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桩基设计指导书范文 桩基设计指导书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学院港航教研室1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步骤及计算公式(按新桩基规范JGJ94-xx)(一)桩型选择与桩长确定,初选承台埋深(参见教材240页)?尽量使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面以上且土质较好的土层内。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 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不易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类石土尚不应小于1.5m。 ?对存在淤泥层等压缩性很大的土层时,宜考虑负摩阻力,如采用简化计算不考虑摩阻力时,不应计入淤泥层及以上土层的摩阻力。 此时,桩进入稳定土层的长度宜取大值,如5-8m。 ?如各种条件许可,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以使端阻力充分发挥。 嵌岩桩要求桩底下3d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穴和空隙分布。 ?桩顶嵌入长度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对大直径桩宜100;对中等直径桩宜50。 ?绘制桩长确定示意图。 (二)初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据双桥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4)Quk?.qc.Ap?p?li?ifsi?对灌注桩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7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取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的一半。 2.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此时尚未进行桩身结构设计,故近似按轴心受压素混凝土桩计算。 参见教材219页公式8.10)R?cfcAp?基桩成桩工艺系数?c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c=0.85; (2)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c=0.90; (3)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c=0.70.8; (4)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c=0.6。 二者比较,取较小值。 (三)确定桩数及桩的平面布置对边柱,取柱下独立承台;对中柱,因两柱间距较小,荷载较大,故将两中柱下做联合承台。 1桩数确定FK?GKFKn?n?先按中心受荷初估R;(由于此时承台平面尺寸尚未确定,可按R初估,考虑偏心荷aa载作用较大,将n放大1.11.2倍后取整数。 )2确定承台平面尺寸(参见承台尺寸的构造要求见教材243页),绘制桩的平面布置图(参见教材2422注1d圆桩直径或方桩边长,D扩大端设计直径。 2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规定。 3当为端承型桩时,非挤土灌注桩的“其他情况”一栏可减小至2.5d(四)确定基桩竖向承载力及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1基桩竖向承载力确定?新桩基规范规定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2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3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4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不考虑地震作用时R?Ra?cfakAc A?nAps?考虑地震作用时a?a?R?RfAA?cak1.25n式中?c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5.2.5取值;f ak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A c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A ps为桩身截面面积;A为承台计算域面积。 对于柱下独立桩基,A为承台总面积;对于桩筏基础,A为柱、墙筏板的1/2跨距和悬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跨距围成的面积,按条基计算;?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采用。 2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桩基单桩承载力验算,中心受荷仅满足 (1)式,偏心受荷 (1) (2)应同时满足。 Nk?Ra?1?Nkmax?1.2Ra?2?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桩基单桩承载力验算,中心受荷仅满足 (1)式,偏心受荷 (1) (2)应同时满足。 NEk?1.25Ra?1?NEkmax?1.5Ra?2?式中F?GkNk?k nF?GkMxkymaxMykxmax Nkmax?k?2nyixi23注本次设计可按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情况进行验算。 注1表中sa/d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c/l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 当计算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sa=(A/n),A为承台计算域面积,n为总桩数。 2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c可按单排桩条基取值。 3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1.5d时,c按非条形承台取值。 4对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c宜取低值。 5对于饱和黏性土中的挤土桩基、软土地基上的桩基承台,c宜取低值的0.8倍。 1/2(五)桩基沉降验算计算矩形桩基中点沉降时,桩基沉降量可按下式简化计算az?ai?1zi?1s?e?s?4?e?p0?ii Esii?1n_?式中p0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承台底的平均附加压力;-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矩形长宽比a/b及深宽比zi2zizi?12zi?1,可按规范附录?,?bBcbBcD(或教材81页表)选用。 ?桩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按应力比法确定,即计算深度处的附加应力z与土的自重应力c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4式中?j附加应力系数,可根据角点法划分的矩形长宽比及深宽比按规范附录D(或教材 54、56页表)选用。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e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式中nb矩形布桩时的短边布桩数,当布桩不规则时可按上式近似计算;C 0、C 1、C2根据群桩距径比sa/d、长径比l/d及基础长宽比Lc/Bc,按本规范附录E确定;Lc、Bc、n分别为矩形承台的长、宽及总桩数。 ?当无当地可靠经验时,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按下表选用。 对于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的灌注桩,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桩端持力土层类别,乘以0.7(砂、砾、卵石)0.8(黏性土、粉土)折减系数;饱和土中采用预制桩(不含复打、复压、引孔沉桩)时,应根据桩距、土质、沉桩速率和顺序等因素,乘以1.31.8挤土效应系数,土的渗透性低,桩距小,桩数多,沉降速率快时取大值。