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主要运营商发展情况动态分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信息产业部电信情报所2001年7月目 录第一部分 全球电信业概况1一、电信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11固定电话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2光纤通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3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猛34全球数据通信市场分析4二、全球和中国发展预测5(一)未来全球发展预测51. 国际上网络发展趋势分析52全球无线通信发展趋势53、全球通信网络用户数预测6(二)中国电信市场发展预测71跨国电信运营商对中国发展的预测72第三代移动通信在亚欧地区蓬勃发展83、对中国通信市场的预测9三、技术和业务热点15(一)技术热点151蓝牙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152无线局域网163宽带无线接入技术164. 如火如荼的城域网建设175、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18(二)业务热点191固定网上的业务192预付费业务203、移动数据业务20四、各主要国家运营商排位和占有率情况22(一)全球主要运营商的排位情况221世界范围内电信运营商排位222. 中国移动是全球最大的GSM运营商22(二)各主要国家运营商的排位和占有率情况231、欧洲国家移动用户数排名232、美国243、英国254、德国275、法国28、日本29、香港30、新加坡31第二部分 各主要运营商发展情况32一、业务发展情况321、全球化发展策略322、用户发展和新业务推广策略333、移动业务资费36二、各主要运营商公司运营情况371、网络建设现状和计划372、公司业务运营情况403、各主要运营商数据对比表格43三、各主要运营商资本运作分析44四、公司所处国家的管制环境和公司机构组成491、管制环境492、公司组织结构50第三部分 发展策略建议52一、WTO对我国电信运营业的影响52(一)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2(二)运营者格局发生变化53(三)运营商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电信运营54(四)对电信运营业的管制政策放松54二、中国移动发展策略建议54(一)争创世界一流企业54(二)实施全球化战略54(三)保持技术和业务的领先地位55(四)推进资本运营56(五)实施灵活的营销策略56副报告1 AT&T发展情况58一、业务发展情况581AT&T业务及发展概况582. 用户发展及新业务推广策略59(1) 以用户为中心,注重服务质量59(2) 制订优惠资费措施推广普通业务和新业务59(3) 及时推出改革措施,增强竞争实力59(4)重组机构以适应竞争60(5) 寻求联合伙伴以增强市场竞争力60(6) 根据不同时段和市场需求随时调整资费60(7) 以免费措施推广宽带新业务613移动通信资费状况61(1) 单一费率61(2) 家庭方案61(3)下面介绍AT&T无线公司具体资费方案:62二、公司运营情况631网络建设和投资63(1) 网络发展策略63(2) 网络建设和投资63(3) 网络容量年增长率642网络市场发展的四个领域64(1) 本地电话64(2) 因特网64(3) 建设先进的无线网络64(4)建设无缝的全球网653主要财务指标65三、资本运作分析651AT&T的融资行为65(1)加大贷款力度,以贷款偿还债务65(2)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662加大海外投资,重视发展拉美市场663以合并、兼并和收购扩大市场范围664AT&T近几年资本运作分析67四管制环境及公司机构组成671管制环境672公司机构组成68副报告2 Vodafone公司发展情况70一、业务发展情况701、全球战略:702、用户发展核心业务推广策略71策略之一:品牌归一71策略之二:全方位的销售策略72策略之三:定价策略72用户策略之四:用户至上72用户策略之五:新业务首先在业务量大、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引入723、英国VODAFONE公司电话资费72二、公司运营情况74公司运营及财务指标75三、资本运作分析771、继续加大在移动通信方面的投资772、投资Internet领域783、公司在海外的拓展及兼并78四、公司所处国家的管制环境、公司机构组成791、英国电信业的管制环境792、竞争793、Vodafone公司机构804、英国移动电话市场81副报告3 BT公司82一、公司背景82二、公司业务发展情况821公司业务的重新定位822.用户发展策略823.业务的推广情况83(1)积极推动全球化移动通信服务83(2)BT提出新计划加速本地环路非捆绑83(3)BT Cellnet将扩展消费者GPRS业务83三、公司运营情况841公司网络发展计划84(1)大力开拓电子商务市场84(2)BT在3G方面的发展规划84(3) BT开放数据中心842.公司的用户发展情况853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英镑)85四、公司资本运作分析851.加大全球合作战略投资力度852采取各种措施解调债务危机863在海外的拓展计划和兼并计划86五、公司所处国家的管制环境和机构组成871. 