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主要特征特性及叶龄模式高产技术.doc_第1页
莲藕主要特征特性及叶龄模式高产技术.doc_第2页
莲藕主要特征特性及叶龄模式高产技术.doc_第3页
莲藕主要特征特性及叶龄模式高产技术.doc_第4页
莲藕主要特征特性及叶龄模式高产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莲藕主要特征特性及叶龄模式高产技术周明全 桑子芳武汉大全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莲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莲藕是我国重要的特种水生经济植物,其他下茎(藕)是人们食用的蔬菜,果实(莲籽)可出口创汇,藕节和莲心(胚芽)能入药防治疾病,荷叶可作包装材料。莲藕按用途分为藕、子莲、花莲三大类(俗称藕、莲、荷花),我们自1985年以来,对莲藕主要特征特性及叶龄模式高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出了叶龄模式高产技术体系,现介绍如下:一、根莲藕的根有2种,一种是主根,另一种是不定根。主根是莲子播种后,由种子的胚根所形成,但主根不发达。在生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不定根。不定根呈须状,环生在地下茎各节上。正在生长和具有吸收土壤营养功能的根呈白色或淡紫色,衰老的根为深褐色。二、茎莲藕的茎为地下茎,横生于土中,栽培时多用种藕作播种材料。种藕顶端有1个顶芽、1个叶芽和1个较小的副芽,节上有鳞片和侧芽。栽植后,顶芽和侧芽均可萌发成细长的鞭状根茎,又称藕鞭或莲鞭。莲鞭有主鞭和侧鞭之分,主鞭由多节组成,每节长度不一,初生的短,后生的长。主鞭节部抽生分枝,即侧鞭,侧鞭节部还可二次分生,每支种藕能生莲鞭十几条或更多,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植株。 藕是由莲鞭先端膨大而形成的。主鞭先端几节形成的新藕,叫“主藕”、“亲藕”或“母藕”。主藕由37节构成或更多,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藕最前一节较粗短,称为“藕头”;藕头的前面(先端)有顶芽;最后一节细而长,称为“后把节”;中间各节较长而肥大,称为“藕身”,也称“中节。在主藕的节间部分生的藕鞭膨大而形成的藕,称之为“子藕”,子藕j般24节,子藕的节数、大小与生长在主藕的部位有关,主藕先端的子藕小,节数也少,甚至只有1节,愈向后部,子藕愈大,节数也愈多。子藕的节部分生的藕鞭膨大而形成的藕,称之为“孙藕,孙藕较小,只有卜2节,1支主藕上着生子藕和孙藕齐全的藕,称之为“全藕或“整藕”。藕的皮色为白色或黄白色,其上多散生有淡褐色的皮点。藕中有细丝和孔道。细丝在藕折断后仍不断,所以有藕断丝连,之说。孔道纵直、多个,并与莲鞭、叶柄中的孔道相通,进而经荷叶中心的叶脐相接,进行气体交换。三、叶 莲藕叶,又叫荷叶、藕叶、莲叶等。为盾形或圆形顶生单叶,全缘,中央稍凹陷。直径一般为309 0厘米。叶正面为绿色或蓝绿色,上有白色蜡粉,密生细毛,不沾水滴;叶背面为淡绿色或灰绿色,光滑无毛。叶背有叶脉多条,向叶缘呈放射状分布,叶片中央为叶脐,叶脉汇集于叶脐与叶柄相接,叶柄内有气孔,与地下茎气孔相通,进行气体交换。不可将叶柄折断,否则雨水等从气孔灌入后容易使地下茎腐烂。 荷叶按其抽生先后和大小、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钱叶(水中叶)、浮叶(漂叶)、立叶(站叶、莛叶)、后把叶(大架叶、后栋叶)和终止叶。种藕上的幼叶,在种藕形成时即已形成,其外有叶鞘保护,栽植以后,幼叶萌芽出鞘,长成小圆盘状的荷叶,叶柄短而细软,不能直立,沉入水中,称为“钱叶”。种藕顶芽抽生出莲鞭,莲鞭抽生荷叶。最初抽生的叶片较钱叶大,叶柄柔软,不能挺立而浮于水面,称为“浮叶”。随着植株的生长,再长出的叶片较为高大,叶柄长、粗、硬并带刺,高出水面,站立水中,称为“立叶”。到了夏、秋季节立叶渐次形成上升阶梯状叶群,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立叶又逐渐变小,叶柄逐渐变短,形成下降阶梯状叶群。