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产品责任法-新1.ppt_第1页
第六章--产品责任法-新1.ppt_第2页
第六章--产品责任法-新1.ppt_第3页
第六章--产品责任法-新1.ppt_第4页
第六章--产品责任法-新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产品责任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产品责任的基本概念 产品责任的性质和法律适用 掌握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及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的主要内容 掌握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的主要规定 重点 产品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 难点 产品责任的特征 第一节产品责任法概述第二节美国的产品责任法第三节欧洲主要国家的产品责任法第四节有关产品责任的国际立法 引例 1988年 内蒙古职工王文海在使用具备产品责任合格证的冷藏柜时 因箱体带电触电身亡 1995年 北京铁道附中19岁女生贾国宇在餐厅就餐时 因使用的卡式炉燃气罐突然发生爆炸 面部及双手严重烧伤 1998年 孕妇陈某在产前输血 分娩时注射人体白蛋白 后本人及其丈夫女儿全部感染艾滋病 2000年 10岁男孩赖毅楠在燃放三无 高空礼花弹 时 被没有升空的礼花弹炸伤 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2000年 林某在乘坐三菱吉普车时 行驶中因挡风玻璃爆炸而被震伤猝死 第一节产品责任法概述 一 产品责任与产品责任 一 产品的概念指任何经过工业处理用于销售的物品 包括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及天然产品 美国 条件 1 必须由生产者生产的物品2 必须是已投入流通的物品3 必须是可供使用的物品 二 产品责任的概念及构成条件产品责任是指由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 使用者或第三人人身 财产受到损害时 该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产品责任的构成条件包括 1 产品缺陷 1 概念是指产品不符合要求 具有不合理的危险性 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有权期待的安全 2 类型设计缺陷 指产品的设计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性生产缺陷 产品在制造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指示缺陷 是由于产品提供者对产品的危险没有做出必要的说明与警告或说明与警告不当对使用者构成的不合理危险发展的缺陷 自我保护 避免指示上的缺陷 不真实的广告或者未给消费者适当的告诫 也视为产品上有缺陷 案例 原告的儿子是四个月的婴儿 误吃了有毒的家具清洁液而死亡 法院认为 生产者应预见家具清洁液有被未成年人误用的可能性 因此制造者应该在商品上适当警告 如果没有这样的警告 就使该商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性 对所产生的损害 制造者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指示再详尽都不为过婴儿车 在折叠婴儿车之前 请将婴儿抱出 电熨斗 请不要将衣服穿在身上熨烫 3 认定标准消费者预见标准制造商标准危险与效益标准2 有人身伤害或损害的事实3 产品缺陷与产品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 产品责任的特征1 产品责任是由产品的缺陷引起的2 产品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3 产品责任是一种损害赔偿责任 三 产品责任法 一 概念与特征1 产品责任法是调整生产者 销售者和消费者 使用者或第三人之间因产品缺陷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法律特征 1 实行侵权责任原则 2 强制性的公法范畴 3 立法目的旨在保护消费者和权益 4 是财产责任 具有补偿性 二 产品责任法的形成与发展1 合同法概念 无合同无责任有合同无过失 无责任2 侵权行为理论 疏忽责任 3 严格责任4 国际产品责任法 三 产品责任法作用1 能加强生产者 销售者的责任感 减少因产品缺陷而造成的使用者 消费者或第三人遭受损害的发生2 能保护消费者 使用者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美国的产品责任法 一 产品责任的诉讼依据 一 疏忽说1 