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日益壮大,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应该看到,融资困难也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无法融资就无法扩大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就无法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循环模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融资难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中小企业信用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评级体系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举措。目前中国采用的各类指标体系都是依照大型企业的特点而构建的,很多指标并不适合中小型企业,也就无法准确的反映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综上所述,迫切需要根据中小企业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从指标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合理评价,预期达到缓解融资困难的难题。本文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首先从现状分析,得出中国中小企业评级体系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且对现有评级体系的弊端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借此指出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评级机制的重要性。随后文章就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指标选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根据设置原则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分析的因素,例如还款意愿以及现金流等。希望通过文章的叙述,让中小企业评级体系的构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防范信用风险,为顺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有效措施,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owing, as China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Bu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re also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usinesses cant financing will not be able to expand the scale of it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lso wont be able to make more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to cause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e root of the financing difficult problem i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redit problems,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ffective rating system is the key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China currently used in all kinds of index system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enterprises, many indexes are not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lso wont be able to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redit. To sum up, an urgent need to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ex system building, to establish a set of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ndex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redit conditions, is expected to eas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 problem.In this paper, the basic theor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redit rating as a starting point, first of all, from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redit rating system a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hortcoming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existing rating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a set of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of rating. Then the paper the principle of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he index sele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nar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tting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index system joined the analysis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repayment willingness and cash flow, etc. Hope that 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the artic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redit rating system to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redit risk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smoothly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eventually to promot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hecreditrating,Indexsystem,build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2.1研究内容21.3创新点2第2章相关研究32.1关于电子商务信用的相关研究32.1.1信用的相关研究32.1.2电子商务信用的相关研究32.1.3电子商务概念52.1.4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52.2关于信用评价的相关研究62.2.1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62.2.2信用评价模型的相关研究62.3关于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72.4研究评述8第3章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分析93.1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93.2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特点103.3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3.3.1偿债能力分析欠缺123.3.2信息获取难度较大133.3.3评级体系较为繁琐133.3.4现金流量分析欠缺133.3.5评级机构独立性较差14第4章MY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144.1MY公司信用评价体系分析144.1.1公司简介144.1.2MY公司指标体系现状144.1.3MY公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64.2MY公司信用评级定性指标的构建184.2.1定性指标的选择184.2.2指标具体含义及评分要点194.2.3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224.2.4指标体系权重情况244.3MY公司定量分析模型的构造254.3.1定量分析模型的选择254.3.2对Z-score的调整264.2.3Z-score模型信用级别的判定26第5章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应用275.1案例企业基本情况275.2案例企业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285.2.1案例企业定性指标分析285.2.2案例企业定量分析模型应用分析315.3两种评级结果的比较分析36第6章结论376.1研究结论376.2研究展望38参考文献40致 谢1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自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建立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己经有近百年历史。