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xx年5月修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前言 一、编写依据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及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编写。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中通常安排有1/41/3的实验学时,大纲中有课内实验和独立设置实验课两种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内实验。 可开设5个实验项目,16学时。 ?独立设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 可开设78个实验项目,32学时。 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学生应完成的实验项目和相应的学时。 二、原理和应用并重网络原理实验主要集中在协议原理分析和仿真,目的在于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和掌握;网络应用实验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的网络操作和网络/WEB编程,目的是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最常用和最重要的网络技能。 三、多设置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尽量将实验设计为“设计型”或“综合型”,在基本实验操作过程或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选项或思考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实验项目根据实验室条件选定实验室中编号=N的PC的默认配置为IP地址=192.168.0.N,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空,未设置)。 所有PC以交换式快速以太网连网。 设有“网络协议仿真系统”(以下称“协议仿真系统”,详见“附件3”)。 该系统可供40人(2人一组)同时进行实验。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我们将该系统实验指导书上的部分实验进行了整合。 实践证明,该实验系统对理解和掌握典型网络协议有较大的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总体说明和要求 一、使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以下称“协议仿真系统”)安装在实验室的5788号以及103110号共40台计算机上。 实验 2、4和5要使用协议仿真系统,实验8也可使用该系统进行分析和调试。 实验中两人为一组,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规定的内容,即实验完成后两人要互换位置,重新进行实验。 二、实验准备 1、认真阅读本指导书。 2、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3、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电子文档)。 4、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一组的两人须同班,实验前确定,并明确写入实验方案。 三、实验过程 1、携带U盘等USB端口存储介质,存放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截图。 2、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3、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用姓名+实验项目号作为过滤器名称(如“李晓明3”),表示“李晓明在实验3中使用的过滤器”。 4、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IP报中的标识、TCP头部的序(列)号,客户端的端口号等,均采用学号作为相关的序号。 5、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如果可能,数据中要包含实验者的姓名、实验时间等信息。 四、实验报告撰写和提交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要便于他人阅读和参考,同时便于批改。 根据以往的经验,实验报告是薄弱环节,部分同学重操作,轻报告,使实验的效果打折扣。 因此对实验报告如下明确要求。 1、实验报告撰写总体要求?采用专业术语(包括专业词汇、图和表)。 ?语言叙述简练、准确。 ?格式规范,正文文字为5号宋体。 ?图表清晰,其中的文字为小5号宋体。 2、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和原理,大纲。 指导书中的内容不能简单复制。 ?实验方案。 在预习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浓缩。 ?实验过程和结果。 其中的图表要裁剪适当,标注清楚,并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相应的结论。 ?简要的实验总结,包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特别说明两人合作的实验,报告要各自独立撰写,不能相同。 3、实验报告封面?按格式要求完成。 模板另行提供,格式、字体、字号、项目等均不能修改,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III蓝色文字应按实际情况填写,并改为黑色再打印。 ?