最后生出的1片立叶最高大,其叶柄刺多而锐利,叶面宽阔,称为“后把叶”。后把叶是开始结藕的标志。后把叶出现之后,在藕节上长出的最后1I;十子为卷叶,叶片小而厚,叶色浓绿,叶柄短、细而光滑,称为终止叶”。挖藕时,先找到后把叶和终止时,两者连线所指的方向,便是藕的着生处。四、花莲藕的花,称荷花、莲花等。早熟品种一般少花。中、晚熟品种,在发育良好的主鞭上,从抽生第一花的鞭节开始至抽生后把叶的鞭节止,各鞭节可连续开花,或间隔数节抽生1花。莲藕开花与否及多少,与品种及外界环境有关。种藕粗壮开花多,种藕小,节数少,即使为有花品种,有时也较少开花;天气高温、干旱开花多,水深、土温低开花少。花着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并生于同一节上,叶柄在前,花梗在后。花常单生,观赏品种有2朵并生的,称之为“并蒂莲。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及花梗6部分组成。花萼位于花被的外围;花冠由花瓣组成,花瓣的大小、形状、数量及颜色,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花瓣的颜色有白色、红色、淡红色等;雄蕊群环生于花托基部的四周,雄蕊由花丝、花药及附属物3部分组成;雌蕊柱头顶生,花柱极短,子房上位,心皮多数,散生,分别嵌在大花托内。荷花于清晨开放,下午闭合,开闭34天后凋谢,花瓣散落,留下倒圆锥形的大花托,即“莲蓬”。五、果实莲藕的果实统称“莲蓬或“聚合果”。莲蓬内呈蜂窝状,一般有小孔1 530个,多时达40个以上,每孔含一坚果,坚果卵圆形或近圆形,坚果成熟后壳变坚硬,水分空气不易透入,所以落入水中也很难发芽,能长期保存其发芽能力,故有“千年不烂莲子”之说。坚果去壳后是薄而软的种皮,剥去种皮即为白色的莲肉,莲肉由两片肥厚的子叶组成,中间夹生有绿色的胚芽,即“莲心”,将莲肉中的莲心剔去,即为通心莲子。六、叶龄模式高产技术1、基本原理通过大量的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莲藕的叶片有明显的生长规律,其叶龄进程十分直观。1.1叶片生长先后,高低明显 田间种植,一般第一片立叶的叶龄即为第3个叶龄,其后每出1叶,均高于前面一张叶片5-20cm。叶龄达到10-15个后,叶高逐渐下降。后栋叶的出现,标志着新藕开始形成。1.2叶龄与生育进程息息相关 第1-2个叶龄即为种藕萌发后主藕顶芽上的叶片伸出地面,第一个藕鞭向前伸长。莲藕生长进入浮叶阶段,此时处于萌发幼苗生长期。第三个叶龄的出现,即第一片立叶伸出水面,表明莲藕幼苗生长正常,根系也正在形成,开始从异养到自养的转化阶段。从第4-5个叶龄进入由异养为主转化为自养为主的阶段,莲鞭由细增粗,子莲或花莲开始现蕾,到第6-7个叶龄时老藕(种藕自身)的营养物质基本耗尽,逐渐硬化腐烂,子莲和花莲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到第8-10个叶龄时,子莲、花莲或少数中、迟熟藕莲出现花蕾,生殖生长处于主导地位(也有些藕莲早熟品种无此阶段或时间较短)。子莲品种生殖生长时期较长,一直延续到15-20个叶龄。藕连则可能因品种不同(早、中、晚)而异,叶龄达到第11-15个时,即进入新藕生长阶段。花莲因容器不同,其叶龄数量不同,缸、池一般为12-15个叶龄。1.3叶龄与莲藕分枝生长密切相关 叶龄与主分枝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与次分枝呈现“n-1”的关系。植株抽生12片立叶后,主鞭上开始发生侧鞭,随着茎叶的旺盛生长,分枝逐渐增多。夏至以后,气温达2 5C一30 0C时,植株生长最为旺盛,大约每隔57天即长出1片叶。藕莲一般在小暑到大暑开花,立秋前后开花最盛。此期为植株营养生长的主要时期,既要求植株尽快生长,达到荷叶封行的地步,为结藕制造积累大量养分奠定基础,又要防止疯长延迟结藕。所以,在管理上要促控结合,进行合理的肥水管理。1.4 高产栽培技术 藕田选应选择那些避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含量宜在15以上,若达到3一4则更好)、pH值适宜、保水保肥能力强、灌溉和排水都比较方便的田块进行藕的栽植。