英国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872英国管制机构对BT公司的具体要求和建议873、BT公司机构组成88副报告4 法国电信发展情况89一、业务发展情况891、法国电信业务概况892、用户发展及新业务推广策略90(1)与用户建立伙伴关系:90(2)全球化策略:90(3)、理顺用户层90(4)一站购齐:91(5)不断创新91(6)利用老品牌913、法国移动通信资费状况92二、公司运营情况931、网络建设等932、各项指标93三、资本运作及海外拓展94(一)资本运作:941、负债问题942、投资方向95(二)海外拓展及企业兼并:96四、管制环境和公司机构组成971、管制环境972、公司结构98副报告5 德国电信发展情况99一、业务发展情况991、德国电信市场最新发展情况992、用户策略和新业务推广策略1001)用户细分1002)相互协作,交叉推广1003)全球扩展1013、移动业务平均资费101二、公司运营情况1021、移动业务1022、Internet业务发展1033、数据和固定网业务1034、运营及财务指标103三、资本运作及购并行为分析104四、德国电信的管制环境和公司机构组成1051、管制环境1052、竞争历程1063、德国电信公司结构107副报告6 NTTDoCoMo108一、NTTDoCoMo1081. 关于NTTDoCoMo1082. NTT重组后,NTTDoCoMo和NTT之间的关系108二、公司运营情况109三、资费情况109四、用户发展策略和新业务推广策略1111低价格进入策略1112创造并刺激需求1113准确的用户定位1114资费方案多样化1115各种优惠措施1116扩大分销渠道1117广告策略1128重视发展大用户,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112五、NTTDoCoMo的国际占领和投资计划1121从话音向非话音业务转变1122占领一切“可动”的物体,向移动通信领域进军1123推进全球化的进程113六、公司结构(2000年6月27日)114七、公司运营环境1171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现状1172日本实施电信改革1173展望119副报告7 新加坡电信集团(SingTel Group)121一、业务发展情况1211、业务发展概况1212、用户和新业务发展策略1213、移动业务资费122二、公司运营情况1231、网路建设1232、公司运营指标1243、主要的财务指标125三、资本运作1261、对核心电信业务投资1262、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投资127四、管制环境和公司机构组成1271、电信经营体制1272、管制环境1283、公司机构组成129副报告8 香港电讯(Hong Kong Telecom)131一、业务发展情况1311. 业务概况1312、用户发展和新业务推广策略133(1)公司成长的策略133(2)业务策略1333、移动业务资费133二、公司运营情况1341、网路建设134(1)IP主干135(2)数据中心和INTERNET 托管1352、公司运营指标1363、财务指标136三、资本运作138四、管制环境和公司机构1381、管制环境1382、公司机构139副报告9 Verizon140一、背景分析140二、业务发展情况及竞争策略1401、业务发展情况1402、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速1403、竞争策略141三、公司运营情况1421、网络情况1422、全球网络建设1423、2001年经营目标1434、2000年经营状况143四、资本运作分析1441、合并节约了运作成本1442、重点投资,成效显著1443、以巨资竞标无线经营执照,打开移动市场144五、管制环境及公司机构组成1451、管制环境1452、机构组成145副报告10 BellSouth147一、业务发展情况1471业务概况1472用户发展及新业务推广策略147二公司运营情况1481网络建设1482、主要运营指标和财务指标149三. 资本运作分析150三、管制环境及公司机构组成1511管制环境1512公司机构151图 表图表 1我国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用户的比较2图表 2各种移动技术所占的比例3图表 3 全球通信网络用户数预测6图表 4 全球电信用户增长趋势7图表 5 2003-2015年中国第三代移动系统终端用户规模预测9图表 6 亚太地区移动通信市场预测9图表 7 中国通信市场用户数预测10图表 8 全国电信用户增长趋势10图表 9 中国移动集团用户增长趋势10图表 10 中国主要运营商业务收入的预测11图表 11 国内各大运营商收入增长趋势11图表 12 国内各大运营商收入份额11图表 13 按业务分各大运营商的业务收入12图表 14 2000年国内电信收入构成12图表 15 2001年国内电信收入构成12图表 16 2005年国内电信收入构成13图表 17 国内各大运营商市话收入13图表 18 国内各大运营商长话收入14图表 19 国内各大运营商移动电话收入14图表 20 国内各大运营商数据业务收入14图表 21 电信运营商排名22图表 22 欧洲国家移动用户数排名23图表 23 美国移动移动用户超过1000万的运营商排名情况24图表 24 2000年6月美国主要移动运营商用户数24图表25: 2000年12月美国主要移动运营商用户数25图表 26:英国移动运营商用户发展情况26图表 27:英国2001年4月1日移动市场份额26图表 28:英国各运营商移动用户发展情况26图表 29:德国移动运营商用户发展情况27图表 30:德国2001年4月1日移动市场份额27图表 31:德国各运营商移动用户发展情况28图表 32:法国移动运营商用户发展情况28图表 33:法国2001年4月1日移动市场份额28图表 34:法国各运营商移动用户发展情况29图表 35:日本蜂窝移动运营商用户发展情况29图表 36:日本2000年6月30日蜂窝市场份额30图表 37:日本各运营商蜂窝用户发展情况30图表 38:香港移动市场31图表 39:新加坡移动市场31图表 40:10大运营商服务区域比较33图表 41:各大运营商用户发展和新业务推广策略比较34图表 42:各大运营商网络建设现状和计划37图表 43:Vodafone数据业务的发展41图表 44:Vodafone预计2004年业务收入模式41图表 45:国外主要运营商数据对比表格(2000年)43图表 46:国外主要运营商数据对比表格(1999年)44图表 47:各大运营商投资计划和投资方向44图表 48:各大运营商重要购并案45图表 49:各运营商融资案例47图表 50:公司所处国家的管制环境49图表 51:公司组织结构50第一部分 全球电信业概况一、电信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电信业长期以来一直以电话业务为主要赢利支柱,但其单一性日益无法满足社会对信息多样化的要求,而且很多传统的业务正在丧失赢利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新电信公司往往不再追求大而全的业务,而是选准增值最快的业务作为进入市场的突破口,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利用传统公司的网络资源,附加软件或服务,赚取增值利润。