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习题).doc_第1页
01-02: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习题).doc_第2页
01-02: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习题).doc_第3页
01-02: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习题).doc_第4页
01-02: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习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习题一、名词解释:常温层: 外热层的最下限,温度常年不变,等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量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又称为地球表生作用。风化作用: 在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碎裂的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介质(水、冰川、风)对地表岩石和地表形态的进行破坏和改造的地质作用。 搬运作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原地搬往他处的作用过程。 沉积作用: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因营力动能减小,或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牛轭湖: 当洪水来临时,某些河曲彼此比较接近的地方洪水便冲出河槽,截弯取直,被遗留下的一段弯曲河床与原来河流隔离形成的湖泊。二、填空题:1在常温层以下,温度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值称为地温深度或地热增温级,用m表示。2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升高的温度值称为地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用表示。3地壳是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固体地球部分,是固体地球最外一个圈层。由各类岩石组成,其厚度各处不一,介于575km之间,平均约17km。4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由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后者由沉积层和硅镁层组成。5地幔是指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800余千米。1914 年古登堡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地核的深度为2900千米,比现代精密测量的结果只差15千米。因此,地核地幔边界又称为古登堡不连续面。6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根据地震波速变化情况,可分为外核 、过程层和内核三部分。7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8地球的重要物理性质有地球的密度及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及塑性等。9根据地内温度分布状况,由地表向地心可划分为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三个层。10沉积岩和矿产分布区,由于组成的物质密度小,常常表现为重力负异常;金属矿产分布区由于组成矿产的物质密度大,表现为重力正异常。11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其中最外层又分为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两种基本类型。12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13地球的大气圈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14内动力地质作用常见的有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四种类型。15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表面进行,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三、选择题: 1在_B_条件形成的、由各种沉积物组成的岩石都属于沉积岩。A内力地质作用 B外力地质作用 C内外力地质作用 D物理化学作用2引起岩石风化的地质作用称为_A_。A风化作用 B岩石作用 C变质作用 D成岩作用3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_C_、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4岩石或矿物在水和水溶液或大气的化学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称为_B_。A物理风化作用 B化学风化作用 C剥离作用 D冰劈作用5风化剥蚀的产物,通过风、流水、冰川等自然运动的介质携带下,离开原地向它处迁移,这个过程称为_D_。A风化作用 B化学作用 C物理作用 D搬运作用6碎屑物质和新形成的矿物呈_C_搬运,这种搬运称为机械搬运。A真溶液 B胶体溶液 C碎屑状态 D化学作用7溶解物质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搬运,称为_A_。A化学搬运 B机械搬运 C沉积分异 D重力分异8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沉积的特点是颗粒大,密度大、粒状的_A_;颗粒细、密度小、片状的后沉积。A先沉积 B后沉积 C先溶解 D后结晶9化学搬运的溶解物质按_B_大小依次沉积。A结晶作用 B溶解度 C沉淀速度 D颗粒10随着搬运介质动力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物质在适当的场所按一定的规律和先后的顺序沉积下来,称为_D_。A岩浆作用 B地质作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11由松散沉积物变成固结沉积岩的过程,称为_B_。A分异作用 B成岩作用 C机械作用 D物化作用1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_A_、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13充填在沉积物孔隙中矿物质,将松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的作用,称为_C_。A压固脱水作用 B重结晶作用 C胶结作用 D化学风化作用14地热增温率可适用于_C_。A外温层 B常温层 C内热层 D变温层15地球软流层之上的固体部分称为_C_。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土壤圈16球形风化类型属于_D_。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 C生物风化 D差异风化17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_A_。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18下列地质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_D_。A风化作用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19关于地质作用的正确叙述是_C_。 A地质作用的能量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质作用因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C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D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2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_C_。