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课 题:逢入京使渡汉江比较阅读课 型:鉴赏评论课 时:1单 位: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姓 名:张 会上课日期:2014年3月17日言浅意深话乡愁 笔简情丰见真淳 逢入京使渡汉江比较阅读【教学设想】逢入京使以本色的语言,质朴的形式,表达了游子深厚的思乡之情。写离乡之远,写思乡之悲,都极真切深挚。渡汉江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蛮荒期间苦闷的感情。这两首诗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我们知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创造,凭借的是凝炼优美的语言,因此,诗词教学必须通过品味语言,启发想象,展开画面,分析形象,揣摩意境来寻求破解之策。其次是引导学生剖析关键词语,突出诗词的形象,善抓“诗眼”,识微知著,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相关课程标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根据自己合理想象,进行扩写。”【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并当堂默写这两首诗。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诗词的方法。3.体味两首乡愁诗的思想情感。【评价任务】1.通过反复诵读、化诗为文理解文章内容。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3.通过比较鉴赏,体会两首乡愁诗的浓浓情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乡愁,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是成千上万首诗表现的主题。有人说:“乡愁是袅袅的炊烟,转辗的石磨,老寨的明月,望夫石淌淌的眼泪。”也有人说:“乡愁是弯曲的山路,摇晃的小桥,雨打芭蕉传出蛙鼓虫鸣的诗韵。”边塞诗人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浓浓的乡愁无不折射出英雄诗人的边塞豪情和温情男子的柔美情思。学习逢入京使一、温情男子的柔美佳作(感受乡愁)(板书)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边塞之作,不但描绘了西北边境的奇异景色,描绘激烈的战争场面,表现将士们不畏艰苦的斗争精神,以及暗含着对统治者穷兵黩武不满的思想,而且还表现出幕府生活和风俗人情,甚至还有表现思乡念亲的情怀。逢入京使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入京使”即奉命到京城长安去的使者。活动一:“故园东望”-探寻方位的变化思考:作者第一次离别在长安的家人和妻子,请结合“东望”,品读第一句诗的茫茫愁绪。要点把握:1.“故园”指自己的家园。2.“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诗人现在正在走马西行。3.“路漫漫”:“漫漫”就是遥远的样子。不但说明离家之远,而且也表现出望乡时的沉重心情。小结:这一句从诗歌的写作来说,诗人通过方位的变化表现出了诗歌的空间,情蕴其中,营造出了高远的审美境界。活动二:“双袖龙钟”-感受英雄的温情思考:能否从夸张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双袖龙钟泪不干”呈现出怎样的温情婉约。要点把握:1.“龙钟”即流泪的样子,此为眼泪沾湿的意思。2.“泪不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内心的情感的深厚与激烈。小结:从写作方法来说,诗歌是讲究形象的,也注重含蓄蕴藉,因而,诗人岑参写内心的伤痛,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描写,特别是“龙钟”这一细节描写,并运用了“泪不干”这一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思乡念亲之情,而且所描写的形象,最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二、英雄诗人的边塞豪情(虚实对照)(板书)活动三:“马上相逢”-破解“来不及”的窘迫思考:强调的是“马上相逢”,为什么要突出马上相逢?“无纸笔”,这里要纸笔干什么?要点把握:1.“逢”字点出了“逢入京使”之题。2.“马上相逢”说明了诗人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是戎马倥偬,来去匆匆。3.“无纸笔”,这里要纸笔干什么?这里设置也一个悬念,相逢互不问候,却说“无纸笔”,让人有所不解。其实,从诗歌的表现来说,这是因为诗人的故人回长安,西行去安西的诗人,因长安触动了积郁于心的情感,马上想到的就是在长安的家人,因此,要“无纸笔”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看似出人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活动四:“凭君传语”-品味“仓促间”的无奈思考:你觉得“凭君传语报平安”作结,对全诗来说,有什么意味在其中。要点把握:1.“君”指入京使者,即诗人的朋友。这一句紧承上句马上相逢故人想给家人写信而无纸笔,而这一句顺势而下,无奈诗人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向家人报平安。这就暗示了时间的紧迫。2.传语平安,说明他身在边疆,不但自己思念亲人,而且也深知家人同样思念自己。这样的思念就形成了虚实对照:实写自己,虚写家人。二者息息相通。3.“凭君传语报平安”, 看似明白晓畅结尾,实则很有意味的。这样的结尾,从写作方法上说,收束得得很干净利落,表意和目的也是清楚的。从意义上说,这里不但表现出诗人远离故园和亲人,心中总是依依不舍,用“传语报平安”来表明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暗含着唐代边塞诗人所具有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的理想与壮志豪情。可谓,柔美与壮美同在,英雄内心的柔弱处长满思念。课堂训练:逢入京使的背诵默写。1.同桌互查,教师抽查。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集体点评。学习渡汉江三、空间时间渲染浓烈乡愁(依次层递)(板书)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市)。宋之问特别擅长五律,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其诗歌深受时人的喜爱。渡汉江的写作背景是,此时诗人宋之问从被贬之地的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活动五:“岭外”“冬春”-横在时空距离上的乡愁思考:诗的前两句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你能概括出作者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吗?明确: “岭外”,即五岭之外的岭南,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音书绝”,音讯隔绝。诗人被贬蛮荒之地,此一苦;故乡音空信渺、家人境况未知,此二苦;在仕途失意孤苦无望、心忧家人牵肠挂肚的情况下捱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此三苦。