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诗词赏析展示方案 诵中华经典 做少年君子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 筝舞春分 活动目的:1.让学生在品味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亲近经典、熟知经典,在诵读过程中获得经典美文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3.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努力营造诵读中华国学经典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内容:诵读欣赏与春分习俗有关的古诗词活动时间:2016.03.28活动准备:搜集有关春分的古诗词,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春分习俗图片、歌曲村居、读唐诗歌曲、舞蹈编排、制作课件活动过程:播放读唐诗,学生齐唱。(音乐停,主持人上场)A:悠悠古诗情,拳拳中国心。从我牙牙学语,唐诗就是妈妈嘴里最甜美的歌,听着听着,唐诗流进了我幼小的心灵,读着读着,我成了唐里的一颗中国心。B: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这里有细如丝、贵如油的春雨,这里有艾叶香、麦儿黄的端午,这里有白自今夜的露水,这里有漫天飞舞的大雪小雪。A: 今天,我们走进农历,走进一片诗意的天空。B:今天,我们走进唐诗,走进一片农历的天空。让我们共同唱响二十四节气歌齐唱二十四节气歌A:同学们,你们对春分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立蛋、吃春菜、粘雀子嘴、放风筝等)B:谢谢几位同学的精彩介绍。A:在这万物勃发的季节里,品赏清新活泼的诗句,感受着春回大地、筝舞人欢的春的气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村居。(课件展示村居,学生诵读)B:诗词吟罢,口齿留香,这词中的妙处到底如何呢?有请焦老师给我们一一道来。(老师品析)A:听了焦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可以吟诵,也可以歌唱,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描绘诗中美丽的图画。让我们尽情的唱起来吧。(学生表演、作品展示)B:古往今来,风筝永远是文人墨客描写春景的诗词中最亮丽的风景。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描写风筝的诗呢?(学生推荐其他与风筝有关的古诗词)A:亲爱的同学们,历朝历代关于风筝的诗词不胜枚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日子里,我们不妨采一句唐诗,撷半阙宋词,在墨香古韵中,将这趣味盎然的佳节尽兴地欢闹一番!(机动环节)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如果你能正确答出这些与古诗词有关的题目,我们将有礼物相送。(古诗知识竞答)附:准备资料村 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学生发言:(介绍春分)(1)春分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相等。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2)俗话讲:“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所以又有“送春牛”的习俗。(3)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已无庸置疑,因此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4)吃春菜“春分吃春菜”是岭南的一个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吃春菜,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5)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6)放风筝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链鱼风筝、风筝等,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两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放得高。(7)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老师赏析: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学生发言:(推荐古诗)我向大家推荐的是宋代词人孔尚任的放风筝。“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天真顽皮的儿童没有把风筝成功放飞,他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在孔尚任的笔下,孩子那种可爱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徐谓的风鸢图诗,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让我们看到春天里,人们争放风筝的情景。“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南宋大诗人陆游则通过“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这句诗,生动地刻画了纸鸢的姿态,以及孩子那天真可爱、欢乐自在的状态。放风筝的古诗所描写的场景中,最壮观的莫过于郑板桥的怀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又是“如雪”,又是“满天”,放风筝的场面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再加上一队“娇女”,在满天飞翔的风筝下,又是“打四围”,又是摆罗裙,不知是风筝给了她们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丽的天地,还是她们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创新园区报告:环保产业创新园区建设与发展趋势
- 2025年快消品包装行业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能源与资源行业油气管道安全运营管理报告001
- 2025年房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增强现实应用报告
- 机械厂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冶金过程建模-洞察及研究
- 2-Dodecyloxy-ethanol-d25-Ethylene-glycol-monododecyl-ether-d-sub-25-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机械伤害案例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税制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初级经济师题库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平凉市静宁县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7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开笔礼校长致辞:翰墨初启 开笔破蒙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印章U盾管理办法
- 携手筑梦新学期共育成长向未来-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家长会-
- 残疾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定点机构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家畜繁殖员上岗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甘肃省兰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 食品经营规范管理办法
- 网赌网贷专题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