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指导书(精品).doc_第1页
射线指导书(精品).doc_第2页
射线指导书(精品).doc_第3页
射线指导书(精品).doc_第4页
射线指导书(精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线指导书(精品) 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目录1范围22引用标准23检验人员24检验设备25检验工艺文件36检验程序37检验资料68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69射源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附件)71.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射线探伤的一般程序,及探伤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以规范射线探伤的检验工作。 本程序适用于使用射线装置与射线装置进行的无损探伤。 2.引用标准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47-xx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T869-xx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21-xx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JB/T4730-xx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xx3.检验人员从事射线探伤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3.1具有初级射线检验资格的人员应能按作业知道书和工艺卡独立进行操作、记录检测数据,但不得出具检验报告。 初级检验人员应了解有关条例、规程、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熟悉射线检测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正确调整和使用仪器;熟悉安全防护措施与技术。 3.2中级检验人员可以编制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工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审核检测报告。 中级检验人员应掌握有关条例、规程、标准、技术规范、无损检测的基本知识;掌握射线检测的原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熟悉锅炉压力容器和金属材料以及产品制造工艺的一般知识;熟悉安全防护措施与技术。 3.3高级射线检验人员可以编制审核检测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审核签发检测报告、仲裁初级和中级人员对检测结果的争议、指导初级和中级人员的工作。 3.4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实事求是,对检验结果负责。 3.5从事射线工作的人员应懂得射线防护的原理和方法,并经过国家卫生防护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4.检验设备4.1可以采用射线装置或射线装置进行射线探伤,但设备选择必须满足透照的成像要求,且应满足安全要求。 4.2r射线探伤机应满足GB/T14058-93r射线探伤机规定的要求;X射线探伤机应按JB/T94021999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的规定测试并满足要求;射线底片观片灯应满足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规定的要求。 4.3黑白密度仪应具有合格证明,阶梯密度试片应检定合格。 4.4用于辐射监测的仪器应计量检定合格。 4.5施工前应根据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制作射线机曝光支架及其它必要的附属设备。 5检测工艺文件对于具体部件的检测,中级或高级检验人员应根据相应的标准编制检测工艺卡,经审批后实施。 工艺卡应包括如下内容检验等级、材料种类、规格、检验时机、坡口形式、焊接工艺方法、仪器型号、射线种类、透照方式、透照比例、透照次数(张数)、焦点尺寸、像质计型号、像质指数、增感方式、胶片型号、几何布置图、焦距、暴光参数、散射线控制、防护措施、暗室处理工艺、缺陷位置标定方法、报告要求、操作人员资格、执行标准等。 工艺卡的格式见附表。 6检测程序6.1检验流程了解工件情况-接受委托、指定检验员-选定检测标准确定检测等级制定检测工艺卡透照摄片记录-暗室处理评片报告-审核-存档。 对于不合格焊缝的重新探伤,仍然遵从此程序的要求。 6.2委托委托单位委托前应提供检测部件的编号、分布图以及必要的安全设施与条件,检测部位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影响缺陷的判定,否则应修整,检测等级有要求时还应把焊缝余高打磨掉。 委托单位按照有关标准要求的检验比例委托检验。 需要热处理的部件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委托。 检验部门应了解工件的名称、材质、形状、规格、使用标准、以及安全作业环境等,确认可以实施检验后,方可受理委托。 受理委托时应核对委托单是否与工件相符,检查委托项目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 6.3检验前的准备6.3.1根据被检部件的情况按照有关规程的要求选定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合同有规定时按照合同指定的标准,确定检验等级,选择射线种类,制作曝光曲线,制定检测工艺卡,并经过审批。 6.3.2检查被检工件的周围环境,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对射线发生器进行稳固可靠的支垫,并保证开机后射线发生器不会产生轻微颤动。 使用射线机应保证曝光头固定可靠,输源管不打死弯。 6.3.3确定防护区域,悬挂警告标识。 6.3.4进行正式透照前应对射线机进行老化训练。 6.4检测技术要点6.4.