层层递进,三苦叠加,将诗人谪居蛮荒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鲜明地呈现了出来。空间距离大,音书断绝的时间长,这就加深了思念之情。思考:“断”、“复”二字,在渲染作者的思念之痛上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断”、“复”二字,看似平平道出,实则是诗人在“痛苦尝尽”之后的辛酸语。仔细体味就会发现,“断”的何止是家乡的音讯、“复”的又何止是时间的冬春?诗人所有美好的希望、所有华年的回忆、所有情感的皈依,似乎都断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咀嚼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四、情深情怯蕴含矛盾心理(两极发展)(板书)活动六:“近乡情怯”-竖在矛盾内心处的不安思考:有人在默写“近乡情更怯”时,把“怯”写成了“切”。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一下他出错的原因。解读:这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作者“近乡情怯”的矛盾心理。按常理讲,经历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异常的强烈,当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从故乡来的人时,内心是非常想问一问故乡亲人的相关情况的,可是,宋之问却写出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写“近乡”之情为什么用“怯”而不用“切”呢?这一切看似有悖于常理的写法,其实最能把人内心深处最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试想,宋之问经历了长时间的贬谪,故乡亲人的情况因为“音书断”而无从得知,当他从遥远的“岭外”归来,“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担心无疑会堆积在心头,害怕自己的担心会被无情的现实所证实,而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似乎立即会像烈日下的肥皂泡一样瞬间爆裂。正因为如此,越是“近乡”,心里越害怕自己担心的事情会变成无情的现实。所以,一方面是急于想知道故乡亲人的情况,想问“来人”;另一方面又害怕从“来人”那里证实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担心,“不敢问来人”。小结:可以说,“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诗人此际强自压抑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怯”字之中实际上又蕴含着“切”,这是“以反常之笔抒写深情”的经典之笔。课堂训练:渡汉江的背诵默写。1.同桌互查,教师抽查。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集体点评。比较阅读两诗五、比探逢渡诗,升华乡愁情(鉴赏评论)(板书)活动七:鉴赏两诗言浅意深、笔简情丰的艺术魅力指导语:请结合逢入京使渡汉江的思想内容,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把你的思考写在课堂笔记上。班内交流。问题1:两首诗同为思乡之作。但表达的感情略有不同,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明确: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从“故园东望“泪不干”等可以看出。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从“无纸笔”“报平安”可以看出。而渡汉江则表现了诗人思亲心切,想问而又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焦虑痛苦的心情。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可以看出。问题2:形象性是诗歌的重要特点。两首诗各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明确:逢入京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长期征战、思乡心切又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人形象;渡汉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远离家乡,思亲不得,如今踏上归途的游子形象。问题3:试结合具体语句简析两首诗语言特色方面的相同点。明确:两首诗表达思乡之情真挚深厚,但在语言上却极为朴实,自然,简约通俗。如“双袖”“纸笔”“平安”“近乡”“不敢”都浅显易懂,朴实无华。在平易之中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全文小结:岑参的逢入京使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这里,没有了朝廷命官的架子,没有了建功立业的豪情,没有了为盛世唱赞歌的意识,而只有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有时候,对于一个孤旅天涯的人来说,有什么能比故乡家园更真实、更令人怀想的呢?诗人对故园的这份真切的思念,这番率真的表达,不正是我们感慨系之的原因吗?宋之问的渡汉江描写了诗人被贬久离家乡而逃归途中时的矛盾心理。在艺术手法上,诗歌的语言浅近,但蕴含的意义很深刻,特别是通过心理的描写,在运用反常手法中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板书设计】逢入京使渡汉江一、温情男子的柔美佳作(感受乡愁)二、英雄诗人的边塞豪情(虚实对照)三、空间时间渲染浓烈乡愁(依次层递)四、情深情怯蕴含矛盾心理(两极发展)五、比探逢渡诗,升华乡愁情(鉴赏评论)【教后反思】两诗语极浅,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在教学工程中,注重了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瓷砖五一活动宣传方案策划
- 建筑平台景观处理方案设计
- 长沙心理咨询方案
- 湖北水塔滑模施工方案
- 全面预算咨询方案书
- 学校读书角活动方案策划
- 设计咨询利润处理方案
- 五一美容活动促销方案策划
- 建筑方案设计现场勘察报告
- 咨询方案出错
- 2025年锦州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交通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2025年广东中考历史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讲评课件
- 2025年美的ai面试题目及答案
- 律师从事公司自行清算业务操作建议流程
- 2025年深圳中级电工试题及答案
- 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课件
- 工会专用账户管理办法
- 中科大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件第4章 细胞工程
- 电网调度行业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 电网规划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