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武汉新港的目的与背景.doc_第1页
建设武汉新港的目的与背景.doc_第2页
建设武汉新港的目的与背景.doc_第3页
建设武汉新港的目的与背景.doc_第4页
建设武汉新港的目的与背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武汉新港的目的与背景2008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提出突破狭隘的区域概念,建设武汉新港,将其作为实施湖北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突破口。 新港建设,旨在为湖北9大产业助力,即改善基础设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九大产业包括现代物流业、钢铁及深加业、 石油化工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其他现代服务业。 编辑本段武汉新港包含的区域武汉新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由原武汉港和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的部分港区组成,规划港口岸 武汉新港规划范围线548.2公里(其中,长江岸线435.3公里,汉江岸线112.9公里),港区及腹地面积达9300平方公里。 武汉新港的规划范围是:西以武汉市域与咸宁市域为界,北临武汉外环高速武英高速公路,东接大广高速沪渝高速京广铁路线环港高速京广铁路线以东12公里,南至咸宁赤壁市域界限。 武汉新港是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人口和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人口约1163.2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1%。2008年,该区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63.19亿元,占全省的40.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90.82亿元,占全省的44.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228元。 编辑本段武汉新港发展规划武汉新港以26个港区建设为基础,重点规划建设2大集装箱港区、1个新港商务区、5座临港新城、12个临港产业园区,目标是把武汉新港打造成为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临港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国际港、枢纽港,实现“亿吨大港、千万标箱”:到2020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500万标箱,到2030年将达1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3.5亿吨,建成后的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仅次于南京,为中国内河航运第二大港口1。 一个新港商务区建设具有企业总部、航运服务、商业贸易、企业咨询、商业保险、船员俱 武汉新港空间布局图乐部、旅游休闲及地产开发等功能的商务区,形成武汉新港的综合服务中心、中部地区最重要的临港商务区。 两大集装箱港区包括阳逻、白浒山港区。 采取“集装箱港综合保税区港口工业园”的模式,区港联动发展。 阳逻港区:阳逻港是长江中游唯一天然深水港,二期工程竣工后,以集装箱、钢铁、件杂货运输为主,主要服务湖北北部、河南南部、陕西安康等区域,常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年吞吐能力可达到100万标箱,货物无须中转,可直达日本、东南亚等近海国家和地区,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白浒山港区:以集装箱、化工原料及制品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于湖北北部、南部等区域。 五个临港新城包括阳逻临港新城、花山-北湖临港新城、葛华临港新城、黄州临港新城和咸嘉临港新城。 阳逻临港新城:形成以综合物流配套、钢铁及深加工、粮食物流、煤炭中转运输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临港产业新城。 花山-北湖临港新城:形成以乙烯及下游产品、盐化工和精细化工、综合物流配套等为主导产业的北湖化工产业新城,培育科技服务、休闲度假、旅游服务等生态产业的科技生态新城。 葛华临港新城: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的现代产业基地,重要的科技生态新城。 黄州临港新城:形成以港口物流、钢铁深加工、汽车零配件、新材料及新包装、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临港产业新城。 咸嘉临港新城:形成以港口物流业、纺织服装、森工、机电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临港产业新城。 十二个临港产业园依托港口岸线,布局建设赤壁、潘家湾、纱帽、金口、军山、汉口北、白浒山、古龙、团风、三江、张家湾、五丈杨叶等十二个港口产业园。 十大产业按照“轻重并举、临港优先、梯度推进、跨越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钢铁及深加工、建材、石油化工、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商贸服务、现代服务等十大产业。 编辑本段武汉新港主要码头1.武汉中石油油码头:总投资3.6亿元,将新建4个5000吨级油品泊位,设计通过能力200万吨。 2.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码头 3.左岭化学品码头二期工程、鄂钢工业港 4.南顺石油化工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石油化工浮式泊位,建设20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储存基地,设计年通过能力177万吨。投资5600万元。 5.武钢江北基地码头。新建4个5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33万吨。投资5.3亿元。 6.亚东水泥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294万吨。投资1.04亿元。 7.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新建4个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后年吞吐能力达到75万标箱。投资10.8亿元。 8.WIT多用途码头。新建1个多用途泊位(兼顾集装箱与重件),设计集装箱年通过能力10万标箱,货物年通过能力20万吨。投资1亿元。 9.阳逻三作业区码头工程。规划建设15个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250万标箱。投资37.5亿元 10.林四房配煤中心码头。新建4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煤炭泊位(其中3个出口泊位、1个进口泊位),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投资7.48亿元。 11.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新建6个2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件杂泊位、3个2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1个2000吨级固体危险品泊位、 1个3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650万吨。投资6.5亿元。 12.左岭化学品码头二期工程。新建1个危化品泊位。投资1.9亿元。 13.黄冈禹杰物流综合码头。