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经的分类和六义。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305篇。诗三百。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按照音乐不同分为: 风、雅、颂风:地方音乐。15国风。声调。秦风、魏风,陕西调、山西调。一般黄河流域。乐歌。 雅:王畿之乐。周王朝直接统治。正也。正声。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专门用于宗教祭祀的音乐。乐歌。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比:借物托情。譬喻。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2、诗经、楚辞的比兴手法。比:就是譬喻,诗中运用譬喻,从而使诗歌形象更鲜明。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的开头,是诗歌一种特别的开端。比兴的结合,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文化体系。 3、诗经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点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而诗经本身被简称为风。诗经以四言诗为主,讲究节奏和用韵;常有重章迭句,多用赋比兴手法;不少优秀的篇章形象鲜明、描写精彩;风格或慷慨雄壮,或朴素优美,或深沉凝重,富有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起了深远的影响。4、楚辞及其产生与创造者:楚辞是一种诗体,又是诗经以后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它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是地方色彩最为鲜明的楚文学代表作。 至战国中后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融南北夷夏之交,创造出一种新的骚体诗歌-楚辞。5、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简介 屈原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具有进步政治理想的思想家、政治家,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历史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的作品有一般认为有25篇: 包括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招魂、卜居、渔父。这些诗篇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爱国真情和高尚品格;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全诗2400多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全诗体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奉献精神,洋溢着真挚执着的念祖爱国忠君恋乡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不畏邪恶势力、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离骚在艺术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采用夸张手法与比兴手法的运用,是积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杰作。由于它开创了楚辞创作的新途径,奠定了楚辞的历史地位,故后人称楚辞为骚或骚体,称屈原诗歌为屈骚。6、邶风燕燕描写的题材?邶风燕燕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一首送别诗歌,可谓万古送别之祖。本诗通过卫国君主送别妹妹远嫁南国,表现了兄妹之间骨肉同胞之情。7、卫风伯兮的题材:这是一首思妇诗,表现了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深切思念之情。8、背诵卫风伯兮全诗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9、王风黍离一诗的主旨是什么?本诗描写东周大夫返回西周都城镐京,见西周宗庙宫室坍塌毁弃内心涌起了无限的痛楚,深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10、.试分析王风黍离诗中的心理描写。首章中心摇摇之句触景生情,抒写亡国之痛。二、三章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用形象的比喻表现诗人内心的忧伤,而重章吟咏所造成的低回节奏,加强了对内心的恍惚和忧愤的表达。11、背诵王风黍离全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12、陈风月出是什么题材的诗歌?这是一首描写月下相思的爱情诗歌。诗中通过月夜惝恍迷离境界的描写,表现女主人公内心深沉的忧思。 13、分析诗经o月出人物形象描写和环境描写特点。陈国民歌。一首描写月下相思的情诗。诗中通过月夜恍惚迷离境界的描写,表现女主人内心深沉的忧思。月光明丽之夜,诗人对美丽女子的思慕。诗人、月光与美人的故事。每章第一句是环境描写,皎洁的月光构成一种迷离的境界。后三句是人物形象描写,其中前两句是描写人物肖像,女子窈窕的形象,美人摇曳。最后一句是人物心理描写,表现女子内心嫉妒的怅恨。14、小雅采薇是什么题材的诗歌?这是一首征战诗。是离家远征的士兵归途中的咏叹,表现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13、背诵小雅采薇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4、试分析小雅采薇三段的内容表现层次。内容:将士戍役劳还时所作,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前三章: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从发芽到枝叶柔嫩到长得粗壮刚健,暗含着一种时间的推移,写将士远别家乡,连年征战,归期遥遥的内心忧伤。四五章:以盛开的棠棣之花起兴,写边关战事的繁忙和紧张。六章:以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起兴,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15、试分析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融情入景, 惜景抒情。 (2)在情景结合上,运用艺术上对立统一原则,如清代学者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结合题)16、对离骚的含义有哪些主要解释?(1)遭受忧患的意思;(2)离别的忧愁;(3)楚国歌曲(劳商),意思就是牢骚。各家之说不尽相同,但离骚二字表现屈原在被楚怀王放逐以后,内心极度忧愤的情感,则是历来比较一致的看法。17、试分析离骚的主要内容。(1)表现屈原与楚国黑暗腐朽政治势力的激烈矛盾冲突;(2)表现了屈原不愿同黑暗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抒发了对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以及为国家效力而不得的悲痛以及自己遭遇不公的哀怨之情;(3)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于君王、热爱祖国的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18、试分析离骚的艺术特征。