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初三语文)一、1、本文是作者被贬以后写的山水游记,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请结合课文,评论一下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柳宗元在游记中,并非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是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被贬后的心情,借景抒情,反映他心情寂寞、心境凄怆,因而在欣赏小石潭优美景致后,便认为“不可久居”,这是由于他身世遭遇造成的复杂变异的心理反映。2、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文章第一段“全为岩”句有什么作用?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4、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因其结构全为石质,水中、水边无泥土杂质,所以清水流入小潭,水流冲击硬石,才会“如鸣佩环”。5、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6、“伐竹取道”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7、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布石影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能联想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8、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既侧面衬托潭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9、作者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曾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体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10、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A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B比喻。C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恰如这“不可知其源”的小溪,令人迷茫,看不到尽头。13、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衬托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14、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心情与游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观鱼者坐潭上,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15、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分析吴均写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以及郦道元写的“绿水平潭,千丈见底,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就选材来说,与本文有何不同?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B、吴均、郦道元都概括地、抽象地写这些事物、是从人的直观感受来写的,客观地体现山水的特点。而柳宗元自己感受写得少,大部分内容刻画了鱼的形态、神情。是以山水之美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境。16、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1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难形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8、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19、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清幽冷寂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贬谪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20、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特点:幽静 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1、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 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2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并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23、描写山水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结合原文回答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隔篁竹,伐竹取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文中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其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皆如空游无所依。4.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5.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7.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8.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阅读课文理解回答。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2.小石潭的四奇:潭水奇(皆若空游无所依);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1)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处。4.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既交待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展开美妙的图画做铺垫。5.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抓住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3)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再则优美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因此一经凄苦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不矛盾。 8.作者在写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忧伤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放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9.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逸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10.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1)幽静。(2)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11.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 (1)隔篁竹 (2)四面竹树环合 1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洌”,又有侧面描写,如: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其境过清”? 答: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西南而望 1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此时,作者已经把自己的心情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暂时派遣了自己被贬后的郁闷之感。15.文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答: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6.文中第2段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快乐。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珮环。 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比喻: 闻水声,如鸣佩环。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12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四.开放性试题1.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从“心乐之”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很高兴很快乐的。文中作者依次描写了篁竹、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藤蔓、轻快敏捷的游鱼、明灭可见的溪流。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的。从发现小石潭写起,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再写“远望”,这样写使文章井然有序。2.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商务谈判师综合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泵站招聘水管员模拟题集
- 课件中Flash尺寸调整
- 2025年实验室信息安全基础测试题集
- 2025年安全培训体系构建题集
- 2025年宠物医疗AI工程师核心笔试题
- 2025年机械制图员面试常见问题及标准答案集
- 2025年河道保洁员招聘笔试冲刺模拟题
- 2025年消防安全应急演练考核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评估多选题及答案
- 安顺康闽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40吨年糕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邹平梁邹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学校宿舍楼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技术经济分析
- 外脚手架监理实施细则
- 高考688个高频词汇 word版
- 氟化工艺课件
- 项目融资概述课件
- 社会调查与统计第四章抽样
- 《国际结算(第五版)》第九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塑胶操场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