使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时,封面中的IP地址和MAC地址填写“仿真机”地址。 ?独立完成的实验,不写合作者;两人合作的实验,必须标明合作者。 4、实验报告提交?书面文档。 用B5纸打印,顶端装订。 ?实验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迟交扣分,10个工作日后不再受理。 ?两人合作的实验,报告要同时上交。 五、实验考核方法 1、考核内容考核环节考核项目考核点比例实验过程实验准备有否实验方案10%完成情况是否完成实验基本内容,是否完成可选内容15%表现已有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运用是否熟练,是否独立完成,是否有新意(设计型或综合型)15%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否详实、正确15%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叙述是否全面、准确、简洁15%结论与总结实验结论是否深入,实验总结是否有针对性10%结构和格式实验报告结构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10%图表质量实验报告中图表是否清晰、得当10% 2、考核方法每个考核项目结果评价为“A”(好)、“B”(较好)、“C”(一般)或“D”(较差),对应的分数如下考核结果A BC D分数没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但没交实验报告或明显抄袭实验报告,相应实验项目成绩为0分。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双绞线RJ45连接头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认识基于双绞线的网络布线系统;?掌握电脑网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掌握测线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验证型;24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参观实验室布线系统;学会制作和测试网线。 要求1.用RJ-45连接头制作工具制作并测试网线。 要求2.记录教师对实验室的布线情况的讲解内容。 要求3.制作并测试双绞线电缆(双绞线采用5类UTP,连接方式为“直通”)。 ?用RJ-45双绞线压线钳制作长度为2米的直通电缆;?用标签标明电缆的长度、类型、制作人和制作时间;?用测线器测试制作的网线电缆;?用测线器测试并记录双绞线电缆的连通性和线序。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室网络布线系统情况; 2、所制作网线的标准、类型、简要制作过程、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以太网MAC帧的构造与捕获】 一、实验目的?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构造并发送MAC帧;?掌握协议仿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分析捕获的MAC帧;?掌握以太网帧的构成,了解各个字段的含义;?识别MAC地址并理解其作用。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验证型;24学时;两人一组完成。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实验原理见教材、参考文献1、7。 要求1.熟悉“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系统”的结构和实验硬件的配置方法;要求2.学习使用“仿真器”,构造并发送MAC帧。 ?“地址本”使用;?协议包的管理与;?构造以太网MAC帧,数据为字符串“ABCDEFGH”,发送给指定PC。 ?构造以太网MAC帧,数据为字符串“ABCDEFGHIJKLMNORSTUVWXYZ”+“空格”+实验日期+“空格”+两人的姓名拼音+“0123456789”,发送给指定PC。 要求3.学习使用“协议分析器”,捕获并分析MAC帧。 ?定义过滤器;?创建捕获窗口并捕获包;?分析捕获的MAC帧。 四、思考题 1、MAC帧中DA在最前面有什么好处? 2、MAC帧的“长度/类型”字段的值=0800或=0806的差别。 3、MAC帧的“长度/类型”字段的值1500或1500的作用。 4、为什么仿真器和协议分析器中没有FCS字段? 5、什么情况下仿真器构造的MAC帧和协议分析器收到的MAC帧内容不一致(多出若干00字节)?原因是什么?本实验包括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第二版)中实验环境以及网络协议仿真器的使用说明、网络协议分析器的使用说明和实验一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等3个基本实验项目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3【Wi ndows的网络配置、管理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 XP环境下网络参数的配置方法;?掌握最基本的网络管理命令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IP地址及分类;?理解子网的划分和子网掩码的作用;?理解默认网关的作用。 实验基本原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附录1,参考文献2、4。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设计型;24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要求1.学习使用Windows XP网络实用命令。 ?启动DOS操作界面;?PING:测试到目的主机的连通性(和可达性);?IPCONFIG:查看主机的网络参数;?ARP:管理ARP缓存。 