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来西亚渔业概况一、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 马来西亚(Malaysia)位于北纬1?,6?30、东经100?,120?之间,其领土由不相连接的东西两块土地上的三个地区所组成,隔南海(相距约643公里)相望。西部称为西马来西亚(简称西马),包括马来西亚半岛的11个州,是马来西亚联邦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部分;东部称为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包括沙捞越和沙巴两个州。西马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南端,东马位于加厘曼丹的北部,北边与文莱接壤,整个马来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介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西马西部是马六甲海峡,为欧、亚、澳、非四大洲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重要。东部是南海。东马北部是南海,东北部是巴拉巴克海峡和苏禄海。全境面积33.67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马面积13.47万平方公里,东马面积20.20万平方公里。人口2167.0万。西马人口密度约为东马的近5倍,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和当地土著人(约占61,),华人(约占30,)、印度人(约占9,)组成。沙捞越和沙巴地区以达雅克族为主体,土著民族占50,。 马来西亚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地处热带,全年月平均气温相差不大,每月最高平均气温在29.8-32?之间。年最低气温23.7?,最高35?。海岸线曲折,全长4192公里,其中,西马海岸线长2000公里。大陆架由中、南和东巽他陆架所组成,与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相联,200海里等深线内的大陆架面积约41.8万平方公里,若按大陆架面积计算,东马约占一半,但西马周围整个地区是由水深100米或浅于100米的大陆架所组成。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475741平方公里。其中,西马约22.4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周围各海域都属热带海域,估计表层水温年平均28?,气温引起的轻微变化在1.5?左右。全年无台风影响。 二、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马来西亚是个农业国,在国民生产总值、政府的税收和解决劳动就业方面,农业都占有重要地位。海洋渔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70年代以来,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农业系统推行“多样化”方针,强调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全面发展林牧副渔各业,其中,重点是发展海洋捕捞业。 渔业对马来西亚经济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供其国民三分之二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2)提供就业机会,如1991年提供103667个工作机会,其中,专职渔民84862个,养殖渔民18805个,约占国家总劳动人口的1.4,而且对渔业相关产业,像行销、中间商、运输、网具和设备工业的间接效果相当可观;(3)挣取外汇,如90年代初渔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约3,,占国家总出口额的0.8,。 三、 海洋渔业概述 (一)渔业资源 马来西亚渔业资源丰富,年持续可捕量为119万吨,其中,西马部分约78万吨,其余为东马的可捕量。可捕的渔业品种繁多,有80余种。据马来西亚政府在资源调查期间以回声映象及试捕收集的生物学资料,估计了12海里和200海里间的中上层资源总生物量为51.02万吨,可捕量为25.51万吨。另外,非音响调查的鲣鱼和金枪鱼,西马东岸的可捕量估计为5.0万吨。 就鱼种的分布而言,中上层鱼类中,西马东海岸资源量较丰富的有重颊似鲹鱼参(Caragoides malabaricus)、脂眼凹肩鱼参(Selar crumenophehalmus)、游鳍叶鱼参(Atule. Mate)、蓝圆鱼参(Decapterus maruadsi)、大甲鱼参(Meaglaspis cordyla)、长体圆鱼参(Decapterus macrosoma)、康氏马鲛和斑点马鲛。脂眼凹肩鱼参 和重颊似鱼参 在东北季风期间占优势,但在其它季节,其它鱼种分布较均匀。西马西海岸分布有笛鲷、蓝圆鱼参、脂眼凹肩鱼参、羽鳃鲐、叶鱼参 、副叶鱼参、小沙丁鱼、圆腹鲱、大甲鱼参、舵鲣、青干金枪鱼、黑纹小条(Seriolina nigrofasciata)和斑点马鲛等,但若与东海岸相比,资源量少,并没有优势种。至于底层鱼类,东海岸的主要鱼种有大眼鲷属、金线鱼科、鲱鲤属和拟鲱鲤属(parupeaeus)和枪乌贼,而西海岸则以舵鲣属、金线鱼科和笛鲷属鱼类较丰富。 (二)渔获量 马来西亚捕捞渔业的自1990年至1998年的渔获量为91.3万吨至117.3万吨之间,1998年达115.4万吨,名列世界第16位。1993,1998年产量超过万吨的鱼种见表1。