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评级行业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警示企业规避风险、规避行业整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企业信用评级结果对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影响力越来越广,贯彻到整个企业资本的运营当中。目前企业信用状况和信贷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加重了企业评级的重要性。中国经济正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型而来,企业状况良荞不齐,财务数据造假现象较为普遍,信贷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加上部分企业主观上存在故意赖账不还的不良倾向,给信贷管理带来许多隐患,使得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非常薄弱。MY公司为典型的中小型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MY公司现行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主要依据大公国际和我国银行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而来,但其定性指标在选择上还不够科学,定量分析模型引入的财务数据不够全面,导致其评级结果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评级对象的实际情况,因此,研究并完善MY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信用评级是弥补市场上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西方国家己成为证券市场风险监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己形成成熟的信用评级系统。反观我国,由于起步时间短,目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还不完善。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以第三方评级机构MY公司为例,对其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进行介绍,经过系统的分析找出该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并参照国内外现行主流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MY公司现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升级,构建一套更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通过30个案例进行检验,得出新的评级结果,并将两种评级结果进行比较。1.2.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研究了课题研究的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等。并对企业信用评级相关理论概述。包括不对称信息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选择和国内外现行的主流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简介。其次,对MY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包括MY公司简介、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及现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三,MY公司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在MY公司现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细化原有定性指标并调整原定性指标权重和分值,在定量分析上采用Z-score模型,依据中小企业信用指标构建原则进行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第四,MY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用分析。对新构建的MY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实际检验,利用调整后的Z模型得出初步评级结果,再根据己分配好的定性指标权重和评分在初步评级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评级结果,并将最终评级结果与原评级结果进行比较。1.2.2研究方法(1)调查(访谈)研究法为验证构思,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了国内外信用评级现状,并针对性的研究了MY公司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访谈法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将成型的构思与相关专家探讨,分析其可行性,同时深入掌握企业资料,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案例分析法本文主要研究MY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重新构建MY公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结合30家公司进行检验,深入探讨现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1.3创新点本课题立足于完善更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第三方评级机构MY公司为研究主体,在分析其现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不足之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套适合MY公司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且通过30家企业样本进行实际检验,得出新的评级结果。重新构建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对财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了Z-score模型,增加了对现金流量信息、现金回收能力和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监测;为了能够更加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小企业阶段性发展特征,在构建定性评级指标时引入了企业履约情况,主要从创新、成长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以求客观公正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该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中小企业风险,为贷款行出具更加客观公正的评级结果。第2章相关研究2.1关于电子商务信用的相关研究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外贸方式的快速崛起,涉及到的信用问题也将更广泛、更复杂,因此信用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地位及作用也将越发重要。2.1.1信用的相关研究一般而言,信用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更关注伦理学方面的内容。而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信用”这个词,则主要表现了其狭义方面的含义,它表示的是二种行为,即以企业为主体,参与者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契约活动,包括资金的借贷、承诺和履约等行为。Fukuyama(1995),Morgan(1994),Wiiliamson(1993)等一众西方学者都曾对信用进行过研究,并得出大体相同的观点,即认为可以将信用观念作为社会相互影响和社会规则的基础。Fukuyama更是提出信用能创造社会繁荣的观点,并将其定义为一种社会资本,认为它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考虑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后,引入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福山认为诚信和互助等社会美德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同时也认为西方国家发达的商业金融体系是建立在由道德、制度及法律构成的完善的信用体系之上的。而这套体系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深入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自觉地运用信用工具等作为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王舒健等(2007)基于博弈论对信用的产生过程进行探讨,认为信用本质上更属于经济范畴。它由市场交易衍生而来,在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同时也是各个经济主体在寻求利益最大化时做出的理性选择。此外,刘俊生等(2004)指出信用的另一重定义,认为它是一种交易媒介,该交易媒介是有限认可的,不同交易主体的信用认可程度不一致,其主要功能是为商品的流通及价值的转移提供便利。而在信用的应用与建设方面,林钧跃(2014)指出企业在授信或是赊销时会产生信用风险,如果将信用管理应用于企业的这些环节中,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同时反作用于信用管理,使其更加成熟完善,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市场经济中。石溪等(2014)认为信用(尤其是商业信用)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针对当前出现的诸多信用I题,提出信用建设的四条措施,包括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加大力度提高信息管理服务业质量等。