概念 是指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有疏忽之处 致使产品有缺陷 而且由于这种缺陷使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遭到损害 对此 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应承担责任 2 由合同关系发展为无合同关系 3 原告负举证责任 他必须证明 1 被告有过失 2 产品设计或制造有缺陷 3 缺陷在受害时存在 4 原告对缺陷未知 5 原告对产品的使用与该产品的用途一致 二 违反担保说1 概念是指产品存在某种缺陷或瑕疵 卖方违反了明示或默示担保 以致对买方或消费者造成了损害 应承担赔偿责任2 原告的举证责任伤害与损害的发生产品存在缺陷缺陷是伤害的近因被告违反了担保义务原告是担保的受益人或第三方受益人 案例 1932年巴克斯特诉福特汽车公司被告在广告中表明其汽车玻璃不会破裂 原告相信了广告并买了汽车 结果一块小石头击在挡风玻璃上 玻璃破碎 伤害了原告的眼睛并失明 法院判被告应承担明示担保责任 对于不具有合同关系的人也应付损害赔偿责任 广告也构成卖方的明示担保 也称为误示说销售者通过广告 报纸 杂志 电视 电台或其他方式向公众宣传其产品时 对其产品的特征和性质作出不正确的表示 以致消费者产生错误判断并购买 使用该产品而受到损害时 销售者应承担侵权责任 三 严格侵权行为责任原则 1 概念又称无过失责任 是指凡产品有缺陷 对用户或消费者具有不合理的危险 因而使他遭受损害时 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应负赔偿责任 即不以责任主体的主观过错作为追究产品责任的原则 2 原告须证明 1 产品确实存在缺陷或不合理的危险性 2 由于产品的缺陷给使用者或消费者造成了损害 3 产品在投入市场时缺陷已存在 第一案 特雷诺 Traynor 法官在1944年埃斯克拉诉可口可乐瓶装公司案 Escolav CocoColaBottlingCo 第一次提出 绝对责任 的概念 原告是餐厅服务员 她将可口可乐放进冰箱时 一瓶炸开 原告受伤 当生产者将产品投放市场时 明知道其产品不经检验就使用 如果这种产品被证明具有引起对人伤害的缺陷 那么他就因此负有一种绝对责任 AbsoluteLiability 格林曼诉尤巴电器产品公司案正式确认了严格责任理论 原告之妻买了一件可供锯 钻的多用电器 原告锯木时飞出来的木块砸在他的前额 造成重伤 为使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 原告一方不必证明明示担保的存在 当一个生产者将一件产品投放市场时 明知它将不经检验而使用 如果此项产品表明具有致人受伤的缺陷 那么该生产者在侵权方面具有严格责任 3 严格责任原则的意义 优点 1 相对于合同关系原则而言 严格责任原则适用于一切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 并赋予了他们合法的诉讼权 即使产品的受害者与制造商或销售商没有合同关系 也可以提起赔偿之诉 2 相对于疏忽责任原则而言 严格责任原则不要求原告证明被告的过错大大减轻了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3 相对于担保责任而言 严格责任原则不要求产品的制造商或销售商对产品做出明示或默示的担保 受害人以担保责任起诉 必须以制造商或销售商对产品有担保的保证 严格责任原则不以担保的存在为构成要件 可以不受担保的限制 有利于受害人索赔 缺点 1 对于制造商和销售商而言过于严格 到了不太合理的程度 向绝对责任发展 2 对于受害人又难以提供合理的补救 4 严格责任理论的新发展 对严格责任原则进行合理的限制无法发现的潜在的危险可以免除产品责任保险 严格责任理论的新发展1 选择责任说 选择加害人的一个或数个 2 共同责任说 扩大责任主体 3 泛行业责任说 整个行业或整个生产部门 标准化产品 合作生产 4 市场份额责任说 按产品市场份额负责 5 原因责任说 产品责任内在化或损害成本内在化 严格责任的例外 下列领域的制造者的责任例外 1 药品制造者2 香烟制造者3 二手车出卖人4 服务业 5 严格责任法的新发展 推行全程产品责任对产品实行 一条龙 式管理 扩大产品责任 即生产者不仅要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负责 而且要对其废物的处理与回收负责 集团诉讼取代个人诉讼 推动全球烟草控制 如美国2000年7月14日 70万吸烟者集体状告烟草公司 3 召回制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的标准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有权下令召回下列产品 具有 紧急的危险性 或者含有 实质性产品危害 紧急的危险性 的定义是一个含有 紧急的 过度的造成死亡 严重疾病 或严重个人伤害的危险 的产品 实质性产品危害 是那些会产生 对公众造成伤害存在实质性危险 的产品 联邦产品责任索赔案件数随时间变化 从1970年到1980年之间 联邦法院处理了16 849起案件 