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只有三个鱼种(属)、即红鳍圆鱼参、羽鳃鲐属和鲔,其中,羽鳃鲐属鱼类产量有所起伏。 (三)作业海区及开发现状 马来西亚渔业可分为四个区域,即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区、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区、沙捞越和沙巴。这四个区域的渔业结构虽然相似,但资源状况和发展阶段各异。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区最发达,也是捕捞最密集的海区;马来西亚东海区不及西海岸发达,捕捞作业也不及西海区密集。整个马来西亚半岛的海洋渔获量占全国的75,,而沙捞越和沙巴渔业又不及马来西亚半岛发达,捕捞作业也不密集。 马来西亚半岛渔业一个特点是东海区和西海区间的划分十分清楚。表2为马来西亚各州的上市量。即使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区涵盖的面积较大(南海),但是它在总上市量中仅占26.2,(1995),而西海岸的上市量却占47.7%。东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分别占总上市量的8.9%和17.1%。 马来西亚海洋渔业以沿近海渔业占优势,约有87.5%(1995)的渔获量来自12海里内的沿近海域。此海域一直遭受很大的渔捞压力,而政府第一次引进拖网是为了有效的充分利用资源,并依靠拖网的特殊装备解决失业问题,结果却造成更多的问题,像渔业过度投资、资源过度利用、渔获减少、收入降低等。 尽管总渔获量增加,但渔具的平均单位渔获量则下降,过渔的征兆包括单位努力量和渔获量下降,小杂鱼渔获量增加,具有价值的经济鱼种消失,以及经济鱼种的仔雅鱼大量捕获等。马来西亚渔业研究所对沿近海所作的渔获量、努力量的统计及渔业调查结果显示,渔获率有下降趋势,且代表沿近海海域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已开发超过最大持续产量。 表1 1993,1998年主要鱼种产量(单位:吨) 品种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4536 13714 13822 15191 13599 15182 海鲇科 6958 8207 8853 12049 14490 14424 狗母鱼科 7876 7209 7036 8274 9124 10601 石斑鱼 11273 9530 11181 11486 10848 6162 紫红笛鲷 30761 29263 31323 29534 30102 10327 金线鱼属 17314 17773 17393 20350 20368 22470 石首鱼科 5387 7189 9601 8107 10302 7650 鲱鲤 64722 61641 55623 59733 71184 53426 红鳍圆鲹 29206 26358 26530 26369 29880 11553 鱼参 属 15309 16806 19470 14912 13662 18785 大甲鱼参鲹 29456 27554 23859 28123 32031 32734 金带细鲹 24785 22363 22563 24361 23772 25651 银鱼是 属 26936 34681 38993 44525 38110 46315 鲱科 20835 15607 14902 14400 13734 16278 马鲛鱼属 35980 25820 28674 35988 50623 52517 鲔 7436 6156 6247 6368 11273 23951 带鱼 67975 93646 126170 95364 86801 102072 羽鳃鲐属 14604 14000 15707 15928 17282 16104 鳐 332498 358335 367526 352838 331727 382804 其他海鱼 20278 19666 17654 20827 15240 11336 樱虾科 85483 80879 75132 79410 76205 35895 游泳虾类 22240 9392 15982 18606 25500 6001 双壳类 15317 15102 15476 18776 20591 26182 乌贼类 32622 35924 31254 36270 14491 38697 鱿类 16293 10138 7692 19902 53811 11802 水母 1049321 1067650 1112375 1130372 1172922 1153719 总计 表2 1995年马来西亚各州海洋鱼类上市量 西马来西亚 东马来西亚 西海岸州名 上市量 东海岸州名 上市量 州名 上市量 44468 25446 99255 玻璃市 吉兰丹 沙捞越 86781 80566 189717 吉打 丁加奴 沙巴(包括拉布安岛) 46177 126002 槟榔屿 彭亨 215537 58632 霹雳 东柔佛 111105 雪兰莪 1933 马六甲 513 森美兰 2230 西柔佛 528818 290646 288972 共计 共计 共计 从统计数字来看,几乎传统的渔具设备如刺网、钓具、陷井网等,都集中在A区(从沿岸至5海里的范围),这些设备对资源并不会造成太大冲击,但令人关切的是具有高效率的拖网与围网二种主要渔具设备,不仅对B区(5,12海里)造成冲击,也对其他海区造成冲击。 尽管近年来发展了远洋渔业,但渔业的增长对沿近海域的依赖仍相当大,如数字所显示,仍有90,以上的渔业依赖沿近海12海里(A、B区)的水域作业。90年代近中期约有93,领有执照的拖网在该海域作业,而且每年在其他区拖网渔船还在增加,特别是远洋拖网渔船。 至于12海里以外至专属经济区界限内海域的资源则轻度开发,可以支持商业性渔业的开发。 (四)渔船 有资料报道,马来西亚渔船数从1994年的31403艘增至1995年的34906艘, 增长率为11.15,,但登记的深海渔船数却从520艘降至513艘。 