2.1.2电子商务信用的相关研究一般而言,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是电子商务信用的进一步延伸,向跨境化、国际化以及复杂化发展,单独对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做分析研究的文献很少,为了得到有效借鉴,将范围延伸到电子商务领域,通过扩大研究范围来更好地把握这个问题。关于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现有几篇文献的研究情况如下:洪涛等(2013)研究了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和现状,认为信用问题突显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并提出几条应对的建议和措施。单丹丹(2014)运用Agent-Sw仿真模型构建信用博弈模型,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静态博弈中,交易主体的行为更趋向于失信;而在跨境交易的动态博弈中,基于信用的驱动,交易行为更倾向于守信的结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4)则以小额跨境网购为例来研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和政府的监管问题,结合上海自贸区的情况,提出加快完善社会诚信监督机制与跨国追溯机制等四条建议。此外,更多学者对从不同的方面对电子商务信用做了深入研究。TroyJ.Strdaer和MihcaelJ.Shaw(1997)研究发现与传统市场相比,电子商务市场能够降低交易各方的交易成本,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但另一方面,在该市场中,信用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严重,不利于电子商务更好地发展。Ratnasham(1998)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表明信用在电子商务各种交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构建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整体框架,指出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存在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交易双方不能很好地识辨对方的信用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风险。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方法是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在交易过程中设置信用中介机构,加入第三方约束。RobertoGorrieri和FabioMarginalia(2006)认为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信任和责任紧密相关,信任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严格承担责任的基础上的,并采用GNDC系统对信用做了详细解释。袁登科(2010)指出在网络交易的特殊环境下,电子商务信用与传统信用存在差异,表现出一些特别之处。电子商务信用产生的前提是在线交易,这种有别于传统市场的交易方式赋予了电子商务信用新的内涵,因此信用表现为在线交易中各个交易者之间的实际行为与预期行为是否一致的兑现能力。原娟娟(2010)则指出电子商务信用是在交易中由买卖双方、电商平台、物流、第三方支付以及相关的认证服务等各方面综合作用,进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信任关系。陈宁宁(2010)认为电子商务信用表现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信赖,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各方进行博弈后形成的。刘国红(2005)认为当前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符的信用体系。同时也阐述了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信用不健全的原因,强调完善电子商务信用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李兴等(2010)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现状,指出电子合同执行和监督难、网上信息有虚假成份、担心付款安全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信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王康(2012)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构建了电子商务交易中参与者信用行为的博弈模型,认为我国当前之所以缺乏电子商务信用,是因为信用奖惩制度的缺失以及获取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的代价过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机制、构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在线交易中信息沟通网络等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子商务信用。2.1.3电子商务概念“电子商务”的来源是“e-business”和“e-commerce”。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国际国内并没有一致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其中,国际商会在法国巴黎于1997年11月举行的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for Electronic Commerce)给电子商务做出了最为权威的概念阐述,与会代表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定义电子商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这包括:从涵盖范围、技术角度、业务角度等对其进行定义。我国对于电子商务也有自己的定义,从狭义上看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这种解释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电子商务。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2.1.4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电子商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Business-Business,B2B)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Comumer, B2C)企业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r,C2C)消费者对消费者;(Business-to-Government)企业对政府;(Online-to-Offline,020)线上对线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B2B、B2C模式。1、(Business-Business,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不同的产品、信息或者是服务通过互联网在企业之间相互交换。B2B模式的电子商务是全部电子商务模式里所占比重最大的交易模式,2013年B2B模式占我国电子商务比重的80%。其中,重要的B2B模式平台有阿里巴巴、114信息网、HC360聪慧网等。2、(Business-to-Consumer,B2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大众消费者所接触到的最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它是消费者通过登录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这种类型的平台主要有京东商城、天猫、聚美优品等。3、(Orite-to-Offline,020)线上对线下电子商务模式020模式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访问电子商务网站,将线上的顾客引导到线下的实体店铺,消费者在线上进行支付,之后到实体店铺取货或者享受服务。目前在我国比较成熟的020模式主要是团购和以及订票类网站。团购包括大众点评、美团网等;订票类包括12306、携程网等。2.2关于信用评价的相关研究信用评价的发展历史悠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许多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新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更是层出不穷。一般而言,信用评价的对象主要有企业和个人,国内外的学者对此也有许多探索,并且多集中于对企业研究。2.2.1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Beaver(1966)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来研究企业的信用指标,借助该分析方法筛选出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使其能够比较有效地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在该墓础上,针对每一个指标都给定一个标准值。Altman(1968)将Beaver的研究进行了拓展,认为有些指标在单变量模型中并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模型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将原先的单变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扩展为多变量分析方法。采用多变量分析后,Altman通过统计方法筛选出一批财务指标,并证明这些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West(1970)对100多家信用危机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按这些公司所属的行业以及销售净额等指标进行多变量判断分析。