从1980年到1990年之间 联邦法院处理了92 158起案件 从1990年到2000年之间 联邦法院处理了222 762起案件 递交产品责任案件总数速度 每年递交到州级法院的新的产品责任案件共有大约28 000件 估计每年递交到联邦和州级法院的新的产品责任案件合计共有大约50 000件 石棉产品的诉讼 过去的30年中 起诉人一直在因为呼吸石棉纤维可能造成的伤害告石棉产品的生产厂家 自1997年到2000年之间 对大型石棉生产厂家的新的索赔要求大约每年40 000件 石棉的诉讼已经造成了70多家公司破产 到2004年为止 累计的石棉诉讼的花费超过七百亿美元 70billion 产品召回 从2001年到2003年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公布了计1013项产品召回 共有一亿八千万件消费品被召回 从1973年到1998年 全国公路交通安全总署公布了计592项安全召回 涉及一亿三千八百万辆车辆 和六家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食品和药品管理总署每年监督近600项医疗器械 300种药品和350种食品的召回 汽车召回案 刹车管有隐患丰田将召回近40万辆微型汽车燃料输送管可能松动日产召回2万辆轿车手指会被车座夹住通用召回60万辆大型SUV通用宣布将主动召回约28万辆卡迪拉克车戴姆勒 克莱斯勒召回一批敞篷轿车油泵漏油克莱斯勒召回46 4万辆PT漫步者制动系统有隐患奔驰宝马宣布召回免费检修日本丰田将召回15万辆Highlander旅行车电路存在隐患日产将在华召回80辆问题车刹车系统可能存在问题大众召回95万辆车视频 二 被告的抗辩理由 1 担保的排除或限制2 承担疏忽或相对疏忽3 自担风险4 非正常使用产品或误用 滥用产品5 擅自改动产品6 带有不可避免的不安全因素的产品 三 损害赔偿的范围 1 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痛苦与疼痛精神上的痛苦和苦恼收入的减少和挣钱能力的减弱合理的医疗费用2 财产损失的赔偿3 商业上的损害赔偿4 惩罚性的损害赔偿 福特的Pinto车 在1981 福特汽车公司因他们生产的福特Pinto车的油箱不良设计而被告 陪审团在得出福特汽车公司表现出对公众安全的冷淡和无动于衷的态度之后 决定给予原告一亿两千五百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12 四 产品责任法对美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 关于管辖权的问题长臂法最低限度的接触被告经常地 直接地或通过代理人在该州境内从事商业活动 或因其行为或不行为在该州境内造成了损害 二 关于法律适用问题 第三节欧洲的产品责任法 一 产品与产品缺陷 一 产品英国 产品是指可移动的物品 不包括初级农产品和游戏工具 德国 产品是指可移动的物品 不包括初级农产品和天然产品 二 产品缺陷英国 如果产品未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 即存在缺陷二 产品责任主体1 英国 1 产品的生产者 2 通过将其名字标示在产品上或使用某种商标或其他识别标志 以表明自己是该产品生产者的任何人 3 为了在其商业活动中向他人提供产品而将产品从非欧共体成员国进口到欧共体成员国的人 4 产品的提供者 2 德国 1 生产者 包括成品制造者 任何原材料的生产者和零部件的制造者 包括将其名字 商标或其他标识特征标示在产品上表示自己是生产任何人 2 任何在商业活动中 为销售 出售 租借或为经济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分销 将产品进口到适用欧共体条约的人 也应当视为生产者 3 在产品生产者不能确认的情况下 供应者应当视为生产者 除非他在接到要求的一个月内将产品生产者的身份或向他供应产品的人告之受害者 三 产品责任的适用原则 一 英国法 疏忽原则转向严格责任 二 德国法 采用疏忽原则 三 法国法 确立了无过失原则 四 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及其范围 一 英国法包括人身伤亡或任何的财产损失 二 德国法1 人身伤亡 包括医疗费用 丧葬费用及经济损失等 最高赔偿额为1 6亿德国马克2 财产损害 须超过1125德国马克 仅限于供私人使用或消费者的财产损害 五 责任的减免 一 英国法1 缺陷可归因于执行法律的强制规定或履行共同体义务2 被告未向他人供应产品3 被告不是在其商业活动中将产品提供给他人4 在相关的时间里 产品不存在缺陷 5 在相关的时间里 科学技术尚未达到这种水平 以致该类产品的生产者不能够发现所控制的产品已存在缺陷6 缺陷构成了由该缺陷产品组装的后来产品的缺陷 并且完全是由于后来产品的设计而造成或产品生产者听从了后来产品生产者的指令而造成的 二 德国法生产者不承担责任 1 未将产品投入流通2 产品投入流通时 造成损害的缺陷并不存在3 产品既非为销售或为经济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分销而制造 亦非在商业活动过程中制造或分销4 