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ppt_第1页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ppt_第2页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ppt_第3页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ppt_第4页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七章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节概况 明 清两朝 从洪武到宣统 5个多世纪 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历史阶段 明清时期 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强化 封建经济逐渐发展 一方面 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科技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另一方面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民主思想的萌生 体现在人文 市民 民间艺术兴起等方面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种类完备 陶瓷 染织 漆艺 金工 家具及各种材料的雕刻工艺等全面发展 风格吸取了宋之典雅 元之豪华 融豪放和严谨于一体 至清代康 雍 乾三朝时臻于隆盛 技术性和艺术性都有了新的发展 清中期以后 制作工艺走向了繁琐堆砌 格调不高 但在生产技术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二节染织工艺 一 丝织 一 明代丝织明代丝织四大产区 浙江 蜀地 山西 闽粤 1 明锦 花色 1 妆花 是多彩丝织品 分段换色提花 配色考究 花头大而醒目 有 走马看妆花 之说 2 库缎 缎地起本色花 经纬变化构成两种 亮花 织纹浮于缎面 暗花 织纹在内闪烁 3 织金缎 缎地以金线或银线织出花纹 质地厚且花纹大 色丽花鲜灿若云霞 又多云纹称 云锦 是明锦典型 南京名品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明锦纹样 1 云龙凤鹤类 比重大 变化多 2 花鸟草芥类 受绘画影响 3 吉祥博古类以器物喻意 有 平升三级 瓶插三戟 八宝 是 宝珠 方胜 玉磬 犀角 金钱 菱镜 书本 艾叶 八仙 是 扇 剑 葫芦拐杖 道情筒拂尘 花篮 云板 笛 荷花 4 几何文字纹类 有万字格 锁子 回纹 龟背 盘绦 如意 樗蒲 八达晕等 字有福 寿 禄 禧 万吉 双喜 五福捧寿 五福寿字团花等 团组织有四类 团花 折枝 缠枝 几何形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花卉樗蒲纹妆花缎清材料 丝 以 妆花 织物底料类别不同分妆花纱 妆花绢 妆花缎 此款妆花底料用缎 故名 妆花缎 绿色地 以花卉樗蒲纹作四方连续 每单元以四只花头加枝叶组成 花形较前两款严谨 工细 少了几分云鹤 寿桃的动感和富丽气息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五谷丰登妆花缎 明代丝织品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织品以经面缎纹为地组织 彩纬挖花 金线勾边 纹样有灯笼 蜜蜂 谷穗 谐 五谷丰 蜂 登 灯 这种纹题主题较早见于宋代蜀锦 名叫 灯笼锦 庆丰年 或 天下乐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落花流水游鱼纹妆花缎 局部 清代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清代丝织工艺生产中心 南京 苏州 杭州 官营设 织造局 分 上用 官用 两种 1 江宁织造局特织御用 云锦 织锦花色有三大类 1 妆花 一般六至九多到十八色 彻福 芙蓉花 统福 金宝地 2 库锦 全用金线织出 花多地少花朵小的称 库金 花纹用金银色织出的 称 二色金 花多用少量彩色绒线的 称 彩花 3 库缎 缎地本色花 多团花纹 经纬交织有闪色效果 分 暗花 和 亮花 等种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江苏织造局主要织宫廷服用 赏赐品 依特定要求织成衣料和用品 3 织花纹样依身份职业区别 1 贡花花样 2 时新花样 3 官服花样 4 吏服花样 5 商服花样 6 农服花样 7 僧道服饰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4 丝织品种锦 云锦 蜀锦 回回锦等 缎 罗纹缎 金丝缎 大云缎 阴阳缎 鸳鸯缎 闪缎等 绸 宁绸 官绸 纺绸 川大绸 鲁山绸 曲绸 汴绸等 绉 线绉 平绉 湖绉等 罗 金罗 银罗 青罗等 纱 库纱 官纱 实地纱 芝麻纱 亮纱等 绢 大绢 小绢 生绢 熟绢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三 缂丝工艺明代 御用监 设 缂丝作 以南京 北京 苏州为主 姑苏齐门著名 宣德间有 双字母经纬法 交叉并进缂法 技术进步 清代乾隆间风行采用广福手织机 依照书画天地于幅面由上而下织成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折枝玫瑰花金宝地妆花缎 局部 清 底用捻金线和黄丝线织成 故名 金宝地 玫瑰花则以 挖花妆彩 的妆花工艺织作 是清代南京云锦中名贵品种 也最显赫 纹样是清代流行的 折枝花 纹与前两者风格不同 多处采用晕色方法 有的花蕊中点缀白色或加金银线 花纹立体效果更加明显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五彩织成极乐世界图轴清 此图正中为西方三圣像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 均结跏趺坐于大莲花座上 正中的阿弥陀佛 双手结禅定印 掌上置有盖莲台 阿弥陀佛宝髻高耸 端身正坐 