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公报,1994年马来西亚共有渔船31531艘,1995年增至31783艘(表3)。 马来西亚渔业的经营单位,有许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渔船从事沿岸捕捞,个体渔民组成的小规模渔业基本上在50米等深线以内水域作业,有部分采取联营方式,少数组成渔业公司。 (五)渔具渔法 1995年登记的渔具总数为29152具,较1994年的25886具增加12.8%。渔具渔法花样繁杂,估计有70余种,如拖网、围网、流刺网、中层延绳钓、底层延绳钓、张网、手钓、固定式定置网、陷井网、定置刺网、缠刺网、地曳网、板层网、鱼栅、抄网、桓网、撒网、贝类采集器、袋置网、可移式定置网、其它散杂渔具等。按其重要性以前三者为主,就数量而言,以流刺网最多,就渔获量而言,首推拖网,其次为围网。 拖网主要用于底层鱼类、虾类和头足类的捕捞。捕获的底层鱼类品种复杂,其中,主要的有金线鱼科、石首鱼科、鮨科和笛鲷科鱼类以及虾类。马来西亚是主要产虾国,经济虾类有墨吉对虾、斑节对虾、近缘新对虾、短角新对虾、哈氏仿对虾等。头足类也是拖网所捕捞对象。近年来对马来西亚水域各种枪乌贼进行鉴定、记录、整理、并开展分类学研究。已鉴定的有杜氏枪乌贼、田乡枪乌贼、剑尖枪乌贼、长枪乌贼和拟乌贼。不足25吨的小型拖网渔船在水深不到10米捕捞,以杜氏枪乌贼最多,拟乌贼最少,而大型拖网渔船则在深水捕捞,以剑尖枪乌贼和长枪乌贼占优势。 围网渔业仅次于拖网渔业,使用的围网有有囊围网、鱼是 鱼围网、其它围网等。大多数以中上层鱼类为捕捞对象,较为主要的有羽鳃鲐、银带鲱、鱼参、沙丁鱼和大甲鲹等。 流刺网广泛分布于马来西亚沿岸,以西马最主要,数量在全国占首位,但产量仅约占全国海洋鱼类产量的10,。东马的流刺网渔船大多用于捕捞鲔,而西马仅用于捕捞鲔,其中,大多数约为10总吨级,以小型鲔为捕捞对象,此外还捕鱼参 、沙丁鱼和蟹、虾、一般在离岸12海里内作业,以5海里内为多数。流刺网是用55米长的网衣编制而成。小型渔船仅用4,5片网衣,有些大型流网则用60片网衣(长达3公里)编制而成,目大一般为25,76毫米。 (六)渔业人数 1994年从事海洋渔业的渔工为79802人,1995年增加至82200人,增长率为3.0%,渔工总数的增长是由于马来西亚半岛发放舷外动力渔船新执照所致。1995年批准在马来西亚半岛渔船上工作的外国水手共计6191人,其中,批准在马来西亚半岛工作的6046人,拉布安129人,沙捞越16人。 四、西马海洋渔业 马来西亚的海洋渔业以西马最重要,水产品产量曾占全国总产量的84,(1988)之多,近年约占57,,而东马则占25,左右。造成西马和东马渔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西马经济发展较快,交通方便,而东马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鲜鱼的流通范围仅限于都市附近。 由于西马位于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以北,形成东、西两个作业区。海洋渔业因东、西两岸地势和气象条件等不同而差异颇大,其中,西海区的渔业较发达,一般说来,西海区的产量约占西马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一)西海区 西海区是马六甲海峡,毗连印尼,主航道在海峡中心线稍偏西,它是繁忙的国际通航水道,定期货轮、大型运输船、油船、渔船、渡船、游艇穿梭往来;岛屿、暗礁、浅滩星罗棋布。作为渔场,本来对任何作业方式都不合适,但鱼类资源丰富,得天独厚,产量高,品质优,常年可作业,加之海岸线长,有良好的基础结构和众多城市市场,这些因素的结合,促使这个既小且复杂的西海区的渔业自60年代以来便蓬勃发展起来。渔业的机械化和拖网渔船的出现,加速了西海区渔业的进展,产量冠于全国。 西海区的主要渔场,从凌加卫经槟榔屿,雪兰莪至邦各岛一带,离岸50海里以内的海55米的浅海,适合各种渔具生产,作业的渔船多为10,20吨小型单拖渔船,以域都是35,槟榔屿为拖网渔业的主要基地,可拖网作业的面积占72,,目前作业渔场已跨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主要渔期为10月至翌年4月,6,9月为淡季,但因受马来西亚半岛的中央山脉和苏门答腊岛阻挡,西南季风期间仍可在马六甲海峡一带继续作业。主要捕捞对象为虾、龙虾、沙丁鱼、枪乌贼和泥蚶等。 1、底层渔业 西海区的霹雳州于1963年引进了捕捞率高、能常年作业的拖网渔法,使底层鱼类、0虾类、头足类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不到十年间,渔获量增加了一倍,并取代了传统性的近岸作业。 鉴于拖网渔业发展过快,破坏了底鱼和虾类资源,产量下降,政府于1973年就开始对新渔船数加以限制,但对其他方式的捕捞强度则几乎不加控制。马六甲海峡本身窄狭,深水区鱼类资源密度低,而印尼一侧的海岸线,渔业的发展有限。为了生存,渔船队加强了远程的捕捞强度,并在渔获率下降的情况下,增加起网次数。如此一来,该海区的捕捞强度增加了一倍,结果上市的渔获物中的小杂鱼比例不断增加。 然而该渔业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主要是靠对虾。虾类是西马沿岸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未引进拖网前,捕虾传统上是在沿岸作业,主要使用定置、围网、刺网和陷井网。引进后,虾拖网迅速发展,特别是西海区,作业的10米小船有700艘,15米60,200马力的渔船有200艘,最高时在西马作业的达2000多艘。,沿岸除森美兰州底质不适于拖网作业外,其它均可捕虾。据农业部渔业局渔业研究所对西马虾类资源的研究,估计西海区虾类的最大持续产量估计为3.5-4.0万吨,目前已超过该数字而出现减产。 