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原理: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同时乙醇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G-菌的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很薄,而外膜、脂蛋白、脂多糖又均含大量脂质,易被乙醇溶解,导致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乙醇溶解析出而脱色。2)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故与带电的结晶紫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实验步骤:一、标本的制备:1、涂片:取玻片在火焰上稍微加温,以清洁纱布擦净,放置桌上,左手握菌种管,有搜持接种环,用无菌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置于载玻片的中央,再用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取斜面培养的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少许与盐水混匀,直接取12环菌液作涂片即可,涂片应厚薄均匀。接种环采菌后,要通过火焰灭菌才能放下。2、干燥: 目的是是菌体水分慢慢蒸发,固定菌形。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是将标本面向上,小心断续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以致标本烤枯,不堪检视。3、固定: 手执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火焰外层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共2-3秒,以玻片反面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度。冷却后,染色。目的是杀死细菌,是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以及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的细菌一般不能使许多染料进入细胞。二、染色1、初染:将涂片标本夹持于左手,滴加结晶紫溶液盖满涂抹面,染色13分钟,用流水缓缓冲洗(即将龙头打开使水缓慢流出,将玻片倾斜使水在玻片面上端沿玻片流下冲洗染液)直至无颜色流下为止。2、媒染:加卢戈氏染液45滴作用30秒到一分钟,再按上法冲洗,并将片上积水轻轻洒净。3、脱色:在95%酒精缸中脱色约35秒,拿出玻片使酒精由玻片流下,如此反复23次,直至流下酒精略呈淡紫色为止,现按上法以流水冲洗,并将玻片轻轻洒净。4、复染:用稀释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液)复染半分钟后按上法冲洗。5、镜检。实验结果:G+葡萄球菌被染成紫色;G-大肠杆菌被染成红色。实验分析:实验中有些组的大肠杆菌被染成了紫色,而实际却应该为红色,这有可能与脱色的时间过少有关,因而将其染成紫色,成为假阳性。还有一些组将葡萄球菌染成红色,这又可能是由于脱色时间过长,冲洗的时间过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