两旁观音与势至都以微侧身倾向正中的阿弥陀佛 用通贯梭织成 所用丝缕颜色多过十种 画幅中承传了唐以来宗教画的美好传统 展现了佛界中西方佛国的灿烂辉煌 壮严华丽 以及快乐无忧的场景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缂丝大寿字轴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棉 麻 毛织 一 棉织明代普及 江南著名 以松江的上海 华亭 青浦等县为中心 有 买不尽松江布 收不尽魏塘纱 之说 布类有十多种 标布 扣布 稀布 番布 丁娘子布 龙墩布 衲布 云布 锦布 斜纹布 紫花布 棉织 诸葛锦 等 二 麻织明代江苏太仓 福建泉州 广东新会著名 有麻布 苎布 蕉布等 贵州 古司州等地有 绒锦 麻经丝纬混纺织成无色绒著称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三 印染 一 明代印染工艺明代设 颜料局 织染所 有专职染匠 染坊各有专职 蓝坊染天青 淡青 月白 红坊染大红露 桃红 杂色坊染黄 绿 黑 紫 古铜 水墨 血牙 驼绒 虾青 佛面金等 二 清代印染工艺清代印染发达 颜色有二三十种 三 印染方法多种药斑布又称 浇花布 有 刮印花 印刷花 两种 彩印画布 套版刷花 蓝印花布 图案别致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四 刺绣 一 明代刺绣工艺明代 顾绣 明嘉靖时 进士顾名世 居住在上海露香园 顾氏一家 几代善于刺绣 因此成为 顾绣 又因为居住地为露香园 所以也称为 露香园绣 二 清代刺绣工艺清代四大名绣 苏 粤 蜀 湘 1 苏绣特点 平 绣面平服 齐 轮廓齐整 细 针线纤细 密 针迹紧密 匀 疏密一致 顺 丝理圆顺 和 色彩条和 光 色泽明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刺绣百子图明 这件明代罗地刺绣百子女夹衣 由百个体态肥胖 生动活泼的童子构成四十余个画面 有扮作博戏官员出行的 有鞭陀螺 玩鸟的 摔跤的 耍大头和尚的 也有观鱼的 捉迷藏的 跳绳的 跳舞的 放爆竹的 讲故事的 等等 表现得惟妙惟肖 并以十一种针法 用丝线 绒线 金线和孔雀羽线绣成 令整个画面光彩夺目 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孙 此衣从图案内容 构图设计 配色 用线 施针等方面都显示了刺绣艺人的高超技艺 具有明代宫廷刺绣的艺术特色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艾虎五毒纹方补 宫中五毒艾虎补子即将五毒纹样作为装饰 同时饰有老虎 艾草 象征 艾虎 以消灭五毒 驱邪避害 明十三陵的定陵出土一方艾虎五毒纹方补 胸补绣二虎相对 并绣有花卉 蛇 蜈蚣等 背补中间绣一卧虎 虎周围绣艾叶花卉和五毒纹 蛇 蝎 蜥蜴 蟾蜍 蜈蚣或爬或跳 姿态各异 形象逼真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苏绣十二生肖袖缘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粤绣特点 花纹繁缛 喜欢用百鸟 鸡等题材 色彩浓艳 对比强烈 具有明快热烈的艺术效果 3 蜀绣特点 针脚整齐 线片光亮 紧密柔和 车拧到家 车意为由中心起针 向四面展开 拧 用长短针从外向里添针或减针 4 湘绣对湘绣有较大贡献的是胡莲仙和魏氏 特点 写实的作风 针法多用施针 物象的真实感强 此外还有双印 四印 齐 填粉 毛等针法 传统题材以狮虎等猛兽为特色 用色彩衬地 然后在上面施以刺绣 增加层次感 这是它所具有的独特手法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扇套顶部盘银丝绣如意云头 正面明黄缎绣孔雀开屏 玉堂富贵的吉祥内容 背面白缎绣猴 蜂 鹿 寓意 封侯发财 采用了平绣 铺绒等技法 粤绣扇套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代乾隆皇帝东巡沈阳时御用绣品 毯面构图 均匀地绣有五个用真金线盘绣的 喜相逢 双蝶刺绣团花 含有夫妻相爱之意 在团花之间 以彩绒绣出图案化的藤蔓花草 穿插灵活 格调粗扩 四周盘金绣宝螺 宝伞 宝盖 金链等吉祥物 外圈绣绒回纹 色彩鲜明富丽 气派大方 为乾隆时期代表作 蜀绣刺绣喜相逢双碟团花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此款系清代四品文官补 补面满绣四方连续云纹 左上角盘针绣一轮红日 平金绣银雁飞翔穿云向日 既象征 忠于君王 又寓意 指日高升 云纹以深蓝 浅蓝 月白三色线绣 色阶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云雁绣工更精美异常 雁两翅下 绒羽与尾羽一线一缕 纤毫不乱 整只云雁顺纹样走势运针 以针代笔 运针自如 蓝与银相照 墨地金边 设色协调 绣工精湛 文雅中见秀丽 石青缎绣云雁纹补子清代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三节陶瓷工艺 明清陶瓷 承两宋陶瓷全面开花的基础向高峰发展 景德镇成为瓷都 宜兴成为陶都 一 明代陶瓷白瓷居首 青花瓷成为主流 各种彩瓷 色釉大量出现 紫砂陶崛起 品种多质量高 前所未有 行销国内外 一 江西景德镇窑明代以来 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产量最多 规模也最宏大 最盛时有官窑五十多个 民窑达九百多个 昼间白烟掩空 夜间红焰烧天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1 彩绘瓷有釉下彩 釉上彩多种类型 1 青花 特点是呈色浓艳 烧制中 色与釉掺和产生自然斑点 格调深沉雅静 2 釉里红 明初发展成熟 3 釉上红彩 明初成功 4 填彩 有胎上用钴料双勾轮廓 廓内填入色料而成 5 半彩 釉下青花画纹样一部分 再釉上加以彩绘凑其整体 上下逗合构成 又称 逗彩 成化年间创始 釉上多为平涂 有点彩 覆彩 染彩 加彩手法 只加在所画人物外衣上 成为 一件衣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6 五彩 纯粹釉上彩绘 颜料有红 绿 黄 赭 蓝 以红 绿 黄为主 多彩绘制 色调浓艳 强烈 喜庆 嘉靖万历年间突出 7 素三彩 以黄 绿 紫为主 