2、中上层渔业 西海区商业性和传统渔具捕获的中上层鱼类约占该海区海洋渔获上市量的20,30,。上市量从1965年至1968年呈增产势头,嗣后大幅度减产至1972年的3.1万吨,为有记录以来年产量最低的一年。1972年以后一直稳健增长至1984年。1985,1993年上市量波动在7.3万吨至11.8万吨间。1995年上市量居冠,以后降至1997年的12.0万吨。 马六甲海峡是西海区的主要渔场,水浅,平均为40,50米,最深部分为100米。小型中上层鱼类主要捕自霹雳、吉打、槟榔屿、玻璃市和雪兰莪诸州,分布限于马六甲海峡的北半部,可能是由于雪兰莪一鲟滩的自然住垒及海峡的水文关系。大型中上层鱼类如马鲛鱼、宝刀鱼(chirocentrus dorab)、长颌鱼春鱼参(scomberoides iysan)、四指马鲅(Eleutheoronema tetradactylum)和乌鲂则在整个沿岸均捕获。 不论是使用围网和底拖网的所有商业性渔船还是使用各种传统渔具的小渔船均为木质,只有少数为玻璃钢制的。 大多数围网渔船为40,69.9总登记吨位。被列为商业性渔船,必须在距离5海里以外作业;5海里带内海区限于传统渔具生产。超过40总登记吨位及使用围网作业的渔船,只能在距岸12海里以外海区作业。大多数围网船当天往返渔场,但有时则在海上3,4天。几乎所有围网渔船使用探鱼仪和声纳探鱼,有些还安装有地理定位仪导航及捕鱼。所有围网渔船均安装有渔获保鲜用的机冷海水装置。 拖网作业的渔船从不足25总登记吨位的小船至超过70总登记吨位的大船。不过大多数捕鱼拖网渔船为25,39.9总登记吨位和40,69.9总登记吨位,而捕虾拖网渔船为不足25总登记吨或25-40总登记吨位。不足25总登记吨拖网渔船需在距岸5海里外海区作业,而超过40总登记吨位大船则需在12海里外作业。大多数拖网渔船当天往返渔场作业,有越来越多大船在海上作业达一星期。捕鱼拖网渔船通常安装探鱼仪和地理定位系统,几乎所有拖网渔船均装有机冷海水系统。 表3 1994,1995年马来西亚渔船 年份 甲板船 西马来西亚 沙巴 沙捞越 共计 13677 2629 2133 18439 1994年 艘数 230250 37000 37770 305020 总吨 13443 2617 2679 18739 1995年 艘数 226500 36300 41050 303850 总吨 年份 无甲板船 西马来西亚 沙巴 沙捞越 共计 5240 6642 740 12622 1994年 动力船 460 10 470 无动船 5240 6594 740 12574 1995年 艘数 460 10 470 总吨 使用流网等传统渔具捕捞中上层鱼类的许多小型渔船多不足10总登记吨位,其中,有些使用船内机,另一些使用舷外挂机。大多数在非常靠近岸边海区作业。不过,有些流网船以马鲛鱼和宝刀鱼等大型中上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在5海里外海区作业。有些大型流网渔船还携带探鱼仪和地理定位仪探鱼和导航。 不足25总登记吨位的大多数渔船占登记渔船总数的80,90,,但1980年以后,这类渔船数减少,25,40总登记吨位渔船数保持在1000艘左右,占登记渔船总数的10,。70总登记吨位以上的渔船数增至占渔船总数的约2,。1990年以前,几乎没有这种吨位级的渔船。大型渔船数的增加,不仅扩大了捕鱼航程,可以在全国专属经济区和传统专属经济区外作业,而且渔船的发动机容量相应提高,1980年以后40马力发动机的渔船数减少了,而40,99马力和25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渔船数却增加了。 捕捞中上层鱼类所用的主要渔具有围网、拖网和流网,其中,围网一直是最重要的商业性渔具。70年代中期以后,拖网成为另一商业性渔具。80年代中期流网也日趋重要,到了90年代,这三种渔具平分秋色,约各占中上层鱼类上市量的三分之一。 作业的拖网数从1967年的899顶增至1979,1985年的5000多顶。尔后减至1996年的约4000多顶。当地使用两种类型的拖网,一是在近岸使用的捕虾拖网,以虾类为主捕对象,并兼捕鱼类,兼捕的鱼类价格与虾类相差甚大,另一是距岸较远的深水作业的捕鱼拖网,主要捕捞中上层鱼类。 1989,1996年间有围网200顶,通常在玻璃布、吉打、槟榔屿、霹雳和雪兰莪等州作业,渔获物大部分由小型鱼类和金枪鱼组成。作业时常配有集鱼装置(FAD)。可用棕榈叶和探鱼灯交替诱鱼。在航行作业中,有些渔民时而使用棕榈叶,时而使用探鱼灯,也有同时使用这两种装置,采用集鱼装置可大大提高夜间围网渔船的产量,然而过去主要在白天使用棕榈叶诱鱼捕捞。有些渔民仍在无月夜时配合探鱼灯诱鱼,捕捞自由游泳的中上层鱼群。 包括三层刺网在内的流网均可在整个西海区作业,为使用的主要传统渔具。三层刺网主要捕虾类,鱼类为其兼捕渔获物,而流网则专捕中上层鱼类。在有些捕鱼社区,为了捕捞某些鱼种,对流网加以改装。还允许一些传统渔民增加一张捕鱼执照,用另一种渔具作业。 自1973年以来,包括三层刺网在内的流网数稳步增加,由于流网所需资金、作业成本及劳力均低于围网和拖网,因而作业的流网总数一直保持高水平。 就渔具渔获组成而言,围网捕获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以羽鳃鲐属最重要,其次为叶鱼参属、副叶鱼参属、凹肩鱼参属、圆鱼参属、小沙丁鱼属、圆腹鲱属、大甲鱼参属及小型金枪鱼(鲔、扁舵鲣和青干金枪鱼)。捕鱼拖网和捕虾拖网的渔获物,大多为羽鳃鲐属,其他常兼捕到的有鲳属、乌鲳属、鲻属、凡鲻属(Valamugil)、马鲛鱼属、马鲅属、多指马鲅属、宝刀鱼属、长颌鱼春鱼参。大多数流网是以大型中上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如马鲛鱼、宝刀鱼以及银鲳、中国鲳、四指马鲅和印度马鲅。不过流网还兼捕到大量其他小型中上层鱼类,尤其是在玻璃市、吉打、槟榔屿、霹雳和雪兰莪北部各州,捕获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因季节而异,有些流网渔船在某些季节转向捕捞小型中上层鱼类,尤其是短体羽鳃鲐(Rastrelliger brachysoma)或小型金枪鱼。 