最终的结果表明,最具区分能力的财务比率是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而最终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则选取了获利性、流动性和变异性这三种财务指标。谭中明(2009)指出当前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时选取的指标有较大的主观成分,且有些指标信息不容易获取,从而使指标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对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造成困难,进而影响了对企业信用的衡量和预测。因此,应该按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标准来构建指标体系。周子元等(2009)提出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能力是影响一个企业信用的主要因素,为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前提条件是要具备准确的财务数据,因此在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提高财务指标的比重。王德勇等(2008)提出可以从获利指标、履约指标、偿债指标、发展能力指标以及管理能力指标这五方面来构建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李惠彬等人(2010)则从计量经济学着手,收集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在主成分分析法下选取相应的指标,构建了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该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对违约概率进行建模测算,并提出可以将模型解释度作为权重设计的主要标准这一观点。2.2.2信用评价模型的相关研究早期的企业信用评价理论主要集中在财务指标方面,认为财务指标可以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企业的信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也构建了许多相应的模型,如关于企业信用的单变量模型:Altma(1997)针对企业信用评价问题,分别构建了线性判别式模型及二次判别式模型。德国两位经济学家Fantazzini和Figini通过分析大量德国小微企业的数据,提出一个观点,即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选用逻辑回归模型更加适合。LauraVigno(1993)选取了100多个样本,采用判别分析法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小微企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出了信用预警模型。国内学者对于信用评价模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沈沛龙等(2010)在构建信用评价模型时,发现非结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违约距离。谭庆美等(2009)认为在构建关于企业信用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时,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完成,在该基础上,建立了与之匹配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李普苗等(2012)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中小企业情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类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企业评价模型,并在实践操作中将该模型应用于30家从事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价。2.3关于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完成,需要依靠交易平台发挥支撑作用,而平台的虚拟性使其更离不开信用的支持。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对信用存在着较高的依赖性。在传统的电子商务中,信用评价体系普遍存在,且在不断完善中。而涉及到跨境领域,这方面还处于空白,几乎很少有文献对此进行研究。因此,本节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通过对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梳理,为跨境电商的信用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使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是从传统的企业信用评价衍生而来,但又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Resnick(2002)指出电子商务在线信用评价体系属于信誉管理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收集、计算并发布在线交易用户的历史行为反馈信息,将其作为一种信号传递给其他用户,在陌生人之间形成一种信任。同时,利用该评价体系,买方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取卖方的吝种信息,进而使得潜在交易者对卖方的信用产生自己的判断。Turban(2006)在分析了电子商务信用各方面的问题之后,结合信用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信用评价模型,后续又有学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该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研究生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针对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信用评价模型方面进行的研究。朴春慧等(2007)分析了电子商务中交易对方的信用度以及总的交易金额和交易次数对信用评级的影响,以加权计算的方法建立了信用评价模型。胡民瑞(2008)将交易成本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相结合,试图构建出电子商务交易信用多维评价模型。另一方面,也采用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从多个方面和多个层面来探讨分析电子商务交易信用评价模型的构成和运作以及市场前景。纪淑娴(2010)重点研究了在线信用评价反馈,基于该反馈系统,构建了一个多因素信用度计算模型。裴俊(2010)以B2C电子商务为研究主体,从消费者和企业信用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完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算法计算出商家的信用积分,为交易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郭亦涵等(2011)对比研究了几大主流C2C电子商务网站,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选取了产品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和配送质量这四类指标,并就如何确定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论证。许红冉等(2012)强调了交易的时间、金额以及评价者的信用度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信用评价的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以动态方式测算交易历史,有效区分了非诚信用户与诚信用户,有利于减少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马艳丽(2014)研究了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以店铺信息商品信息、卖家服务和买家评价为一级指标构建了模型,并使用Matlab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对指标进行检验,评价其有效性。其次是对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董甜甜(2013)以B2C电子商务交易为例,将其分为不同的交易阶段与主体,并对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分别进行了博弈分析,进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机制的建议。丛振江(2013)基于非技术角度比较了我国当前几大C2C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评估机制,概括出了影响信用评价效果的五种因素,包括总交易金额和最近一年的信用评价信息等,并计算出各自的权重,最终实现对电子商务平台用户信用的评估。孔鑫(2012)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当前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对当前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商品信息展示和商品数据库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陈力萍(2011)以P2P电子商务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当前信用评价机制的优缺点,扩充与完善了主流电子商务的信用评价机制,提出并构建了了针对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的P2P电子商务信任评价机制,周涛(2011)以整个交易过程为研究重点,从交易初、交易中和交易后的信用因素出发,探索了电子商务信用的建立机制,并说明它是怎样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影响的。2.4研究评述上述文献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从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用评价以及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系这三方面来归纳总结。