(1)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2)比兴象征手法;(3)结构宏伟严密;(4)创造了一种新诗体。 19、分析作者思恋心理变化的几个层次。全诗40句,分6节。诗中通过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爱恋,表现了湘君纯洁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第一节:写湘君遥望湘夫人的来临。第二节:写湘君盼与佳人约会。第三节:写湘君等候湘夫人。第四节:写湘君寻找湘夫人和想象中的偕游。第五节:写湘君想象中的美丽洞房。第六节:写湘君未见佳人的无限思恋。诗在结构上以湘君赴约不遇时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将景物与人事、理想与现实熔铸在湘君的心理结构之中,构成一个丰富多彩,完美和谐的艺术整体。湘君心理活动变化:刚到北渚不见湘夫人时的忧愁,久等未至后的懊恼,由懊恼到追悔,由追悔到神志恍惚,一直产生幻想,再从幻想回到现实,感情跌宕起伏。 20、说说九歌湘夫人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1)取材于神话传说; (2)强烈的抒情性; (3)富于理想色彩,描写了假想景物和幻想境界。 21、记诵九歌湘夫人名句。原句:嫋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翻译:微微的秋风吹过,洞庭湖微波荡漾,树叶纷纷飘落。22、.楚辞中有许多兮字,说说这个字在诗中的作用。 兮字主要是语气词,多用于隔句句尾,其作用主要是调整音节,使音律协畅,强化节奏感;同时起着虚词如于、以、之等的一部分语法作用。 第二章 论语与孟子一、先秦诸子概说 1、诸子百家:诸子的主要流派包括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其中儒、道、墨、法为四大显学。2、诸子散文: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记载或收集诸子百家主要言论和学说的文章,称之为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3、儒家学派:(1)、代表人物:孔子(创始人)、孟子(战国中期代表)和荀子(战国晚期代表)。(2)、代表作品:论语: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约而意旨丰厚;孟子: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桥梁;荀子:成熟的专题论文,是先秦说理散文定型的标志。 4、道家学派:(1)、代表人物:老子、庄子。(2)、代表作品: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庄子:道家的经典著作,先秦最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其文汪洋恣,仪态万方;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幽默机智,妙趣横生;词藻瑰丽,富有诗意。5、墨家学派:(1)、代表人物:墨翟。(2)、代表作品:墨子:主要记载墨翟及其弟子言行。6、法家学派:(1)、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和韩非(先秦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代表作品:韩非子(代表篇目有无蠧、孤愤、说难等)。二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季氏)1、论语简释。论(l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第一、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颛臾曾受到先王的礼遇,因而不可伐。第二、在城邦之中,对鲁国不构成威胁,因而不必伐。第三、是社稷之臣,臣未叛君,因而不应伐。3、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治国以礼。4、本文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议论。三阳货欲见孔子章 ( 论语阳货) 、分析阳货一文表现出孔子的性格。 待人处世通权达变,虚与委蛇。重礼。 阳货,季氏的家臣,坏人,陪臣执国命的野心家。季氏,鲁国最又权势的贵族。得势的阳货一再希望孔子为他做事。阳货叫孔子拜访他,孔子不愿。 阳货趁孔子不在家送了一只乳猪,当时礼节,大夫送东西给士,士没有亲自领受,就得回拜还礼。孔子也趁阳货不在家回拜,路上碰见。阳货抓住孔子经常谈论的仁和智两个话题,句句打在点子上,孔子最后答应做官。事实上,孔子并没有做阳货的官。 孔子不是老于世故、圆滑取巧。而是重礼。陪臣 是不能执国命的。 、背诵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并分析对我们的深刻启示。第一、珍惜时间。第二、珍惜生命。全篇译文:阳货想要让孔子拜见他,孔子不见他。阳货给孔子送了一只蒸熟了的小猪。孔子打听到阳货出门,往他家拜谢。两人在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啊!我有话和你说。阳货说:你身怀一身本领,而让国家迷惑失道,这可以叫仁爱吗?他自己接着回答说:不可以。你喜欢做官,又屡失时机,这可以叫聪明吗?光阴一天天过去,年岁不会等待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快打算做官了。 四、楚狂接舆章 (论语微子)1、接舆这个人物是怎样的一种形象?是一位隐居避世、未能忘情的隐士。本文记录了孔子周游列国途中与楚国狂士相遇的一个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是接舆,他是一位隐居避世、苟全性命于乱世的隐士;一是孔子,他是一位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2、背诵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五、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论语微子)1、长沮、桀溺二人是怎样一种形象?躬耕垄亩的隐士。2、文言文阅读。翻译全文。长沮、桀溺二人并肩耕田,孔子路过他们,让子路去问过河的渡口。长沮问子路:那位驾车的人是谁?子路回道:是孔丘。他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他便说:那他一定知道渡口了。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道:我是仲由。桀溺又问: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回答道:是的。他便说:天下像洪水一样泛滥,你同谁一道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人,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说完,仍旧做田里农活。子路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地说:我们不可以跟飞禽走兽共处,如果不跟这些人群共同相处,又同谁去共处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变革了。 六、天时地利人和章(孟子公孙丑下)1、孟子简释。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简要分析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1)天时指有利的天气时令,地利指有利的地利环境,人和指人的团结,人心所向,在战争中指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孟子认为在战争中天时、地利固然有一定的重要,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和。(3)重视人和的作用,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体现。