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应结合被检工件的材料种类、透照方式、透照厚度和经济性综合考虑,一般在保证穿透能力和检测范围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 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当壁厚大于6mm时,宜选用Ir192或Se75放射源,若选用X射线透照,应采用双胶片暗盒。 6.4.2透照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被检工件的形状、设备和探伤效率择透照方式。 根据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五种透照方式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中心透照和偏心透照)、双壁单影法、双壁双影法。 6.4.3透照的几何条件射线源与工件表面的距离L1一般可由焦点尺寸d和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L2从标准中的诺模图中查出。 L1与L2的规定如下单壁透照和双壁双透影透照时,L1为射线源至管子外表面的垂直距离,L2为管子外表面至胶片的垂直距离。 双壁单影透照时,L1为射线源至胶片侧管子内表面的垂直距离,L2为胶片侧管子内表面至胶片的垂直距离。 椭圆透照时,应计算探头移动的偏心距,以满足椭圆影像开口的尺寸。 6.4.4透照次数应根据射线照相级别要求的透照厚度比(K值),来确定一次透照长度,然后计算透照次数。 对于管子焊缝,DL/T821-xx规定如下76mm一次椭圆透照,但曝光量应在7.5mAmin以内。 7689mm的管道焊缝,分二次互成90的椭圆透照89mm的管道焊缝,采用双壁单影法透照时,当射线源到管子外表面距离小于或等于15mm时,可分为不少于三段透照,否则应分为不少于4段透照。 6.4.5透照厚度双壁单投影法透照时,透照厚度为二倍管壁厚度加一个加强高;单壁透照时,透照厚度为管壁厚度加一个加强高;双壁双投影投照时,透照厚度由如下公式进行计算A0.8(D-T)T1/2TA透照厚度管子外径管子壁厚6.4.6象质计选择及放置按照透照厚度确定像质指数,选择像质计型号,根据选定的标准确定像质计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象质计应摆放在射源侧工件表面上,金属丝垂直于焊缝、并位于底片四分之一处,细丝向外。 象质计放在胶片侧工件表面时,并加放标记以示区别,象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作对比试验,使实际的像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中心透照可每隔90放置一个像质计。 6.4.7曝光量选择根据曝光曲线确定。 射线机根据曝光量速查尺选择曝光时间,其曝光时间以源体到位时间开始计时。 在摇动手柄送源时应快,以减少底片灰雾度;但送或收源的最后几下应缓慢,防止损坏钢丝和操作机构。 6.4.8胶片和增感屏射线透照应采用铅箔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胶片与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互相紧贴。 暗盒的固定可采用橡皮筋绑扎,磁铁吸附等方法。 暗盒应与被透工件贴紧,以减少几何不清析度。 6.4.9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透照部位应有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以及部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透照日期、加倍抽检返修复检等识别标记;各种标记应摆放在距焊缝边缘5mm处。 椭圆透照时应防止上焊缝边缘的铅字标记影像与下焊缝影像重叠。 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识或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图,以作为底片位置对照的依据。 6.4.10散射线的屏蔽为减少散射线的影像,应采用限制照射场面积的措施。 背散射线应以一块比暗盒略大,厚3mm铅板进行屏蔽。 当透照成排的管子时,管子焊缝之间空隙以厚1mm,宽与暗盒宽度(80mm)相同的小铅皮遮挡,但以其在底片上的影像不遮挡焊缝影像和各种标记影像为宜。 为检查背散射,可在暗盒背面贴附一个高度13mm,厚度1.6mm“B”字标记,以其影像情况,评估背散射屏蔽效果。 6.4.11暗室处理应尽量采用自动洗片机进行暗室处理,以减少底片的伪缺陷。 暗室切装片应防止指印、划伤、静电灰雾。 6.4.12底片质量和评定底片上应无假缺陷,黑度和像质指数满足要求,各种标记齐全。 评片时可以借助5倍放大镜进行观察,观片灯的亮度应不小于100000cd/m2,按照选用的标准对缺陷进行分级。 6.4.13焊接过程中间检验。 根据DL/T869-xx规定,壁厚大于等于70mm管道对接焊缝,当焊厚度达20mm时应进行一次射线检查,因这种透照方式不同于其它,故特此专项说明。 将胶片在暗室切成20240的条状,并用黑纸自制的暗盒包装。 透照前在坡口内焊缝表面上用记号笔写出各种标记的位置,以便发现超标缺陷后的定位和返修。 将条状暗盒固定在坡口内被检焊缝表面上,并尽量与焊缝贴紧。 暗盒后衬一块厚3mm比暗盒略大的铅板进行散射线屏蔽。 将射线机曝光头固定在被检部位对侧坡口内。 用所选取的曝光参数进行曝光。 其他壁厚大于等于70mm管道对接焊缝中间射线检验参照执行。 6.4.14返修焊口应出具“返修通知单”,详细说明缺陷的位置及情况。 返修焊口的检验也应按本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7检验资料7.1射线检验资料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底片两部分。 7.2文字资料包括委托单、探伤缺陷通知单、透照记录和检验报告。 7.3检验报告的填写、审核、签发应按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签发审核制度和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射线检验报告公司和试验室各存档一份,业主需要的份数应满足其要求。 7.4检验底片应分类装袋保管、防潮、通风、防腐蚀。 底片应立放,防止粘连。 7.5工程结束后,应注意将文字资料连同底片一块按规定要求存档。 