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信用评价模型以及信用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并逐渐有向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拓展的趋势。但上述文献也反映出几点问题:首先是对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中信用评价体系(包括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构建)的研究非常少,这块内容几乎还是空白,已有文献大多研究国内电子商务信用评价问题,尤其是以C2C电子商务为主,其他类型的电子商务涉及得比较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次,根据文献的内容可以发现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对电子商务领域中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大部分文献没有将这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使当前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鉴于以上两点,在跨境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己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各界对第三方评级结果重视的不断提高,第三方评级机构应运而生,为企业出具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级结果。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体系正处于发展过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标准,各家评级机构纷纷采取不同评级方法提高核心竞争力。第3章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分析3.1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正如上文所述,中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初期至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7年在上海成立的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可以说是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评级机构,虽然它主要是侧重于对于证券的评级,但是它对于后期的评级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为规范市场的评级机构,确保评级工作顺利开展,1992年春季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规范评级工作的指示文件,并对业务权限以及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规定。随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颁布了以中国诚信证券评估公司为主的9家机构的信用评级资格,制订了强制性的措施,即市场上的债券都必须经过这9个评级机构的评级,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评级市场开始逐步成熟,也说明中国的评级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微小到壮大的逐步转变。纵观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阶段,可以简单的归类为以下几个过程:1.1987-1989年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中国各个评级机构逐步崭露头角,1987年初,国务院正式向公众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同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配合地方债券的顺利发行,对于发行额度做了说明。第二年,人民银行再次将评级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在北京召开了研讨会,就目前市场上的评级理论以及政策和制度等,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为评级机构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在此期间,人民银行以及其分行相继成立了20多家的评级机构。2.1989-1990年的整顿阶段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评级体系出现短暂的混乱,因此在此阶段中央银行施行了“双紧”的货币政策,这一举措让各地的资金市场快速萎缩,人民银行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清理和整顿金融公司的决定,人民银行取消了一些资信评价公司的资格,评级业务进行了统一的划分,由信用评级委员会进行办理,至此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发展出现了罕见的低谷。3.1990-1992年末发展恢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黯淡,评级体系的弊端暴露在大众的视线内,为了解决资信评级体系等问题,中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不断的向前发展。1990年后,监管机构对于机构的性质、业务规范等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至此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务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初步构建适合于国家的相对完整的指标评级体系。4.1992年一1996年末调整期1992年后开始,中国资信评级进一步的提高,在年底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在这个通知中,对于评级工作的程序进行了规范,但是没有明确审批的管理部门。随着国内各个评级机构的交流的加强,信用评级领域的交流和探讨逐渐加强,在此阶段信用评级无论是从理论水平上还是业务水平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5.1997年后至今全面提高阶段借助先前的发展和积累,信用评级机构在此阶段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中共十五届全会的召开,市场未来走势有了一个初步的发展。一些评级机构开始积极的引用外国的评级技术,并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需求发展和银行发展。2000年7月以后,国内的第一家以经营个人资信产品为主的公司,上海信用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些都在昭示着中国的信用评级走向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3.2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特点无论从企业的规模还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概括来讲,中小企业的分布比较广泛,涉及的行业也是比较多的,从数量来讲,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资产的质量角度看,中小企业本身经营的不稳定性造就了企业财务状况天生的不足,很多的中小企业还是呈现出家族式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非常的陈旧,这些都间接的增加了企业融资的苦难,外部环境的波动极易造成经营的风险。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小企业信用的特点: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环境决定了它信用额度是比较低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很薄弱,企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信用评级信息的获取比较困难。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发展的还不健全,它的巨额资金需求和高负债意味着信用等级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有着较大额信用风险,而且中小企业信用意识非常薄弱,在经营管理中没有意识到信用的重要,这些现象共同彰显了中小企业信用的特点。从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的状况来看,信用评级体系还是缺失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但是金融行业整体的制度尚未完善,尤其是信用评级领域。再加上信用中小企业信用频率本身就比较高,现在的评级体系更新数据比较慢,就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使得评级结果失真或者过时。所以,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就不能简单的套用大型企业的评级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其发展的特点构建属于和适合中小企业的评级体系。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现的,所以它的信用评级体系也是和一般的评级体系有所区别的。它既具有一般评级体系的共性,又具有中小企业自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的评级体系都是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来进行定量的分析。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本身规模较小,资金的实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的时候,要综合的考虑企业各方面的因素,不仅仅是财务指标,还有领导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其次,信息评级即使提供但还是存在着信息失真的情况。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没有上市的小企业,很多信息都是无法披露的,或者是说没有专门的机构监督负责披露工作的进行。