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 道压力管道X射线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公司所承建的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作业-X射线探伤工作给予具体指导,以确保工程作业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建设方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承建的压力管道及场站施工中按设计文件或为规范规定壁厚为2-30mm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质管道进行x射线探伤的环向对接焊缝。 3.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SY0401-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J4001-98长输管道线路工程掩工及验收规范SYJ4002-90长输管道站内工艺管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4056-9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4730-xx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5618线型象质计GBT12605钢管环焊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4.职责4.1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无损检测质量控制.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确定检测对象的检测方案和方法,编制检测工艺卡,道填写管道X射线探伤工艺卡,由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签发。 4.2探伤人员应具有I级或以上资格。 I级人员应在II级或III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操作,并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和做好状态标识。 4.3探伤人员出具探伤报告须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项目是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 4.4无损检测责任师对压力管道射线探伤质量负全责。 对合同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检测要求进行评审;审核和签发检测工艺;审签报告;并对作业人员资格、设施条件、设备材料、实施作业等进行有效控制。 45射线探伤时探伤人员应先确认工件及检测部位,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检测工艺卡的要求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做好过程参数控制工作,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做好状态标识;对超标缺陷焊缝做好标记待返修重检。 4.6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对记录和报告实施控制;对超标缺陷焊缝填写焊缝返修通知单,交委托单位进行返修;对射线检测条件和射线防护设施、黑度计检定,检测条件选定、象质计选择和使用等实施控制,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检测部位和状态标识进行控制在对胶片进行暗室处理时暗室的工作环境、显定影时间、显定影液温度等进行控。 制;射线底片应及时复评,对底片不合格者应及时安排重照。 4.7生产部门配合x射线探伤作业。 5.射线探伤作业内容和要求5.1射线探伤一般程序接受委托确认外观合格编制检测工艺一确定检测部位布置安全警戒线制各软片暗盒编号贴片斗对位选择透照参数曝光暗室处理底片初评画出检验部位并在检验部位打好标记原始记录底片复评,填写签发检测报告资料存档。 5.2透照时机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均应在焊后24h才能照相,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透照一次。 5.3射线检测前的准备5.3.1为防止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应设立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标志。 5.3.2焊缝及热影响区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上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互相混淆,否则,应做修整。 5.3.3根据设各穿透能力、增感方式、管道直径、壁厚等选择最佳曝光条件进行工艺试件透照,绘制曝光曲线,确定电压、电流和曝光时间等规范。 同一类管道透照尽量采用同一曝光条件。 5.3.4被检的每段焊缝附近均应贴有下列铅质的识别标记,如管线号、焊口号、片号、焊工号及象质计和定位标记、透照日期等(返修透照还应该在片号加后加R 1、R2?增扩片在片号加后加Z),各种标记离焊缝边缘不得少于5mm。 5.3.5为了保证压力管道射线照相可追溯性,对受压管道焊口拍片位置布片及编号作出相应的规定a、探伤布片图中焊缝编号应和管道单线图中的焊缝编号一致。 b、管道分段预制时编号为管线号一预制段顺序号。 c、对管道焊口2张以上拍片时,探伤人员面向介质流向,为以焊口顶部为l#片,逆时针方为向依次为2#、3#?编排。 d、由于条件限制,实际操作不能对焊缝按布片规定拍片时,应在检测部位图上详细标注该焊口的布片位置。 e、准备好满足标准和实际要求的射线胶片,在暗室内完成将胶片装入暗袋的工作。 f、底片编号焊缝在底片上的编号应与焊缝编号一致。 5.3.6象质计、增感屏、胶片、识别标记等的摆放应符合采用标准的规定,射线源按几何要求放置,对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然后按曝光规范对工件进行透照。 5.4射线透照作业5.4.1透照技术参数和透照材料的选择a、根据压力管道具体规格和工程作业技术要求选择透照方式单壁透照、双壁单影透照、双壁双影透照。 b、X射线底片应选择标准规定的J1或或J2型胶片。 c、象质计选择象质计型号、规格应符合GB5618线型象质合计要求,专用象质计型号、规格符合GBT12605附附录录A的要求,二者的适用范围按SY4056-93。 标准规定进行。 d、糟感屏韵选择;射线照相应采用铅箔增感屏,不得采用荧光增感屏和金属荧光增感屏。 为了减少散射线对底片质量的影响时,应充分限制辐射场范围,对于背散射应尽量屏蔽蔽(检查背散射方法按标准规定进行),可考虑采用加厚的增块感屏,或在胶片暗袋后面再加一块23m的铅板。 e、判定未焊透和内凹的深度应使用沟槽式测深计,其型合号和规格应符合6BT12605附录A的要求。 f、射线能量的选择射线能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透照焊缝的厚度和对接管道的材料种类。 在曝光时间许可下,一般应选择较低的射线能量,使透照底片的图象的对比度增加,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射线能量以减少散射线的影响。 g、一次曝光的焊缝长度,应符合标准规定的透照质量等级的黑度和象质指数的要求。 