、本文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本文为了增强语气的气势和说理力量,使用了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1)、排比。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对偶。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3)、顶真。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七、富贵不能淫章 (孟子滕文公下) 1、分析文章中大丈夫形象。第一、区别于毫无节操、见风使舵的纵横家人物;第二、有高尚理想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人;第三、身处富贵之境而不丧失志向,身处贫困之地而不改变人格,面对强暴威胁而不丢掉气节的人。2、掌握本文中的警策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找出本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排比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偶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 (孟子告子下)、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的意义。 是本文中心论点。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国家的兴衰亦是如此。结合文中的例子谈。舜、傅说、胶鬲、孙叔敖等。、名句记诵。原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释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的意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这。苦;劳;饿;空乏: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行拂:所行不顺。所以:用来。曾益:增加。曾:通增。 九、民贵君轻章(孟子尽心下) 1、如何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用层递手法把民众、社稷和君主三者排了个次序。在这一次序中,民众排在第一,社稷排在第二,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孟子这样排序,是因为他认为,人民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比君主重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充分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2、分析孟子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1)民本思想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2)民本思想表明对民众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有充分的认识。(3)孟子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具有积极的意义。3、名句记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背诵全文。翻译全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 第三章史记与汉书一、史记、汉书与史传文概述1、史记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是伟大的史学著作,而且是伟大的文学著作。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史记继承和发扬了左传纪传体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其写作目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种体例组成。 本纪按编年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先后的顺序,记载重要的历史大事;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以及天文历法等;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 30篇;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及循吏、儒 林、酷吏、游侠、刺客、名医、龟策、商人的传记。 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526500字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记述了近3000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等丰富的内容。可见,它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史记在描写人物方面的特点:(1)、选取与天下兴亡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戏剧化的、激烈紧张的斗争冲突来凸现人物性格;(2)、用互见法来补充叙述、交待某些相关的历史背景、清洁或者细节,既避免叙述的重复,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清晰、完整;(3)、重视以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4)、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写出人物的神情。、汉书班固的史学著作汉书又称前汉书。主要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近230年的史事。其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共有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总计为100篇,共80多万字。 、史记和汉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其体例也大都以汉书为基准。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或又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二、周亚夫军细柳 西汉 司马迁 周亚夫性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军纪严明、克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真将军的形象。在平吴战役中他表现出果断冷静、善于把握战机、用兵如神的军事智慧。三、苏武传(节选) 东汉 班固 1、结合本文,具体分析苏武的形象以及刻画人物的手法。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如以张胜的贪生请降来衬托苏武的大义凛然。以卫律卖国求荣反衬苏武的高风亮节;以李陵的计较个人恩怨而失志变节来衬托苏武的忠君报国。高下美丑,互为比衬,烘托出苏武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气节。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如牧羊、劝降等,突出表现苏武的坚贞气概。2、请指出本文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天雨雪的雨用作动词,下、降落的意思。名词作状语:如剑斩中的剑作状语,用剑的意思。