面对这种竞争形势,电信巨人们一边加紧建网,实现基础网的大容量、宽带化、高速化;一边也尝试着跳出传统的电信业务和市场的局限,力求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层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在拓展服务这一点上,电信巨人仍然是各有高招。从全世界范围看,估计在未来10年内,包括中国电信网在内的世界主要网络的数据业务量都将先后超过电话业务量,多年来的电话主业地位将最终让位给数据业务,网络的业务构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的业务将向数据业务为中心的方向融合。用户数量的指数式增长和业务带宽的高增长态势,使IP业务所需的网络带宽随之增长,终将形成新时期网络带宽需求的主要驱动力量,IP协议也将成为电信网的绝对主导通信协议,在这种大形势下,网络逐渐向着对IP业务最佳的分组化网(特别是IP网)的方向演进和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在多样化信息需求的导向下,电信公司在业务上提高了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对现有业务进行延伸,力求覆盖语音、数据和图像传送;在运营体制上从单纯提供传输和接入向覆盖整个信息领域的信息企业转换。 1固定电话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移动通信在竞争的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远比固定网为好。从ITU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移动用户的增长率远大于固定用户的增长率,从移动用户占固定网用户的比重来看,也在逐年迅速提升。从我国来看,仅以2000年的统计数字为例,我国固定电话网用户数2000年底为14440.7万,年增长率为32.72%,而移动用户数为7086.4万,年增长率却达到了63.68%,远大于固定用户的增长率。这个趋势还将保持下去,要不了几年,移动用户数将赶上、并超过固定用户数。图表 1我国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用户的比较2000年底1999年底净增数(万)年增长率固定电话用户(万)14440.710880.7356032.72%移动电话用户(万)7086.44329.52756.963.68%2光纤通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通信的三大媒介是同轴电缆、无线电和光纤,其中,同轴电缆与光纤同属于有线通信类媒介。由于构成光纤的玻璃或塑胶,本身都是绝缘体,所以不会受到射频或电磁等电气干扰;为保护光纤而设置的多重保护层,也起着防止串音的效果。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中的损耗已经大幅度降低,每千米和损耗值一般低于1分贝,甚至可以低至0.2分贝,与同轴电缆比较起来低得多。损耗量的降低,既可拓展中间站的间隔距离,又能随着频宽的提升而传输更多的信息。此外,光纤传输还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具有比同轴电缆更低的发射功率。光纤除了无法传输电力外,几乎包揽了铜线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光纤在现代通信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和著名厂商,近年来全力以赴地研究开发光纤通信新技术。美国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最近在光纤通信研究领域又获得了三项重大突破:一、成功地实现了单波长光160G比特每秒的信息传输速度;二、成功地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了1022种不同波长的光束;三、成功地推出新型“无光纤”光纤网系统,可以通过光束直接穿越空气传输数据,大大提高局域数据网容量,拓展容量光纤系统的抵达范围。贝尔实验室推出的WaveStar OpticAir系统,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能够大大增强网络容量。该系统可以通过突破性激光放大器和接收器,将数据、语音或者视频信号放火光束,因而能够穿越空气,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输。WaveStar OpticAir系统是最先采用DWDM技术的无光纤网络系统,这种新技术可以处理包括数据、语音和视频在内的多种多样的业务,可以同时传输光的不同波长和各种颜色,并且在其中的每一个承载不同的信息流,从而扩大其容量。WaveStar OpticAir系统将使商业用户和运营商每秒传输容量多达10GB的信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越来越高的需求。WaveStar OPticAir系统单波长目前支持2.5Gbs的数据传输率,在2001年春季实现商用化,将于2001年夏季推出10Gbs的四波长系统,并且可望实现商用化。3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猛截止2000年9月底,全世界数字移动用户数已经接近5.6亿,其中GSM 用户3.8亿, CDMA用户7400万,PDC用户4900万,美国TDMA用户5500万,各种移动技术用户的比例如图1-1所示。