西海区的主要卸鱼点集中在霹雳、吉打和雪兰莪三个州。 (二)东海区 东海区为巽他陆架,毗连越南和印尼,面积比西海区大80,左右。该海区的渔业虽不及西海区重要,但70年代以来,渔业有较大的发展,且发展速度比西海区快。可拖网作业的面积占77,。该海区的渔业,南部和北部差别很大,北纬4?以南,渔船相对集中,主要是单船底拖网作业,拖捕底鱼和虾类,生产水平近似西海区;北纬4?以北,渔船相对分散,主要是围网和流刺网作业,捕捞小型中上层鱼类。在南部拖网作业区内,岛屿与障碍物多,无多大发展余地,但北部围网和刺网作业区内,渔船局限在离岸50海里以内作业,渔场宽度大,最宽处离岸约160海里,许多海区完全空白,未有渔船去作业。 东海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渔业主要分布在丁加奴、彭享等州沿岸海区,主要捕捞羽鳃鲐和沙丁鱼类。主要渔期为3,11月,12月至翌年2月因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风浪较大,产量大幅度减少。 底鱼上市量近些年来波动在4,5万吨间,而最大持续产量为8.2万吨,对虾的最大产量为5000-6000吨,目前的产量接近最大持续产量。 随着渔业现代化的进程,政府拨款兴建了不少冰厂、冷藏厂、扩建了瓜拉丁加奴、关丹和柔佛的渔业码头,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东海区有广阔的未开发的渔区,政府已注意到,渔业研究所也对离岸30海里以外的外海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得出能够年产10.9万吨的资源量,并对季风和非季风季节外海鱼类的构成和分布情况都分别作了论述,现有渔船的渔具、渔法,完全适应外海作业,但总是出不去,据认为是政府对开发外海没有给予优惠政策,渔民没有积极性,顾虑较多。最主要是生产问题,因东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比其他海区大,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海上风力常在,级以上,围网和刺网船全部休渔,其他月份又受月相和潮汐影响,也会有空网而休渔;其次是成本,燃油是主要开支,其他如销路、船网工具等也是问题。 由于西马没有东海区和西海区分开的渔船统计数字,只得合起来统计。渔船的艘数呈递减之势,从1980年的18433艘、1990年的15326艘减至1994年的13677艘,而吨位相应从205096总吨、229800总吨增至230250总吨。1995年有渔船13443艘、226500总吨。 五、东马海洋渔业 东马包括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海岸线长达2192公里,比西马稍长,大部分濒临南海,小部分濒临苏禄海。 (一)沙巴州 沙巴州位于加里曼丹岛突出的北端,略似正三角形,东北两侧临海,面积约为沙捞越州的三分之二,而海岸线约比沙捞越长一倍。主要是港湾岛屿多。沙巴州辖11个县,人口170万,州府设在亚庇市,市区人口20余万人,有良好的海港、海滩,并拥有马来西亚国内第二大国际航空港。以农业为主。虽地处赤道附近,为热带气候,但全年气温为25,35?,年降雨量1500,3050毫米,加上入海河流多,受季节风和台风影响不大,有28万公顷的沼泽林和沼泽地,并有数量可观的浅海滩涂和海湾可供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优越的渔业资源,盛产甲壳类、头足类及底层鱼类等。 沙巴州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现有专业渔民1.8万,兼业渔民0.7万。海洋捕捞以50吨以下的渔船作业为主。渔船的数量从1970年的2438艘、1980年的2904艘增至1990年的3400艘,此后逐渐降至1995年的2617艘,总吨位从1970年的11640总吨、1980年的24280总吨增至1990年的44800总吨,此后降至36300总吨。 虾类是沙巴的主要捕捞对象。捕虾业始于60年代,在东北沿岸采用虾拖网后迅速发展起来。捕虾场有4处:(1)文莱湾和西海岸其他地区:西海岸在季风季节受南海强波浪的影响,虾类大部分集聚于有掩护的海湾内,虾类资源有限,只有文莱湾及其附近海区产量较高;(2)马鲁杜湾:虾类资源主要来自山打根和库达特地区的拖网船所捕获,还有相当数量的由传统渔具所生产;(3)塔乌:虾类捕自南部从沙巴和加厘曼丹之间到森波纳沿岸,渔获物渔场呈半封闭区;(4)东北沿岸:以山打根为基地的东北沿岸虾渔业面向苏禄海,向岸边延伸120海里,并受西南季风盛行风的掩护。由于有广阔的红树林沼泽,以及有若干条重要的河流汇入其间,提供了幼虾成活和生长的条件。对虾密集的海区在拉布克湾南面,离岸不到20海里,水深50米,大部分捕于近岸。传统采用潮滤网、撒网、推网和刺网捕捞,而拖网捕虾则始于1961年,目前拖网捕虾量已占沙巴捕虾总量的90,,其它传统渔具逐年减少。上述四个捕虾场可捕到22种虾,其中,最重要的有墨吉对虾、印度对虾、短角对虾、刀额对虾、近缘新对虾、亨氏仿对虾、短沟对虾、斑节对虾和刻纹仿对虾(Parapenaeopsis sculptilus)等9种。 (二)沙捞越州 沙捞越州在沙巴州西南,海岸曲折小,直线距离相对较长,742公里的海岸线,全部朝向南海,海域辽阔,渔业的发展让沙巴州后来居上,但前景更具潜力。近海资源比不上沙巴州,外海却是拖、围、钓、刺,各得其所的。尤其是达士湾以东的大部分海区,即锡里角至巴兰角一带,离岸20,50海里范围内,盛产金枪鱼、鲭、鱼旨、笛鲷、裸颊鲷、鲷、金线鱼等科鱼类。据认为,该州外海渔获量比沙巴州高10倍,而相当于近海的60,左右。 沙捞越州的渔业多在沿岸浅水水域及丹戊巴督和丹戊西腊间作业,渔期约10个月,主9月。渔民多为马来人和华人,马来渔民主要用小船在近岸和河口使用各种网要渔期为5,具,诱捕篓、定置捕集器作业,这些渔民几乎均为兼职的,还从事种植椰子和橡胶为业。