动词使动用法:如欲因此时降武中的降即使(苏武)投降的意思。形容词意动用法:如单于壮其节中的壮是以为坚定的意思。形容词使动用法:如全其老母中的全是使保全之意。3、翻译。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第四章 唐 诗一、唐诗概述 1、唐诗两大高峰: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分别代表了唐诗的两大高峰。是唐诗史上双子星座。诗仙李白,诗风豪迈飘逸;诗圣杜甫诗风沉郁顿错。2、初唐四杰:初唐的著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3、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写作田园山水诗的传统,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4、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奇险诗派,又称韩孟诗派。奇崛、险怪。5、元白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写实、通俗。6、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无不齐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流传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诗体。二、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诗歌) 1、简析诗人在春江花月夜中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和思考。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一生留下两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题目: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构成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这就自然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深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何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有之,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绝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源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赋予了乐府旧题以新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在形式上,改过去此题的五言为七言,变短章为长篇歌行; 在内容上,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和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完全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 在风格上,体现出净美纯洁的格调。3、分析本诗以江月统摄全篇的结构特征。 处处扣住春江花月夜五字,而且这五个字在诗中繁复出现; 诗以月为中心,月色和江水互衬,春夜和离情相映。 4、名句记诵。 原句: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中写对宇宙人生思索的句子: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三、过故人庄 孟浩然1、主题。主题思想是赞美友情和田园,抒发诗人从仕途欣然转向归隐的情怀,同时也淡然地蕴含着不遇的感慨。2、背诵全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四、终南山 王维背诵全诗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五、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1、盛唐边塞诗人及其代表诗人。边塞诗是以写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它与军旅、战争题材的诗作有联系却又不能划等号。唐代是我国边塞诗创作最为繁荣的时代,如今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则为王(维)、李(颀)、高(适)、岑(参)及王昌龄。六、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1)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2)隐喻了诗人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 (3)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趋炎附势的人格精神。2、分析本诗梦的艺术效用。梦的描写可以充分自由地抒发诗人情思;以梦为线索贯通全篇,由入梦、梦中、梦后三部分组成,达到结构完整的效果。3、分析本诗夸张的写作特点。这首诗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主体是写梦境,而梦境的描写又极能体现李白诗歌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如写天姥之高,天姥连天向天横,梦游之迅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都是夸张的手法。4、说明本诗题目中吟和留别的意思。吟:诗歌体裁之一种。留别:留给分别的人作纪念。5、背诵名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七、秋兴八首(之一) 杜甫 1、题目秋兴是什么意思?因秋感兴。 2、背诵全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七、长恨歌(唐,白居易,诗歌)1、说明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1)点出题名长恨之意;(2)否定了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虚幻愿望,加深对李、杨爱情悲剧意义的渲染,增强其感人力量。 2、分析长恨歌的主题。主题三说:讽刺说。唐玄宗贪色误国,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悲剧。 爱情说。描写且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 双重主题说。前为讽刺,后为同情。这里主张爱情说。作品的实际叙述,总马嵬事变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描写都倾注了同情。一方面,作者对历史事实有取舍。改动和回避了一些史实。开头写杨按正规方式进宫。对杨国忠等任用回避,一笔带过。总之,诗歌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赞美二人忠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同时对李、杨贪爱怠政、荒淫误国有所讽刺谴责。不满二人沉湎于骄纵淫逸,荒怠朝政,最终导致战乱,误国误民。3、简析诗句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长恨歌,长篇叙事诗。唐、杨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长恨是歌的主题。唐玄宗在逃往西南。