图表 2各种移动技术所占的比例由图1-1可见,GSM在全球移动用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目前GSM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移动通讯标准,GSM的用户可在168个国家漫游,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作为全球主流标准,GSM/GPRS通过EDGE和WCDMA为3G移动网络通讯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2000年上半年掀起的因特网第二次浪潮迅速席卷全球。因特网的第二次浪潮将大大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方便。到2000年9月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接近4亿。根据Dataquest公司的预测,到2003年将有1亿人既是移动用户又是互联网用户。两大用户群体将有越来越多重叠。据统计,到2000年5月初,全世界具有功能的手机已近8000万部。专家预计,几年内95以上的手机都将拥有这种功能,到时候使用具有功能的手机和其他移动电子设备上网的人数将超过使用个人电脑上网者。移动Internet业务的发展潜力和必然趋势已经在业界得到了公认。但目前该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除了极少数的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业务外,绝大多数运营商都处于试验和观望的状态。移动Internet业务要大规模的开展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互联网应用不普及的国家。4全球数据通信市场分析在电信业发展的历史上,话音通信始终是网上的主要业务,电信网可以说是为了话音通信而优化的网络。然而,近年来数据通信业务尤其是IP业务爆炸式增长使这种格局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目前因特网的骨干网带宽已达到了69个月就翻一番程度,按照这种程度发展下去,网上的数据业务将会超过电话业务。在北美,一些新兴电信公司如WorldCom的网络上的数据业务已经超过电话业务,即便像ATT、NTT、英国电信、德国电信这样的老牌电信公司的网络,几年中数据业务也将超过电话业务。就中国电信而言,数据通信用户数近几年的年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可以预计,最终电信网的业务将以数据通信为主,而且,大部分分析家认为,形成这一格局最多不超过10年。 目前所谓的数据通信业务,实际上主要是IP业务。传统的数据通信如X.25分组网、DDN等增势趋缓,ATM等往往是作为IP的承载平台。从数据通信联网协议的使用率看,发达国家IP协议已超过80,而我国已超过90,IP确实已经成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数据通信联网协议。因此,就业务层面而言,网络面向数据业务而优化,实际上主要是面向IP业务而优化。 数据通信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数据通信已经与内容服务业、电子商务等融为一体,成为信息产业群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电信公司来说,一方面,要根据既有的市场状况,提供满足企业和个人用户需求的数据通信业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潜在市场,催化新生业务,以电信业来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因此,同社会各方积极合作,开拓广泛的应用空间,是电信公司必然的选择。只有整个社会的信息应用环境建立起来,进入良性循环,数据通信业务发展的空间才会迅速扩大;反过来,数据通信业务及技术的发展,也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和最终消费者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推进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二、全球和中国发展预测(一)未来全球发展预测1. 国际上网络发展趋势分析I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三网”融合的可能,更从根基上动摇了传统电信网的统治地位。因此,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电信公司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发展数据业务,加速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为用户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前一时期国际上电信设备公司与计算机网络公司持续不断的兼并就证实了这一点,如北电购并Bay Networks,朗讯购并Ascend,阿尔卡特购并Xylan等。这说明传统电信制造商已经开始向IP领域进军,同时,这些厂商丰富的话音通信经验也将加速话音和数据的融合进程。2全球无线通信发展趋势(1)无线通信业务逐步走向数据化当前,无线通信业务除了话音等基本业务继续大规模发展外,无线数据业务正在成为新热点和发展趋势。移动电话、卫星通信和无线寻呼都在积极与因特网接轨,不同厂家纷纷推出与无线数据业务相关的技术。移动电话是当今通信业界发展最快的领域,移动话音业务正在向大众迅速普及,在话音业务大发展的背景下,新的移动数据型业务也方兴未艾。(2)无线通信逐步走向宽带化当前的无线数据技术和业务还主要是窄带无线通信应用,人们所期待的无线通信是结合话音、数据、视像等的多媒体的个人通信,这一需求推动无线通信向宽带化的方向发展。顺应这一趋势需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很快将投入商用,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无线资源向更宽的范围拓展,使无线通信带宽越来越宽。