华人渔民使用的渔法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捕鱼是其专职,使用装有内燃机的大型渔船(称为Kotaks)在沙捞越和印尼勒姜河口之间外海区捕捞,海上作业时间至少三个星期,因而渔船内装有冷冻设备。沙捞越州的渔获量约为沙巴州的一半,但渔船数却是沙巴州多。 渔船的数量从1970年的1286艘、1980年的3440艘增至1990年的5278艘高峰,嗣后跌至1995年的2679艘,总吨相应从12306总吨、34500总吨增至55950总吨,往后跌至1995年的41050总吨。 六、水产养殖 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业的历史可追溯到本世纪初。30年代后期与40年代初期,开始有些养殖户在沿海红树林地区挖掘泥地,引入天然虾苗养殖海虾,同时也有一些养殖户利用红树林浅滩涂养殖一些泥蛤。50年代和60年代以淡水鱼半精养和泥蚶粗养占主导地位。至于海水养殖业则于50年代在柔佛海峡一带开始盛行。60年代初罗氏沼虾在马来西亚突破人工繁殖技术,罗氏沼虾养殖便在70年代盛行一时,但由于技术不臻完善而造成养殖场倒闭。 70年代初开始利用浮网箱与浮筏养殖海水鱼和贻贝等海贝类。70年代末,海水虾人工养殖随着中国台湾省养虾业的兴旺而传入马来西亚,但因环境条件与技术上存在问题,许多养殖场招致倒闭的恶运。自从80年代和90年代后,一些大企业财团与政府机构才大规模投资养虾及淡水鱼养殖, 同时观赏鱼养殖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最近几年,养殖淡水鳖、田鸡及牛蛙、鳄鱼及海藻也引起许多投资者的兴趣。 (一)产量与养殖品种 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产量从1990年的52366吨增至1998年的129009吨, 产值从4246.9万美元增至1.85亿美元(表4)。 1995年有养殖人员约17851人,其中90%以上为小规模养殖人员。池塘水面9144公顷,其中约70%为淡水池塘。 网箱水面为795785平方米,其中90,为海水鱼网箱,另有水槽面积61196平方米。 养殖的鱼种呈多样化,主要有鲤鱼、鳙、草鱼、爪哇鲤(Puntius gonionotus)、细鱼巴(Leptobarbus hoevenii)、莫桑比克罗非鱼、红罗非鱼、毛腹鱼(Trichogaster pectoralis)、圆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 、云斑尖塘鳢(Qxyeleotris marmoratus)、双齿巨脂鲤(Colossoma bidens)、蟾胡子鲇(Clarias batrachus)、斑点胡子鲇(C.macrocephalus)、日本鳗鲡、尖吻鲈、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遮目鱼、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罗氏沼虾、锯缘青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绿蛤、泥蚶(Anadara granosa)、牡蛎等。这些养殖品种除足够供应本地消费外,也部分外销。 (二)几种养殖品种 泥蚶是马来西亚在所有水产养殖品种中居首位,70,以上的产量来自水底养殖,主要分布于西马的霹雳州和雪兰莪州,东马的产量较低,养殖滩涂面积约4753公顷。西马沿岸泥蚶天然种苗资源丰富,种苗均采自天然贝苗附着区,无孵化生产。附苗期在霹雳州为2,3月,槟榔屿10,12月。蚶苗一般6,12毫米。播苗密度一般为1000,2000个(约2,6公斤),平方米。养殖水域要求无工业污染、无敌害,盐度18,30,,播种后,要不断间苗,6,8个月可收获。壳长2.5厘米即达商品规格。采捕期2,3个月。每公顷平均年产21吨。天然泥蚶苗曾出口至泰国,但目前政府已严禁出口。 表4 1990,1998年马来西亚主要水产养殖产量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品种 1106 945 713 835 806 917 草鱼 1283 654 609 771 988 997 鲤 201 3969 3971 4138 4334 4374 莫桑比克罗非鱼 944 4538 4895 7039 4356 8251 罗非鱼属 1790 1465 1428 1609 2089 1807 瓜哇鲤 3354 2969 3635 6620 2250 日本鳗鲡 , 197 827 1108 1379 4777 5473 胡子鲇属 1954 2691 2206 2417 3487 5246 尖吻鲈 421 1556 2029 2007 1392 1323 紫红笛鲷 2184 5789 6713 7766 9380 9685 斑节对虾 1582 969 778 1164 1779 986 翡翠贻贝 35932 82334 100276 71796 58400 81717 泥蚶 52366 114112 152745 109063 103360 129009 共计 马来西亚的养虾场大多数是私营的,少数由政府经营,还有是联营和集团公会经营。投资于养虾业达千万马币的外国投资者有中国台湾省、香港、英国、丹麦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本地公司也有好几家投资千万元于对虾养殖业。除本地有数家饲料厂生产对虾饲料外,其余都是由台湾省、泰国、新加坡和印尼进口。 政府投巨资开发养虾业外,还推行养殖计划,设立研究和培训中心提供服务,如在吉打州由日本资助设立全国最先进虾苗培育中心,提供技术转让;在柔佛州开发成虾养殖中心,负责成虾养殖培训及饲料改进研究。另外,政府还给投资者优惠的待遇。 养殖的虾类品种以斑节对虾最多,其次为墨吉对虾和印度对虾。养殖方式有:(1)粗养,池坳面积为2,4公顷,设有增氧机,放养密度每平方米5,8只,每公顷产虾800,1000公斤。多为小型养虾场所经营。(2)半精养,池坳面积0.5,1公顷,池中设增氧机,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25尾,每公顷产虾1000-3000公斤,为大型养虾场所经营。