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地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凉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添了内心的痛苦。下面,诗人透过美景反衬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中行宫的月色,雨夜中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了这些寻常但又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凉,抽象的情意便化作可以闻见的物象,真乃神来之笔! 4、名句记诵。原句: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九、无 题 (其一) 李商隐 1无题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它属于什么诗体?(1)题材上:采用传统的爱情题材,但不同于常见的思妇诗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而是写一位痴情男子对远别后杳无音信的情人的相思之情。(2)诗体上:七律。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用典恰当。第五章 宋 词一、概述 1、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词牌:词有许多调子,每个调子有一个名称,后来把它称作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2、宋词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婉约派继承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主题多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和悲欢离愁,风格则清丽柔媚、委婉含蓄,婉约派形成于晏殊和欧阳修,到柳永时基本定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秦观和李清照。豪放派词人的作品气字昂扬,刚健遒劲,声势宏伟,立意博大,激人向上。范仲淹、王安石是豪放派的先声,至苏轼,豪放派风格趋于定型。豪放派代表人物为苏轼和辛弃疾。3、词的分类。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段在词学中称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二、八声甘州 柳永 1、简述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1)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过去的词多写男女艳情,而柳永的词在题材上有所扩大。 (2)发展和完善了慢词的体制,慢词就是词中91字以上的长调,柳永之前很少有人写长调,而柳永大量写慢词,如所选的八声甘州就是97字的长调。 (3)大量使用铺叙的艺术手法,扩展了词的叙事容量。 (4)柳永词通俗,多用俚语,低层的人比较喜欢,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他是文人词中的通俗代表,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三、蝶恋花 晏 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晏殊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2分析蝶恋花的意象。(1)全词意象丰富,愁菊、泣兰、双燕、孤月、西风、凋树、高楼、远路、长山、阔水,无一不著我之色彩,达到思与境偕的效果。(2)罗幕、朱户、彩笺、尺素等意象隐含富贵气象,使全词于萧索冷静外另有一番和婉闲雅的情调。诗词中的意象当指意和象的统一,它是经过运思念而构成的形象,是主观情感对客观事情的选择和渗透。 四、定风波 苏 轼 1、定风波一词塑造了作者怎样的自我形象?(1) 不畏挫折、乐观豁达的大丈夫; (2) 脚踏草鞋,心境淡泊的闲人形象。2、定风波中表达了词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1)不畏人生挫折,能游超然物外的旷达胸怀;(2)坚持对高洁人格与美好事物的追求。3、试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含义。 (1)表层涵义:不用去理会那猛烈的风雨,就算雨点能穿过密林,把树叶打得啪啪作响又如何呢?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吟啸,信步前行时的那份悠然自得; (2)这其实是诗人对人生所持豁达态度得折射:不管生活道路上碰到任何坎坷磨难,都应当泰然处之,保持自己高洁情怀。4、背诵全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五、武陵春(宋,李清照,词) 全文记诵。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六、摸鱼儿 辛弃疾1、分析辛弃疾摸鱼儿的隐喻和用典。 (1) 对春光逝去的无尽伤心,实是壮志未酬的愤懑。 (2)以陈皇后自比。 (3) 以玉环、飞燕比喻谄佞小人。 (4)斜阳烟柳象征国势萎靡不振,日渐衰微。 (5) 用陈阿娇蛾眉见妒事典。 (6)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脱胎于离骚。2、名句记诵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七、诉衷情 陆游 1、分析诉衷情的对比手法。 (1)昔日驰骋边塞、匹马戍梁州的激情岁月与如今弃置闲居,身老沧州的对比。 (2)理想化为梦境与两鬓斑白、美梦难圆的现实的对比。2、简析陆游在诗词中表现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报国无门,请缨无路,英雄的梦想日渐破灭。此词抒写的便是这种蹉跎无成、英雄末路的悲愤之情。陆游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临终前仍写下示儿诗,不忘收复失地。3、背诵全词。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八、念奴娇 张孝祥 1体会念奴娇一词所体现的闲适情怀。(1) 上阕描写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景物,实是作者内心宁静之折射;(2)下阕直接抒怀,突显作者处变不惊、泰然自若、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2、名句记诵。 原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九、扬州慢 姜 夔 1、名句记诵。原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2、分析姜夔扬州慢词的风格意境。 (1) 姜夔词格调高雅。首先体现在化用前人诗句,而自成一格。如化用杜牧多首诗句,并用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衰景。 (2) 姜夔词清空峭拔。是指姜夔词思路灵动富于想象。如写眼前总是和过去作对比,而且有许多推想,其中算、纵、念都是假设性的字眼,尤以念最耐人寻味。此词往往不正面描写,而从侧面、反面落笔,就显得韵致空灵。其中峭拔也指构思特别,给人印象深刻。 第六章 唐宋文一、概述 古文运动与唐宋八大家。 唐宋散文一改六朝浮靡的文风,提倡更接近生活的古文是秦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似的时期。 所谓古文,是相对于唐宋之际盛行的今文或时文(即骈文)而来的。 文学史上,将唐宋两代古文家写作古文以取代骈文的这个创作思潮,称为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就是指唐宋两代八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即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苏氏父子。