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证报告模板.doc_第1页
课题论证报告模板.doc_第2页
课题论证报告模板.doc_第3页
课题论证报告模板.doc_第4页
课题论证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小学教师合作现状研究 专 业: 班级: 学 科:学 生: 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文试图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解读,并对照新课程理念审视小学教师合作的现状,通过对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求提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改善小学教师合作现状的建议,从而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小学教师的合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几乎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不与他人合作就可以完成的。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教师,更应该具备合作意识,具有合作行为。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看,教师合作是实现社会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在今天,国家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此需求相呼应。然而,一个人才的培养,不是某个教师仅凭单方面的努力便可以实现的,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密切合作、发挥集体力量的结果。 2.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合作,从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可以发现合作理念处处得到体现。新课改提倡教师进行校本研究,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对课改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个体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需要学校组织、管理上的支持,需要教研机构和高校研究机构的帮助。因此,教师的合作交流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保障。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而教师之间的合作就有利于教师提高素质。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新课程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师生合作探究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这些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发展者和创造者。而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为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供了发展平台,更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关于教师的合作问题,国际上有很多学者从教师文化的角度对教师合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1999)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自然合作文化。其中,自然合作教师文化是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性、信赖性和相互支持、援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自发性、自愿性、自主性、超时空性、不可预测性。美国学者格里克曼(Glickman,2001)认为:1、建构合作教师文化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升教师权威,使教师脱离集中和成堆的教学任务;2、合作教师文化鼓励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组织或协会合作,以寻求更加多元、有效的教学资源。利伯曼( Lieberman,A.,2001)等人对教师工作调查的结果表明,“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孤立的事业。在教学中,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和紧凑时间内完成如此一致的使命,但它却是在自我迫使和职业认同的孤立之中进行的,这可能是个最大的讽刺同时也是教学的最大悲剧。” 他们认为,合作教师文化有许多优点,最大的优点在于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实现专业成长。李特(Little,2003)的研究发现合作教师文化打破了孤立主义的藩篱,教师在教学中愿意尝试改革、互相讨论,勇于冒险。斯坦浩斯(Stenhouse,2006)认为,在许多方面,教师合作可以和教师专业化同步进行。但也有学者认为要辨证看待合作教师文化,并对其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库波(Cooper,2006)针对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的障碍问题提出了微观政治的看法。他质疑合作教师文化组织者和控制者的身份、合作教师文化体现的文化、由谁规定在哪里与谁合作、合作的指导蓝图,等等;还有从人类学的角度讲,合作教师文化中所共享的价值、习惯、标准、信仰等代表着谁?这些问题在学校的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李特(Little,2007)等人认为,对于合作教师文化的批评是由于具体实施时的困难、教师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教师对合作时角色陌生等问题造成的。(二)国内研究现状小学教师合作在国内也史来已久。有的学者认为,以往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活动、教学研讨活动、师徒结对等都属于小学教师比较典型的合作方式。但是,这几种方式在真正实施的时候,更多是流于表面形式,而没有真正体现出合作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职业的独立性和个体性特点;2、工作负担过重;3、传统观念束缚。 学者张传月(2005)从教师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合作的意义。她认为,教师合作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以校为本,促进教师走向自然合作的途径。学者赵昌木(2007)认为,教学工作虽是可以在孤立的状态中独自完成,但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追求教学卓越必然依赖于共同分享的教师文化。合作的教师文化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与支持,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当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时,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他提出,师徒教师教育模式是在合作的教师文化中运作的,其有效运作和实施会促进合作教师文化的生成和建构。实践证明,资深教师可以教给新手教师如何备课和设计课堂教学、有意义地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布置家庭作业等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知识,但是其隐性实践知识和智慧只能表现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示范的方式让新手教师进行学习。任红娟(2008)等人认为,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是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合作的基本要义是人们在寻求目标时互相切磋、互相协调和共同分享并参与决策,它要求合作的每个人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合作互助中共同成长。合作的木质是一种对话,是基于双方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在分析传统教师文化的特点中,作者就提到了缺乏合作的特点。基于应试的教育,不需要教师之间有什么积极的互动,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特征极为突出。因此,合作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助于环节教师工作压力,并且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于杨(2009)等人对国际学者的相关合作理论进行解读,认为影响教师合作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内部因素,如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学校的传统,校长的领导风格等;第二类是社会因素,如社会的风气、主流文化等也会影响到教师合作氛围的形成。最后,他们提出了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途径:1、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2、建构持续性评价体制;3、通过同伴临床督导的方式建构合作教师文化;4、通过同伴教学辅导建构合作教师文化;5、通过专业对话建构合作教师文化;6、通过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建构合作教师文化;7、通过合作行动研究建构合作教师文化;8、通过虚拟共同体的合作拓宽合作渠道。从上述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教师合作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笔者将在借鉴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视角深入实践,探寻小学教师的合作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小学教师合作的建议。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本论文中,主要拟订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作的概念及其意义:在概念部分主要界定合作的定义,以及合作的核心要素。在意义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教师合作的价值: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小学教师合作的现状呈现:首先呈现现有的教师合作模式,对它们的实施进行述评;其次,重点呈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文献阅读,问题初步拟定为1、缺乏合作意识,个人主义文化盛行;2、合作中派别现象严重;3、合作活动形式化。三、对小学教师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探寻的问题的原因可能为:1、传统观念的束缚;2、教师教学工作负担较重;3、学校缺乏有效合作的机制。四、提出改善小学教师合作问题的建议:1、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合作意识引导;2、建立有效的教师合作模式(校本教研);3、创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合作氛围。四、主要参考文献:1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卢海弘.当代美国学校模式重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3张传月.走向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J.河池学院学报,2005(4)4胡波.合作: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4(7)5赵昌木.创建合作教师文化: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实施J.教师教育研究,2004(4)6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2002(4)7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8赵慧.从教师专业学校看美国教师教育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7 :20.9杨涤.教师专业教育模式: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 2000(6)10陈永发.合作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J.人文及社会科学教学通讯,2001 (4)1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12-1612科南特论教师训练和检定的新方法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30-23513台湾教师教育学会各国小学师资培育M.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书苑199023614豪斯顿等教师教育修业计划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54,56815崔相录,方正淑.迎接 21世纪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探索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6Liberman A.,Miller J. Teachers,Their World and Their Work:Implications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ewYork:Alexandra,1984,4417Little J.W.The Persistence of Privacy: Autonomy and Initiative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lations. Teachers College Reford. 1990(4):93618Andy Hargreaves. Changing Teacher Changing Times. London Cassel Villiers Housw. 1994,16619Andy Hargreaves. Sociological Critique of Individualism. British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1980,(3):87-9820Holmes Group. Tomorrows TeachersM . East Lansing,1986. 21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 University of London , Secondary PGCEPartship in TrainingHandbook 1997 - 1998.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Section. 1997.22Lieberman,A.,&Miller, L.,“Revisiting the Social Realities ofTeaching.”In A.Lieberman and L.Miller(eds.),Staff Development for Education in the 1990s: New Demands, New Realities,New Perspectives.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1 五、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进度: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获得所需要的资料:(1)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查找有关小学教师合作的文献资料,从而搜集信息,支撑论文的观点。(2)访谈法:主要是对几名小学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