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ppt_第1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ppt_第2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ppt_第3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ppt_第4页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FP增长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16年7月 张自然 本文背景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 2011年开始出现减速趋势 2010 2011 2012 2013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0 2 8 7 8 2 7 67 2013年时预计后几年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必然趋势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结构性减速期 研究现状 一 研究现状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三 实证结果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研究现状 全要素生产率 TFP TotalFactorProductivity 是指各要素 如资本和劳动等 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 或技术效率变化 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因素 是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例或所有要素投入的某种加权平均 反映在经济增长贡献上 表现为不能由要素投入的增长来解释的产出增长部分 研究现状 1 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变化的观点 2 全要素生产率是免费午餐的观点 3 全要素生产率是无知的观点 我们认为 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体现了技术和效率变化 当然也包含少量的 免费的午餐 部分 TFP具有正的外部性 研究现状 对具体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对中国经济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对中国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和区域差距 研究方法 一 增长核算法包括索洛增长核算法 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 指数法和对偶法等二 考虑技术效率的前沿分析法包括随机前沿分析法 SFA 和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研究方法 一 增长核算法要求市场完全竞争 规模报酬不变 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 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保持不变 且不能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 现实表明技术进步也与政策 制度等因素有关 指数法与对偶法也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方法 二 考虑技术效率的前沿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 SFA 是Farrell等人在索洛的基础上引入技术效率的测定方法 主要用来研究TFP的变动 技术效率和分配效率等 Coellieta1 1998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可以分解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 确定生产函数以及资本和劳动的产出份额 研究方法 二 考虑技术效率的前沿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需要假定特殊的函数形式 涉及参数函数的估计 由于随机前沿分析法 SFA 考虑了随机冲击的影响 所得结果比较能反映长期经济规律 且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采用计量方法进行分析 具有经济理论基础 只要模型选择合适 其分析的结论政策导向意义比较明确 研究方法 二 考虑技术效率的前沿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 缺点是模型或者数据的微小变动都对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由于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 时间跨度大 涉及到的城市众多 且城市间发展不均衡 很难用统一的生产函数来描述 研究方法 二 考虑技术效率的前沿分析法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是用数学规划的方法进行分析 无需对生产函数和无效率项的分布进行假设 没有规模报酬不变 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相关限制 也不需要对参数进行估计 无需考虑投入产出价格 在存在价格扭曲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研究方法 生产力指数构建无需考虑诸如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假设 在经济单位行为未知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生产力指数的可分解性 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的深化分析 也不需对市场竞争状况做出假设 它使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构建出最佳实践面 同时允许技术非效率的存在 并且是确定性分析方法 不考虑随机冲击的影响 其好处是所分析结果比较稳定 当数据调整时 只是相关年份会进行变化 其他部分则保持不变 研究方法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虽然没有对前沿结构进行设定 不会引起由于函数估计不准确而带来的系统性偏差 但是它没有考虑由于偶然 数据问题 如极端值 和测量误差等原因引起的随机误差项 就是说Malmquist指数法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Fareetal 1994 构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来分析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研究方法 Malmquist指数最初由瑞典经济学和统计学家StenMalmquist 1953 提出 Cavesetal 1982 Charnesetal 1978 Fare Grosskopf Lnolgren和Ross 1989 Fare Grossopf Norris和Zhang 1994 在实证分析中 研究者普遍采用Fareetal 1994 构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 研究方法 Malmquist指数在规模报酬不变时 CRS 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 TP 和技术效率指数 TEC 规模报酬可变 VRS 时技术效率指数 TEC 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 PEC 和规模效率指数 SEC 研究方法 在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CRS 的条件下 Malmquist指数测度了在时期t的技术条件下 从时期t到t 1的技术效率的变化 从t时期到t 1时期 度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TFP的Malmquist指数 1 研究方法 其中第一部分TEC 是生产相对效率变化指数 表示从t到t 1期的技术效率变化程度 也称为 追赶效应 或者 水平效应 它衡量决策单位生产靠近当期生产前沿边界的程度 当TEC 1 表明决策单位的生产更接近生产前沿边界 相对技术效率有所提高 反之表示技术效率下降 第二部分TP为从t期到t 1期生产技术变动值的几何平均数 即从t到t 1期的技术进步 代表两个时期内生产前沿边界的移动 称为 增长效应 TP 1表示技术进步 反之表示技术衰退 2 研究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ataEnvelopmentAnalysis DEA 的非参数分析法求解式 2 的四个距离函数和一个凸性假设即可 3 4 数据处理 GDP产出数据采用264个城市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采用以1990年为基期的各市的GDP 其中涉及到辖区调整 县调整为区 包括巢湖市分拆分别并到不同的城市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并采用不变价格GDP增长倍数的方法倒推基年的当年GDP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整了城市的常住人口数 通过常住人口的变化来调整相关投入产出 数据处理 2 固定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来计算固定资产存量 计算方法是将第个城市的第t年的固定资本存量表示为 数据处理 2 固定资本存量1990年各市的固定资本存量由各省区市固定资本存量按当年各市占各省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来确定 把各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照全国的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换算成各市的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各市1991年后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直接引用 中国统计年鉴 中各省区市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 再将以上一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换算成以1990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 