二、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1、以本文前半部分为主,分析其议论与申辩的写法。(1) 辩许远的后死不是怕死;(2) 辩睢阳的陷落是由于粮源和兵源缺乏,得不到外界的支援,而不是许远倡议分城而守的计划不好。(3) 论死守睢阳,是保障江淮,阻扼敌对势力,关系到大局。三、钴姆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1、指出本文对排比、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的运用。比喻、对偶、夸张并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排比: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潆潆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2、分析本文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文章首段写小丘形状奇美,其石突怒偃蹇,似乎也是柳宗元虽遭贬谪而仍然桀骜不逊的性格的写照。次段写得丘始末,引出此丘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的话,为万年的慨叹埋下伏笔。末段因小丘价廉而发出感慨,并以小丘的被弃隐喻自己的遭受贬谪。上文对小丘的怜而售之,篇末独喜得之,作者由丘及己,怜丘即自怜,似喜而实悲,表明是贺丘而实是自伤,抒发他久被贬谪荒州僻地的愤懑之情。3、以本文为例说明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1)其山水游记刻画入微,深于寄托。 (2)作者善以简劲凝练的语言绘景壮物,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多种手法以动态写静景,行文简洁省净。 (3)在对清峭幽远景致的描写中借题发挥,传达作者在革新失败。身受贬谪之后的抑郁情怀与悲慨,冷峻之思见于言外。四、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散文) 1、五代史伶官传序运用那些论证方法,怎样运用? 前段叙事,后段议论。正反对比论证。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第二、三自然段正反两面运用事实论据,叙述庄宗奉父遗命发奋复仇,破敌兴国的壮举,及后来为伶人所困而穷途对泣的史实。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鲜明对比映衬,突出庄宗先盛后衰的历史悲剧的根源,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和规律,使文脉前后贯通。2、本文文体和中心论点是什么,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还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为什么?(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中心论点,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结论。(2)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第二、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运用事实论据,叙述庄宗奉父遗命发奋复仇、破敌兴国的壮举及后来为伶人所困而穷途对泣的史实。盛衰、兴亡、成败、得失的鲜明对比映衬,凸现出庄宗先盛而后衰的历史悲剧之根源,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贺规律。3、名句记诵。 原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翻译: 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毁灭。 祸患常在极细微的事上积累起来,而智勇又常常被所沉溺的事困惑。 五、前赤壁赋(宋,苏轼,散文) 1、说明文中运用主客对话之妙。文中,苏轼运用赋体传统的对话手法,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塑造两个不同形象:一个是面对现实清醒的形象(客),带着悲壮的情调;另一个是遗世独立的告诫的形象(主),则带着放旷的情调。通过抑客伸主的表现方式,苏轼将自己超然的思想和旷达的胸怀都融会哉饱含诗情理趣的一席对话中。文章以苏子曰引出一段话,这是针对客人话中的悲苦思想而言的,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悲苦思想的愿望。主人的话表现了作者对世事有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深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不为生死、得失、荣辱、毁誉所累,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达到自我排解的目的。2、谈谈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1)赋体的主客对话手法;(2)抑客伸主的表现方式;(3)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3、为什么说前赤壁赋是宋代文赋中最出色的作品?(1)体裁上继承欧阳修秋声赋的艺术传统;(2)写作技巧上突破了传统赋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和语言模式,注入了更多的散文因素,比秋声赋更为成熟;(3)内容上,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感悟中,精确地传达了主人公超脱、旷达,不为环境所屈的精神状态。4、名句记诵。 原句: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第七章红楼梦与古代戏曲、小说一、古代戏曲与小说概述1、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2、元杂剧: 用北方曲调演唱,以唱为主,做、 念、 唱结合。 元杂剧众男主角为末,女主角为旦。3、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众,亦无愧色也。(王国维) 白朴的梧桐雨 、马致远的汉宫秋 、郑光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告投放合同样本:电梯广告合作协议
- 云南申论省级真题及答案
- 比特币减半影响-第1篇-洞察及研究
- xx市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投标书
- GPU伺服器生产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2025【合同范本】工程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企业投资经营题库及答案
- 八年级生物上册 4.4.4《生物的变异》说课稿2 (新版)济南版
- 2025煤矿设备租赁合同模板
- Anti-CD44-Antibody-VB6-008-antibody-生命科学试剂-MCE
- 泥工 清包合同
- 儿童肥胖症心理干预-全面剖析
- 光伏扶贫项目合同范例
- 员工自购电脑补贴管理方案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入学考试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港口码头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 电梯故障维修应急预案
- 心脑血管科普知识
- 高考英语长难句解析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屋顶拆除施工方案设计
- 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