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注1E s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S?AiAi?EsiAi为第i层土附加压力系5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可近似按分块面积计算;2可根据Es内插取值。 计算桩基沉降时,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采用叠加原理计算;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可按独立基础计算。 678(六)桩身结构设计1桩身受力钢筋计算(参见教材 242、243页)2吊环配筋计算(预制桩)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中对吊环规定在构件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2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大于50N/mm2。 ?l?两点起吊,每个吊环所受拉力R?q?2?两点起吊,每个吊环所受拉力每个吊环应配受力钢筋(七)承台设计1抗冲切计算 (1)柱对承台板冲切验算对于柱下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As?R2f y12?0lF?式中x?b?a?c0y0yh?ca0?x?t hp0fh(5.9.7-4)0x、0y可按式(5.9.7-3)求得,?0x?a0x/h0/,?0y?a0y/h0/,?0x,?0y均应满足0.251.0的要求;?0?0.84(5.9.7-3)?0?0.2h c、b c分别为x、y方向的柱截面的边长;a ox、a oy分别为x、y方向柱边离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 对于柱下矩形独立阶形承台受上阶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9Fl?2?1x?b1?a1y?1y(h1?a1x)?hpfth10式中?1x、?1y由公式5.9.7-3求得,?1x?a1x/h10,的要求;?1y?a1y/h10;?1x、?1y均应满足0.251.0h 1、b1分别为x、y方向承台上阶的边长;a1x、a1y分别为x、y方向承台上阶边至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对于柱下两桩承台,宜按深受弯构件(lo/h5.0,lo1.15ln,ln为两桩净距)计算受弯、受剪承载力,不需要进行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承台受位于柱(墙)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基桩冲切的计算?四桩以上(含四桩)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Nl?1xc2?a1y/2?1y?c1?a1x/2?hpfth0(5.9.8-1)?1x?0.560.56,?1y?1x?0.2?1y?0.210?对于三桩三角形承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底部角桩Nl?11(2c1?a11)?hptan?12fth0(5.9.8-4)?11?顶部角桩0.56(5.9.8-5)?11?0.2Nl?12(2c2?a12)?hptan?22fth0(5.9.8-6)?12?式中0.56(5.9.8-7)?12?0.2? 11、?12角桩冲跨比,?11?a11/h0,?12?a12/h0,其值均应满足0.251.0的要求。 0a 11、a12从承台底角桩顶内边缘引45冲切线与承台顶面相交点至角桩内边缘的水平距离;当桩(墙)边或承台变阶处位于该45线以内时,则取由柱(墙)边或承台变阶处与桩内边缘连线为冲切锥体的锥线。 2抗剪切计算柱(墙)下桩基承台,应分别对柱(墙)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贯通承台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 当承台悬挑边有多排基桩形成多个斜截面时,应对每个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 ?柱下独立桩基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0V?hs?ftb0h0(5.9.10-1)11?1.75(5.9.10-2)?1?hs?(8001/4)(5.9.10-3)h0式中V不计承台及其上土自重,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f 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b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h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承台剪切系数;按公式(5.9.10-2)确定;计算截面的剪跨比,x=ax/h0,y=a y/h0,此处,a x,a y为柱边(墙边)或承台变阶处至y、x方向计算一排桩的桩边的水平距离,当3时,取=3;h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02000mm时,取h0=2000mm;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2)对于阶梯形承台应分别在变阶处(A1-A1,B1-B1)及柱边处(A2-A2,B2-B2)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图5.9.10-2)。 计算变阶处截面(A1-A1,B1-B1)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均为h10,截面计算宽度分别为by1和bx1。 计算柱边截面(A2-A2,B2-B2)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均为h10+h20,截面计算宽度分别为对A2?A2by0?by1?h10?by2?h20h10?h20(5.9.10-4)对B2?B2bx0?bx1?h10?bx2?h20(5.9.10-5)h10?h20 (3)对于锥形承台应对变阶处及柱边处(A-A及B-B)两个截面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图5.9.10-3),截面有效高度均为ho,截面的计算宽度分别为对A?A by0?h?1?0.520h0?h20h0?by2?1?by1?bx2?1?bx1?by1(5.9.10-6)?bx1(5.9.10-7)?对B?B bx0?1?0.5123受弯计算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正截面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两桩条形承台和多桩矩形承台弯矩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变阶处(图5.9.2a),可按下列公式计算Mx?Nyii(5.9.2-1)My?Nixi(5.9.2-2)式中M x、M y分别为绕X轴和绕Y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x i、y i垂直Y轴和X轴方向自桩轴线到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N i不计承台及其上土重,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反力设计值。 (2)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距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等边三桩承台(图5.9.2b)M?Nmax3(sa?c)(5.9.2-3)34式中M通过承台形心至各边边缘正交截面范围内板带的弯矩设计值;N max不计承台及其上土重,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三桩中最大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反力设计值;s a桩中心距;c方柱边长,圆柱时c=0.8d(d为圆柱直径)。 2)等腰三桩承台(图5.9.2c)M1?Nmax0.75(sa?c1)(5.9.2-4)234?Nma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