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红杏出墙”是一种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植物对光产生的一种应激性。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温度影响。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还有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大道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细菌、真菌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5、“西糊春色归,春水绿天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温度较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6、“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 用茎等进行无性繁殖。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的是苔藓植物) 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漫兴) 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舟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趋利避害的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 12、“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飞蛾) 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所以才会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说法。 是一种先天性行为。13、“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而报晓。 先天性行为。属节律行为。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 属社群行为。15、“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祯斗鸡诗) 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使得公鸡色彩艳丽,有利于它吸引异性。 繁殖行为。同种动物之间有时会因领地、食物、配偶等原因而发生争斗,这属于种内斗争。 (攻击行为)以上两种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地“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使更多的能量流入到作物中。人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发出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烈日当空照,又在辛勤地劳作,当然会“汗滴禾下土”。 物质循环。19“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苏幕遮) 叶绿体中的色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液泡内的色素2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细胞衰老21.“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唐顾况行路难三首) 遗传2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悯农) 过度繁殖(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诗句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问题。2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菊花)光因素对植物和生长的影响24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 保护色25“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 阳光是生态圈的能量主要来源1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生物的多样性2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野生生物的美学价值2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种子繁殖。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谐的生态系统。2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述茎、叶都是由芽发育来的。30“穿花蛱蝶深深见(昆虫的传粉作用于),蜻蜓点水款款飞(生殖)31“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向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鸟类繁殖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俗语中的生物学原理 1生物与环境方面 1.1 大树底下好乘凉 它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不仅因为阳光照不到,温度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叶子要进行蒸腾作用(水以气体的形式从气孔散失掉),要从环境中吸收部分热量,才会使液态水汽化,进而使环境中的温度降得更低。另外大树底下空气不干燥,氧气含量高。这些都是在建筑物荫下乘凉达不到的。因此大树底下是人乘凉的好去处。 1.2 清山绿水常相伴 它反映的是植被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植被发达的根系,能固着泥土,使泥土不至于流入水中,使水变浑浊,从而流失。所以只有青山在,才会有绿水流。 2植物与矿质营养关系方面 2.1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它强调了在庄稼生长过程中,施肥的重要性。植物生长需要各种无机盐的供给,如果缺乏会出现各种缺素症,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要进行合理施肥。 2.2 种豆肥田 农田种豆科植物以后,不仅豆科作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遗留在土壤中,而且衰老的根瘤破溃后,里面的根瘤菌和含氮化合物也遗留在土壤中。上述物质中均含氮素,所以种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壤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 3物质运输方面 3.1 树怕扒皮,不怕空心 植物体里有两种运输线,一种是韧皮部中的筛管,它有助于将叶子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向下运输到根部。筛管一旦中断,根部因得不到有机物而死亡,进而整株树死亡。另一种是木质部里面的导管,它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叶及植物全身。树干空了的部分只是位于中心的髓和一部分老木质部,而靠近树皮的具有运输功能的新生木质部部分仍保留着。因此空心的老树还可照常活着。 3.2 红花还需绿叶衬 植物的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要运输给花,花才得以开放,如果没有来自“绿叶”的有机物供给,也就没有“红花”的开放。因此没有“绿叶”,也就没有“红花”。 4能量流动方面 4.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俗语描写的是一条食物链。它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能量在生物之间的流动。 4.2 一山不容二虎 4.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淤泥(藻类)。 “昔日螳螂去捕蝉,巧遇黄雀把路拦,黄雀又被金弹打,打弹之人被虎餐”(妮妮看我整理上面的话,就说了这段,我问她在哪里学的,她说看京剧背下来的) 能量在生物食物链中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到达最高营养级(老虎)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区域(一座山中),空间有限、食物有限,这样的环境只能养活一只老虎。两只(或多只)老虎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就要进行斗争,把对方打败,它才得以维持生存。因此一山不容二虎。 4.4万物生长靠太阳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植物、动物都离不开太阳。因为植物必需利用太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才能为动物及其它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有机物。因此太阳是地球上能源的最终能源。 5光合作用方面 正其行,通其风。植物要从其周围的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这样会使周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使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此农业上在栽培农作物时,经常根据当地的风向,使农作物成排成行,这样使空气畅通(让远处的二氧化碳扩散过来,让氧气扩散到远处),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6物质循环方面 6.1落花非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瓣飘落枝头,落在地面上。它体内的有机物就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者)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根吸收、利用,进而使植物生长。 6.2中耕松土 它是指植物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耕土壤。疏松的土壤里面空气充足,作用有:a便于好氧微生物(分解者)的活动,把土壤中的残枝落叶分解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b便于促进硝化细菌的作用(把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抑制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把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c可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提高肥效。d还能减小阻力,利于根系在土壤中的延伸。 7生物习性方面 7.1葵花朵朵向太阳 它反映植物的向光性。原因是太阳光引起葵花茎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面生长素分布少,细胞长得慢;背光面分布多,细胞长得快。使它弯向太阳。 7.2蜻蜓点水 蜻蜓在飞翔时,尾部轻触水面。实际上它是在产卵。它的卵要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孵化,幼虫也生活在水中。因此蜻蜓点水并非是在嬉戏,而是在河水中产卵 7.3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这是蛾类的趋光性,大部分蛾类常以一种光源为飞行定向标准。若遇近距离光源时,昆虫飞行的方向与光线方向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锐角,最后碰到灯火。但也有些昆虫的飞行方向与灯火保持直角,在灯光周围绕圈飞行。 7.4 作茧自缚 作茧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但是金小蜂常把卵产于棉红铃虫的茧内,繁殖后代,成为棉红铃虫的天敌。由此可见,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 8生殖、遗传、变异方面的 8.1无心插柳柳成荫 它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岗前培训网络考试及答案解析
- 护理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建筑行业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题库20000题及答案解析
- 培训c类安全员题库及答案解析
- 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分析报告
- 张掖中医院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规范及模板
- 工厂原料采购标准流程解析
- 商业计划书撰写指南与案例
- 2023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模拟真题与答案解析
- 公司停送电电管理制度
- 老年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黑色三分钟 生死一瞬间》九部-十二部事故分类统计(合计60部)
- 2025年自学考试《00504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环境整治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标)
- 《聚酰亚胺》课件:一种耐高温高分子材料的深度解析
- 设备搬运就位合同协议
- 中国流体输送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JD-37-001-2025-零碳建筑评价导则
- 三废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