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的荒诞.doc_第1页
美学中的荒诞.doc_第2页
美学中的荒诞.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诞美感简介一、荒诞的产生 (一)荒诞(absurd) 荒诞(absurd)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它的意蕴主要也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然随着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方式的传播,在这种物质生产方上组建的社会及其文化形态也受其影响,产生了荒诞的产子、荒诞感已不只是存在于现代西方世界里,也并非体现西方人甚身上,它是现代人背心深处固有的因子和情愫,它已经成了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处境。(二)产生背景1、资本主义是按照希腊理性要求和启蒙思想的蓝图下发展起来的,合理的生产秩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但是人却遭到了普遍的异化,在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中,每个人只是一个可有可无可随时替代的零件,来自物质的巨大排挤和压迫,人沦为了物质的奴隶。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难以沟通和理解,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只不过成为了一个影子,按照理性构建的社会却把人抛了出去,真正无家可归,面对一切人类的崇拜理性的回赠,人们开始怀疑理性了。2、作为西方人精神生活的另一根支柱-宗教。在近代也没落了,它不再是人生生活独一无二的中心与统治者。科学与理性的入侵,引起了信仰的丧失,它不仅改变了宗教生活的面貌,更深刻的是它穿透了人类心灵生活的最深处,人失去精神支柱,成为了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灾难的阴影、理性与信仰的失落,这种断裂使西方现代文化层从西方古典文化层特别是从晚期浪漫主义蜕变出一个新的审美形态,荒诞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正如荒诞派作家尤奈斯库说的“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二、审美特点(一)平面化 西方现代派艺术不再在理性意义上把实体看作是可以个别地或者整体地透彻了解的存在的系列,宗教的、立体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被取消存在着的只是面或者是立体被压成的面,总之,单面的存在、单向度的存在他们要不就稠密的毫无秩序,要不就空虚的毫无实质。(二)平板化 由于时空深度的取消、秩序不复存在,造成了无高潮、无中心出现,在古典理性看来,所谓整体,所谓完整性,就是空间上有中心,时间上有高潮的秩序结构,只有这样才是合乎理性的,可以理解的,然而在现代派的艺术家看来,平板、稠密、不可理解才是我们生命的真正形式,生活与生命没有目的,当然也没有方向。(三)价值削平 在荒诞一书中,平板上的一切都是等值的,或者说平板上的一切都是等值的。三、荒诞感 德国学者凯塞尔认为,荒诞是一个被疏离了的世界荒诞感就是在这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长生一种生存的恐惧。英国评论家埃斯林则认为荒诞感展现了“人类在荒诞的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的苦闷。 这种复杂的荒诞美感实质就是人在面临虚无深渊时所长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四、荒诞戏剧荒诞艺术的一个表现荒诞派戏剧围绕“世界荒诞,人生痛苦”展开,注重表现“现代人孤独、焦虑、恐怖和痛苦”、“人生是毫无意义的等待”、“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与理解”。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代表性的作品,该剧描写了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等待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戈多。表现他们俩在等待过程中的无聊、痛苦、失望和希望交错相间的复杂心情,在整个故事中,两个流浪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他们或无聊闲谈,或做些毫无意义的举动,最终就是该剧中什么都没发生,整部剧中故事、情节和冲突都被淡化。最终表现的是人类生存的处境与状态,空虚、琐屑、孤独、无意义、焦虑与痛苦。虽然“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虽然等待包含着消极、尴尬、无奈和痛苦,但等待还蕴育着生活的寄托。作家贝克特坚信,人类无论“经历怎样的折磨,有一种东西是永远拿不走的,那就是希望”。犹如希腊神话中美丽女妖潘多拉,她把所有灾难都放在了人间,却把希望永久锁在盒里。这恰恰给人类带来了希望,给人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五、存在主义(一)、存在主义哲学命题存在主义的主要命题中认为世界是非理性的,同时也是荒谬的,我们无法为它为何如此存在做出终极的解释。人类中弥漫着的无意义、空虚、琐屑、孤立,交流障碍,产生了焦虑、厌倦、自我怀疑和绝望。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作为一个个体没在不得不面对重大而具体的伦理、宗教困境时,绝望是不可能避免的结果。尘世中没有什么能拯救一个人脱离绝望的苦海。世界就是这样痛苦,恐惧和厌倦之所在。你才认为人次而怜悯的上帝“死了“,而这曾是价值来源的丧失,也就是意味着人间值得空缺。(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Jean-Panl Sartre,1905-1980)说,人是被抛的(abandoned),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就是“上帝不存在”。1、没有创造者由于上帝不存在,也就不存在什么人类的创造者和用来创造人类的人的神圣和概念,不存在什么可以界定人类的具体本质。同时不存在上帝根据人的神圣概念创造人来这一事实,所以人类必须创造出自己的本质。于是萨特就人类的本质写道“存在先于本质”(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意思就是,你创造了自己,你就是你所创造的自己。2、没有原因由于上帝不存在,事物为什么这样发生而不是那样发生也就不存在什么终极原因。这意味着个体实际在缺乏任何存在的真正理由的情况下,已经被抛入了存在。但是萨特看来人类不单是存在,即不仅拥有“自在的存在”,还拥有“自为的存在”,就是说人不像无生命的物体或者植物那样,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能够创造自己的未来。3、没有结果由于上帝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存在规定什么必须发生的神圣计划,“决定论不存在”,萨特写道“人是自由的”,实际上,人是被判为自由的(condemned to be free)。我们的行为并不是强迫的结果,他说:“我们独自一人,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说我们不能把我们为环境所迫,受欲望驱使或者其他原因当作借口,为自己开脱。4、没有标准由于上帝不存在,那么就不存在任何价值的客观标准,随着上帝的消失,寻找价值的种种可能性也一去不返了,不再有先验的善。其结果就是由于无神的世界缺乏客观的价值,我们必须亲手建立或创造(invent)自己的价值。在创造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也成为了对与错,善与恶的普遍立法者。尽管我们起初发现身处在不是由于自己选择的荒谬世界中,我们却能通过选择和行动重新创造这个世界。尽管困难重重,我们却必须这么做。(三)、等待戈多中的自我创造所以,在等待戈多剧中,两个主角虽处于一种荒诞的现实世界中,但仍拥有着强烈的自省精神,人生就在织梦与梦破相交替的境遇中挣扎与徘徊,期望明天能从今天的生存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理想化人生。等待戈多以荒诞形式表现荒诞世界,但贝克特没有以荒诞态度来写人生,等待被赋予了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一种无视荒诞现实的胆识,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决心,一种虽无力却包含希望的抗争和执著追求,这就是一种对荒诞世界的反抗,通过选择和行动重新创造世界,通过等待来创造自身价值,构建自我和伦理。荒诞派戏剧,用一种催人猛醒的艺术样式深刻揭示与展现出现代人的生存精神性困惑,和对残酷命运的无视、警惕和反思。六、总结施太格缪勒认为,人在现代社会里,“受到威胁的不只是人的一个方面或对世界的一定关系,而是人的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