格调清雅 适用于祭祀和宗教 弘治 正德年间已经盛行 8 流霞盏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 重心在杯的下部 口沿微微外撇 手握杯时 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 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 故有 压手杯 之称 杯撇口 丰底 圈足 内外青花装饰 此杯制作精细 形体古朴敦厚 纹饰安排主次分明 杯内纹饰布局简洁 外壁纹饰以柔和的线条组成二方连续缠枝花图案 青花色泽深翠 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堪称是明代永乐时期独有的名贵器物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宣德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碗撇口 深弧腹 丰底 下承以外撇高足 通体施白釉 釉面泛橘皮纹 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 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端庄 鱼纹刻画生动活泼 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 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 相映成趣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洪武红彩云龙纹残盘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宣德青花矾红彩海兽高足杯 高足杯巧绘精制 细画传说海兽乘浪飞腾 活灵活现 赏心悦目 以氧化铁为呈色剂之矾红彩 取缔高温铜红 让艺匠更精准地绘画细致 与釉下青花相辉相映 其红若旭日 蓝如琉璃 对比鲜明夺目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杯敞口 口沿微撇 口下渐敛 浅圈足 足内双方栏内楷书 大明成化年制 双行六字款 杯外壁绘两组斗彩纹饰 一为 王羲之爱鹅 一为 俞伯牙携琴访友 故有 高士杯 之称 两组画面之设色以釉下青花 釉上红彩及水绿为主 略施黄 赭二彩 鲜丽明快 明成化斗彩高士杯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嘉靖五彩镂空凤纹盖罐 罐直口 天地式盖无钮 圆唇 短颈 丰肩 圆腹 腹下渐收 通体以红 黄 绿及青花装饰 肩部绘开光石榴 菊花 牡丹纹 腹部绘镂空火云凤纹 六只凤姿态各异 极其醒目 山石 火云 海水 水草 为陪衬 近底处绘回纹与蕉叶纹 盖面绘火云凤纹 盖沿处一圈饰回纹 圈足内施白釉 底足中心有仙鹤火云纹 中心外署青花楷书款 大明嘉靖八年十一月吉日 恭王府内用 此罐是明嘉靖官窑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 形体高大规整 胎体厚重 色彩艳丽 构图疏密有致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颜色釉 1 白釉 永乐 甜白 白如凝脂 素如积雪 洁白纯净 适宜填绘五彩 又名 填白 2 红釉 以永乐红釉烧制最佳 称 鲜红 光色纯隐 殷红灼烁 宝光耀目 突出的有宣德 霁红 后期有嘉靖 矾红 3 蓝釉 又称 霁青 或 稽蓝 永乐 翠青 深蓝厚润 闪宝石光泽 又称 霁青 宣德 霁蓝 釉色纯净明亮 深沉古朴 又称 祭蓝 还有嘉靖 霁蓝 色泽妖艳 4 黄釉 5 绿釉 6 黑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永乐红釉高足碗 碗撇口 弧腹 高圈足微外撇 碗外壁及足满施鲜艳的宝石红釉 内壁为白釉 有暗云龙纹装饰 碗心暗刻篆书 永乐年制 四字款 此碗造型秀美 鲜红釉纯净无瑕 亮丽匀净 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带有永乐官窑年款的红釉器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民窑各地民间窑发展形成地方风格 1 青瓷 浙江龙泉窑早期 豆绿 后期 葱绿 均莹润喜人 器型以大瓶 大盘为主要优质产品 工艺多属釉下刻花 装饰用 堆贴法 以双鱼 缠枝 牡丹最常见 盘心印花纹吉字最流行 2 白瓷 福建的德化窑 明代以生产白瓷最为有名 釉色温润白净 致密如玉 细腻似乳 法国人称为 鹅绒白 或 中国白 此外 还生产一种专门外销的彩绘瓷 因为以红色为其特点 日本人称之为 赤绘 风格豪爽 明快 3 瓷塑 以德化窑最著名 多以仙佛形象为主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何朝宗达摩立像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 尤以 何朝宗 款最为著名 此像雕刻精湛细腻 线条流畅 外表施白釉 釉色质地润厚 釉面纯净莹润 呈 象牙白 色 背部钤方形阴文篆书 何朝宗制 四字印 作者以其精湛娴熟的雕塑才华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容貌威严 身材伟岸 不畏艰险 飘洋过海传播佛法的高僧形象 是德化窑传世之极品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三 陶器江苏宜兴 紫砂陶 最有名 多作茶具 紫砂壶 特点 泡茶色纯 隔夜不馊 用久味永 泥色生辉 陶色 赤褐 淡黄 紫黑等 原料 紫砂细泥 白泥 绿泥 大红泥等 紫砂陶不挂釉 充分利用陶泥的本色 以显出质地美 上面多施以浅刻 以刀代笔 线条自然流畅 紫砂陶主要以造型取胜 所谓 方非一式 圆不一样 特别是紫砂壶 式样繁多 塑制精巧 为国内外人民所喜爱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正德年间 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匠师 供春 他原名龚春 在武颐山当书童 曾在宜兴湖的金沙寺里看到和尚智静炼土制壶 于是仔细研究制陶技术 后来以制作茶壶为业 人们称之为 