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随堂巩固1S型肺炎双球菌具有多糖类的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的完全水解的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解析S型细菌的DNA的完全水解产物、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均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能够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答案A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出现S型活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C2、3和4 D1解析3、4两支试管内的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2号试管虽然有DNA,但被DNA酶分解,所以也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内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答案D3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B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C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D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解析噬菌体裂解细菌,离心后,噬菌体会分布到上清液,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A正确;噬菌体属于病毒,其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B正确;32P标记的是DNA,能够进入细菌,所以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C正确;32P标记的是DNA,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因此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是否进入了细菌,根据35S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D错误。答案D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能够得到S型和R型两种细菌C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在培养基中加入含35S的氨基酸可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解析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正确;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能说“主要”是DNA,C错误;T2噬菌体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因此不能用人工培养基直接培养,D错误。答案B5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病;无荚膜的无毒性,不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图所示为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1)实验A中,老鼠患败血病死亡。其他各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B_,C_,D_,E_。(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_,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_控制。(4)这个实验说明_。解析(1)加入致病型细菌DNA的D试管会发生不致病型细菌向致病型细菌转化的现象,注射到小鼠体内会致其患病死亡。(2)不致病型细菌接受了致病型细菌的DNA后转化为致病型细菌,说明其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DNA的功能之一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4)D、E两组实验相互对照,不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1)能生存能生存死亡能生存(2)致病肺炎双球菌的DNA(3)DNA(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限时检测满分60分,限时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使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解析设置的目的是体现出对照性原则,是用来与只用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形成对照,通过这种对照说明S型菌DNA的作用。答案D2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35SB可在DNA中找到32P、15N、3H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析本题通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来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解答时注意以下两点:明确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是DNA,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由于3H、15N均可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32P只标记噬菌体的DNA,35S只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其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DNA分子上有3H、15N、32P,没有35S。答案B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蛋白质R型R荚膜多糖R型RDNAR型、S型RDNA(经DNA酶处理)R型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本题考查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及分析。据可知,蛋白质不能引起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项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多糖不具有酶活性,故B项错。加入DNA的一组中出现了S型菌,而将DNA水解后则不能完成转化,和对照可说明DNA是转化因子,故C项正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相对于整个生物界而言的,而非针对某一种生物,此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项错。答案C4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B1、4C2、3D2、4解析因为DNA是遗传物质,所以判断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应该分析“杂合”噬菌体的DNA来自哪。因此,组成成分为甲的DNA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答案B5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参照如图判断下列被标记部位组合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左图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因为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以及氢基中都没有S元素存在,S元素只能存在于(R基),右图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糖,组成元素是C、H、O,是含氮碱基,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均不含P元素,所以P元素存在于磷酸基上。答案A6(2019济宁市期末)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试验若选取烟草花叶病毒为实验材料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B该实验中每组先后两次用大肠杆菌培养了噬菌体,培养的目的不同C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来自于亲代,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D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解析烟草花叶病毒为植物病毒,不会侵染细菌,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A错误;第一次培养大肠杆菌是给噬菌体作标记,第二次是用含有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以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两次培养的目的不同,B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部分来自亲代,部分为新合成的,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C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实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是并不能说明转化因子的本质是什么,D错误。答案B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被水解后依然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CT2噬菌体的实验中蛋白质是用32P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艾弗里实验中有设置将S型的DNA和DNA酶加入到R型活细菌中,结果只有R型,说明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B错误;T2噬菌体的实验中蛋白质是用35S标记的,32P标记噬菌体的DNA,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答案D8艾弗里等人的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标记,单独地、直接地去研究它们的作用。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两实验都没有突变和重组。答案C9在甲、乙、丙、丁四组相同培养基上分别接种正常的R型菌、正常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基中只有S型一种菌落B利用培养的细菌在小鼠体内转化时,R型菌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C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证明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D甲、乙、丙三组作为丁的对照组解析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培养基中有S型和R型两种菌落;细菌在小鼠体内转化时,由于免疫系统的作用,R型菌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证明某种物质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DNA。答案D10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同时用含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含同位素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C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沉淀物中D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体内,离心后,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时,进入细菌体内,离心后,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答案B1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水稻的遗传物质是 DNAABC D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错误;大肠杆菌既有DNA,又有RNA,但是遗传物质是DNA,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正确;水稻既有DNA,又有RNA,但遗传物质是DNA,正确。答案B12(2019宁夏期末)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共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两个实验基本上都能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C赫尔希、蔡斯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并不知道遗传物质的作用解析两个实验均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艾弗里直接将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进行分离,赫尔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研究它们的作用,B正确;T2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C错误;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知道遗传物质应能够向子代传递,保持连续性,并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12分)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机构破坏。以下是1928年格里菲思所做的实验,据图回答:(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_。(2)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分别与R型细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致死,这说明_。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_,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_。(3)如果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小鼠致死,原因是_。(4)上述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_。解析(1)D组实验小鼠患病死亡,体内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另一部分R型细菌没有被转化,仍然繁殖。(2)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会使后者转化为S型细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3)DNA酶会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水解产物不会引发R型细菌的转化。(4)因为只有DNA会引发细菌的转化,所以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答案(1)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2)S型细菌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致死R型细菌(3)DNA被酶分解(4)DNA是遗传物质14(12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2)在理论上,上清液中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_,其原因是_。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呢?_,理由是_。(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工考试题及答案
- 登高证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26-2023 《液化天然气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 多平台用户信息整合工具
- 养老护理实操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民歌考试题及答案
- 文化传播推广效果承诺书5篇
- 往日的点烁星光の我愿意一生都在歌唱300字10篇
- 内部协作规定协议的指导
- 公司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手册
- 2025年山西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应用技术规程
- 向“筷”乐出发“筷”乐出发
- 伺服实现机床手轮同步功能
- 《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1000字(论文)》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化学真题
- 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申请doc
-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项目团队实施及人员配置
- 课题申报讲座课件
- 纸张消耗统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