(3)精养,池坳面积0.5-1公顷,设有增氧机,放养密度每平方米30,40尾,每公顷产虾5000,6000公斤。 锯缘青蟹养殖只限于小规模家庭式经营。养殖方式是在浮网箱和泥池中放入体型小或软壳的天然青蟹,经1,2个月育肥养殖便可销售。 自70年代初引进浮网箱养殖海水鱼后取得迅速进展,目前有大约5.8万只传统网箱,占据了大约70公顷的面积,这些网箱在1997年和1998年生产了价值为2600万美元的近6000吨不同品种的鱼类,尖吻鲈是海水网箱最主要的养殖品种,占总产量的80%,其他品种有石斑鱼、笛鲷、狮鼻鲳鱼参 (Trachinotus blochii)等。 在挪威的技术和指导下,马来西亚渔业局已开发了一种有利生态的高效近海网箱养殖系统,可将网箱内剩余饲料被其他海水鱼类和甲壳类吃掉,不会污染环境,鱼类的成活率和生长率也高得多,正成功地引进槟榔屿近海。新型近海养殖系统是直径为50米的网箱,锚泊在开阔水面,至少深20米,使网箱周围和下方至少留有10米的间距。一只网箱具有相当于沿海网箱60,70倍的容纳量。网箱用填充聚苯乙烯膨胀泡沫的聚乙稀管作浮子,这些管子能抵抗高达10米的波浪。目前这样的一只体积为1200立方米的网箱成本大约为24960美元,比总容量为1188立方米的66只传统网箱的成本25740美元要低。 80年代盛行观赏鱼的繁殖和养殖,目前已养殖的约150多个品种,大多供出口。产量比较高的品种有金鱼、鱼巴、斑马和花鱼将 等。1995年出口的观赏鱼2.53亿尾,产值4913万林吉特。 (二)发展规划 为了与国家农业发展计划(1992,2010)相辅而行,已拟定了至2010年的 水产养殖发展计划,淡水鱼的生产将增加到4.0万吨,而面积为2.0万公顷,淡水浮网箱的产量为4.5万吨,面积150公顷;咸淡水池坳海水虾的产量为3.3万吨,面积1.65万公顷;沿海浮网箱海水鱼产量2.2万吨,面积220公顷。海产贝类的贻贝和牡蛎的产量为2.0万吨,面积167公顷;泥蚶产量保持在5.0万吨, 面积6300公顷。 为了促进计划的实现,整个事项侧重以下几点:(1)采用先进遥测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地区选择与分划;(2)注重养殖的基本技术支援服务,如研究与发展、信息的分发、技术的转让、人类资源发展与培训;(3)重视养殖场的管理经营方法,如有关操作的条规必须能控制整个水产养殖活动,防范会引发的问题,保证有关的发展;(4)成立鱼类健康管理与疾病传染防范的系统;(5)开展水产养殖产品出口市场的促销活动,以便在出口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七、水产品加工 马来西亚是个食鱼的国家,鱼类是该国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约占全国蛋白质总摄食量的60,。1995,1997年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为55.7公斤。 马来西亚水产品加工厂,除鱼罐头加工厂和鱼虾冷冻厂(大部分设在内陆)外,大部分是小规模经营,座落于沿岸地区,靠近卸鱼港。生产鱼干、鱼虾薄脆饼、虾浆、发酵鱼、鱼沙嗲、鱼露、冷冻鱼、虾、鱿鱼干、鱼丸、鱼饼、饲料鱼粉等。 (一)几种加工产品 咸鱼干是马来西亚农村重要的消费品,可由各种鱼制作,但大多数采用资源量多,价格低的品种,如大甲鱼参、杜氏鱼参(Selaroides dussumieri)、海鲢(Arius caelatus)、日本金线鱼、短棘 (Leiognathus equalus)和缨小沙丁鱼(Sardinella),高档的咸鱼则用马拉巴笛鲷(Lutjanus malabaricus)、长颌鱼春鱼参和斑点马鲛制成。由于采用的鱼种不同,咸鱼干可以整尾、剖开或切割成各种大小的片状销售。加工厂多半散布于河口和沿岸地区,典型的加工厂日产数吨。 银带鲱鱼干也是马来西亚重要的鱼干产品,以围网捕自沿岸水域体长2.5-5厘米的鱼为原料。制作时一般把鱼装在藤条篮内,浸在煮沸的海水中,或浸在含10,盐水溶液中3,5分钟,然后放在阳光下晒约6,10小时。近年来还采用热风干燥机干燥银带鲱,并将鱼干放在冷却室内保藏。 鱼虾薄脆饼是由鲜鱼、虾拌上淀粉制成的一种盛行的快餐食品。大部分产品是由宝刀鱼、缨小沙丁鱼、西姆小沙丁鱼(Sardinella leiogaster)、红鳍圆鱼参鲹(Decapterus russelli)和细鱼参属(Selaroides)及虾类制成的。制作时先是分离鱼骨,然后将鱼肉和淀粉一起捣碎,直到出现柔滑的面团为止。鱼与西米粉或木薯淀粉的比例因鱼种和鲜度不同而异,一般比例为1:1。开始混合时必须使脆块膨胀到一定程度,接着用手擀面团。不能擀得太粗,否则内部烧不透而使薄脆饼不能膨胀,嚼起来很硬。然后把面团放在大容器内,置于明火中烧,直到浮上来为止。冷却后,斜切成椭圆薄片,晒干,晒得过长会引起碎裂,晒得不够,膨胀不起来。薄脆饼一般包装于塑料袋内出售。 鱼沙嗲是一种新产品,日益深受人们的青睐。使用鱼种为黄带鲱鲤(Upeneus sulpherus)。曾试用小型后颌月鲞 属(Opisthognathus)和圆腹鲱,但效果不佳。鱼沙嗲的加工分为两个层次,初级加工者把鱼去内脏,清洗和沥干后,出售给二级加工者,二级加工者把鱼卷成条,40分钟。鱼沙嗲的质量因黄带鲱鲤及调味汁的使用不同而异。 然后放在炉内烤25,鱿鱼干也是马来西亚的重要加工产品,大部分由霹雳、雪兰莪、吉打、丁加奴等5个州的村舍工业加工,产品供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泰国和新加坡。 (二)鱼品加工业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马来西亚鱼货的上市量稳定,随着近海渔业的发展,上市量有所增加,为提高附加值鱼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加工者多依赖一种鱼作为加工原料,加剧了对该鱼种的竞争。 