶 普陀佛茶 Page 5 西湖龙井茶 产地 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 四绝 色绿 香郁 味甘 形美特点 苗锋尖削 芽长于叶 色泽嫩绿 体表无茸毛 汤色嫩绿 黄 明亮 清香或嫩栗香 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杭州 双绝 虎跑泉水和徐虎龙井 Page 6 太湖碧螺春 产地 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 四绝 形美 色艳 香浓 味醇特点 外形卷曲如螺 茸毫毕露 银绿隐翠 冲泡后白云翻滚 雪花飞舞 香气清高持久 回味无穷 主要工序为 杀青 揉捻 搓团 显毫 烘干 太湖碧螺春妙制的特点 手不离茶 茶不离锅 揉中带炒 炒中有揉 炒揉结合 连续操作 起锅即成 Page 7 黄山毛峰 产地 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茶叶外形 茶外形微卷 状似雀舌 绿中泛黄 银毫显露 且带有金黄色鱼叶 俗称黄金片 黄山毛峰的制造 系摘 杀青 揉捻 干燥烘焙四道工序 Page 8 红茶 分类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 工夫红茶 祁红 和红碎茶 立顿红茶 三大类 产地 遍于云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印度 以大吉岭茶最为珍贵 东非 以肯尼亚所产最为著名 斯里兰卡 最著名的是锡兰红茶 印尼 以爪哇岛及苏门答腊为中心 世界四大红茶 祁门红茶 阿萨姆红茶 大吉岭红茶 锡兰高地红茶制作工艺 萎凋 揉捻 发酵 烘焙 复焙十大功效 1 提神消疲 2 生津清热 3 利尿 4 消炎杀菌 5 解毒 6 强壮骨骼 7 抗氧化 延缓衰老 8 养胃护胃 9 抗癌 10 舒张血管 Page 9 祁门红茶 产地 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一带 与其毗邻的石台 东至 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 制作工艺 萎凋 揉捻 发酵 烘干茶叶外形 条索紧细苗秀 色泽乌润 金毫显露 汤色红艳明亮 滋味鲜醇酣厚 香气清香特久 Page 10 滇红工夫 产地 主产云南的临沧 保山茶叶外形 外形条索紧结 肥硕雄壮 干茶色泽乌润 金毫特显 内质汤色艳亮 香气鲜郁高长 滋味浓厚鲜爽 富有刺激性 Page 11 乌龙茶 产地 福建的闽北 闽南及广东 台湾三个省 近年来四川 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制作程序 晾青 摇青 杀青 包揉 揉捻 烘锫 保健功能 1 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 2 每天喝1公升乌龙茶能改善皮肤过敏 3 饮用乌龙茶能瘦身 4 抗肿瘤 预防老化功效 药疗价值 防癌症 降血脂 抗衰老 青茶 乌龙茶 属半发酵茶 即制作时适当发酵 使叶片稍有红变 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它既有绿茶的鲜爽 又有红茶的浓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 叶缘呈红色 故有 绿叶红镶边 之称 Page 12 乌龙茶的种类 武夷岩茶 台湾乌龙茶 广东乌龙茶 闽北乌龙茶 Page 13 武夷岩茶 产地 产于闽北 秀甲东南 的名山武夷外形特征 绿叶红镶边 形态艳丽 深橙黄亮 汤色如玛瑙 岩韵醇厚 花香怡人 分类 大红袍 铁罗汉 水金龟 白鸡冠 四季春 万年青 肉桂 不知春 白牡丹等等 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制作工艺 做青过程中有走水 摇青 等青 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 味道分类 如酵味 发酵过度 类似红茶的味道 渥味 揉捻后未及时烘干 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 烟味 青味 做青发酵不足 杀青不足 酸馊味 高火味 过火味 焦味 有炒焦味和焙焦味 等等 Page 14 乌龙茶的极品 铁观音 产地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产生时间 1725 1735年功效 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 还具有抗衰老 抗癌症 抗动脉硬化 防治糖尿病 减肥健美 防治龋齿 清热降火 敌烟醒酒等功效叶子外形 茶条卷曲 肥壮圆结 沉重匀整 色泽砂绿 整体形状似蜻蜓头 螺旋体 青蛙腿 Page 15 黄茶 产地 主要以湖南为主分类 黄芽茶 黄小茶和黄大茶制作工艺 杀青 闷黄 干燥 揉捻品种 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 霍山黄芽保健作用 提神醒脑 消除疲劳 消食化滞等 对脾胃最有好处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懒动肥胖 都可饮而化之 Page 16 黄茶外形图片 黄大茶 黄小茶 黄芽茶 Page 17 君山银针 产地 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制作工艺 杀青 摊晾 初烘 初包 再摊晾 复烘 复包 焙干等八道工序 需78个小时方可制成 外形特征 形细如针 成品茶芽头茁壮 长短大小均匀 茶芽内面呈金黄色 外层白毫显露完整 而且包裹坚实 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 雅称 金镶玉 Page 18 关于君山银针的作品 汲君山柳毅水试茶于岳阳楼下 三首 谭元春湖中山一点 山上复清泉 泉熟湖光定 瓯香明月天 临湖不饮湖 爱汲柳家井 茶照上楼人 君山破湖影 不风亦不云 静瓷擎月色 巴丘夜望深 终古涵消息 Page 19 白茶 产地 主要产区在福鼎 政和 松溪 建阳等地制作工艺 萎凋 烘焙 或阴干 拣剔 复火等工序 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茶叶外形 芽毫完整 满身披毫 毫香清鲜 汤色黄绿清澈 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主要品种 白牡丹 白毫银针 贡眉 寿眉 Page 20 白毫银针 产地 福建省福鼎市 政和县外形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 遍坡白毫 挺直如针 色白似银功效 白毫银针 味温性凉 有健胃提神之效 祛湿退热之功 常作为药用 Page 21 产地 主产地在福建省政和县制作工艺外形 叶张肥嫩 叶态伸展 毫心肥壮 色泽灰绿 毫色银白 毫香浓显 清鲜纯正 滋味醇厚清甜 汤色杏黄明净功效 具有祛暑 通血管 明目 抗辐射 解毒之功效 白牡丹 Page 22 茶具 茶具狭义范围 茶杯 茶壶 茶碗 茶盏 茶碟 