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验指导书[1].doc_第1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1].doc_第2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1].doc_第3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1].doc_第4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实验指导书1 统计学基础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统计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实验时数10学时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目录实验一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并绘制统计图实验二Excel的基本操作和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实验三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和标准差、标志变异系数计算实验四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计算的操作实验五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图表功能建立回归直线方程的操作实验 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并绘制统计图 二、实验内容实验资料某车间同工种40名工人完成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881231151191581121461171081051101071371xx612512799142118103871131261151141171241291381001039295100107108105119127根据上述资料,试编制分配数列,计算频率和累计频率。 并利用EXCEL绘制直方图(条形图) 三、实验步骤 1、在单元区域A2E11中输入原始数据。 2、并利用统计函数计算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在单元格B13中)与最小值(在单元格B14中)。 3、根据步骤2的计算结果,计算并确定各组上限、下限(在单元区域F2G8中)。 4、计算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在单元格B13中)与最小值(在单元格B14中)。 5、计算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在单元格B13中)与最小值(在单元格B14中)。 6、从“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项(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函数”按钮)。 在弹出的“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统计”函数FREQUENCY 7、确定FREQUENCY函数的两个参数的值。 其中Data-array原始数据或其所在单元格区域($A$2$E$11)Bins-array分组各组的上限值或其所在的单元格区域(G2G8)。 8、.按Shift+Ctrl+Enter组合键,得到结果 9、在B20向下填充到B26单元格 10、在C2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21-b20”,并向下填充到c26单元格 11、在F18:H27单元格中编制统计表,并计算频率 12、设计统计表的边框,设计统计表的边框 13、用图表选项输入图表的标题 四、实验仪器设备每人一台计算机,具有Excel2000应用软件 五、使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 二一、实验目的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和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总量指标、比较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实验资料某年A国和B国经济实力的有关资料如下项目单位A国B国人口数万人2587021682劳动力就业数万人118848749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937016920国民收入亿美元62209350谷物总产量万吨1879526143钢产量万吨1470011600军费开支亿美元12701027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两国的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指标并比较。 (通过Excel计算并编制成统计表) 三、实验步骤 1、建立Excel表,在A1:D8输入资料 2、在输入区域E1中输入A/B,在E2中输入“=C2/D2”然后并向下填充到E8单元格,选择单元格格式,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输入区域A10E18中输入各种相对指标 4、计算就业率在C12单元格输入“=C3/C2”单击确定,向右填充到D12单元格。 5、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C13单元格输入“=C4/C210000”单击确定,向右填充到D13单元格。 6、计算人均国民收入在C14单元格输入“=C5/C210000”单击确定,向右填充到D14单元格。 7、计算人均谷物产量在C15单元格输入“=C6/C21000”单击确定,向右填充到D15单元格。 8、计算人均钢产量在C16单元格输入“=C7/C21000”单击确定,向右填充到D16单元格。 9、计算人均负担军费在C17单元格输入“=C8/C210000”单击确定,向右填充到D17单元格。 10、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在C18单元格输入“=C5/C4”单击确定,向右填充到D18单元格。 11、在E12输入“=C12/D12”然后单击确定,向下引用到E18,编制成统计表。 四.实验仪器设备每人一台计算机,具有Excel2000应用软件 五、使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 三一、实验目的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和标准差、标志变异系数计算 二、实验内容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计算实验资料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 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15253545工人数(人)15383413试问哪组的平均产量代表性好? 三、实验步骤 1、打开Excel表,在A1:B7输入数据,在C2输入xf 2、在C3输入“=A3*B3”,然后向下引用 3、选择C3C6,点击汇总,然后在输入A10输入平均产量,在A11输入标准差。 4、在B10输入“=C7/B7”,点击确定,得到平均数。 在D2输入(X-29.5)2*F, 5、在单元格D3输入“=(A3-$B$10)2*B3”,然后确定向下引用到D6。 6、点击B11,选择插入中的函数,选择数学与三角函数中的平方根函数。 7、点击确定在数据中输入“d7/b7”,点击确定 8、在A12输入变异系数,在B12输入甲;B13输入乙;在C12输入“=9.6/36”点击确定;在C13输入“B11/B10” 9、编制统计表四.实验仪器设备每人一台计算机,具有Excel2000应用软件 五、使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 四一、实验目的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计算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实验资料某公司1998-xx年销售收入资料如下年份199819992000xxxxxx销售收入(万元)43054950582074408101.48255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1998-xx年期间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发展速度(环比和定基)、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三、实验步骤 1、在A2:G3输入资料 2、在A4A10输入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发展速度(环比和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和定基)、增长1%的绝对值 3、计算逐期增长量,计算方法为在c4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c3-B3”,确认后向右引用到G4单元格,计算出逐期增长量。 4、计算累计增长量,计算方法为在c5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c3-$B$3”,确认后向右引用到G5单元格,计算出累计增长量。 5、计算环比发展速度,计算方法为在c6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c3/B3”,确认后向右引用到G6单元格,计算出环比发展速度。 6、计算定基发展速度,计算方法为在c7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c3/$B$3”,确认后向右引用到G7单元格,计算出定基发展速度。 7、计算环比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在c8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c6-1”,确认后向右引用到G8单元格,计算出环比增长速度。 8、计算定基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在c9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c7-1”,确认后向右引用到G9单元格,计算出定基增长速度。 9、计算增长1%的绝对值,计算方法为在c10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B3/100”,确认后向右引用到G10单元格,计算出增长1%的绝对值,。 10、所有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为在A12单元格输入平均发展速度,在B12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POWER(G3/B3),1/5)”,计算出平均发展速度,并且把单元格格式调整为保留两位小数的形式。 在A13单元格输入平均增长速度,并在B13单元格输入计算公式“=B12-1”,计算出平均增长速度,并且把单元格格式调整为保留两位小数的形式四.实验仪器设备每人一台计算机,具有Excel2000应用软件 五、使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 五一、实验目的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图表功能建立回归直线方程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使用图表功能建立回归直线方程实验资料检查5位同学某课程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如下学习时间(小时)4671013学习成绩(分)4060507090根据资料 (1)建立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之间的方程。 (2)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3)计算相关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A2B7输入学习时间与成绩资料。 2、从插入单击图表向导,选择XY散点图。 3、单击下一步,选择数据区A3B7区域。 4、单击下一步选择标题,确定图表标题,XY标题。 5、单击完成 6、单击图中坐标点,是其颜色变化为黄色,然后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