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乔翠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要点1、欧洲共同体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4、不结盟运动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难点:1、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总结、表述能力的培养。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3、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及力量中心各指什么四、教学过程导入: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思考:在两极格局下,“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指的是哪些力量?教学:(一)欧洲人的欧洲 20世纪50至70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他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定与发展,因此,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欧洲人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根据下列材料总结出原因。1原因材料一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原因 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原因 经过二战,西欧各国力量削弱,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推动下欧洲需要联合自强。材料三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摘自课本(人教版)原因 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材料四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原因 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1975年,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80年代之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统一的历程: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军事防务体系从这一历程里体现出西欧走向联合的趋势:趋势:成员国的数量增多;合作的领域扩大;合作的层次向纵深发展3、影响:结合材料思考:“欧洲人的欧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影响 1促进了西欧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材料二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影响2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材料三: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条件: 材料一: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条件1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条件2 政府的支持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非凡的经济增长,是世界上真正引人注目的事。而能使日本完成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1962年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条件3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材料三:日本还积极引进外国最新的研究开发成果,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2.5%,90年代上升为3.0%左右,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条件4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材料4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战后初期美国援 助日本的物资条件5 美国的扶植思考: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哪些?补充、归纳: (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 (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2、表现: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90年代泡沫经济之后仍是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总结日本崛起的影响:材料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材料二:任理事国席位。 材料三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 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日本兴起的影响: (1)亚太和平的隐患(2)经济领域多极化(3)日美关系:联盟、摩擦(4)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中国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经过20余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衡中,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倡导者:铁托、尼赫鲁、纳赛尔。(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思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吗?为什么?不是。理由:不结盟运动形成时,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苏联的同盟国,不结盟运动是不与美苏及与美苏结盟的国家结盟,因此,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吗?为什么?不是。理由:80年代,中苏同盟关系结束后,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因此不会加入不结盟运动。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中国既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也不是其成员国,1992年中国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