连作藕田连作期一般不要超过3年。连作期较长,不仅莲藕容易发生腐败病等病害,而且产量逐年下降,品质也越来越差。藕田选定好以后,要进行耕翻,一般耕深3035厘米,并修筑好池埂。在最后一次耕翻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发酵好的人、畜粪肥25 003000千克,或绿肥3500一4000千克,另增施复合肥5 O一80千克。施肥翻耕后耕细耱平,并放入35厘米的浅水待种。如田水不易排干,就带水耕耙,并做到地平、泥烂、深软等。头年种过藕的老藕田,若挖藕时已留下种藕,不需再种,可以不耕翻。但要在出苗前整修好田埂,并把距田埂1。5米以内的藕全部刨出来,以免出芽后新藕鞭长出田外。同时,注意清除田中的老藕叶、梗等。种藕要求有完整的顶芽和须根,色泽鲜艳,表皮光滑,无病、无伤、健壮等。如种藕上的小叶已开放,应选放射性叶脉数在2022道以上者。以无性繁殖的种藕作种,还要求藕身粗壮、节细、后把节粗、充分成熟,有3节以上完整的主藕身,并最好带卜2个的子藕;用子藕作种,要求至少有2节以上充分成熟的粗壮藕身,且顶芽完整无损。种藕一般是随挖、随选、随栽,当天栽不完的应洒水覆盖保湿,以防芽头失水干萎。从外地弓1种时,种藕应带适量原泥土。贮运时堆高不宜超过1米,堆上用洁净的稻草、草包或麻袋覆盖,经常用喷壶洒水保湿。运达目的地后,应及时抢栽下田。种藕沾染了酒精或硫酸等刺激性物质时极易腐烂,因此在运输、种植时,防止接触此类物质。田藕的栽植密度因品种、种藕大小、环境条件以及产品供应上市时间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密;浅水藕比深水藕密;用小藕、子藕等栽植的,比用大藕、整支藕栽植的密;早采上市的比晚采上市的密。目前一般栽植行距为1525米,株距为0515米。栽植时原则上要求四周边行藕头一律朝向田内,以防莲鞭生长时伸出田外。田间各行上的栽植点要相互错开,种藕藕头相互对应。为避免藕田中心莲鞭过密,中心两行种藕间的距离应适当加大。最好由田中间向两边退步栽植,栽植随即抹平藕身上的覆泥和脚印。栽种初期为提高地温,加速成活,促进发芽,田中水位可在35厘米,浮叶出现后保持在67厘米,23片立叶时升至10厘米。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莲藕植株的长高,逐渐加深至2 0厘米,最深可不超过30厘米。后把叶出现后,应在23天内将田水落浅到10厘米左右,最深不超过20厘米,以促进结藕。此时若水位过深,则促使再生立叶和延迟结藕。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涝,避免田水淹没立叶。否则,即使水在12天内退去,也会造成藕莲的减产;如淹没时间较长,则会导致植株的死亡。所以,汛期要注意及时排水。此外还要注意防强风。因为莲藕的叶柄和花梗较细脆,叶片较大,最易招风折断,断后如遇大雨或水位上涨,使水从气道中灌入地下茎内,易引起腐烂。为此,强风来时,可适当加深水位,以保护荷叶、花梗等。 莲藕生长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间还应适时进行追肥。一般追肥2m 3次。第一交在出现12片立叶时进行,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或厩肥1000-1500千克。或施莲藕专用肥,以促进立叶生长;第二次在荷叶封行前进行,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500千克,或尿素15千克,或硫酸铵25千克;第三次在终止叶出现时,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500-2000千克或尿素15-20千克,或硫酸铵20-30千克,外加过磷酸钙1 5-20千克。缺钾土壤还应施适量钾肥。若打算于7月中旬采嫩藕,或藕田肥力较高,植株长势较旺,则第三次追肥可以不进行。施追肥时,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避免在烈日的中午进行。施肥前应放掉部分田水,保持浅水层,肥料渗入土中后再注入至原来水位。如果叶面上沾上化肥,应立即泼水冲洗以防灼伤。