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学生:施妍 学号:2010221109120006 专业:新闻学 指导老师:杨翠芳【摘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主要是通过报刊传播,在办报过程中梁启超形成了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他提出了“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且有办报的四原则,并提出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最后还提出了党报的观念。 【关键词】去塞求通 监督政府 向导国民 办报四原则 舆论 党报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报人,梁启超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其新闻思想“是半个世纪国人探索新闻传播规律的最高成就,因其标志着资产阶级报刊思想萌芽期的结束”。1、 梁启超及其办报活动 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人称“梁任公”。广东新会县茶坑存人。生于1873年2月23日,殁于1929年1月19日,终年57岁。他从小熟读经、史,八岁(1880)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梁启超三十自述,1902年)。12岁考中秀才。15岁进广州学海堂就学。17岁考中举人。次年入京会试,但未考中。南归途中,经过上海,“够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见三十自述),并见到上海制造局译出的若干中西书。梁启超接触西学自此始。回到广州后,由同学陈通甫的介绍,得见康有为,并拜康氏为师。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当时的梁启超异常倾倒,他在三十自述中回忆说:“先生乃以大海潮音,做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子兹始。” 从18921894年,梁启超就学于广州府内长兴里的万木草堂三年。 1895年后,梁启超和康有为一道,参加并组织了资产阶级的正直改良运动,在当时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领袖人物。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组织保皇会(1899年3月),鼓吹“保皇”。后又组织宪政会(1906年冬)、政闻社(1907年10月)等政治团体,鼓吹“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在“仓皇去国”14年后,于1912年10月间从日本神户启程回国。民国初期,他倚靠袁世凯又组织进步党(1913年5月),1914年曾任熊希龄内阁司法总长职数月。1915年初,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梁特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予以痛击,积极参加“倒袁”运动。 1917年,梁启超一度出任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 1920年3月,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归国后,即脱离政界,也结束其报馆生涯,转而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从事文史方面的学术研究,直至逝世。 梁启超的一生,他从23岁(1895)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起,一直到48岁(1920年)办解放与改造杂志止,在长达25年的办报生涯中,他先后亲自主编了10多个报刊。其中民国前7哥,民国后3个。它们是: 1、中外纪闻,除名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出至45期后,改名中外纪闻。该刊系两日刊。出刊地点:北京。 2、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创刊,旬刊。出版地点:上海。直至1898年8月8日出至第69期停刊。 3、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创刊,旬刊。出版地点:日本横滨。至1901年12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因火灾而停刊。计历3年,共出100期。 4、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一)创刊,半月刊。出版地点:日本横滨。到1907年11月2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停刊。计历5年9个多月,共出96期。 5、新小说,1902年11月14日(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创刊,与新民丛报同时出版发行。月刊。出版地点:日本横滨。该刊强调小说为政治宣传服务。梁启超有关小说理论的名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最早即载新小说创刊号。这是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重要的小说理论著述。该刊于次年改在上海出版,由广智书局发行。1906年1月停刊,共出24号,新小说的创刊,标志着晚清小说发展的新阶段。该刊以发表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戏曲、笔记和文艺理论等。阿迎曾评曰:“新小说可称为开山祖,小说地位之提高有赖乎此。”(小说闲谈 清末小说杂志略) 6、政论,1907年10月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一)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第二期后迁到上海发行。该刊是“政闻社”的机关报。1907年10月1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一日),政闻社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1908年2月,政闻社迁回上海,8月即被清廷封禁。政论出至第7期后亦随之停刊。 7、国风报,1910年2月20日(宣统二年元月十一日)创刊于上海,旬刊。到1911年7月16日(宣统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止。共计52期。该刊是新民丛报之后,君主立宪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 8、庸言,1912年12月1日创刊于天津日租界旭街17号,半月刊,每月初一、十六发行。创刊号首载梁启超庸言发刊词云:“庸之义有三:一训常,言其无奇也;一训恒,其言不易也;一训用,言其适应也。”1914年元月以后有黄远庸(远生)主持编务,改为月刊。1914年6月5日出版第2卷第6号后停刊。共出30期。 9、大中华杂志,1915年1月20日创刊于上海,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月刊。1915年8月20号出版的该杂志第1卷第8期发表梁启超名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抨击袁世凯帝制阴谋。1916年12月出至第24期停刊。10、 解放与改造,1919年9月创刊于北京,半月刊,是研究系的政论刊物。主编张东荪、俞颂华。该刊创刊号问世时,梁启超正远游欧洲。1920年3月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回来后,便对创刊实行改组。从1920年9月15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更名为改造。直到1922年9月出至第4卷第10期后停刊。 除以上直接主编的报刊外,梁启超参与创办的报纸不少,如澳门的知新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时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等。为这些报纸的创办,他都曾投入大量的心力。