供春壶 他所制的茶壶质朴古雅 当时即已非常名贵 被誉为 供春之壶 胜于金玉 明代是紫砂壶创作的极盛时期 此后名手辈出 著名的有董翰 赵梁 元畅 时朋 称之为四大家 广东佛山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着称 仿钧釉色以蓝色 玫瑰紫 翠毛釉等为佳 但仿中有创 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 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供春树瘿紫砂壶 树瘿壶造型苍古 壶嘴和壶把犹如天然妙成 周身凹凸不平 指螺纹隐现 壶把内壶身上有篆书 供春 二字 被前人称颂为 脱尽人巧殊众工 神工鬼斧难雷同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时大彬紫砂提梁壶 壶身采用打筒技法 片子匀平坚巧 提梁与壶流受羊角山手法的影响 都经过竹刀切削 呈多角形 边线劲直有力 梁 流与壶身虽是镶接而成 但不露痕迹 浑然一体 壶身短颈上的压盖 做得工整规矩 准确紧凑 几乎是短颈的延伸 很难分开 此壶造型的基本构思是一个 圆 字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 高46厘米 口径19 8厘米 足径24 8厘米 器形硕大 短颈 丰肩 圆腹 腹部以下渐收 罐底釉 大明嘉靖年制 六字楷书款 这件五彩鱼藻纹罐的罐身图案主次分明 颈部绘有一圈变形莲瓣纹 腹部以青花 枣红 娇绿 米黄等釉彩搭配 描绘鱼藻莲花纹 八条红彩鱼姿态各异 穿梭于水藻之间 画工十分精细 罐身的空白处装饰有水藻和莲花图案 大片的绿色荷叶 含苞待放的花蕾 勾勒出一幅鱼戏水藻的美好画面 瓷罐的底部用青花描绘一圈蕉叶纹 显得素雅大方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花八仙云鹤纹葫芦瓶 此瓶为上圆下方 腰部细长的变体葫芦形 外壁绘多重青花纹饰 此时瓷器喜用道教内容作纹饰 如瓶上部的云鹤 象征道教的 羽化登仙 瓶的方形下腹部 绘汉钟离等八位道教神仙形象 青花色调深浓 器身有窑裂 夹扁等疵病 为嘉靖时民窑制品 此瓶曾名天圆地方大吉瓶 体现当时一些人 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念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清代陶瓷清代的陶瓷 继承了明代的传统 以景德镇为烧制中心 在生产技艺上 仍然有不少创造 釉色方面 品种增多 更为丰富多彩 彩绘方面 古彩 珐琅彩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青瓷的瓷色白而泛青 所以在青花制作中 产生更为和谐的艺术效果 成为清代陶瓷的主要品种 1 釉下彩 青花 普及 青花在这个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 所谓康青五色 是指渲染的次数加多 更富层次感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 从技术上讲 康熙时期的青花是最蓝的 非常漂亮 叫 翠毛蓝 由于原料的不同 工匠技术的提高 导致康熙青花颜色非常清丽 很容易取悦于人 第二 同样是青花 康熙青花可以分出来层次 称为 墨分五色 陶雅 中这么记载 其青花一色 见深见浅 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 九色之多 娇翠欲滴 写得非常清楚 康熙青花甚至能分出九个层次 所以康熙青花在整个清朝 乃至后来到民国 到现在 都被认为是清朝青花里最好的 陶雅 也是这样说 雍乾两朝之青花 盖远不逮康窑 然则青花一类 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美者 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康熙青花虽然艳不如明朝的青花 但在清朝这个朝代里 肯定是老大 由于这些因素 收藏者一开始最容易喜欢上的 就是康熙青花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观音瓶 高13厘米 口径3 5厘米 底径3 7厘米 该瓶造型挺秀灵巧 小器大样 气韵不凡 纹饰笔法娴熟凝练 内容高雅 琴对知音 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千古承传流唱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乾隆斗彩八吉祥纹大盘 高6厘米 口径50 7厘米 底径31厘米 盘底青花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纹饰繁密 色彩艳丽 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 缠枝牡丹 祥云托八宝 海水杂宝纹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釉上彩 古彩 即釉上五彩 承明代传统而得名 以古彩见长 吸取绘画技艺 铁线 勾描笔力刚劲 平涂色彩略分深浅 格调明朗又称 硬彩 成为主流 粉彩 是创新品种 始于康熙年间 雍正以粉彩著称 是以 玻璃白 涂底 乳浊用于产生不透明效果 运用渲染法 颜色由深到浅分浓淡明暗 色调柔和淡雅 笔力精细工整 故又称 软彩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粉彩和五彩的区别是 1 粉彩用玻璃白涂底 五彩则不用打底 2 粉彩用渲染得表现手法 使颜色由深到浅 产生浓淡明暗 五彩则多用单线平涂 3 粉彩用油料调色 五彩则用胶水着色 4 粉彩烧制温度为700度左右 五彩则为800度左右 5 粉彩有温润匀净的美 五彩则有清新透彻的美 前者调和 后者挺拔 故有软硬之分 雍正时期的瓷器多为仿成化作品 装饰花纹以花鸟为主 多采用折枝花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康熙五彩加金鹭莲纹尊 造型流畅优美 纹饰漂亮大方 为宫廷内的陈列品 其外形像凤尾 又被称为 凤尾尊 尊的画面分上下两层 中间有回纹和水纹隔开 通体的白釉为地 描绘了以荷花 鹭鸶为题材的荷塘景色 画工采用写实的手法 刻划了嫩绿的新叶 