要求2.网络参数设置(修改“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并使之生效);?配置子网掩码分别修改为和28,查看配置结果并记录,并分析何时生效。 要求3.设法改变网络参数配置,测试到某目的PC的连通性并得到以下3种结果。 ?目地主机不可达(Destination hostunreachable)。 ?请求超时(Request timedout)。 ?有响应/PING通(Reply from目地IP,byte=32times=时间TTL=255)。 要求4.测试以下配置是否可行,并记录结果。 ?IP地址=192.168.x.0,子网掩码=。 ?IP地址=192.168.x.192,子网掩码=24。 ?IP地址=192.168.x.193,子网掩码=24。 ?IP地址=192.168.x.0,子网掩码=。 x为计算机号。 四、思考题提示目地IP与源IP在不同网络中,不配置默认网关。 提示目地IP与源IP在同一网络中,或目地IP与源IP在不同网络中,配置默认网关;目的IP主机未工作或IP地址未分配。 提示目地IP与源IP在同一网络中,或目地IP与源IP在不同网络中,配置默认网关;目的IP主机工作正常。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41、IP参数配置的改变何时生效?怎样查看?修改TCP/IP协议的IP地址,点击确定TCP/IP协议属性,关闭本地连接属性,IP参数配置即生效。 查看方法:命令提示符-ipconfig/all 2、IPCONFIG命令的作用是什么?可带有什么参数?IPCONFIG命令的作用是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的设置值,一般用来检验人工配置的TCP/IP设置是否正确。 可带有参数ipconfig/all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的详细值。 ipconfig/release和ipconfig/renew分别为释放和获取IP地址。 3、PING命令的作用是什么?必须带有什么参数?带有参数“t”作用是什么?PING作用主要检查网络的连通情况。 必须带有参数为IP地址。 参数“t”的作用是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中断。 4、ARPA和ARPD命令有什么区别?ARPa用于查看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项目。 ARPd用于删除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项目。 5、分析主机IP=,掩码分别为或产生相应结果的原因。 掩码为时主机的网络IP为掩码为时主机的网络IP为192.168.0. 06、分析“实验过程4”结果的原因。 答: (1)不可行。 原因主机地址部分不能为全0。 (2)不可行。 原因 (1)Destination hostunreachable:没有设置默认网关下,ping的IP与主机不在同一个网络,故目的主机不可到达。 (2)Request timedout目的主机可到达,即两机在同一网络或通过网关相连的两个不同网络中,当目的机不工作或者目的IP未分配时,ping的结果为请求超时. (3)有响应/PING通:目的IP与源IP在同一网络中或不同网络通过网关相连,目的IP正常工作。 7.当实验室较多的PC在运行时,执行“ARPD”和“ARPA”后,为什么仍有较多的“IPMAC”地址记录?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5【I P、ARP、I CMP报文构造与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掌握IP数据报的组成和各字段的功能,分析数据报的IP首部;?理解ARP、ICMP与IP的关系;?理解ARP命令、PING命令与ARP、ICMP协议的关系;?熟悉ARP和ICMP协议包格式;?了解ARP、ICMP会话过程。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设计型;46学时;两人一组完成。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基本原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1、7。 要求1.在仿真机上用“仿真器”构造IP包并发往“指定主机”,在监控机上用“协议分析器”捕获并显示该包。 要求2.用网络实用命令发送ARP和ICMP报文到00,截获并分析报文。 要求3.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包并分析ARP、ICMP会话过程。 ?运行“协议分析器”,设置适当的过滤器,开始捕捉包;?在仿真机上删除ARP缓存,用PING测试到指定主机的连通性;?分析捕捉到的包,查看并解释会话过程。 要求4.仿真ARP、ICMP会话。 ?用“仿真器”ARP、ICMP请求并分别发送(ICMP包携带的数据为“实验3”+日期+“,”+姓名1+“and”+姓名2,例如“实验3xx-12-8,王强and李明”);?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包,显示分析相应的会话过程;并与2的结果相比较,确认仿真结果是否正确。 四、思考题 1、未使用“仿真器”时,捕获的协议包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ARP?ARP与IP的关系。 答:地址解析协议ARP是一个重要的Tcp/Ip协议,用于确定已知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 ARP和IP都为网络层协议,经常配套使用,IP经常要使用ARP协议。 3、什么是ICMP?ICMP与IP的关系。 答: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层的协议。 关系: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 4、什么是“会话”?本实验中那些协议有会话过程?IP有否“会话”?