新建3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1个5000吨级件杂泊位。投资1.5亿元。 14.湖北三和管桩综合码头。新建2个800吨级泊位。投资2000万元。 15.鄂州鸿泰钢铁综合码头。 16.新建2个3000吨级矿石、钢铁综合码头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80万吨。投资8000万元。 编辑本段武汉新港建设进展 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动工建设武汉新港江北铁路是京广线和京九线两条铁路大动脉的连接线,横跨武汉、黄冈两市,西起京广线滠口站,经五通口、香炉山、阳逻、林四房、团风等站,最后东抵京九线的黄州站,全长76.4公里,预计投资39.12亿元,计划用2年半时间建成2。预计到2030年,武汉新港通过铁、公、水路运输的货物总量为69306万吨,江北铁路将承担起其中10.4%货物的转运。除服务武汉新港外,该铁路还将带动黄陂区汉口北市场群和天河机场临港经济带的发展。 武汉新港江北快速路工程开工2009年12月8日,武汉新港江北快速路工程开工。江北快速路按城市双向8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车速6080公里/小时。该项目建成后,驱车从武汉主城区出发,20分钟左右可到达阳逻,将促进武汉东部新城组群及阳逻港区的快速发展。 黄金水道遭遇暗淡20载长江中上游干线水域,通航里程1038公里。占长江总通航里程三成多,被称为内河航运黄金水道。武汉,地处黄金水道中心,坐拥两江交汇地利。自古以来,发达的水运业带来“九省通衢”、“东方芝加哥”等美誉。至上世纪80年代,武汉的水运业发展达到高峰。那时,武汉堪称中国内河第一大港,与长江口的上海遥相呼应。外来货物海运至上海,再通过长江运往武汉,继而分散到内地各省。内地各省货物,也纷纷集中到武汉,再集中发往上海外运。进入上世纪90年代,长江干线航运陡然滑落。当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客、货运输时,更多倾向于快捷的铁路、公路、航空。缓慢的水运,开始力不从心。而此时的长江干线,多年来缺乏整体规划,码头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航运企业散、小、弱等积弊集中爆发。以武汉港为例,1983年货运量曾达到800万吨,在90年代,则降至500多万吨。整个长江干线,在近20年里,货物吞吐量也长期徘徊在5000万吨左右。新港两年冲至中上游第一随着国内开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传统公、铁、航空运输高排放、高成本劣势显现,更为低碳、低能耗、低价格的水运,越来越受到青睐。2008年,湖北省决定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部分港口,统一纳入武汉新港建设。借助这一战略决策,湖北欲重振长江干线水运。武汉新港建设中,打破行政条块分割。对分布四地港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规划中,新港港口岸线长627公里,港区及腹地面积达9300平方公里;其中人口约1100万,占全省总人口近两成,为省内人口最密集区域。两年间,长江干线航运飞速发展。2009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657万吨。2010年12月25日,货物吞吐量史上首次突破亿吨!这一数据,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在国内内河航运中,位列第七,仅低于下游南京、湖州、江阴、苏州、南通、镇江。武汉新港规划,2015年将达到2亿吨货物吞吐量;2020年,达到2.3亿吨;2030年,超过4.3亿吨。长江黄金水道的复兴,正步入快车道。投重金、找货源、建保税区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的飞跃,背后是各方面痛下决心“补课”。“十五”期间,武汉新港地区基建投资总额为8.03亿元。2006年至2008年,总投资为12.98亿元。但在新港开始建设后,2009、2010年投资总额达43.89亿元,超过此前15年投资总额一倍多!而武汉新港,也拥有了多个万吨级码头泊位。溯江而上的万吨级船舶,首次有了容身之所。设计吞吐量如此巨大,如何将它喂饱?新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去年5月,武汉新港赴香港专题招商,期间推介项目101个,与29家境内外企业和机构签约2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04亿元。同时,通过中博会、华创会、广交会等平台,大力吸引客户。此外,还与泸州市政府等签约,将货源拉至武汉新港。对进出新港的货物,还推行大量的补贴政策。武汉新港建设目标,是借助港口建设,全面拉动地方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综合保税区建设成核心内容。一旦获批综合保税区,新港将享有巨大的税收优惠。为此,武汉新港正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新港周边将现5大新城在武汉新港十二五规划中,一个提法引人注目。这就是从功能单一的港口,跃升至与城市良好互动的港口经济。十二五规划中,武汉新港与所在四地经济联系将更紧密。未来五年,武汉新港将投资近千亿进行建设。在汉口北、白浒山、军山等地,将建成12个各具发展主导方向的产业园。届时在临港地区,将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物流等核心产业。在新港腹地,将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旅游、战略新兴产业、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等五大千亿产业。而依托新港建设,2015年沿江地区将出现5大新城,可容纳人口近百万。届时,长江黄金水道将迎来发展新高度。以其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带,将融入湘、川、渝、陕、豫、皖、赣等地,成为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记者 匡志达 通讯员 董政 严威昨日11点40分,长江干线首支万吨船队在阳逻港启航。一声汽笛长鸣,穿越长江干线20载兴衰,见证了1038公里黄金水道的伟大复兴。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同日宣布,武汉新港2010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集装箱量达到65万标箱,在长江中上游率先迈入“亿吨大港”行列。新华社武汉月日电(记者俞俭)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日宣布,武汉新港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集装箱量达到万标箱,在长江中、上游率先迈入“亿吨大港”行列。为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增强为中西部区域服务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长江沿岸聚集,年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武汉新港的战略决策,决定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市港口统一规划建设,并确立了“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发展目标。武汉新港规划港口岸线公里,规划区现有个港区;港区及腹地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多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占湖北全省的以上。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邓万想介绍,两年来,湖北省加快推进武汉新港规划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对外交流,投资强度加大,项目进展顺利。两年完成投资亿元,推进了个港航基础设施项目、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