生石灰也是藕的肥料,施入后不仅能调节水的酸碱度和使过于松软的沤泥变得较坚实一些,有利于莲藕的生长,而且还有预防藕蛆、腐败病和水绵发生的作用。施生石灰的适宜时间是在莲藕长出2片立叶时,因为此时幼茎和新叶刚长出,最易受到藕蛆的危害。施生石灰的时间应与施氮肥或过磷酸钙的时间,相隔1 5天左右为宜。如间隔过短会降低肥效。施生石灰时先将田水放浅,把成块的生石灰撒到荷叶较少的空旷处,待其溶化后,用铁锨撒开,并使其与泥土掺和。每66 7平方米用生石灰6 0千克。除人工除草外,也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不仅省力、省时、简便易行,而且对莲藕的生长无伤害。具体方法是:放干或放浅田水,每667平方米用125的盖草能或35的精杀稳40毫升,加水4050升,充分搅拌均匀,当露水干时对杂草叶面进行喷雾,约经4天就可使34叶期的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牛筋草、看麦娘、马塘等杂草的茎叶枯萎、根变黑褐而腐烂,1周后枯死。转藕头又叫回藕、盘箭、转藕梢等,从植株抽生立叶和分枝开始到开始结藕以前,应定期拨转藕头,其目的是防止藕鞭长出田外,同时也防止田内植株稀密不均。在生长初期每57天进行1次,生长盛期每35天进行1次。当看到新抽生的卷叶在田埂仅1米左右出现时,表明藕头已逼近田埂,必须及时拨转藕头,使其转回田内,同时如发现田内植株疏密不均,也应尽量将过密的藕头拨转到稀疏的地方,以使莲藕分布均匀,提高产量。转藕头应首先找到藕头。最嫩的叶子一般在走茎前端节上抽生,嫩叶由左或右向中间卷包前倾,叶片卷包的方向即是走茎的大体方向,藕头的位置在卷叶前方3 06 0厘米处。据此可伸手在走茎两侧掏泥挖沟,并尽量挖得长些(顶芽后带卜2片立叶),这样不易折断,然后将藕头连同后把节托起轻轻将藕头窝回田内,并用泥埋好。转藕头应在晴天下午茎叶柔软时进行,以防因茎叶过于脆嫩而被折断。主要病害腐败病:【病 原】 该病由多种病原菌弓I起,其中主要的是真菌类的镰刀菌属。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藕内越冬,或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其中带病种藕是最主要的初传染源,由其长出的幼苗成为中心病株。中心病株产生的孢子随水流传播,从而感染其他植株。病菌多从藕节间伤口、吸收根或生长点侵入植株。【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地下茎和根部,使其部分变褐、变紫黑而腐烂,并弓l起地上部分枯萎。有的叶子在发病初期即呈现青枯,后期变黄枯死,叶柄先端多弯曲下垂,重病株全株死亡。【发病情况】 该病从56月份到收藕期均可发生,78月份为盛发期。发病温度2 0一30。一般是新开发的藕田发病轻,连作多年的藕田发病重;土壤酸碱度适中、通气性良好的发病轻,土壤酸性大,通气性差的发病重:一般是浅根系品种发病重,深根系品种发病轻;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发病重,施经发酵腐熟的则发病轻; 莲藕腐败病地上部分被害状单施化肥或偏施氮肥发病重,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全面配合发病轻;日照少、阴雨天或暴风雨频繁发病重,日照多、晴朗的天气发病轻;田间湿润发病轻,田间断水干裂发病重。【防治方法】第一,选择抗病良种。第二,不以发病藕田的藕做种。 第三,搞好种藕的消毒。 第四,大田植藕实行23年轮作。特别是进行水旱轮作,对减少病原积累,净化土壤,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第五,植藕田块要酸碱度适中,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对酸性重的土壤,要用生石灰加以改良,在整地时每66 7平方米施生石灰501 00千克。第六,藕田实行冬耕晒垡。可改善土壤条件和杀灭其中的部分致病菌。第七,施用多菌灵。栽前结合翻耕,每667平方米用多菌灵2千克拌细土撒施。第八,合理施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经过充分腐熟。