(3)无线市场规模化趋势日益显现近20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包括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卫星通信等在内的无线通信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并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全球范围来看,无线通信用户每年都在持续大幅地增长,无线通信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据欧洲通讯和视听设备研究院预测,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到2008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将突破10亿户。而到2010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的总量将超过固定电话。有人还预测,未来5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将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4)无线网络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电信市场的日益开放,不仅推动了无线通信网络的全球化,而且掀起了跨国界的无线通信企业的购并、融合浪潮。从网络合作走向网络购并,越来越多的无线运营企业希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拓展更大的网络和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需求的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从客观上要求无线通信网络能覆盖更大的范围,无线网络之间能互联互通、彼此漫游,封闭的无线网络将不可避免地逐渐走向衰落,而拥有更为开放技术标准的、全球化的无线网络将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各国政府相继放松了对电信业的管制,市场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而1997年由世贸组织70多个成员签署的基础电信贸易协议,则为电信业走向开放与竞创造了条件。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全球主体电信企业间的重组、购并联合频频发生,仅1997-1999年,发生在全球电信、信息业的较大重组、购并、融合事件就有30余起,而去年以来,无线通信运营公司间更大规模的重组、购并继续风潮迭起。3、全球通信网络用户数预测图表 3 全球通信网络用户数预测2000年2001年2005年单位:亿用户数用户数用户数固定电话9.9181114.7移动电话7.0719.816-20Internet3.8-4510图表 4 全球电信用户增长趋势(二)中国电信市场发展预测1跨国电信运营商对中国发展的预测随着欧、美、日国际运营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业务量的逐渐饱和,寻找新的盈利区域来提高其市值是各跨国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市场对它们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受目前中国市场通信流量较小和盈利性较差以及信产部管制政策的制约,外资在中国的战略将是一个逐渐渗透、逐级深化的过程,以最少的市场培育来获取最大的战略收益。可以对其战略演进路线预测如下:入世之初,目标客户群为其跨国商业客户,提供的产品重点为增值电信业务,从而使其快速获取利润;1到2年后在发达区域切入目前增长性最强的移动业务,尤其是格局一片空白的3G业务,扩大控制力,获取远期盈利的主动权;2到3年后在发达区域切入区域固网业务,不断扩大盈利客户,使业务日趋多元化;3到4年后,切入长途网络运营,扩大对骨干网络的控制力,为其利润业务服务。其主要战略领域预测如下:(1)商业用户:目前跨国资本在中国相当活跃,例如在信息产业中,三资企业的资本金已经占到40%。因此进入初期其目标客户群肯定在跨国商业用户,例如目前AT&T在上海浦东开展的IP增值业务,其主要客户为浦东地区的跨国集团。随着其在中国业务的开展,外资的收益区将主要锁定在高价值商业客户。AT&T目前正在进行业务重组,主要聚焦于盈利性强的商业用户业务,将个人用户业务进行了分拆。同理,对中国这个区域市场而言,其战略意义在于其盈利性而不是对其他运营市场的辐射作用。当然,这和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外资不能独自拿牌的政策有直接关系。(2)网络互联:网络只有互联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外国运营商进入中国,双方网络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强。首先,扩大了客户群体,合作方的网络用户纳入自身的用户体系,扩大了利基范围。其次,延伸了客户需求,客户需求在地理区域上得到延伸。第三,方便互联互通,降低网间结算费用,有利于获取成本竞争优势。(3)移动业务:移动业务是各运营商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境外各运营商争夺的焦点。3G业务两三年后在中国将要全面启动,移动业务在未来几年的争夺将非常激烈。各策略性合作伙伴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将全力支持(主要为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国内运营商在移动业务领域的发展,从而培养自己的长期利润。