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doc_第1页
5.6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doc_第2页
5.6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doc_第3页
5.6 肾综合征出血热 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 首 页第 5、6 次课 授课时间:第4周课程名称传染病学授课专业班级11临本9班学时4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第八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2、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3、掌握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各期的治疗原则。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典型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各期的治疗原则。2、教学难点:出血热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0分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多媒体参考资料: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 编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郝彩玲 2015 年 1 月 12 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复习肾综合征出血热1、 病原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属汉坦病毒,为RNA病毒,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I型和II型。二、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宿主动物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 2、呼吸道传播:污染的尘埃 3、消化道传播:进食污染的食物 4、垂直传播 5、虫媒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较高 (四)流行类型和特点: 1、姬鼠型:主要在农村和林区 2、家鼠型:主要在城市 3、混合型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发病机制(二)病理生理(三)病理解剖四、临床表现: (一)发热期: 1、发热:体温3940持续37日 2、全身中毒症状:“三痛”,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3、毛细血管损害征:充血、出血及外渗水肿 (二)低血压休克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 (三)少尿期:本期以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是本病的极期。 (四)多尿期:肾功能逐渐恢复 1、移行期:日尿量1000ml 2、多尿早期 日尿量10002000ml 3、多尿后期 日尿量2000ml (五)恢复期(六) 临床分类: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非典型5、 并发症:内脏出血;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他七、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二)尿常规检查 (三)血液生化检查 (四)凝血功能检查 (五)免疫学检查 (六)分子生物检测 (七)病毒分离 (八)其他检查8、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三红征”“三痛征”、皮肤搔抓样或条痕样出血、肾损害。 3、实验室检查:病毒抗原和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 治疗:“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及早就近治疗。 (一)发热期1.抗病毒治疗 2.减轻外渗 3.改善中毒症状 4.预防DIC (二)低血压休克期 1、补充血容量 2、调整酸碱平衡 3、强心剂的应用 4、血管活性药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三)少尿期1、稳定机体内环境 2、促进利尿 3、导泻和放血疗法 4、透析疗法 (四)多尿期的治疗: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五)恢复期治疗:补充营养 (六)并发症的治疗10、 预防: (一)灭鼠防鼠:预防最为关键的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皮肤伤口及时包扎,搞好环境卫生,灭螨 (三)保护易感人群小结5分钟共180分钟5分钟15分钟15分钟75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25分钟5分钟5分钟小结1、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2、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3、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和预后、预防。复习思考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