枯黄的残荷 莲花有红 有紫 有金 姿态生动 色彩艳丽高雅 还有纷飞的彩蝶 漂亮的翠鸟和鹭鸶 再加上水草浮萍的点缀 整个画面充满了静中有动的意境 金彩也运用恰当 是清代陶瓷艺术中难得的精品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 瓶撇口 短颈 丰肩 肩以下渐收敛 圈足 通体白釉五彩装饰 颈中部绘如意头纹 锦地朵花 圆点纹各一周 颈 肩相接处绘锦地如意纹一周 肩下至足部绘飞舞的彩蝶 间以蜻蜓 外底青花双圈内绘灵芝 画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彩蝶三五成群 或聚或散的景致 极尽写生之妙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雍正粉彩团花蝴蝶纹碗 清雍正年间粉彩瓷的代表作品 高6 6厘米 口径13 4厘米 直口圆唇 碗腹缓收成小平底 圈足 白釉 釉汁细润 饰团花五组 每组画不同姿态的一对彩蝶 衬以花卉 彩色绚丽 层次分明 蝶翼脉络清晰可辨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粉彩牡丹瓶 用绘画的眼光看上去 彩绘的构画 色彩的调理 枝 叶的描划无不显现出制器者的深厚功力 花朵纵然开放的姿态 待放时隐隐含羞的形貌 陪衬的绿叶 都似乎在飘动着的空气流中浮动 跃跃欲摇 极富动态的感觉 画面的安排也与器物的形态相应和 隐隐的动态浮流中 枝枝蔓蔓 勾勾连连 画中的花朵活象花园中怒放着的大朵牡丹花的活枝活叶 色调对比的平和 营造出了另外一种绰约风致 中庸和暖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珐琅彩 始制作于康熙年间 最早用进口原料 所以也称为 洋瓷 雍正时期开始使用自己的原料 珐琅的制作则于乾隆时期为最盛 珐琅彩的制作 瓷胎在景德镇生产 北京施加彩绘 进行二次烧制 珐琅彩多为宫廷玩物 制作精巧 华丽 具有浓厚的宫廷气 特点是轻 薄 坚 细 纹饰微凸 质地凝练 色泽晶莹 宫苑胡姓艺人制品 俗称 古月轩 金银彩 色釉描金 抹银外 五彩加金银更为流行 有戗金 炙金 描金 泥金 抹金等多种 素胎釉 不上面釉 用颜料作地色而绘纹 又有单色涂饰 仿竹木效果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珐琅彩竹菊鹌鹑瓶 高19 15厘米 口径5 55厘米 足径6 2厘米 此瓶为乾隆珐琅彩之绝品 造型挺秀圆润 器身以珐琅彩绘画竹菊鹌鹑图 寓意为一生平安 彩绘浓淡相宜 鹌鹑翠竹 湖石 花草布局得体 笔绘工细 画风活泼 颇具雅趣 底部书蓝料彩双方框 乾隆年制 四字楷书款 其装饰堪称难得一见的绝品 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乾隆铜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纹碗 口微敞 弧腹 圈足 外口沿处饰一周夔龙纹带饰 主体在蓝釉地上饰缠枝莲纹 间有四个圆形开光 内写 万寿无疆 四字 近足处饰镀金莲瓣纹一周 外底正中刻 子孙永宝 四字篆书款 此件掐丝珐琅碗工艺精细 色彩艳丽 鎏金保存完好 掐丝珐琅工艺是将铜丝焊接在铜胎上 双勾出纹饰轮廓 再填红 蓝 绿 黄等彩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 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 转动内瓶时 通过外瓶的镂孔 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乾隆古铜彩牺耳尊 尊侈口 收颈 鼓腹 圈足外撇 肩部对称贴塑牺耳 此器釉色 器型 纹饰均仿古青铜器式样 底部篆刻阳文 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尊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 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 又有铁锈色斑和青铜器上特有的纹饰 充分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3 颜色釉突破明代一道釉中红 黄 绿 绛 紫 黑等饱和原色为主的范围 创造出中间性色釉 计九类 达近百种 白釉 纯白 牙白 鱼肚白等 红釉 宝石红 朱红 枣红 鸡红 矾红 抹红 珊瑚红 胭脂水 醉红 海棠红等 青釉 天青 东青 霁青 蟹壳青 豆青等 绿釉 郎窑绿 苹果绿 孔雀绿 瓜皮绿 蛇皮绿 秋葵绿 松石绿 碧玉釉 豆绿 祖母绿 浇绿 油绿 西湖水 翠绿等 蓝釉 洒蓝 吹蓝 天蓝 霁蓝 宝石蓝 青金 珐蓝 欧蓝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黄釉 粉黄 浇黄 老黄 蜡黄 鳝鱼黄 茶叶末 淡黄 米黄 月白 老僧衣等 紫釉 茄皮紫 葡萄紫等 黑釉 乌金 墨玉 华釉 多属窑变呈色 有意识追求达到掌握 釉色华美绚丽 康熙 雍正 乾隆时期瓷器的特点 康熙刚健 雍正雅致 乾隆繁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 雍正流行花鸟 乾隆早期尚奇巧 晚期重模仿 康熙的五彩 雍正的粉彩 乾隆的珐琅彩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雍正窑变釉弦纹瓶 瓶撇口 细长颈 扁圆腹 腹下斜直收至底 圈足外撇 通体施窑变釉 有红 黄 蓝 月白等色 釉面光润 颈至肩凸起弦纹7道 足内施酱釉 阴文篆刻 雍正年制 双行四字款 此瓶造型端庄规整 色釉变化丰富 色泽绚丽明快 装饰效果鲜明 为雍正时的创新品种 乾隆以后延续烧制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耳扁瓶 直口 直颈 颈与腹上部连一变龙式耳 扁圆形腹 中凸 东胫 长方形底座 圈足 青花发色纯正 有人工所做 铁锈疤痕 口沿一条圆纹装饰带 颈部为缠枝灵芝纹 腹部侧面为缠枝西番莲纹 正面腹部纹饰分五层 中间绘轮螺伞幢花罐鱼肠八吉祥纹 底有六字三行 大清乾隆年制 篆书款 是清代乾隆朝仿明永乐时期抱月瓶的上乘之作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 水盂天鸡形 鸭嘴 羊须 凤尾 卧姿回首 