数据处理 3 劳动投入 劳动者报酬 总劳动时间 通过平均劳动时间乘以就业人数取得 劳动者人数 通常采用就业人数 劳动投入采用中国264个城市年末全市就业人口数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1 1990 2011年间中国264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 4 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1 66 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主要作用 技术进步起着补充作用 TEC 0 4 TP 0 1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2 264城市1991 201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与通过30个省区市得到1991 2011年间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3 1991 2011年间中国264城市的平均技术进步情况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中国全国东 中 西部地区城市TP增长情况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中国城市分区平均技术效率变化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中国城市分区平均技术效率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中国城市分区平均纯技术效率变化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 中国城市分区平均规模效率变化 实证结果 1 TFP增长情况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 TFP平均增长年均为3 0 东部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3 4 其次是中部地区 年均TFP增长1 3 中部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11 3 最后是西部地区 年均TFP增长为0 8 西部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6 9 实证结果 TFP增长情况 实证结果 TFP增长情况 TFP增长 资本和劳动对GDP的贡献率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从1990 2011年整个阶段来看 全国 中 西部地区GDP增长趋势值与TFP增长趋势值成负相关 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与TFP增长呈现较弱的正相关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将1990 2011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990 1999 第二个阶段 2000 2007 第三个阶段 2008 2011 第一阶段全国 东 西部GDP增长趋势与TFP增长趋势显著相关 相关度分别为0 982 0 990和0 926 就中部地区呈弱相关 相关系数为0 354 第二阶段全国 东 中和西部地区GDP增长趋势和TFP增长趋势高度负相关 第三阶段 仅东部地区城市GDP增长趋势与TFP增长趋势高度正相关 相关度高达0 996 全国 中 西部GDP增长趋势与TFP增长趋势高度负相关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全国 中 西部地区GDP增长率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率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而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与固定资本存量成极弱的负相关性 全国 东部 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GDP增长率趋势值和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率趋势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 801 0 086 0 967 0 881 其中中部地区的相关系数高达0 967 极其相关 说明扩大中 西部地区城市的投资仍然可以提高GDP潜在增长率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按三阶段考虑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与GDP增长趋势之间的相关情况 第一个阶段全国 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与GDP增长趋势高度负相关 中部地区城市则呈现弱负相关 第二个阶段全国 东 中和西部地区城市GDP增长趋势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5 第三个阶段全国 中 西部地区城市GDP增长趋势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高度相关 而东部地区城市GDP增长趋势已经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显著负相关 说明东部地区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难推动GDP增长了 而中 西部地区则仍然可以通过提高固定资本存量增长来促进GDP增长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综合来看 TFP增长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对于GDP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是互补的 当TFP增长与GDP增长趋势相关系数较高的时候 资本与GDP增长趋势的相关系数则较低 当TFP增长趋势与GDP增长趋势相关系数为负时 固定资本存量增长与GDP增长趋势相关系数为正 反之亦然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全国GDP增长率趋势值与劳动增长率趋势值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高达0 833 而东 中 西部地区城市GDP增长率趋势值与劳动增长率相关性由低到高分别为 0 473 0 648 0 686 与东 中 西部地区劳动增长率的高低相反 即劳动增长率高的地区GDP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的相关性反而较低 劳动增长率低的地区GDP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的相关性相对要高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分阶段来看GDP增长趋势与劳动增长趋势的相关性 第一阶段中部地区城市呈弱相关 第三阶段东部地区城市呈高度负相关 其他阶段均高度相关 东部城市已经难以依靠劳动的增加来提高GDP潜在增长率 而中 西部城市劳动增长的提高仍然能有效地提高其潜在增长率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第二 三阶段GDP增长趋势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和劳动增长趋势相关性趋于一致 两者均TFP增长趋势相关性相反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GDP增长趋势和TFP增长趋势相关性方面 1990 2011年间平均来看 相关系数高于0 9的城市有12个 08 0 9之间的城市有16个 0 7 0 8之间的城市有9个 0 6 0 7之间的城市有14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116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54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分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 GDP增长趋势和TFP增长趋势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达144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只有45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28个 第二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则只有26个 而高度负相关的城市则有190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16个 第三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有85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167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则只有2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GDP增长趋势和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方面 1990 2011年间平均来看 相关系数不小于0 9的城市有76个 0 8 0 9的城市有37个 0 7 0 8城市仅有23个 0 6 0 7的城市仅有17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则有41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33个 而弱负相关的有29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分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 GDP增长趋势和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仅58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达143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12个 第二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则达188个 而高度负相关的城市则只有26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只有13个 