h、焊缝分段透照及胶片数量的选择应满足所执行标准的要求,当采用双壁双影法时,底片呈椭圆焊缝影像,其间在距应控制在3-10mm,为保证检测整个焊缝,至少要在互相垂直方向两次透照,当采用双壁双影法并允许一次椭圆成像的时,应保证其检出的范围大于其焊缝周长的90;当采用双壁单影法分段透照时,射线源在钢管外表面15mm时,可为分为不少于三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为120,当15mm时,可分为至少四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不大于于90对,若标准对K值有要求,应按计算出的最少次数分段透照。 5.4.2透照探伤作业要求a、切片和装片切片和装片都要求在符合暗室工作条件的暗室内进行,要求保证底片不划伤,不弄脏。 b、将做好了应有标记的暗袋、增感屏与焊缝贴好。 c、按照技术规范将设备的电压、电流、与焊缝的透照焦距和射线的曝光时间调整好。 d、射线检测工艺应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确保底。 片合格。 e、射线发生器休息期间,不要切断电源,以保证冷却风机工作。 f、在保证操作人员不受射线辐射和保证环境安全的条件下操作设各,并完成透照工作。 g、当检测部位存在超标缺陷,应及时对检测焊缝作好标记。 填写返修通知单,标明缺陷性质及位置,通知委托单位进行返修。 在返修后按相应标准及规范进行重探和扩探。 6.射线探伤底片处理、缺陷评定6.1暗室和底片质量的要求6.1.1在暗室作业要求室温控制在20左右,红光控制在胶片不曝光为准,切片和装片要求不能在底片片面上留下痕迹;显影和定影要求底片冲洗质量达到评片的标准;不得用增加显影时间来弥补透照曝光不足。 6.1.2底片的质量要求黑度控制在1.23.5范围内(有效区);象质计、沟槽计、定位标记和日期标记应能清晰地反映,片面干净、无影响评定划痕和缺陷。 6.2在暗室进行底片处理式底片的显影和定影一般都采用手工冲洗的槽浸方式(有有条件的可采用自动冲洗设备)。 在暗室内取出已被曝光的胶片后,将底片浸入己配兑好显影剂的显影槽进行显影(温度一般求要求18-20。 )。 底片用底片夹固定好,两个底片夹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隔,显影时间根据药剂的浓度和药水的温度以及底片的影象对比度随时调整。 把定时器定位在需要的时间内,在显影的过程中应不时将胶片作垂直方向上下移动,以使胶片均匀显影。 显影结束后将底片夹从显影槽取出,浸入3醋酸停显影液约30s,若不能使用停显液,也需在清水中进行漂洗。 再将底片放入已配兑好定影液的定影槽中进行定的影,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胶片在浸入定影液时以及第在第1min末,要均匀作上下方向移动约10s左右,定影结束后将底片进行水冲洗,水冲洗时间根据底片种类、水温、水流量确定,底片表面不再有定影液存留。 冲洗结束后的底于片可以采用自然风干或不高于60鼓风机循环空气进行干燥。 6.3底片影象缺陷的评定6.3.1评片人员必须是具有II级或以上射线探伤资格的人员,复评人员应是有资格的该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 6.3.2评定时按设计文件要求或采用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进行焊缝质量的评定。 对底片不合格者应及时进行重道照。 评定的结果应准确记录在压力管道x射线探伤原始记录上。 7.记录和报告7.1焊缝射线探伤原始记录要求填写清楚、准确,其中射线探伤布片图页应标出每个探伤焊口布片情况,缺陷分布位置等内容,缺陷判定评级符合标准,返修后必须加注返修符号“R”,扩探片应加注“Z”;由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复评。 7.2出具管道x射线探伤单口报告一式三份,要求项目填写完整,数据统计准确,操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清楚完整,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签发。 7.3焊口射线探伤综合报告当一个工程或一段工程竣工后,应由承担此工程射线探伤作业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出具正式的焊口射线综合探伤报告一式三份,无损检测责任师审签。 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的内容7.3.1工程委托单位、工程管线名称、管道材质、厚度、焊口数量。 7.3.2X射线探伤透照技术参数管电压、管电流、焦距、曝光时间。 7.3.3设备名称、型号及射线透照时所采用的方法;7.3.4缺陷评定执行标准、合格级别、合格的总片数(合格的总焊口数)、一次透照检测合格数(片数、焊口数)二次返修后的合格数(片数、焊口数)。 7.3.5探伤作业管道接点简图。 7.3.6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的签字。 7.3.7探伤作业的开始日期和竣工日期,报告的完成日期。 7.4归档将底片、记录、报告等资料按规定归档妥善保存各于查,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 底片、记录、报告等应按“质。 量记录控制程序”和“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程序”的要求实施。 8.射线探伤作业的质量控制8.1对对焊缝外观的要求焊缝及热影响区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上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互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修整。 焊缝的余高应控制在标准要求以内,不允许有咬边、凹坑存在,飞溅、焊瘤应打磨掉,焊缝与管体表面应圆滑过渡。 8.2制定合适的曝光参数在大规模的透照作业前可用相同规格、材质的管件进行试焊,经射线透照试验制定出合适的曝光参数。 8.3暗室底片处理暗室的温度和光线应符合要求。 在暗袋装片时,要保持片面清洁度,防止划伤,显影、定影液槽内温度应控制,显影、定影时间应合适。 经实际试验后确定时间参数。 显影和定影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就用工具对显影液、定影液进行搅动,使显影、定影均匀,底片的清洗要用干净的流水,时间要充分,底片上的残留液成份要满足底片长期保存的要求。 在整个暗室操作中都要防止底片片面划伤。 8.4底片缺陷评定8.4.1应有合乎要求的黑度计和观片灯。 a、评片时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内光线应暗淡,但不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底片质量应符合要求,对底片不合格者剔除掉并应及时重照,再对符合的底片进行评片。 b于、评片灯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000cdm2。 ,且观察于的漫射光亮度应可调。 经照射后的底片亮度应不小于30cdm2。 8.4.2评片人员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格执行初评、复评的评片程序。 9.安全要求9.1由项目无损检测责任人员首先对射线检测作业环境条件,如现场防护设施等规定明确的要求。 9.2X射线作业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环境和人员的辐射伤害,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因此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