以时报为例:时报创办于1904年6月12日由梁启超亲自筹办。它的命名、发刊词与体例,皆由梁氏亲撰。初办时的“论说”也都由梁式从日本横滨寄回上海发表。据罗孝高回忆:“甲辰春,任公自澳洲返,至沪时,尚在名捕中,未便露头角,乃改名姓,匿居虹口rib让你旅之家三楼上。时罗孝高、狄楚青方奉南海先生命,在上海筹办时报馆,任公实亦暗中主持,乃日夕集商,其命名曰时报及发刊词与体例,皆任公所撰定。旋即赴东,而时报初办时所登论说,亦多系任公从横滨寄来者。”梁启超报刊活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他主持中外纪闻、时务报和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的报刊活动是从1895年8月间主编中外纪闻开始的。当时他年仅23岁,英年能文,富有朝气,“日日执笔为一数百字之短文”(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1896年元月下旬,北京强学会被封禁后,中外纪闻也随之停刊。 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在横滨创办并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杂志。从1898年冬到1903年初,梁启超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西方学术文化。批判封建思想,抨击当政的守旧派势力,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一时期,梁启超认为是他一生中办报最得意的时期。他后来回忆云:“启超既亡居日自是启超复专以宣传为业,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畅其旨意,国人竟喜读之。清廷虽严禁,不能遏,每一册出,内地翻刻本辄十数。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2、 梁启超的传播学论著 梁启超虽无传播学的专著。但有关传播学方面特别是新闻传播方面的文章不少,主要有:(1) 报馆考略,1895年9月北京万国公报第18期。(2) 论报馆益于国事,1896年8月9日,时务报第一册。(3) 本馆第一百册纪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本馆经历,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100期。(4) 创办时务报原委,1898年8月11日,知新报第66册。(5) 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第17期。(6) 蒙学报演义报合叙,1897年11月24日,蒙学报第1册。(7) 中国各报存佚表序,1902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100期。(8) 敬告我同业诸君,1902年10月2日,新民丛报第17期。(9) 时报发刊辞,1904年6月12日时报创刊号。附:时报发刊例。(10) 国风报叙例,19102年2月20日,国风报第1期。(11)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1912年10月24日大公报。(12) 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1922年)饮冰室合集。(13) 京报增刊国文祝词,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2册。(14) 时事新报五千号纪念辞(1912年),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3册,第36卷。(15) 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1910年),饮冰室合集文集第9册,第25卷。(16) 清代学术概论(第25节,1920年),饮冰室合集专集第9册,第34卷。(17) 自由书放弃自由之罪,饮冰室合集专集第2册,第2卷。(18) 清议报叙例,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3卷。(19) 敬告政党及政党员,饮冰室合集专集第11册,第31卷。(20) 新民报论自由,饮冰室合集专集第3册,第4卷。(21) 十种德性相反想成议,饮冰室合集文集第2册,第5卷。(22) 政治基础与言论家之指针,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2册,第33卷。3、 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梁启超在其漫长的办报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在梁式的大量著述中,能充分反映其报刊理论及新闻思想的主要文章有: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载时务报第1期。1896年8月9日出版)叙例(载清议报第1号,1898年12月23日出版)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以下简称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载清议报第100期,1901年12月21日出版)。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载新民丛报第1号“饮冰室自由书”栏内,1902年2月8日出版)。敬告我国同业诸君(载新民丛报第17号,1902年10月2日出版)。叙例(载国风报第1期,1910年2月20日出版)比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载庸言第1卷第1号,1912年12月1日出版,等等。)另外,梁氏在其三是自述(1902年),清代学术概论(1920年)等专著及有关书信中,对其报刊理论及新闻思想也有所论述。四、梁启超的新闻思想1、提出“去塞要通”的办报思想指出。报馆如耳目喉舌。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创刊号上首载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这是一篇阐述维新派办报思想的重要文章。文章把报纸的作用精炼地概括为“去塞要通”,认为“中国受侮数十年”的最大原因是闭塞不通。这种“闭塞不通”又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上下不通”,即清王朝统治者与人民群众隔膜,“君恩”不能下逮,民瘾不能上达;二是“内外不通”,即举国不知外国之事、国际之事,只知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抱残守缺。这样,“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职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去塞要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异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曰:惟通之故”因此,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国家之保护报馆,如鸟育子;士民之嗜阅报章,如蚁附贘”。 文章又把报纸形象地比喻为人的耳目喉舌。人,不能没有耳目、喉舌,“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令夫万国兼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到1898年清议报创刊时,梁启超仍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自勉(见梁启超叙例)。2、 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1902年10月2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7号上,梁启超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文章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所谓监督政府者何也?世非太平,人性固不能尽善,凡庶务之所以克举,群治之所以日进,大率皆借夫对待者、旁观者之监督,然后人人之义务乃稍完。”