第三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达192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57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则只有4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GDP增长趋势和劳动增长趋势方面 1990 2011年间平均来看 相关系数大于0 9的城市有32个 相关系数在0 8 0 9之间的城市有35个 0 7 0 8城市有24个 0 6 0 7的城市仅有27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则有59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33个 而弱负相关的城市有39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分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 GDP增长趋势和劳动增长趋势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有107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87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只有18个 第二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则达138个 而高度负相关的城市则只有29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只有12个 第三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达171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85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则只有2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全国 东 中 西部地区城市GDP增长率趋势图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从264城市GDP潜在增长率曲线的形态来看 2008年以来 东部地区城市的潜在增长率呈现出下降趋势 东部地区城市GDP增长趋势已经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趋势和劳动增长趋势显著负相关 说明东部地区城市靠提高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和劳动增长已经难以提高GDP潜在增长率了 但第三阶段东部地区城市GDP增长趋势与TFP增长趋势高度正相关 说明提高TFP增长对提高东部地区城市GDP潜在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GDP增长率和TFP增长波动相关性比较高 1990 2011年间全国 东部 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平均GDP增长率波动与TFP增长率波动相关性较高 相关系数分别为0 803 0 810 0 765和0 746 东部地区的GDP增长率波动与TFP增长波动相关性大于全国平均和中 西部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GDP增长率波动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率波动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 全国 东部 中部和西部GDP增长率波动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率波动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03 0 214 0 201 0 426 全国 中 西部地区GDP增长率波动与就业增长率波动成非常弱的正相关性 而东部地区GDP增长率波动与就业增长率波动成非常弱的负相关性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分阶段来看 第一 二阶段 全国 东 中和西部地区城市GDP增长波动与TFP增长波动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在0 829以上 第三阶段全国 东部地区城市GDP增长波动与TFP增长波动呈弱相关性 中部地区城市则呈现极弱相关性 而西部地区城市则呈弱负相关性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GDP增长波动与固定资本存量波动相关性来看 第一阶段 全国 东 中和西部地区城市均呈负相关 第二阶段 全国 中 西部地区城市呈弱负相关 仅东部地区城市呈较弱正相关 第三阶段 全国 东 中部地区城市呈极弱正相关 仅西部地区城市呈弱正相关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从GDP增长波动与劳动增长波动来看 第一阶段全国 东部地区城市呈弱负相关性 中 西部地区呈较弱正相关性 第二阶段全国 东部地区城市呈正相关性 中 西部地区城市呈弱正相关性 第三阶段 全国 东 中部地区城市呈负相关性 西部地区则呈高度负相关性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GDP增长波动和TFP增长波动相关性方面 1990 2011年间平均来看 没有相关系数为负的城市 相关系数高于0 9的城市有42个 08 0 9之间的城市有80个 0 7 0 8之间的城市有54个 0 6 0 7之间的城市有43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分三个阶段来看GDP增长波动和TFP增长波动 第一个阶段 除一个城市弱负相关外 其他城市均正相关 其中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达129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1个 第二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则只有57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只有5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29个 第三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只有37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56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则也有62个 第一阶段高度相关的城市最多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GDP增长波动和固定资本存量增长波动方面 1990 2011年间平均来看 没有相关系数大于0 8的城市 0 7 0 8城市仅有1个 0 6 0 7的城市仅有2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则有129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5个 而弱负相关的有122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按三个阶段来说 第一个阶段 GDP增长波动和固定资本存量增长波动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没有 弱正相关的城市有107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23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达118个 第二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则仅1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有75个 而高度负相关的城市则有51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80个 第三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有22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有73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32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则有55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GDP增长波动和劳动增长波动方面 1990 2011年间平均来看 没有城市相关系数大于0 8 0 7 0 8城市仅有1个 0 6 0 7的城市仅有2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则有160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2个 而弱负相关的城市有92个 实证结果 2 TFP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 按三个阶段来说 第一个阶段 GDP增长波动和劳动增长波动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没有 弱正相关的城市有112个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11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达108个 第二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则仅3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有122个 而高度负相关的城市则只有14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有69个 第三阶段相关度高于0 9的城市9个 弱正相关的城市有60 高度负相关的城市有85个 弱负相关的城市则有76个 结论 1 全国 东 中和西部地区城市TFP增长均呈下降趋势 2 资本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逐步减小 已经不能走以往那种依赖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 结论 3 从GDP增长趋势和各要素的增长趋势来看 1 仅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与TFP增长呈现较弱的正相关 而且第三阶段仅东部地区城市GDP增长趋势与TFP增长趋势高度正相关 相关度高达0 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