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施工方案-杨停版本2 目录 目录 . 1 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 2 1.1编制依据 . 2 1.2编制范围 . 2 1.3设计概况 . 2 二、工程概况 . 4 三、试验目的 . 4 四、施工准备 . 4 4.1、技术准备 . 4 4.2、外业准备 . 5 4.3、填料 . 5 4.4、人员配置 . 6 4.5、机械配备 . 6 五、过渡段施工工艺 . 7 1、施工工艺 . 8 2、施工工艺流程 . 8 六、质量控制及检测标准 . 11 七、质量检查、资料整理 . 13 八、实验总结 . 13 九、质量保证措施 . 14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十、雨天施工防护措施 . 14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 . 15 十二、环保措施 . 16 2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编制依据 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 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TB104142003 J285-2004);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5、设计施工图有关过渡段施工技术要求; 6、新建深茂铁路JMZQ-4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范围 本施工工艺适用于新建深茂铁路JMZQ-4标段DK206+960涵洞过渡段试验段。 1.3设计概况 1、填筑要求: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置梯形涵路过渡段。涵洞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路基基床表层采用掺5%水泥级配碎石及结构物后2.0m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其余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梯形斜边坡率1:2。 2、技术要求 2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设计通用图 DK206+960DK DK206+960 框架箱涵施工详图 3、检测项目及指标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过渡段检测采用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相关要求,过渡段检测标准同基床底层检测标准 3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2.工程概况 中铁二十局深茂铁路JMZQ-4标工程指挥部三分部承担的施工管段位于开平市境内,起讫里程为:DK196+000DK207+200,路基全长8342.5m。根据综合考虑,DK206+960涵洞具备试验段条件,场地平整等条件也满足开工条件,具有代表性。特将首件涵路过渡段选择在DK206+960 1-4.0m钢筋砼框架箱涵。该涵洞与线路正交,总长15.06m,净空5.3m,用途交通涵,涵顶填土高0.34m。本涵路过渡段工程数量如下:基础填充C15砼34.64m3,中粗纱30.6m3,内支撑渗排水管31.2m,级配碎石填筑861.45m3,掺3%水泥级配碎石303.46m3,掺5%水泥级配碎石337.81m3。 3.试验目的 1、基床表层下部倒梯形部分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及2m外级配碎石填筑,采用相同压实机械碾压时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松铺系数; 2、确定压实机械的压实顺序、压实速度。 3、确定需要的机械组合。 通过以上参数的确定,用来指导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施工。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设计图纸下发后,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及时将发现问题反馈到建设单位和设计院。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施工细则及设计文件,做好工艺性填筑试验的技术准备。对试验段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安全及特种机械操作、 4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涵洞过渡段施工详图。对所有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技术培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4.1.2.试验室各种试验已经在路基过渡段施工前完成。 4.1.3.施工测量放样及水准测量在填筑前完成,填筑过程中按要求跟踪测量。 4.1.4.试验检测用仪器、仪表准备就绪,并已检验合格。 4.2.外业准备 4.2.1.试验段相应人员组织安排到位、试验段相关的协调工作在填筑前完成。 4.2.2.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到位并在填筑前保养完毕。 4.2.3.施工现场便道畅通,可直接进场进行填筑施工作业。 4.2.4. (1)与路基连接部位需留台阶,按设计要求做好台阶; (2)过渡段施工前填筑范围内杂物清理干净; (3)在墙身划出20cm/层的填筑标示线; (4)每3层标示出距涵洞中心的距离(横向); (5)每3层标示出距涵洞墙身的距离(纵向); (6)涵洞两侧工作面已经清理完成,确保过渡段对称填筑; 4.3.填料 涵洞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路基基床表层以下结构物后2.0m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除表层外其余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级配碎石从级配碎石拌和站处调入。 5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并在每层压实合格后,在顶层覆盖土工布,进行洒水养护。 4.4、人员配置 路基试验段施工前,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部经理肖明清为组长、总工程师、试验室主任、架子队队长为副组长的施工小组,试验段施工任务由三分部架子三队负责完成,主要人员配置见表2。 表2 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表 参加试验段施工生产的挖掘机司机2人,压路机司机1人,装载机司机1人,冲击夯操作工3人,推土机司机1人,洒水车司机1人,自卸汽车司机3人,工班长1人,工班技术人员1人。 4.5、机械配备 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并平整场地,自卸车装运级配碎石,装载机初步平整,平地机修整填筑路面,打夯机与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6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测量仪器经过鉴定,试验设备已经齐备并标定,试验室已通过验收。 机械设备配置详见下表。 表3 主要机械设备表 需要的试验、测量仪器主要有GPS、水准仪、50m钢尺、K30平板载荷仪、孔隙率检测用灌砂桶、EVD动态平板载荷仪等设备。 5.过渡段施工工艺 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与其它工程的衔接过渡部位,作为与过渡段衔接的横向结构物均提前安排施工。