7.6档案资料的管理按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8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8.1遵照射线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和放射性物质管理程序的要求。 8.2曝光结束后,收取各种标记、铅皮、暗盒时动作应轻,以防物品坠落,先收易坠物品。 8.3射线防护可采用屏蔽防护、距离防护、时间防护等措施。 8.4射线探伤时应圈设警戒范围,并悬挂警告标识。 8.5操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个人剂量仪,以便定期测试,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8.6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安全帽。 8.7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绝缘鞋,着装应轻便灵活。 8.8高处作业必须扎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8.9雨天禁止室外作业,对焊口进行探伤时,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牢固且有护栏。 8.10下雪天禁止室外作业,雪后应立即清除工作区内的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霜雪。 8.11在进行探伤时,必须用绳子把仪器固定在牢固可靠处,防止仪器坠落。 8.12在高处作业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以防止物品坠落伤人。 8.13夜间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 照明不足时应增设照明灯具,否则应停止作业。 8.14在给检验设备接电源前,应先确认电源的电压等级是否和仪器的工作电压一致,防止接错电源烧坏仪器。 接电源时应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严禁将电源线直接挂在闸刀上。 需要接地的仪器设备应完好接地后再连接电源。 8.15使用射源进行检测时,应在作业区域设置移动铅质防护屏进行防护。 8.16遵守施工现场有关的安全规定。 9射源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附件)放射源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为了把放射性同位素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更好地保护公众和事故处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事故进行预想、预控、预处理,特制定本方案。 1制定依据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DLA型射线探伤仪使用说明书2放射性事故的分类根据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特点,把放射线事故分为如下三种情况,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 A一般性技术事故放射源在输源导管中卡住,不能回收到工作罐或换源器中。 B严重放射事故放射源从工作罐或换源器中掉出。 C重大放射事故放射源丢失。 3总则在射线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佩带个人剂量片,作业组应配置一台剂量报警仪。 当发生放射事故时,必须按规定程序逐机级上报。 工作人员应根据事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事故的范围和影响。 所在工地负责人或试验室负责人应根据事故情况,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确定事故经过和原因,确定处置方案,并迅速实施。 处理事故时,应尽可能的采用屏蔽防护措施。 3.1方案A(对应事故A)当发生射源掉出或在输源导管中卡住的事故时,作业人员应先用铅板覆盖住射源,并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立即报告工程项目部、河南豫电安装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请项目部保卫科封闭现场。 封闭范围为以射源为圆心半径20米的范围内设置警戒线,在事故处置前由保卫科24小时看守,并通知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水、大气、土地的监控、检测。 覆盖铅板的厚度以Ir192为例,如下表。 射源活度(C i)1020406080100铅板厚度(mm)162024262830若射源在输源导管中卡住,经现场处理仍不能收回时,应立即联系设备生产厂家或专业单位到现场处理。 3.2方案B(对应事故B)当发生射源掉出的事故时,工作人员应先用铅板覆盖射源,铅板厚度同上表,并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立立即报告所在项目部,请项目部的保卫科封闭现场,同时通知河南豫电安装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河南豫电安装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紧急通知公司领导、安监部、工会、武保部。 对此类事故的处置,应设置用铅板制作的防护屏,处置人员在防护屏后用长柄钳夹住射源辫放入罐内。 必要时,请专业单位或专业厂家到现场处理。 3.3方案C(对应事故C)当发现射源丢失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立即报告工程项目部,请项目部保卫科封闭现场,等候调查。 同时通知河南豫电安装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河南豫电安装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紧急通知公司领导、安监部、武保部,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 事故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