本实验涵盖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第二版)中实验二IP地址分类与数据包组成、实验三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实验四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等三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并且在【Windows网络的配置、管理与测试】实验完成后进行。 实验中使用默认配置的网络参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65、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时如果结果为不能连通,并仍然使用“子网掩码”,应添加什么设备才可能PING通?为什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7【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仿真】 一、实验目的?掌握TCP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包括TCP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三次握手的过程)。 ?能够分析TCP协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理解TCP会话的概念。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设计型;46学时;两人一组完成。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仿真实现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 实验原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1、7。 要求1.在仿真机上浏览一个WEB服务器,用协议分析器查看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会话;要求2.启动仿真器的“TCP拦截”功能;要求3.用仿真器构造并发送与web服务器第一次握手TCP报文(SYN X),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并查看该报文;要求4.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并查看web服务器发回的第二次握手TCP报文(ACK X+1,SYN Y);要求5.用仿真器构造并发送与web服务器第三次握手TCP报文(ACK Y+1);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并查看该报文;要求6.停止仿真器的“TCP拦截”功能,重新 3、 4、5步,记录结果。 四、思考题 1、TCP、IP、以太网协议的依赖和封装关系。 2、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包中,“序号”、“确认号”应为何值? 3、简述会话的概念及其在三次握手过程中的体现。 4、实验中为什么要启动/停止TCP拦截?分析其原因? 5、是否有其它办法代替“TCP拦截”?WEB服务器IP地址3或0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8【WEB网站设计基础】 一、实验目的?基本掌握WEB网页设计方法。 ?掌握一种WEB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设计型,610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制作个人网站。 包括配置网站,制作网页并发布。 由指导教师在线检查设计结果。 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HTML、WEB),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 要求1.制作个人网站的网页。 ?主页包括作者基本信息和照片;?主页包括基于文字的站内链接“专业背景”、“求职意向”和友情链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00);?主页包括基于图片的友情链接“Google”(00);?主页包括到到自己邮箱(如JSJ030117163.)的链接;?主页包括可下载文件(如“网站设计基础.doc”)。 要求2.配置IIS并发布网站。 ?配置IIS(“默认网站”的“主目录”、“默认文档”等);?启动服务器。 要求3.浏览自己的网站。 ?在其它计算机上用IP地址浏览相应的网站;?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用“回送地址”浏览自己的网站。 四、思考题 1、网页和网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使用哪些工具制作网页、网站?网页是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一个HTML网页文件,而网站是指在网际网路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 常用Dreamweaver、Word或Visual Studio制作网页网站。 2、在你制作的网页中使用了哪几种HTML语法标记?哪些是必须成对出现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9创建一个单行文本输入区域,size设置以字符串的宽度创建提交(submit)按钮 3、站内链接与站间链接有何区别?站间链接是与其它站点做的友情链接。 站内连接是指同一网站域名下的内容页面之间互相链接。 两者作用不同站间链接是面向用户的,用户可以通过A网站的链接点点击到B网站从而带来访问者。 站内链接是一个网站内部的链接,有利于更好地管理个网页资源。 4、网页中怎样提供可文件“网站设计基础.doc”下载(语法)?怎样提供向“JSJ030117163.”