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个 B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个C 每次地震艘级只有1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21下列有关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_A_。A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 B震级是由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决定的C烈度是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 D每次地震的烈度只有一个2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B)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23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A和 B和 C和 D和四、判断题: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分为风化、搬运、沉积三个阶段。 ( )2沉积岩的形成必须经过压固、搬运、冰劈、成岩四个过程。 ( )3母岩风化的产物可分为碎屑物质、溶解物质、新生成的矿物。 ( )4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作用称为化学作用。 ( )5搬运作用可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 )6风化和剥蚀产生的碎屑物质是以化学搬运为主,而溶解物质多以机械搬运为主。( )7机械搬运的碎屑物质在重力影响下,按颗粒大小、密度、形状依次沉积。 ( )8在机械搬运的过程中,溶解度小的先沉积,溶解度大的后沉积。 ( )9沉积物中某些细小颗粒重结晶变为较大颗粒,以及重新排列的作用叫沉积分异作用。( )五、叙述题: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方案和主要依据?答: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主要依靠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利用地球物理资料来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物理状态和性质。天然地震波传播的方向与速度资料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具有显著的纵、横向的非均匀性质。尤其是纵向上,在几个深度上波速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物质的同心圈层结构。根据地球内部存在的莫霍与古登堡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在根据次级界面,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带和内核。2洋壳与陆壳的基本差别是什么?答:(1)洋壳主要由玄武岩质及超镁铁岩石组成,而陆壳则以巨厚花岗岩质层为特点。对洋壳和陆壳岩石标本的化学分析表明,陆壳比洋壳多Si,K,少Fe,Mg和Ca。地球化学特性上,洋壳比陆壳低硅、碱,高铁、镁。(2)标准洋壳总厚度仅7km左右,而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35km,两者相差5倍之多。陆壳不但上覆较厚(1520km)的花岗岩质层,而且玄武岩质层也比洋壳厚得多。(3)洋壳岩石比陆壳年轻。陆壳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可达3510840108a;而洋壳岩石一般都小于1.6108a,最古老的洋壳也很少超过2108a。(4)从火山岩成分来看,陆壳和洋壳也有很大差别。近大陆侧以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等中酸性火山岩为主,而大洋侧则以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等基性玄武岩为主,两者在物质成分和火山作用过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5)在构造活动上,陆壳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很发育,大部分山脉是由褶皱或变质的沉积岩及花岗岩质岩浆岩组成,而洋壳构造除大洋边缘沟一弧体系外,广阔洋底以断裂构造为主,特别是沿中脊轴分布的中央裂谷带以及与之垂直的横向大断裂,是地球表面规模最大的两大断裂系统3试述重力异常的概念及其地质意义?答:重力异常就是校正后的实际观测值与该测站的正常重力值(标准值)的差异。实测值大于正常重力值是正异常,反之为负异常。引起重力异常一般和地下物质的密度大小有关。存在一些密度较大物质的地区,如铁、铜、铅等金属矿区,常表现为正异常;而存在一些密度较小物质的地区,如石油、煤、天然气、盐类以及地下水等,常表现为负异常。重力勘探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寻找地壳中局部重力异常区的办法,来了解地球内部的大结构和勘探矿产。4以“河流地质作用”为例,论述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过程?答:外力地质作用是由于外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从风破坏开始,风化作用拉开外力地质作用的序幕。外力作用过程“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垂直侵蚀和侧方侵蚀,搬运作用以机械搬运为主,具体为悬浮、滚动和跳跃三种方式,在流速降低地环境下发生沉积。5试述风化壳的概念、生成及其垂直分带。答:岩石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一些不稳定的矿物遭到分解,其中可溶性部分被水流失,难溶部分残留在原地,这些残留在原地的物质叫残积物。由于残积物未经过搬运,残积物中碎屑棱角明显,大小不一,也无层理。由地表面向下粒度逐渐变粗而过渡为基岩。残积物常分布在分水岭上或缓坡上,残积物顶部常因生物的活动被改造成土壤。由于残积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且构成一个不连续的薄壳,叫做风化壳。风化壳的风化程度是从地表向地下深处逐渐减弱,因此风化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根据产物特征,一般把风化壳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从上到下:第一层是土壤层(风化壳表层),表层处在氧化环境,特别在湿热地区酸性条件下,矿物风化彻底,生成各种粘土矿物。铁在此层呈高价氧化铁;第二层为残积物,一般由岩屑、粘土组成,风化不彻底,含有少量有机质;第三层为半风化层,遭受风化作用微弱,主要是未经化学风化的岩屑组成;第四层为底层,由基岩组成。6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答: (1)一般说来,在岩浆岩中,最早结晶的矿物在地表条件下最先分解,最后结晶的矿物,如石英,抗风化的能力最强。含铁镁矿物多的超基性岩比含硅铝矿物多的酸性岩易于风化。(2)单矿岩因具有各向同性,不易物理风化。而复矿岩因所含矿物颜色、成分、内部晶架各不一样,其导热率、体胀系数也不一样,因此在温度和水溶液的作用下,易遭受破坏。(3)岩石中矿物的粒度大小,等粒不等粒,胶结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也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细粒、等粒,胶结好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疏松的岩石有利于水溶液渗透和生物的活动,因而抵抗风化的能力弱。(4)在层理或节理发育的岩石中,由于水溶液沿层面和节理进行化学风化,特别在层理与节理的交叉处,岩石块的棱角风化快,且逐渐圆滑化,结果岩块表面呈浑圆形。(5)当抗风化能力强弱不同的岩石组合在一起时,抗风化弱的岩石组成负地形,抗风化强的岩石组成正地形。(6)在温湿地区,雨量丰富,植被发育,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强烈。在干寒地区,降水少,植被差,则盛行物理风化。(7)地形的坡度也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和方式,陡坡处地下水面深,植物少,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