因为,中小企业一般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会把基本的情况和融资信息进行保密,所以从公开渠道获取信息的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缺失,也会导致提供的信息存在失真的现象,这种数据基础上的评级结果,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最后,目前的信用评级体系缺乏连续性。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并不完善,在日常经营中非常容易受到风险的冲击,抵抗外部压力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有些中小企业在评级工作结束之后的短期内,就会经历经营的风险,但是如果评级体系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信息的更新,那么很容易导致最后的评级结果失去价值,也会对投资者做出错误的诱导。3.3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主要是用于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时候,但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运用的评级体系主要来源于原有大型企业的评级体系,或者是在原有体系基础上稍加修改而来的。从目前中国的评级体系发展来看,伴随中小企业的发展,各家评级机构也在积极的探索,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评级指标体系,但是,从整体发展的情况来看,现在流行的评级体系还是缺乏一个标准化的准则,各家评级机构为了显示自己的特色,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评级机构都积极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参照了穆迪国际比较成熟的评级技术,在此基础上设立而成的。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道路以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就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同阶段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的总数一直很大,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严重的信用缺失。中国现有信用评级体系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三角债务”增多。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商业信用的缺失,很多企业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拖欠贸易款项的现象。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拖欠情况,据有关数据显示,现有的企业合约履约率还不到七成,每年由于合同欺诈而造成的损失高达55亿元之多,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复杂且多变,企业之间互相推诱责任,形成了很多的三角债务,由于这些三角债务而给企业的财务带来很大压力。其次,由于信用评级体系实施的不到位,造成产品质量普遍低下,政府监管难度增加。由于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无法准确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直接导致了一些商家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企业并没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执行原料等的标准,以非法的方式进行生产,这些对市场的正常运转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违规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盛行,这些问题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一般而言,信用风险的种类是很多,传统的风险主要还是体现在贷款业务上,资金借贷和其他的资产不同,它的流动性很差,没有像证券那样的二级市场,而且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的贷款一般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的,并不是根据市价来实时变动的,如果在这之间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可能造成比较大的恶劣影响。如果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分析,信用资产组合会因为履约风险等,使整个组合的风险情况发生变动,例如信用等级降低、盈利能力下降等等。3.3.1偿债能力分析欠缺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必要借助于外源资金的支持,而信用风险最直观的理解就是借款人或者单位无法按照预先的约定偿还债务,由此造成资金出借方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偿债能力的分析,有的评级体系无法合理的评价,因为在评级的时候,指标的选取往往有着较为严重的倾向性,或者忽略经营情况或者忽略财务因素。偿债能力的分析很大程度依赖于未来的经营状况,而未来的经营状需要从财务报表中获得,但是中国目前财务制度和披露制度并不健全,中小企业为了某些目的,会故意粉饰财务报表,例如为了增加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故意设定赊销的销售政策,会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利润确实多了,但是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因此,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考虑报表反映的信息和经营因素,才能更为全面的衡量企业的信用状况。但是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还要进一步细分,一方面是借款人确实由于现有的条件不能或者无力偿还。另一方面是借款人根本没有偿还的意愿。中国目前有很多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这些体系都考虑到了偿债能力的分析,但是分析的重点在于实际偿债能力的分析,却忽略了还款意愿的分析。有的时候,企业为了占用更多的资金,即使有还款的能力也不愿意还款,这就是还款意愿的重要性,因此,现有评级体系对于还款意愿几乎没有涉及到,再加上中国目前信用环境的混乱,信用缺失现象数不胜数,信用评级结果经常失效。3.3.2信息获取难度较大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性以及中国整体信用行业的水平,和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的获取难度更大。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获取信息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信息公开程度不强。有的中小企业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可能并不会对企业的基本财务信息等进行公开,这种信息获取上的困难造成了评级体系的钡l算的不准确。中小企业在财务信息披露时,缺少外部审计的环节,这就会导致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时,针对不同的受众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对工商、税务机构和海关等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同。因此,目前的信用评级体系在信息真伪方面的核实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中小企业在抗压和抗风险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某次信用评级前后的评级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中小企业一般的规模较小,遭受风险冲击的能力也很薄弱,在现实的经营中会受到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因素的影响,所以信用评级体系应该适当的进行跟踪评级,不断的获取最新的信息,以便进行修正与完善。3.3.3评级体系较为繁琐目前的信用评级指标形式比较多样,但是很多时候体现的指标特征是指标的相互关联性过高,未能很好的体现评价的效果。有的时候,在设计这些指标体系的时候,为了考虑全面性而引入太多的相关指标,例如很多的评级体系会使用净资产净利率、营业利润率,这无形之中会增加某些指标权重,影响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气体市场供需格局与区域分布特征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与成本分析报告
- 2025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厂商战略布局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无线通信协议标准化进程与实时性提升方案
- 安全法专题培训会课件
- 2025-2030工业控制模块封装电磁屏蔽效能测试与智能制造需求匹配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一般纳税人注销申请书
- 实验班申请书范文
- 会阴部护理课件
- JG/T 234-2008建筑装饰用搪瓷钢板
- 浅谈桥梁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 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法理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 股权代持协议(模板)8篇
- 《AI创意课件之设计》课件
- 医院会计笔试题目及答案
- 会计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电子书
- 河南豫信电科所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小学生科普恐龙知识课件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