发邮件的链接(语法)?答文件“网站设计基础.doc”下载(语法)网站设计基础.doc向“JSJ030117163.”发邮件的链接(语法)JSJ030117163. 5、配置IIS并启动服务器的步骤。 答开始运行cmd?control panel?管理工具?Inter信息服务(IIS)管理器,在“Inter信息服务(IIS)管理器”中双击“本地计算机”。 右击“网站”,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网站”,打开“网站创建向导”。 依次填写“网站描述”、“IP地址”、“端口号”、“路径”和“网站访问权限”等。 在默认文档里把所做的主页添加设置为主页。 配置完IIS后,在浏览器中输入本机IP即可浏览自己的网页。 连网后通过别的机器亦可通过IP访问本机网站。 6、浏览自己的网站有哪几种方法?答 (1)通过Dreamweaver软件查看运行结果。 (2)配置完IIS后,右键默认网站,点击浏览选项,即可预览。 (3)通过本机,在浏览器中输入本机IP浏览。 (4)连网后,通过别的机器访问本机。 (5)本机浏览器输入回送地址查看 7、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的区别?答静态网页是纯HTML格式的网页。 而动态网页加入了ASP、PHP等语言,并且与数据库相连,具有数据更新的功能。 动态网页程序会在服务器端运行,它们会虽不同客户、不同时间,返回不同的网页。 而静态网页运行在客户端,网页内容是不变的。 8、表单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提交方法?答表单主要负责数据采集的功能。 提交方式有post和get两种。 9、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用“回送地址”浏览自己的网站是否能证明实验成功?答不能。 回送地址(127.x.x.x)是本机回送地址(Loopback Address),即主机IP堆栈内部的IP地址。 在没有发布情况下,应可用回送地址浏览自己的网站,而别的机器访问不了本机。 因此不能证明实验成功。 10、如果网站没有发布,浏览的结果是什么?答别的机器浏览显示网站正在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1011、用“回送地址”浏览网站是是否出现过“网站正在建设中”的提示?怎样解决的?答出现“网站正在建设中”的提示。 解决方案配置好IIS后,不在出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1【网络分析软件Wi reshark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掌握网络分析软件Wireshark基本使用方法。 ?掌握用Wireshark分析常见协议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综合型;48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配置Windows XP的IP信息;用控制台命令查看相关配置信息,测试与不同主机的连通性;用协议分析软件捕获测试时数据包,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原理和软件操作相关知识,见教材及参考文献8。 要求1.安装Wireshark。 要求2.用Wireshark捕捉网络包并保存捕捉记录。 ?建立只读共享文件夹“E”;?运行Wireshark。 ?设置Wireshark捕包参数。 必做选择捕捉端口,实时刷新捕包显示,定义捕捉过滤规则表达式;可选定量捕包,定时捕包等。 ?启动包捕捉。 在包捕捉过程中进行网络通信,以确保能捕捉到包;若没有捕捉到包,重新启动捕捉;?学习Wireshark的其他捕捉方式、配置和过滤等功能。 ?存储捕捉的包到文件中。 ?退出Wireshark。 要求3.分析并找出指定的包。 ?重新运行Wireshark。 ?打开包文件(“E”),加载已保存的包数据。 ?找到指定的包。 找到Ether II、IP、ARP、ICMP和TCP包至少各一个,解析包结构,找到TCP建立连接时一组“三次握手”过程的所有包并分析。 四、思考题1.Wireshark可定制哪几种捕捉方式?2.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说明Ether更多采用什么标准?3.MAC地址16进制书写方式常用的有哪几种?4.比较Wireshark与网络协议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协议分析器。 5.WinPcap与Wireshark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2【Wi nsock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理解Winsock与TCP/IP的关系;?基本掌握Winsock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综合型;1620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UDP)或两人合作完成实验(TCP)。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编程实现单用户通信程序。 实验原理见教材中有关运输层章节,附录4,参考文献3。 要求1.用VC+、VB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 要求2.采用TCP或UDP均可。 ?采用TCP。 服务器端程序功能包括端口可设置,等待任意客户端连接请求(侦听)并接受,发送随机数据,接收数据并显示,终止连接(结束数据传输);客户端程序功能包括本地端口可设置,服务器进程端和端口可设置,请求连接到服务器端,发送随机数据,接收数据并显示,终止连接(结束数据传输)。 ?采用UDP。 对方地址和端口可设置,发送随机数据,接收数据并显示。 要求3.实验报告中,程序代码(主要)清单作为附录。 四、思考题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3【动态网站设计】 一、实验目的?