产品的缺陷是由于为使产品符合投入流通时的国家强制规定而造成的5 产品投入流通时 依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其缺陷 生产者减轻责任 1 损害的原因可归因于受害人的过失2 在造成财产损害的情况下 财产的实际控制者的过失应视为相当于人身伤害中受害人的过失六 诉讼时效美国诉讼时效为2年 责任时效为10年 七 诉讼管辖与法律适用 一 诉讼管辖1 英国 1 侵权行为如果发生在英国境内 即使被告不在英国 英国法院也有管辖权 2 对于在英国缔结 或受英国法支配 或虽以外国委托人的名义缔结但其代理人在英国 或在英国贸易业务的合同而产生的诉讼 3 对有关英国的地产案件的诉讼 即使被告不在英国 英国法院也有权管辖 2 德国法采取被告所在地原则 即依被告住所地来决定管辖权的原则 如果明确属于侵权行为的诉讼 由侵权行为地法院行使管辖权3 法国法采取依当事人国籍确定管辖权的原则 根据新诉讼法规定 在侵权行为管辖上 除被告所在地的普通管辖权外 还扩大了侵权行为地法院的管辖权 即 既可以是损害事件发生地法院管辖 也可以是损害承受地法院管辖 二 法律适用是指一国法院在审理产品责任案件时 应适用何国法律来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1 英国法 法院一直主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但英国法院认为侵权行为地应是损害发生地 2 德国法 一般适用传统的侵权行为地法 如果侵权行为地与损害发生地不在一处时 则适用有利于受害人的法律 或依加害行为地法或损害发生地法3 法国法 采用侵权行为地法中的依加害行为地法 中国产品质量法 1 缺陷 违反标准2 产品责任原则生产者 严格责任销售者 过错责任3 生产者免责条件未将产品投入流通产品投入流通时缺陷不存在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发现缺陷存在 4 损害赔偿增加了精神损害赔偿 但与残疾赔偿金 死亡补助金不能同时使用5 诉讼时效诉讼时效2年 责任时效10年 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第四节关于产品责任的国际公约 一 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1973年第12届海牙国际立法会议制定 1978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一 关于当事人的适用范围1 原告受害人 可分为自然人与法人2 被告承担产品责任的人员 1 成品或零部件的制造者 2 天然产品的生产者 3 产品的供应者 4 在产品调和或商业分配环节中的其他人 5 上述人员的代理人或雇员 二 产品包括天然产品和工业产品 不动产和动产 三 损害的原因 种类及范围原因 一般是产品的缺陷种类及范围 人身伤害和财产以及经济损失 四 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原则1 适用损害地国家的法律2 适用直接受害人的惯常居所所在地国家的法律3 适用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地国家的法律但原告可选择损害发生地法4 证明不能合理预见该产品或同类产品会经商业渠道在1或2所在地出售 则适用3同时应考虑产品销售生产国通行的行为规则和安全规则 五 准据法的适应范围 责任的条件和范围免除 限制和划分责任的依据可予赔偿的责任种类赔偿的方法及范围损害赔偿的权利转让或继承有权要求赔偿的人委托人对其代理人或雇员行为所承担的责任举证责任时效规则 二 斯特拉斯堡公约 它由欧洲理事会拟定并于1976年通过 是 欧共体关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的欧洲公约 的简称 一 适用范围因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缺陷而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或残废的赔偿问题 二 适用原则严格责任原则 三 免责条款1 产品投入流通时 缺陷并不存在2 产品制作的目的不是销售3 产品末投入流通4 受害人的损害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 四 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 最长为10年 三 欧洲产品责任指令 是 关于缺陷产品责任的指令 的简称 欧共体于1985年7月25日通过 一 产品责任适用原则无过失责任原则 二 适用范围1 产品指可以移动的产品 不包括被级农产品和戏博用品 2 生产者 1 制成品的制造者 2 任何原材料的生产者 3 零部件的制造者 4 任何进口某种产品在共同体内销售 出租 租赁或在共同体内以任何形式经销该产品的人 5 任何将其名称 商标或其他识别标志置于产品之上的人 6 如果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