监督之道不一,约而论之,则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是也。”除此之外,就是“舆论监督”了。梁启超认为:“报馆者,非政府之臣属,而与政府立与平等之地位者也。不宁惟是,政府受国民之委托,是国民之雇佣也,而报馆则代表国民发公意以为公言者也。故报馆之视政府,当如兄夫之视子弟,其不解事也,则教导之; 梁启超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他认为政府是国民的雇佣,而报馆是国民的代言人,所以报馆可以像“父兄之视子弟”那样来监督政府。这是报馆的一大天职。另外,他还认为,报馆应当发扬“史家之精神,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就是发挥向导国民的天职.,3、 提出办报“四原则” 在第一百册祝辞(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100期)中,梁启超认为,一张办得好的报纸,必须具备四条标准:“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 梁启超认为,报馆应当发扬“史家之精神,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就是发挥向导国民的天职。这比以前认为报纸是替皇帝“宣德达情”的主张,大大前进了一步梁启超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即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一是宗旨定而高报纸不能以“牟利”、“媚权贵”为宗旨,而要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宗旨;二是思想新而正报纸要选取别国的新思想来贡献给本国国民;三是材料富而当要做到知识丰富、全面,而且又要对材料严格选择,是读者“阅一字得一定之益”;四是报事确而速要准确而且迅速的报道时事,要重视时事报道。这四条原则的论述,说明他对报纸的社会职责和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当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办报四原则:即“材料富而当”, “报事确而速”,“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4、 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 梁启超把报馆作为独立于政府机关的舆论机关,等同于舆论中心。他还把新闻界看作“言论界”,认为报刊之所以有监督功能是因为报刊拥有舆论效应。 新民从报通过“新学”来激励人们要大胆破除迷信和奴性,并从封建传统文化之中得以解放,保持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新民说中,宣传要“新国”必先“新民”,激励人们“爱国”“尚武”“自尊”“冒险”等,并且“人人自护其权利”,痛斥种种传统学理观念,宣传了一整套的朝气勃勃的资产阶级社会意识以及精神样貌。就总的变法宣传来说,梁启超充分利用了近代报刊这样一种传播的形式,通过时务报的发行将民主启蒙、知识普及的触角散落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5、 最早提出“党报”观念。 报刊政党性质与其政治功能。梁启超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党派性,是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力量武器。他提出的著名论断“报馆有益于国事”,预示了政治家办报理念开始萌芽,也体现了儒家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对新闻观念的影响,预示着要实现政论理想,需通过创办报刊来唤醒民众,激励民众,组织民众,并使报刊成为党派组织的传播工具。 1907年时,梁启超在与人信中,更经常用“党报”这一新词汇。如在给徐佛苏的信中说:“弟前此所以欲停新民报着,则一因党报将出,弟一人之力,不能兼顾此报”(丁文江等撰:梁任公年谱上册,第228页。)在给蒋观云的信中也说:“本年便专精力于党报耳”(同上,第244页)。7、 第四种族。 梁启超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它十分赞赏西方报纸为“第四种族”的观点。他曾经说:“清议报事业虽小,而报馆之事业则非小。英国前大臣波尔克,尝在下议院指报馆、记事之席而叹曰:此殆于贵族、教会、平民三大种族之外,而更为一绝大势力之第四种族也。”由此,梁启超指出,报馆应该代表国民发表公议,也就是说报馆要代表国民来监督政府。梁启超所说的“第四种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权力”,它的原意就是梁启超所讲的新闻界是早期组成国会的三种阶级宗教、贵族及平民之外的第四阶级。197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斯图瓦特(Dotter Stewart)在一次演讲中宣称,根据宪法规定,新闻自由条款包括了对新闻机构的保障,新闻自由条款的作用就是直接保障新闻业,他提出“宪法保障新闻自由的最初目的是要在政府之外建立第四个部门,以监督官方的三个部门。”这就是著名的第四权力理论。这个理论显然是对新闻媒体的社会地位的一个肯定,也是对新闻自由的一个保障。5、 梁启超新闻思想局限性 梁启超新闻思想局限性是生活的社会背景决定的。因此,他的新闻思想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首先,他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熏陶,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认识几乎没有。他的新闻思想是典型的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有着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其次,他的报刊活动,一直围绕着政治活动和社会理想展开,他的新闻思想萌芽、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缺陷主要在于,其政党报刊理论的缺陷,以及对新闻行业本位思考较少。这是由于他所生长于他的政治思想的土壤里,致力于为变法维新、保皇立宪、共和宪政等主张服务,由此,他对报刊业的思考,偏于政治,轻于行业研究,重于政治功利,轻于对新闻学相关概念,诸如新闻价值、新闻定义,新闻业务、新闻史,轻于对新闻采访写作方面的研究。最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很少考虑到受众的需求,承担着向国民教育、向导的任务,没有重视受众在报刊信息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更没能意识到新闻传播中的群众性原则。总之,梁启超以天才的思想家和不倦的学者的身份从事报刊宣传,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新闻理论也成为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基因工程(解析版)
- 蒜黄的种植课件
- 常平中学三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 向量加减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原卷版)
- 衔接选词填空题目及答案
- 2025汽车租赁合同样本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 Hands-on fun 动手实践(话题阅读)含答案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3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单元练习(含答案)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华住酒店集团讲义
- 送货不达应急预案
- 牙体牙髓病治疗常用器械及其使用-课件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GB/T 32486-2016舞台LED灯具通用技术要求
- 锚杆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油漆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