理解动态WEB的相关概念;?学习动态网页设计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综合型,1620学时;可两人合作完成实验,明确分工,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标明两人分别撰写各自负责的部分。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制作论坛网站,并发布。 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 要求1.基于ASP或ASP.NET技术。 要求2.论坛的基本功能。 ?显示访问频度,当前客户端时间。 ?用户和访客按主题浏览论坛,跟“贴子”,帖子可包含图片。 ?用户注册、登录和信息修改。 ?管理员登录及管理(主题管理,帖子管理,用户管理)。 四、思考题 1、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的区别? 2、什么是表单?在动态WEB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提交方法? 3、什么是CGI?与动态WEB的关系如何(作用是什么)? 4、使用什么支持技术?其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是什么? 5、以所完成的内容为例,简单阐述数据库在动态WEB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4参考文献1中软吉大公司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实验教材2张基温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3陆魁军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4尚晓航计算机网络与Windows2000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5孙践知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6锐捷公司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初级篇)7中软吉大公司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第2版),pdf文档8ethereal用户手册,pdf文档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5附录1双绞线布线简介和网线插头的制作方法双绞线是目前局域网中广为使用的传输介质。 一、双绞线的结构及分类双绞线(Twisted Pairwire)是综合布线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一对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AUG,美国线规)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的成。 把两根相互绝缘的铜线按一定密度按逆时针方向互相扭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 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中构成了双纹线电缆,不同颜色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度。 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非屏蔽双绞线(STP)两种。 美国电子-通信工业协会(EIA/TIA)把UTP分为7类,下表是对3类以上UTP的简要说明。 类别(catagory)描述最小带宽(MHz)主要应用3类(cat3)UTP钮绞密度低,12次/米1610Base-T4类(cat4)UTP钮绞密度较低20TokenRing和10Base-T5类(cat5)UTP钮绞密度高,72次/米100100Base-T和10Base-T超5类(high-cat5)UTP稳定性加强的5类线1001000Base-T6类(cat6)UTP在超5类线上改善了串扰和回波损耗2501000Base-T7类(cat7)UTP尚未定义600双绞线的性能指标包括传输频率(带宽)、传输速度、衰减、近端串扰、阻抗特性、分布电容、直流电阻等) 二、采用双绞线布线用户可以移动的双绞线由两端两端的RJ-45插头(俗称水晶头)和一段4对双绞线组成,称为“设备连接(双绞)线”或“网线”,用于实现“计算机用户插座”和“交换机机柜端插座”的连接;由专业人员固定在墙壁管线中或布线槽道中的双绞线两端通常采用RJ-45插座(俗称“模块”)。 用户端插座通常通过面板就近安放在墙壁、地面或电脑桌上,每个标准面板通常可配置 1、2或4个插座;在交换机(或HUB集线器)一侧,根据交换机数量和端口数不同,通常采用多个( 4、 6、8个或更多)一体插座,并与交换机等设备一起安装到19英寸标准机柜中,以便于统一管理和保护。 “网线”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或更换,连接用户端插座和机柜端插座的双绞线固定在墙壁或槽道中被保护起来,通常在布线系统安装完成后不能随意改动。 三、“网线”标准“网线”两端均为RJ-45插头,通过专用的工具制作,标准为TIA/EIA568A(简称为“568A”)和TIA/EIA568B(简称为“568B”)。 工艺过程一般不采用焊接,也不采RJ-45插头和插座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6用端子连接。 568A、568B两种标准的颜色标志及电缆线对排列顺序如图所示。 ?568A标准线对顺序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568B标准线对顺序为白橙、橙、自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1、2是一对; 3、6是一对; 4、5是一对 7、8是一对。 