(4)增值业务:对业务的关注将是继网络建设高潮之后各运营商的主要盈利来源,寻求适宜的盈利模型是目前我国各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各跨国运营商比较来看,中国电信运营商普遍是投资大于收益,属粗放式经营,而境国各运营商基本是收益远远大于投资,丰富的网络运营经验和网络增值业务提供经验是国际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竞争优势。外资将会充分利用其优势,运用多种方式在这块领域展开角逐,获取收益。2第三代移动通信在亚欧地区蓬勃发展亚洲和欧洲将在第三代(3G)无线技术方面远超美国,而成为世界此种技术的领袖。根据Straegis集团披露,全球几个市场将提早在2002年采用第三代无线网络,而美国却要等到2004年才能使用此种技术。再说第三代移动通信用户人数,据Straegis集团估计,到2006年,中国将有超过7,500万名用户,排列全球榜首。其次是日本,大约有3,600万名用户,而美国远远落后,其2.5G及3G用户人数估计将在1,400万以下。至于美国为何在使用3G服务方面落后,Dorfman认为:美国无线电话商目前仍注重扩大现有的网络能力和覆盖率。图表 5 2003-2015年中国第三代移动系统终端用户规模预测年份2003200520102015移动总用户数(万)210003200063000800003G用户比例2%15%50%100%3G用户数(低方案)42048003150080000信息来源:情报所图表 6 亚太地区移动通信市场预测用户(千)20012002200320042005AMPS410727771518440290TACS2122917471790NMT5444723081230所有模拟技术所占份额2%1%1%0%0%GSM160475189816210053225769237265份额55%55%54%53%52%CDMA5914476252849098524683386份额20%22%22%20%18%PDC6123055294370403379127551份额21%16%10%8%6%TDMA11411194127112091059份额0%0%0%0%0%3G3819185175341878828102536份额1%里5%14%19%23%总用户数292581345240388990425484452086增长率30%18%13%9%6%渗透率7.83%9.12%10.15%10.96%11.51%人口(千)37374973785961383397938816473929061收入(百万美元)149130171818184129197855209323增长率26%15%7%7%6%注:1所有的数字截止各年份年底。 2人口数字来源于各国管理委员会和联合国有关统计数字信息来源:美国Baskerville公司全球移动通信市场预测(亚太版)3、对中国通信市场的预测(1)用户预测图表 7 中国通信市场用户数预测2000年2001年2005年单位:万全国中国移动全国中国移动全国中国移动固定电话144000184000280000移动电话8526657915000110004000020000-24000Internet771013021367021208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8500(1999年)100001500图表 8 全国电信用户增长趋势图表 9 中国移动集团用户增长趋势(2)业务收入预测图表 10 中国主要运营商业务收入的预测单位:亿2000年2001年2005年业务收入所占比例业务收入所占比例业务收入所占比例中国移动113836.7%151038.4%300039.2%中国电信171055.1%210053.4%340044.4%中国联通2568.2%3208.1%1250合计310439307650图表 11 国内各大运营商收入增长趋势图表 12 国内各大运营商收入份额图表 13 按业务分各大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单位:亿元市话收入长话收入移动收入数据业务收入2000年合计其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1011.6101100.65635550812910110618597850122001年合计其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13211320015115001101695014352601191002172005年合计其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1612160001265560030254183600258310004483009850图表 14 2000年国内电信收入构成图表 15 2001年国内电信收入构成图表 16 2005年国内电信收入构成(数据业务收入未包含网通、吉通及其他社会ISP、ICP收入和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图表 17 国内各大运营商市话收入图表 18 国内各大运营商长话收入图表 19 国内各大运营商移动电话收入图表 20 国内各大运营商数据业务收入三、技术和业务热点(一)技术热点1蓝牙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蓝芽(Bluetooth)”实际上是中世纪北欧一个海盗国王的绰号,而现实中的“蓝芽”技术其实质内容是由移动通信公司与移动计算公司联合起来开发的传输范围约为10米左右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用来设计在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小型、经济、短距离的无线链路。打印机、PDA、台式电脑、传真机、键盘、游戏操杆以及所有其他的数字设备都可以成为蓝芽系统的一部分。蓝牙的最终目标是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硬件能够在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在近距范围具有交互信息和交叉操作的可能性。 蓝芽技术起源于1998年,当时,爱立信、IBM、英特尔、诺基亚和东芝公司联合为设备间无线传送数据创建了一项标准。上述几家公司联合成立了蓝芽特殊利益小组(SIG),负责开发无线协议规范并设定交互操作的需求。如今,蓝芽SIG已经发展到2000多个成员,包括微软、3Com、朗讯、摩托罗拉、康柏和戴尔等公司。