加工者常因无能力添置加工设备,结果不得不使用低水平技术和传统方法,既增加生产成本,又浪费了大量产品。 另一个问题是政府机构中没有一个专门负责产品的质量。如渔业局、马来西亚农业研究与开发研究所等机构虽各有其责,但均不负责或监督工作,结果鱼品加工领域内,既很少从事研究与开发,又不进行推广工作。 八、水产品贸易 水产品的进口和出口,要经州渔业局批准,领取许可证才可以经营,而许可证是控制很严的,这样对外贸易便有一定的限制。 1995,1997年马来西亚的水产品出口从18.92万吨增至19.15万吨,金额则从3.35亿美元增至3.37亿美元,以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出口大幅度减少至1998年的14.28万吨和3.10亿美元(表5)。出口水产品以活鱼、观赏鱼和龙虾为高档产品。传统性的出口品种有对虾、金枪鱼和头足类。作为泰国旅游区需要量很大的风味小吃泥蚶是最低值的出口品种。 1995,1996年马来西亚的水产品进口量从25.78万吨增至28.63万吨,进口额从3.24亿美元增至3.4亿美元,因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锐减至1998年24.85万吨和2.26亿美元(表6)。 一般说来,马来西亚进口水产品的数量大于出口,但出口水产品的金额与进口却不相上下。西马为满足市场需求尽量进口水产品,而东马为开拓市场销路则大力出口水产品。东西马各有一个最佳贸易伙伴,西马与泰国有着贸易伙伴关系,西马市场脱销的冰鲜和冷冻水产品,多数从泰国免税进口,比向东马采购更方便、更及时且成本又低;东马与汶莱的贸易为主,凡汶莱消费者需要的水产品基本上由东马供应。 表5 1995,1998年马来西亚水产品的出口情况 单位:吨、万美元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重量 金额 重量 金额 重量 金额 重量 金额 类 别 61607 59535 37046 50518 鲜、冻鱼5504(6 5995(2 5285(9 4522(3 类 1049 191.9 2911 155.1 1032 163.2 1129 133.5 干、盐熏鱼 16277.9 98592 15637.8 84512 17780.9 49806 17086.7 99087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14754 7115.3 18760 6699.0 12829 5870.1 12673 4353.3 罐头鱼 8735 4226.8 9274 4053.1 7373 4543.8 7992 4019.3 罐制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15 4.9 128 38.8 72 36.2 35 17.1 鱼油 3987 165.9 2344 90.2 1614 74.7 20681 913.3 鱼粉 189234 33487.3 191544 32669.6 144478 33704.6 142834 31046.5 共计 表6 1995,1998年马来西亚水产品的进口情况 单位:吨;万美元 类 别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重量 金额 重量 金额 重量 金额 重量 金额 165349 18515.8 207025 22007.3 216508 22463.5 188964 14491.8 鲜冻鱼类 9783 929.8 11593 1115.6 12177 1108.6 10530 709.0 干盐熏鱼类 38149 7946.4 35008 7112.5 33093 6849.5 29403 5174.1 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14005 2666.9 9100 2279.2 11280 2270.9 9248 13533 罐制鱼 2737 643.0 5144 656.8 2470 541.4 2079 325.5 罐制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2640 251.2 3048 179.2 820 104.2 541 68.0 鱼油 25202 1408.8 1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认证考试指南及模拟题解答
- 电力基础知识培训课件通知
- 2025年炼钢工初级技能水平测试试题库
- 2025年炼钢工艺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中地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与预测题
- 电剪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物资储备与管理专业面试指南及模拟题集
- 2025年跨越时代的传承AR技术下皮影雕艺人专业预试题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详解高中地理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件
- 培训师自我评价
-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
- 炉窑安全管理制度
- Excel必知必会第一期
- KW分布式光伏电站技术方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廉洁从业管理制度
- 2025年销售总监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用合作社住宅贷款协议
- 摄像基础知识入门
- 2025-2030全球PCBA纳米涂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