羽饰精致华美 用失蜡法制成 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古小说钩沉 载 东南有桃都山 上有大树 名曰桃都 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一天鸡 日初出 光照此木 天鸡则鸣 群鸡皆随之鸣 采用天鸡造型是取其神威以保平安之意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四节金属工艺 一 明代金属工艺 一 宣德炉明宣德年间从南洋进贡的风磨铜制成的 以满足宫廷熏衣 祭祀之用 是制作工艺精美 典雅 小巧玲珑的铜器 特点 铜质细腻 色彩丰富 花纹精美 造型新颖 器型 素炉 以造型色彩取胜 华炉 雕花嵌宝以纹样华丽见长 造型 变化多姿 耳有冲天耳 桥耳 鱼耳 螭耳 如意耳 联珠耳等五十多种 边有回纹边 云纹边 百折边等二十多种 口有平口 侈口 反唇口 卷边口等十多种 足有圈足 乳足 马蹄足 象鼻足 环足等三十多种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色彩 合金炼成青绿 黄褐 古铜 朱砂斑 茄皮紫 甘蔗红 栗壳 秋梨白等六十多种 用金有鎏金 渗金 金屑等方法 浑金有碎玉 雪片 雨点等斑纹 装饰手法有线刻 平雕 镂空 浮雕 圆雕 螺钿 镶嵌金玉珠宝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冲天耳宣德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景泰蓝正式学名应为 铜胎掐丝珐琅 简称 珐琅 俗呼 珐蓝 习称 景泰蓝 人们认为初创时只有蓝色或认为景泰年间多用蓝釉作底色 故称 景泰蓝 蓝非专指蓝色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复杂 大体分为七个过程 制胎 掐丝 烧焊 点蓝 烧蓝 磨光 镀金 1 制胎 用红铜板制作各种器形 圆器采用冲压 琢器或动物则先制成磨具然后成形 2 掐丝 把铜丝压成扁丝 根据装饰花纹 用白芨制成糊浆 将铜丝粘在铜胎上 面积不宜过大 以免崩蓝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3 烧焊 在台上喷水润湿 普遍撒一层焊药 进行烧焊 使铜丝和铜胎牢结 焊接后入稀硫酸液体中浸泡 洗净胎上的杂质 4 点蓝 根据装饰画纹的色彩要求 用小铁铲或玻璃管将各色釉料填在花纹轮廓里 先点地 后点花 最后一次点蓝完后加上亮白 5 烧蓝 点完蓝后进行烧制 点一次烧一次 精品约点蓝和烧蓝反复三次以上 6 磨光 用粗砂石 细沙石 黄石以及木炭等逐次打磨 使蓝料和铜丝平整 7 镀金 为了增加光泽并避免生锈 最后加以镀金 使成为金碧辉煌的产品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 形 纹 色 光四个字可以来概括景泰蓝的艺术特点 一件好的景泰蓝作品 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 取决于制胎 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 产生于掐丝 华丽的色彩取决于蓝料的配制 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品种大量是日常用品 造型端庄典雅 纹样繁缛丰富 釉色有蓝 红 黄 绿 白 天蓝 鸡血红 深浅黄 深浅绿 秋梨白 葡萄紫 翠蓝 紫红等 镂金错彩富丽华贵 典型器物 宣德年间的 掐丝珐琅缠枝莲花龙耳炉 掐丝珐琅出戟花觚 錾胎珐琅圆盆 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 此炉呈圆形 两侧附龙首耳 器形仿自青铜器 簋 的形制 簋 原是商周时期的盛食器 后世作为香炉之用 通体在天蓝色地上 用红 黄 绿 白 紫等色珐琅釉填饰两周缠枝番莲纹 枝叶漫卷 花朵饱满 上下排列有致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掐丝珐琅花卉纹出戟花觚 口径17 5cm 底径9 5cm 高31cm 是皇室书房陈设品 侈口长颈 露胎鎏金勾勒四片蕉叶开光 内有缠枝花卉纹和葡萄纹 本品仿商周青铜器造型 属明代皇家掐丝珐琅文房插花具 此器唯一遗憾之处为早年流落海外时曾被改成台灯 底部被打孔走线 原本的 景泰年制 四字款中的 泰 和 年 两个字残缺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掐丝葡萄双耳三足炉 此炉通体施翠蓝色珐琅釉为地 釉色纯正 色彩写实 其葡萄紫色透如紫晶 以葡萄纹作为珐琅器的装饰题材 有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掐丝狮子滚绣球大盘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金银器明代统治阶级用金银珠宝制作装饰品和生活用具 二 清代金属工艺 一 珐琅工艺1 景泰蓝乾隆时期景泰蓝最为繁荣 特点是铜质精纯 胎体庄重 掐丝均匀 镀金淳厚 圆润坚实 金光灿烂 作工超过明代 色彩有天蓝 宝蓝灯 并新创粉红 绿 黑等色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画珐琅全名为 铜胎画珐琅 它是与明代掐丝珐琅相比较而言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个是掐丝显现花纹 然后添珐琅料 一个是涂上珐琅之后 再在上面画出花纹 造型为杯 盘 盒 炉 瓶等装饰花纹 绘画式的 有花卉 山水等色彩丰富 红 粉红 黄 土黄 浅黄 绿 浅绿 蓝 浅蓝 紫 黑 白 赭 雪青 二 锻铁工艺 铁画 铁球 兴起成为名品 芜湖铁画 也称为 铁花 用铁片仿制各种书画 如山水 竹石 败荷 枯木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乾隆掐丝珐琅大佛塔 此塔依照藏传佛教中覆钵塔之式样造型 由日月 宝珠塔顶 掐丝填珐琅梵文13级塔刹 覆钵式塔肚 掐丝填珐琅梵文圆形塔基以及掐丝填珐琅狮纹 金刚杵纹束腰方形塔座等几部分组成 佛塔随设佛窝一座 内置一镀金铜佛 塔座正面镌楷书 大清乾隆甲午年 1774年 敬造 九字款 此佛塔气势宏伟 制作工艺复杂 各部件衔接紧密 据遗存的清宫匠作则例载 佛塔的制作集中了大器匠 