与其它一些新技术不同,蓝芽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因此各种潜在应用的价值也各不相同。一代蓝芽技术的其它应用包括货币及控制交易,例如支付停车费、购买特许经营权、饭店登记、无线键盘和鼠标,以及手持机等。到2001年底,第二代蓝芽技术将走向市场,并成为高销量的解决方案。在第二代技术中,公司的市场目标将定位于总成本低于 10美元的高销量产品。根据位于纽约州奥伊斯特贝的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到2005年,蓝芽技术设备的交货量将从今年的5,300万件增至14亿件。ABI称,这意味着2005年半导体行业的收入将达到53亿美元。分析家们预测,5年后市场中将出现各个层次的第三代蓝芽专用设备,其应用范围之广泛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届时,人们所谈论的就不再是蓝芽市场,而是短距离无线市场,或数字无线电收发市场。根据英国分析家Frost&Sullivan调查指出,用于无线传输的蓝芽 (Bluetooth)技术标准在2001年将正式投入使用,预计2006年欧洲的无线局域网(LAN)和蓝芽市场规模可以突破531.2亿美元。2无线局域网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对实时访问共享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高速无线局域网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联网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无线局域网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作为传统布线网络的一种替代方案或延伸,无线局域网将企业和个人从办公桌边解放了出来,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无线局域网协议 IEEE 802.11是在1997年中期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它大大促进了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并推进了已经萌芽的产业的发展。新IEEE 802.11 HR (高速)标准的制定可以说是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包括Com公司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支持全新的IEEE 802.11 HR标准。根据无线局域网联盟的统计,无线局域网产品的销售额已经从1998年的4.2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0亿美元。3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网从用户重点角度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FWAN)和移动无线接入网(MWAN)。用户终端固定或是作有限移动时接入叫做固定接入,用户终端移动时的接入叫做移动接入。固定无线接入不需要移动控制和越区切换的功能,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中国将有广阔的市场,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获得广泛应用。 3.1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LMDS是一种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目前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成为企业、住宅用户宽带接入的一个选择。LMDS是一种微波宽带系统,它工作在2040GHz波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组网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案。(1)国外LMDS的发展情况目前市场上,研制和生产LMDS设备的厂商多集中于北美,如P-COM公司、北方电讯,新桥网络等。设备厂商们对LMDS设备的深入研究,主要是由于北美国家对LMDS的浓厚的兴趣,尤其是1998年3 月 FCC对频率许可证的公开拍卖更掀起了LMDS热潮。许可证拍卖后,中标公司开始着手建网工作,其中拥有多个市场LMDS许可证的Winstar公司从1998年年中开始,在美国的华盛顿特区、洛杉矶等大城市进行了LMDS系统安装。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中,Winstar公司采用的都是美国P-COM公司的LMDS 系统。(2)LMDS在我国的发展情况LMDS技术1998年进入中国,引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中国吉通等各大运营商的重视,他们纷纷申请频点,与美国PCOM等制造商携手,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武汉、杭州、大连、青岛、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实验网。3.2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GPRSGPRS是GSM Phase2.1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新型移动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其最高速率可达115kbit/s。