生长期间追肥要注意氮、磷、钾的配合,避免单施化肥或偏施氮肥,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第九,控制水位。生长前期灌浅水,中期灌深水,后期又适当放浅,以适应莲藕生长阶段的需要。温度高或发病初期要适当提高水位,以降低地温,抑制病菌的大量繁殖。 第十,发病季节喷施药物。发病季节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600倍液,或701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4 0灭病威(为多菌灵和硫黄混合而成的广谱、低毒杀菌剂)4 00倍液,或波尔多液(5 0升水,加硫酸铜25 0克,石灰5 00克)等喷洒叶面和叶柄。第十一,发现病株要连根挖除,并对局部土壤施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灭菌。当病株较多时,要逐一带根挖除,并对整个田块用药。每66 7平方米藕田用5 0多菌灵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 00克或10双效灵乳剂200-300克,拌细土2530千克,堆闷34小时后撒施于浅水藕田中。3天后再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为6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600倍液,喷洒叶面和叶柄。隔56天再进行1次。 主要虫害食根金花虫:食根金花虫,又叫稻根金花虫、稻根叶甲、莲根叶虫等,其幼虫叫地蛆、藕蛆、水蛆等。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食根金花虫成虫为纺锤形绿褐色有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体长约69毫米。卵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稍扁平,表面光滑,初产时乳白色,将孵化时淡黄褐色。卵常2030粒聚集成块,上覆白色透明胶体物质。幼虫体长911毫米,白色蛆状,头小,胸腹部肥大,稍弯曲,有胸足3对,无腹足。蛹黄白色,藏在红褐色的胶质薄茧中,幼虫在土壤的藕根、藕节处越冬,45月份幼虫开始为害。成虫在土中羽化,上爬浮出水面,产卵于荷叶、长叶泽泻等的叶面上,或眼子菜的叶背上。7月份产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后,即入水钻入土中为害。 【危害】 幼虫潜入泥土中,在地下茎上吮吸汁液,从而造成地上部分立叶细小,发黄,后期则直接危害新藕,使藕身形成许多虫斑,影响藕的产量和品质。也危害根系,使根发黑。成虫和刚孵化的幼虫也危害绿叶。 【防治方法】 第一,实行水旱轮作 通过这种方式,使藕田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变,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减少发病率。第二,冬耕冻垡 冬季如能排干田水,进行冬耕冻垡,可杀死部分越冬幼虫减轻危害。第三,清除田间杂草 特别是要清除眼子菜等,以减少成虫产卵场所。第四,药物防治 栽藕前,每667平方米施生石灰60千克,有预防作用。栽藕前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拌细土2 53 0千克,均匀撒施,并随即耕翻,使农药混入土壤中,可杀死地蛆。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敌敌畏100倍液,或乐果1000倍液喷施,可治成虫。 主要虫害莲斜纹夜蛾: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莲斜纹夜蛾成虫长142厘米,翅展3342厘米。头、胸、腹均为褐色。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中间有白色斜纹;后翅白色,无斑纹。莲斜纹夜蛾卵半球形,略扁,最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