掐丝匠 錾花匠 镀金匠 填蓝匠等各种不同的工匠达11种之多 仅此塔造价即耗银近70万两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画珐琅开光提梁壶 壶铜胎鎏金 八棱形 腹部八面开光饰四季花鸟与山水图案 铜鎏金细流 壶上提梁中间握部为双瓶形金星玻璃 以便隔热 八方式珐琅盖 盖上铜鎏金八方盖钮 钮下饰红珐琅边黄地大卷叶花 壶颈分八栏 每栏饰多彩大卷叶宝相花 壶底施白珐琅釉 蓝珐琅双栏内署仿宋体 乾隆年制 竖行四字款 壶下有铜胎鎏金八方台座 四鎏金卷云足 台座中央置八方扁瓶式油缸 供点火加热用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画珐琅玉兰花式烟壶 这件仿玉兰花 共计有花瓣六瓣 三瓣饰花卉 三瓣饰淡色山水楼阁 互为间隔 这件器物有 乾隆年制 的御书款 是清养心殿造办处珐琅做的作品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五节漆器工艺 一 明代髹漆工艺明代有雕漆 镶嵌 金漆等 并有名家 名品 专著 一 雕漆根据雕漆的颜色不同 可分为剔黄 剔绿 剔黑 剔彩等 以北京果园厂最为著名 1 永乐式 以剔红为主 刀法柔畅明快 磨工圆浑 花纹丰满 肥润 厚重 多层次感 2 宣德式 承永乐风格 刀法圆浑 以剔红为主 多刻锦底 花鸟纹为主体几何纹衬托 3 嘉靖式 技艺变化 用刀浅 棱线清楚显刀痕 4 万历式 承永嘉风格 大器物增多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明永乐剔红菊花圆盒 高7厘米 口径23 5厘米 此盒平顶 直壁 平底 黄漆素地上雕朱漆 盖面雕菊花 正中一朵 周围均匀地分布四朵 竖壁亦雕花卉 有牡丹 菊花 桃花 石榴 荷花 茶花等 盒内及底髹赭色漆 左侧针刻 大明水乐年制 款 盒内贴有清朝宫中收库时的黄纸签 嘉庆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收幅喜交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宣德剔红雕漆庭园赋闲图大圆盒 造型优美大方 图案饱满朴实 漆质细密坚实 色泽蕴亮悦目 剔工浑厚圆润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此盘盘心在天锦地上压雕梅花喜鹊 遒劲的竹石上梅花芬芳吐艳 枝干上喜鹊引颈逗梅 寓意 喜上眉梢 全图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隆冬之景 盘内壁髹黄漆素地 四壁各雕朱漆茶花一朵 外壁雕变体香草纹 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镶嵌漆器1 嘉靖 螺钿 有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 硬螺钿即厚片螺钿 有作成平面的和浅浮雕的 软螺钿今又称为甸螺 具有美丽的光泽 螺钿著名的艺人嘉兴的姜千里 其风格称为 姜千里式 2 扬州百宝嵌 以金银宝石 珍珠珊瑚 碧玉翡翠 水晶玛瑙 青金绿松 螺钿象牙 等镶嵌在漆器上 器物从屏风到书箱 使漆器硬木家具的一种装饰手法 三 皖漆皖漆品种有 新安剔红 黄大成是隆庆年间专家 剔红花果 人物 刀法圆活清朗 著有 髹饰录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高35厘米 口径宽6 3厘米 长7厘米 这件执壶黑漆锡胎 方形 带盖 壶嘴高扬向天 壶柄直角内折 壶身造型修长 四面开光 嵌以红玛瑙 珊瑚 绿松石 螺钿 构成一幅精致的花鸟蝴蝶梅花图案 壶底嵌 千里 二字 江千里是明末著名的镶嵌漆艺工匠 久居扬州 其作品传世不多 足见此壶珍贵 黑漆嵌螺细执壶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黑漆描金龙纹药柜 柜门两扇 四足镶铜下角 黑漆地 正面及两侧饰描金开光双龙纹 背面及柜内有描金花 蝶纹饰 柜内正中有一组八方旋转式屉 计八十屉 两侧各有一组长屉 计二十屉 屉上写有药名 全柜可藏药一百四十种 柜下部三屉用以存储方剂和药具 柜背有金书 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 制作精美 为明代宫延所用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清代髹漆工艺形成了制作中心 北京的雕漆 扬州的螺钿 福建的脱胎等 一 北京雕漆在北京 清代宫廷继承明代果园厂 设立造办处漆作 从事漆艺的专门生产 明代漆色暗红 清代鲜红 明代刀法圆润 多磨光 清代刀痕显露 不打磨 明代花纹庄重浑厚 清代繁缛纤细 明代胎骨多为木胎 清代则兼有瓷胎 紫砂胎 皮胎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扬州螺钿 点螺扬州漆器 有螺钿 百宝嵌等多种 以螺钿最为有特色 螺钿工艺中 以点螺为最精巧 它用彩色的鲍鱼贝壳切成细片 镶嵌成各种纤细的花纹 并显出五彩的光泽 百宝嵌又称为 周制 是明代的周姓所创 清代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都是漆工名手 三 福州脱胎脱胎器的色泽华美 器体轻巧 乾隆时期制器艺人沈绍安 运用传统的夹纻技法 创造了脱胎漆器 先用泥做成模型 再用布或者绸粘贴 然后上漆 这种做法一直沿袭到今天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剔红戏婴圆盒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康熙黑漆五彩螺钿书格 最底层四足间加牙条 牙头 周身髹黑退光漆 漆上以五彩螺钿和金 银片托嵌成136块66种不同的花纹图案 其中包括8种人物山水 22种花果草虫 36种锦纹 书格四腿镶凿铜镀金筒状包角 下面第二层中间穿带刻 大清康熙癸丑年制 款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六节家具工艺 中国家具到明代有高度发展 非常富于民族特色 家具的古典式样定型成熟 史称 明式家具 清代承明代略有演变 装饰上自成风格 一 明式家具 一 家具种类 1 椅凳类 官帽椅 灯挂椅 扶手椅 圈椅 杌子 方凳 条凳 绣墩 2 几案类 炕几 茶几 香几 书案 平头案 翘头案 架几案 琴桌 