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虚词.doc_第1页
初中常见虚词.doc_第2页
初中常见虚词.doc_第3页
初中常见虚词.doc_第4页
初中常见虚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复习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何陋之有? 菊(莲、牡丹)之爱陋室铭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 之次所旁 (陈涉世家)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选择题口诀:动后代词名前的,名动中间不翻译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醉能同其乐:代众人,他们 醉翁亭记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其喜洋洋者矣:那 岳阳楼记其必曰:那其岸势犬牙差互:那 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那种其间千二百里:这 三峡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不能指其一端:其中 (核舟记)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可以为师矣:凭借 论语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属予作文 以记之:来无从致书以观:来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咨诹善道:来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 以彰其咎:来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以衾拥覆:用醒 能述以文者: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根据 2、作为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计日以还:相当 于“而”,不译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可译作“地”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活字印刷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其境过清:因为以中又足乐者:因为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 偶尔通假要分清。 于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对 鱼我所欲也有求于我也:对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临于泉上者:在 醉翁亭记生于忧患:在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曹刿论战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醉翁亭记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还于旧都:到皆朝于齐: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比鱼我所欲也皆以美于徐公: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 6、被 例:受制于人 7、给例: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然 1、代词 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 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助词 分两种情况: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 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 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 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于是,就”。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例: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二虫尽为所吞童趣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因为例: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不要因为在分手的路口,就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了手巾。作动词,认为,当作,做,当,担任,刻,是,筑,成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始悟为山市(山市)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例: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那么 例: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则霸业可成 隆中对 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例: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转折,却 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只是 例: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 妇拍而呜之(口技) 中峨冠而多髯者 任重而道远 佳木秀而繁阴泉香而(表并列)酒洌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 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学而时习之(学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而时习之:表承接野芳发而幽香:表承接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而乐亦无穷也:表承接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温故而知新:表承接学而不厌:表承接再而衰:表承接,就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3) 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为人谋而(却)不忠乎? 论语学而(但是,却)不思则罔而(但是)日中时远 两小儿辩日后狼止而(表转折)前狼至 狼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却)不染 爱莲说而(但是)乐亦无穷 醉翁亭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4)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杂然而(表修饰,地)前陈者 醉翁亭记红装而(表修饰,不翻译)蹇者 满井游记佣者笑而(表修饰,着)应之曰 陈涉世家(2)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而后】才,方才。【既而】不久,一会儿。 而儿醒(口技)【俄而】不久,一会儿。 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咏雪)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