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568B接线方法。 四、“网线”的连接方式及用途采用RJ-45连接器的“网线”一般有直通、交叉和反转三种连接方式,用途不同。 1、直通(straight-over)方式。 一般用来工作站与集线器(或交换机)之间或配线架与集线器(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缆两端的RJ-45接头中的线序完全相同,都是TIA/EIA568A或都是TIA/EIA568B。 用途?PCADSL MODEM?ADSL MODEMADSL路由器的WAN端口?PCADSL路由器的LAN端口?PC集线器或交换机 2、交叉(cross-over)方式。 一般用于集线器(或交换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缆两端的RJ-45接头中的线序不同,一端是TIA/EIA568A,另一端是TIA/EIA568B。 用途?PCPC(对等网连接,两台电脑之间只通过一条网线连接就可以互相传递数据)?集线器集线器?交换机交换机12345678第1对第2对第3对第4对引脚序号568A标准12345678第1对第2对第3对第4对引脚序号568B标准RJ45插座RJ45插座RJ45插座RJ45插头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173、反转(roll-over)方式。 通常用于与Console端口的连接(RJ-45与RS-232之间的转换),无需遵守568A或568B,只需两端线序完全相反。 四、“网线”的制作与测试“网线”的制作需采用专用制作工具(俗称“压线钳”)按568A或568B标准线序制作。 RJ-45连接线的测试包括连通性/线序测试和电气性能测试。 网线制作好之后,应当首先进行连通性测试。 实际工程中应按TIA/EIA TSB-67标准对布线系统的端接线图、长度、衰减和连连通性测试。 最常用测试仪是万用表,常用的测线器(cable tester)可测试连通性和线序。 连通性/线序测试通常采用“测线器”,连通性和线序在测线器上用多种颜色LED指示。 电气性能测试采用专用的性能测试仪器,可测量电缆的长度、衰减、串扰等电气参数,并填写“电气性能测试记录”。 双绞线性能测试仪RJ45/RJ11测线器一种RJ45/RJ11压线钳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8附录2Wi ndows网络实用命令简介 1、ipconfig命令功能显示本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和配置格式ipconfig/all 2、ping命令功能检测到目标计算机的网络连通性格式ping-t-a-n count-l size-f-i TTL-v TOS-r count-s count-j host-list|-k host-list-w timeouttarget_name 3、arp命令功能查看本计算机ARP缓存中的当前内容格式ARP-s i_addr eth_addrif_addrARP-d i_addrif_addrARP-ai_addr-N if_addr 4、stat命令功能显示实际网络连接及接口设备的状态信息格式stat-a-e-n-s-p proto-r 5、tracert命令功能跟踪数据包到目的计算机传输的路由,用来分析和排查网络故障。 格式tracert-d-h maximum_hops-j host-list-w timeouttarget_name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9附录3“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简介“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以下称“协议仿真系统”)安装在计算机学院304机房的编号为5788号以及103110号共40台计算机上,系统由的结构如下图。 一台数据采集器与将相邻的两台PC(编号为N和N+1,N为奇数)构成1个实验单元,实验系统共20个实验单元,通过板卡(交换机)连接到一起。 每个单元中单数编号为仿真机,双数编号为监控机。 通过数据采集器的状态开关可控制一个实验单元是否处于实验状态。 如果处于非实验状态,相应的仿真机和监控机为普通的连网PC,其中监控机要使用“本地连接”(图中实线),“本地连接2”(图中虚线)不起作用。 如果数据采集器的状态开关切换到实验状态,则监控机上运行的“协议分析器”程序通过“本地连接”和“本地连接2”实时接收仿真机发出后收到的协议包,进行协议分析和会话分析,并显示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固态电池项目实施进度跟踪方案
- 锌尘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方案
- 2025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测试卷及答案
-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方案
- 许昌汽车新媒体营销方案
- 江西线上营销花卉方案
- 闭馆期间营销策划方案
- 春雨花茶营销策划方案
- 法律咨询的方案
- 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的文旅融合策略分析
- 售后索赔流程管理办法
- 2025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培养(气候与建筑)课件
- 幼儿园中国茶文化课件
- 食堂燃气操作人员培训
- 2025年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
- 2023年宪法学习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汇率预测模型优化-洞察及研究
- 稳评机构各项管理制度
- 建筑安全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3共3册知识点背诵提纲汇编
- 广告标识牌采购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