当横向结构物施工及地基处理完成后并经检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立即进行过渡段的填筑,以便加长过渡段静置自稳的时间,进一步减小工后沉降量。 为了保证过渡段填筑质量,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应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同时进行,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7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过渡段填筑材料级配碎石和掺水泥级配碎石等均由级配碎石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拌制,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施工。 1、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和掺水泥级配碎石采用级配碎石站集中拌和,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自卸汽车运输,采用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进行作业,对于靠近墙身处机械不能到位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动夯进行振压。 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图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8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1)基坑处理 对涵洞两侧基坑进行清理,做到基坑底部无先期涵洞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松土(杂土),基坑检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按照设计要求回填C15砼,其标高与涵洞基础顶标高一致。 (2)施工放样 待涵洞两侧基坑回填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对过渡段其它先期已经处理过的地基表面再做清理。施工前用全站仪测出过渡段中线和填筑边线,在涵背上用红油漆划出每层填筑水平线。 (3)填筑、摊铺、整平 1)碾压时按照静压1遍+微振1遍+强振动碾压+静压1遍收面,强振碾压遍数由试验参数确定,碾压速度控制在2.83.0 km/h,碾压过程中,纵向碾压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0.5m。对于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局部进行人工处理直至满足要求,压路机无法碾压及沉降观测标附近采用小夯机进行夯实。 2)拟定初始碾压、检测顺序为:静压1遍,微振1遍、强振2遍。碾压结束后进行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vd及地基系数K30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压实标准,则再次强振动1遍,进行检测,如此循环,直到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再静压1遍进行收面,并做好相关记录。 3)试验段说明: A、涵背2m范围内,由于正梯形的渗水构造,其顶宽0.5m、高度1.0m、底宽1.5m,该区域无法做试验段,根据我单位施工经验,松铺厚度不要超 9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过20cm,用夯机夯实+人工配合整平,在填筑超过其顶面时,采用压实系数K及动态变形模量EVD双控,在检测合格后开始做3%水泥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石试验段; B、涵背2m范围内设分两层,第一层松铺19cm,第二层松铺23cm; C、涵背2m范围外分三层实验,第一层松铺30cm,第二层松铺33cm,第三层36cm; D、由于场地满足大型压路机碾压条件,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石采用压路机碾压+碾压不到位地区夯机配合压实,检测采用动态变形模量Evd及地基系数K30双控指数检测。 (4)试验工艺 1)每侧涵洞在每层填筑前,测量涵背红油漆标识所在断面地面高程,每断面测量3点,分别为:两侧涵背红油漆标识处至路基中心1m处各一点,路基中心一点。同时做好记录,以便与碾压完相应位置的高程相比较。 2)按照既定虚铺厚度在涵背上做好标记。 3)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平板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夯实,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 4)每层填料利用人工及推土机松铺填筑完成之后,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为“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n遍静压1遍”,使其达到设计规定的压实标准。在涵洞及其两侧2.0m范围内,压路机无法碾压部分采用小型冲击夯进行夯实,其振压遍数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为准。 待该填筑层压实工作完成之后,需对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 10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6.质量控制及检测标准 1、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1)横向结构物(路涵)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设台阶同时进行碾压施工。 (2)在过渡段2m外填筑施工时先进行AB料包边土填筑,完成后再进行级配碎石填筑,以便减少级配碎石整体施工时间,保证从拌合到填筑完成的整个过程在4小时内完成。 (3)当环境温度较高,为了防止水分损失太大,将级配碎石+3%水泥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6%左右,并在运输过程中采用浸水土工布覆盖。 (4)每层填筑完成水稳料后由专人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生,如果下层料不能及时填筑养生应不小于3天。 (5)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6)涵洞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纵横向排水坡。 (7)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8)沉降观测元器件的及时保护,在沉降板的周围设置保护架,插彩旗等防护措施。 2、检测标准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碎石填层压实标准: 11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检验数量:过渡段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 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3)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标准: 12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检验数量:过渡段每压实约60cm厚抽样检验地基系数 2点,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各3点。 