GPRS允许业务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GPRS能够确保分组模式数据应用的成本效益和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自1999年开始,全球GPRS市场开始逐步升温,不断有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最近,摩托罗拉公司宣布:首个采用摩托罗拉公司GPRS网络设备的运营商,将在欧洲投入商用。到2001年2月,全世界已有近百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商用系统、试商用系统、实验系统,较为著名的有英国的BTCeLLNET、德国的T-Mobil、中国香港的Smartone、中国台湾的TSL及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芬兰、捷克、丹麦、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可以说,GPRS已经被绝大部分GSM运营商所关注,亟待投入商业运营。4. 如火如荼的城域网建设城域网起先是与局域网相对应的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指的是城域范围的计算机网络,但将其延伸到整个通信网络后,则泛指运营商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提供多种业务的所有网络,它是以宽带光传输为开放平台,通过各类网关实现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IP接入和各种增值业务及智能业务,并与各运营商长途网和PSTN互通的本地综合业务网络。 城域网一般分为骨干层、汇接层和接入层。骨干层的主要功能是给业务汇接点提供高容量的业务承载与交换通道,实现各叠加网的互联互通;汇接层主要是给业务接入点提供业务的汇聚、管理和分发处理;接入层则是利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传输介质,实现与用户连接,并进行业务和带宽的分配。 当前的城域网一般是指宽带城域网。首先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使得骨干网容量有了突破性增长,其带宽不再是稀缺而昂贵的资源。同时,低成本吉比特以太网在提供因特网接入业务时应用面很广,发展迅速,使用户侧的接入速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原有的城域网络是以叠加网的方式提供多种业务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网络发展的瓶颈。城域网的宽带化在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涵义。在骨干层,适用的宽带化方案包括基于SDH的方案、基于ATM的方案、利用高速交换式路由器或吉比以太网交换机的以太网方案以及城域DWDM方案。接入层则有XDSL接入、Cable Modem接入、以太网等多种方案。5、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的一大热点,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都不遗余力地投入到3G的技术热潮中,3G代表了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该技术可很好地实现移动和数据的结合。按照目前的3G技术的发展状况,设备以及终端的缺乏是延迟3G商用的最大问题。美国Allied Business Intel ligence(ABI)于美国当地时间7月3日公布了有关手机IC市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手机零件市场虽然未能在过去几个月中获得如外界传言那么多的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增长势头还是相当可观的”。该报告还预测,到2006年该市场将从2001年的139亿美元增加一倍,即扩大到264亿美元的规模。GSM、CDMA、TDMA、AMPS等2.5G手机的应用期限延长,使面向3G的综合IC解决方案迟迟不能问世。其结果是,3G手机的材料价格将比目前的GSM基本款式贵79,其中,半导体的价格要比2.5G手机贵49。ABI公司称:“将声音转换为数据看似简单,但变换从天线到基频处理的手机零件,其成本是非常昂贵的”。目前3G虽然不可被否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它的估计已经显得如此无法估摸。NTT DoCoMO率先于5月31日推出了3G移动通信服务FOMA。可出乎意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等级动态管理办法
- 网店美工素材管理办法
- 税务建账个体管理办法
-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政策课件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中央一号文件考题及答案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含答案)
- 出差报销培训课件
- 出差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出国留学课件
- 人工智能文献检索方法课件
- 幼儿园经营与管理课件
- 航空发动机强度与振动:Chapter 4 Vibrations of Disc and Shells (盘和壳体的振动)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光伏电站组件清洗周边除草治理方案
- 高考语文复习-引号的作用 课件37张
- 农业模型PPT讲稿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经济学》网络课机考网考形考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 核质保监查员考试复习题(答案)
- Q∕GDW 10356-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