茶盘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 瓷器茶具 漆器茶具 玻璃茶具 金属茶具 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几大类 Page 23 中国茶艺基本程式 备具烫壶 准备好茶具 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满 倒水留温 将壶内的水倒去 茶壶保留着一定的温度 见壶置茶 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 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 清龙注水 将炮茶用水注入壶中 至泡沫溢出壶口 起壶出汤 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 使茶汤均匀 敬客奉茶 自由取饮 或由主人 专人奉上 去渣洗杯 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需饮时从头再来 饮毕 客离洗壶 以备再用 Page 24 茶道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是茶文化的灵魂 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 人品 意境 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 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 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中国茶道有三义 饮茶之道 饮茶修道 饮茶即道 Page 25 饮茶礼仪 26 饮茶的姿势 站姿 双脚并拢身体挺直 头上顶 下颌微收 双眼平视 双肩放松 女性右手在上 双手虎口交握 置于胸前 男性双脚微呈八字分开 左手在上 双手虎口交握置于小腹部 饮茶站姿图例 27 饮茶的姿势 走姿 以站姿为基础 切忌上身扭动摇摆 行走应尽量成一条直线 到达来宾面前若为侧身状态 需转成正向面对 离开客人时应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 切忌当着对方掉头就走 这样显得非常不礼貌 女性可以双手同 站姿 交握胸前 男性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 随走动步伐自然摆动 28 饮茶的姿势 坐姿 端坐椅子中央 双腿并拢 上身挺直 双肩放松 头正 下颌微敛 舌头抵上颚 眼乎视或略垂视 面部表情自然 女性右手在上 双手虎口交握 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 男性双手分开如肩宽 半握拳轻搭于前方桌沿 全身放松 调匀呼吸 集中思想 如果作为来宾被让于沙发就座 则女性可正坐 或双腿并拢偏向一侧斜坐 双脚可以交叉 双手如前交握轻搭腿根 男性可双手搭于扶手上 两腿可架成二郎腿 但双脚必须下垂且不可抖动 29 饮茶的姿势 跪姿 日本 韩国的茶人习惯跪坐 故国际间茶文化交流或席地而坐举行的茶会多用到这一姿势 跪姿分为跪坐 盘腿坐 单腿跪蹲 跪坐即日本的 正坐 两腿并拢双膝跪在坐垫上 双足背相搭着地 臀部坐在双足上 挺腰放松双肩 头正下颌略敛 舌尖抵上颚 双手交叉搭放于大腿上 女性右手在上 男性左手在上 盘腿坐只限于男性 双腿向内屈伸相盘 双手分搭于两膝 其他姿势同跪坐 单腿跪蹲常用于奉茶 左膝与着地的左脚呈直角相屈 右膝与右足尖同时点地 也可左脚前跨膝微屈 右膝顶在左腿小腿肚处 其他姿势同跪坐 30 喝茶前 座位主人的左手边的是 尊位 顺时针旋转 由尊到卑 直到主人的右手边 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 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 老年人 中年人 比自己年纪大的人 其中师者 长者为尊 如果年龄相差不大 女士优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 忌讳 对头 坐 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 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 也不要坐 对头 的 知礼的客人应该做主人右边的 卑位 人多 实在避免不了 做对头 的情况 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 31 鞠躬礼 分为站式 坐式和跪式三种 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 真礼 用于主客之间 行礼 用于客人之间 与 草礼 用于说话前后 站立式鞠躬与坐式鞠躬比较常用 其动作要领是 两手平贴大腿徐徐下滑 上半身平直弯腰 弯腰时吐气 直身时吸气 弯腰到位后略作停顿 再慢慢直起上身 行礼的速度宜与他人保持一致 以免出现不谐调感 真礼 要求行九十度礼 行礼 与 草礼 弯腰程度较低 在参加茶会时会用到跪式鞠躬礼 真礼 以跪坐姿势为预备 背颈部保持平直 上半身向前倾斜 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 全手掌着地 两手指尖斜对 身体倾至胸部与膝盖间只留一拳空当 切忌低头不弯腰或弯腰不低头 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 弯腰时吐气 直身时吸气 行礼 两手仅前半掌着地 草礼 仅手指第二指节以上着地即可 32 伸掌礼 这是品茗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节 表示 请 与 谢谢 主客双方都可采用 两人面对面时 均伸右掌行礼对答 两人并坐时 右侧一方伸右掌行礼 左侧方伸左掌行礼 伸掌姿势为 将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边 四指自然并拢 虎口稍分开 手掌略向内凹 手心中要有含着一个小气团的感觉 手腕要含蓄用力 不至显得轻浮 行伸掌礼同时应欠身点头微笑 讲究一气呵成 33 叩指礼 此礼是从古时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 叩指即代表叩头 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 必须屈腕握空拳 叩指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 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 以示谢忱 34 寓意礼 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 最常见的有 凤凰三点头 双手回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