7.质量检查、资料整理 分层自检同时试验段监理人员平行检测合格后,及时整理出试验资料。总结出最佳碾压工艺、松铺系数。 1、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编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的碾压遍数。 2、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3、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单位和业主代表审查批准。 8.实验总结 试验总结应根据现场施工和质量检测结果得出,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项目、试验过程、质量检测结果、确定的施工工艺和参数表、应用范围、质量检测指标及控制措施等内容。 试验总结按有关规定经审核后报监理等单位批准,按批准的各项内容 13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用于指导标段内桥、涵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并严格按试验结果执行。 9.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试验段所得各项数据全面、准确,真正达到试验目的,除满足一般施工要求外,尚应着重加强以下措施: 1、成立试验段质量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质量责任。 2、开工前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段施工方案的讲解,领会试验目的,明确试验工作程序,掌握需控制的标准,从而将各阶段的质量责任分解到各具体人员或班组。 3、各种检测、测量仪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试验期间,保证同一测试项目的仪器不得中途更换。 4、施工机具的性能应保持良好,进场前向监理报验。 5、坐标和水准基点位置必须牢固可靠,数据可信,并请监理复核认可。 6、施工中严格贯彻执行三级质量检查监督制。 7、应在专门的记录表格上,及时、准确做好施工记录。 10.雨天施工防护措施 施工前,查询当地历年天气情况,掌握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避免雨天施工,并做好防雨措施。 施工前在路基边坡范围外挖临时排水沟使雨水能及时排走,施工过程中,应保持临时排水系统的完善和畅通,同时应备适量的隔水膜(布),能满足雨天气时,对受雨水影响大的部位的面覆盖,使雨停后能立即恢复生产,把雨天气对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为了防止雨天雨水浸入路基,过渡段填筑时顶面设置4%排水横坡,同 14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时在路基边缘人工设置截水沿防止雨水冲刷路基边坡。 11.安全保证措施 1、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安全员持证上岗,施工生产中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职工在施工现场养成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人员随时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禁止上岗;推行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 2、工程开工前,工程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 3、定人、定机、定岗制度,保证机械作业人员的相对稳定,使各个环节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4、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机械操作合格证后方能上机操作。 5、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教育,坚持日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作业要及时制止,追查原因,及时整改,杜绝事故隐患,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6、临时用电必须符合部颁标准和当地供电局的有关安全运行规程;维修、组装和拆卸电动设备时,断电挂牌,防止其他人私接电动开关发生伤亡事故。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制,严禁“一闸多用”;施工现场临时用 15 中铁二十局新建深茂铁路工程指挥部三分部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电要定期进行检查,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及绝缘强度,每季测定一次,固定用电场所每月检查一次,移动式电动设备、潮湿环境和水下电气设备每天检查一次。对检查不合格的线路、设备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 7、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火源、易燃易爆物及助燃物的管理;密切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做好施工现场周围山区林木的防火工作,在林区设置防火标志,加强平时警戒巡逻;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杜绝职工使用电炉、乱扔烟头等行为。 8、合理安排工序,防止汛期洪水影响施工安全;对营区、库房、电线路架设、变配电位置,物料机具摆放、现场道路等设施进行周密的安排布置,要符合防洪、防坍塌滑坡、防雷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锦城大学2025年通知书
- 施工期间的风险管控与应对方案
- HDAC1-IN-11-生命科学试剂-MCE
- FXIIa-IN-1-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6年江西省乐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调研报告
- Cinacalcet-impurity-50-生命科学试剂-MCE
- Cassiatanni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建筑节能设计方案
- 2025年交叉极化传输用微波天线合作协议书
- 路灯及交安工程商业计划书
- 2025年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机关单位食堂采购方案
- GB/T 44947-202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性能诊断方法
- 齐鲁名家 谈方论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中医药大学
- 【MOOC】油气地质与勘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晶体的缺陷》课件
- 《互联网公司人才盘点方案》
- 消费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议
- 2024年知识竞赛-水文勘测工技能知识竞赛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DB37T 4768-2024 戏曲进乡村服务工作指南
- 2024年全国营养师技能大赛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