供桌 方桌 八仙桌 月牙桌等 3 橱柜类 门户橱 书橱 书柜 衣柜 立柜 联二柜 四件柜 百宝箱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4 床棚类 踏板架子床 凉床 木榻等 5 台架类 灯台 花台 镜台 衣架 书架 百宝架 面盆架 承足等 6 屏座类 插座 围屏 炉座 屏座等 二 明代家具的特色 1 注意木材的质地 多采用硬质的树种 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2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 而不加油漆 3 注意家具的造型 采用木构架的结构 边框多用卷口 以表现出曲线的变化 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 4 明代的家具多用榫卯 而少用钉或胶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 明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 座面前宽75 8厘米 后宽61厘米 深60 5厘米 通高108 5厘米 四足外挓 侧脚显著 座面前宽后窄 相差几达15厘米 大边弧度向前凸出 平面作扇面形 椅子下大上小 四根柱脚逐渐向上收拢 形成梯形立方 以增强椅子的稳固感 券口牙条的曲线与柱脚直线形成内柔外刚的动静对比 前后左右牙条杠出的 开光 和扶手靠背划分的长短漏空视觉变幻 鹅脖抑扬与联帮俯曲 以及背板的镂空形成的优美化 使得这种乍看似乎过份简单的明式家具有一股生灵般的机巧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黄花梨木品字栏杆架格 这件明黄花梨家具体现了明式家具简洁典雅流畅的特点 品字栏 是指三个格架的围栏用木条拼成 品 字形 架格 是过去放在书房的家具 在每一格上可放书 书画卷轴和一些玩赏杂件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明晚期黄花梨方凳 此凳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 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细藤软屉 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 边抹冰盘沿自中上部内缩至压窄平线 束腰与边沿起线的直牙条为一木连做 以抱肩榫与腿足结合 腿足顶端出双榫纳入凳面边框底部 下端伸展为线条明练的马蹄足 敦厚稳固 劲峭有力 牙条上的阳线连接延续腿足 四腿之间以罗锅枨相连 牙条下罗锅枨以齐肩榫退后装入四足 此为明式方凳之标准器 用材粗硕 线脚简练 比例适当 造型典雅 工艺精致 色泽华丽优美 显示出明代家俱的神韵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明代家具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了那些设计原理 1 意匠美 2 材料美 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色和纹理 而不加以遮饰 深沉的色调 坚而细的质感 达到了稳定和调和的艺术要求 3 结构美 不用钉 不用胶 而主要是运用榫的结构 不同的部位运用不同形式的榫 既符合功能要求 又使之牢固 4 工艺美 面的处理 有适当的比例和尺度 线的运用 简洁利落 在造型的结束处和转折部位 加以不同的变化 产生丰富的造型形象 5 重视人体工程学 尺七 二尺七 坐着正好吃 以此种比例制作家具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 清代家具清代的家具工艺已趋向笨拙 由于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致使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 触感也不是很好 更不利于清洁 鹿角扶手椅 座面用黄花梨木制成 前沿和两侧微向内凹 侧沿以牛角包边 当中镶一道象牙条作为界线 座面两侧及后部嵌骨雕勾云纹坐牙 与鹿角圈背连接 座面下前后用两只鹿的回支角制成 角叉对称向里恰巧形成托角枨 角根部分向外又形成外翻马蹄 椅前另附脚踏 用两头小鹿之角制成四足 此椅将鹿角的自然形态与椅子的造型及使用功能巧妙地相结合 显示出匠师大胆创新的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成为清代特有的家具品种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宝座是供帝王专用的坐具 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 紫檀雕镂宝座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七节雕刻工艺 一 明代雕刻工艺 一 玉雕有官作 民作 用料有白玉 碧玉 青玉等 前期简练自然 后期多吉祥内容和神仙题材的雕琢 二 犀雕犀角是珍贵药材 色泽含蓄 纹理细密柔软 雕杯饮酒能退热 三 竹雕 四 微雕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明白玉单身杯 明白玉雕花双龙炉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明犀角雕龙柄螭龙纹杯 此器的奇特之处在于 杯身外侧镂雕一健硕龙形 前爪攀附于杯口沿 龙首探入口内 身体沿外壁向下 后足踏于杯底 尾部从杯底下穿过 上扬至另一侧杯口 形成半环式结构 可以起到鋬的功能 又是绝妙的装饰 龙脊背处雕刻云朵 巧作为矮足形式 镂雕细小的螭纹纠缠于龙尾 并浮游于杯壁内 是从商周青铜装饰中获取灵感 螭纹扭折如意 姿态生动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犀角雕莲蓬纹荷叶形杯 杯荷叶形 系根据犀角的自然形状及其色泽的变化雕制而成 荷叶上兜 侈口成盆状 三根叶茎交叉缠结于杯底成为杯足 茎刺凸出 一茎连接叶杯 一茎端连着残留有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