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pt_第1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pt_第2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pt_第3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pt_第4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主讲 杜春华单位 学校办公室联系ch 1 大纲 导言一 2008整体回顾 由升转降 形势严峻二 2009年我国重要经济指标走势预测三 2009年展望 挑战与机遇同在四 当前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抉择 2 导言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2009年1月24日向中国网提供的经济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宏观经济蓝色预警 上半年经济将继续下探 主要观点 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23 4点 突破 稳定 边界 进入 趋降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 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 国际经济形势严峻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3 2008年全年GDP增长率为9 2009年全年增长率预计为8 3 2009年宏观政策将推动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平稳增长 初步预计2009年1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8 6 外部需求仍在缩减 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预计仍处于下滑态势 4万亿的政府投资将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1季度回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推动物价指数止跌回升 2009年中国整体经济有望在第三季度止跌回升 4 5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较高 估计现是9 8 2007年是我们经济运行的最高峰 周期的波峰 2007年的增长率是最高点 2009年会进一步下滑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 或地区 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 或者说一国 或地区 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这里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 也包括人力资源 技术和管理 还包括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 一 2008整体回顾 经济运行由升转降 形势严峻 7 一 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12月突破 稳定 边界 进入 趋降 景气灯图中过半指标已转冷 宏观预警指数从2007年开始逐渐下滑进入 绿灯区 2008年年末进入 浅蓝灯区 8 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 工业增加值从10月份开始由 稳定 迅速转为 过冷 财政收入在2008年经历了由 过热 到 趋热 稳定 趋降 到现在的 过冷 商品房销售额一路蓝灯 可见2008年房地产行业危机重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逐渐由 趋热 转为 稳定 9 2003年以来新一轮高增长期 在2007年达到了11 9 11 4 的GDP增长顶峰 经济偏快增长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使得2008年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 特别是对外依存度过高带来巨额外贸顺差 造成外汇储备迅速增长 货币对冲造成市场中流动性过剩 资产价格 泡沫化 严重 股市和房市开始出现较大规模调整 这样的现实宏观经济背景 导致货币政策方向从 适度从紧 调整为 从紧 10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引爆 美联储紧急启动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把危机压制在萌芽状态 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大幅降息 加速地美元贬值直接催生了商品市场的泡沫 国际油价 铁矿石等初级商品的价格暴涨 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 汇率的大幅升值 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空前的压力 沿海地区开始出现大面积中小企业倒闭 11 次贷危机连锁反应示意图1 次贷危机连锁反应示意图2 13 这一情况无疑引起了中央高度关注 决策层进行密集调研 2008年7月25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 一保一控 即确保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工业生产开始快速跳水 领先指标显示经济加速恶化 2008年11月9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财政政策从 稳健 转为 积极 货币政策从 从紧 转为 适度宽松 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 明确要求 出手要快 出拳要重 措施要准 工作要实 14 15 16 2008年12月8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 五个把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 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07年 17 1 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 比上年增长9 0 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 增长5 5 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 增长9 3 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 增长9 5 二 我国重要经济指标 2008年走势图 06年 05年 08年 04年 03年 02年 18 2 三驾马车 固定资产投资 消费 进出口2008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 比上年增长25 5 增速比上年加快0 7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 城乡消费旺盛 全年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 07年12月 08年12月 19 3 工业增加值2008年工业生产增长放缓 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 9 增速比上年回落5 6个百分点 2007年为18 5 分所有制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 1 集体企业增长8 1 股份制企业增长15 0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 9 分轻重工业看 重工业增长13 2 轻工业增长12 3 分地区看 东 中 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 6 15 8 和15 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 7 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是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 4 物价指数2008年价格涨幅前高后低 下半年逐步回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 9 涨幅比上年提高1 1个百分点 其中 城市上涨5 6 农村上涨6 5 7 22 23 1 先行指标 持续下降 经济持续降温9月份三大经济体先行指数表明其经济正在继续降温 经济增长放慢到什么程度 将取决于利率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 三 国际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92 5 100 5 89 0 24 2 失业率 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创新高美国在去年12月 美国失业率已经飙升到了16年以来的最高值7 2 欧元区失业率到11月升至7 8 日本11月份的失业率为4 6 比上个月上升了0 1个百分点 为连续两个月上升 3 9 3 9 6 9 7 7 7 3 4 9 7 5 4 0 4 5 25 3 消费进一步放缓 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11月份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4 9 与上月相比上升6 1点 7月至11月 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致徘徊在 20点左右 是2003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11月份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到28 4 为近26年以来的新低 日本 美国 欧元区 11月 11月 7 11月 26 4 生产 企业家信心低迷11月份三大经济体企业家信心指数在10月基础上继续大幅下滑 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降到了36 2 为1982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 欧元区 日本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 25和35 1 分别是欧元区1993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和日本10来年最低点 日本 美国 欧元区 11月 11月 11月 二 2009年我国重要经济指标走势预测 28 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不亚于2008年 只要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得当 作为一个经济基本面仍比较好的 大国经济体 中国经济可以在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 获得8 9 的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也可以维持在3 以下 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除了金融部门直接持有国外机构不良资产 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之外 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世界经济减速 出口需求会下降 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出现会对人们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从国内环境看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仍是宏观调控应平衡的首要关系 保增长 防通胀 是宏观调控的正确选择 由2008年的防通胀为主 转为2009年保增长为主 关于经济增长 从供给角度看 生产能力不是问题 主要看生产成本的上升程度和信贷资金的松紧 看内外需求 29 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 预测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经济有望在第三季度止跌回升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将保持在8 3 左右 2009年中央政府拟定为8 城镇登记失业率4 6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个 一 国内生产总值 2009年全年增长率预计为8 3 30 2008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 PurchaseManagementIndex 采购经理人指数 比2008年11月略有回升 从11月的38 8 升到41 2 这表明国内制造业恶化情况有所减轻 与此同时 国内发电量增速迅速下滑的迹象在2008年12月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 工业增加值 2009年显出回升趋势 PMI指数2008年从11月的38 8 升到12月的41 2 11月 31 2008年12月同比下降6 4 和11月份环比上升6 8 11月 32 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对刺激消费 恢复信心将发挥很大的影响 而且会带动大量社会投资 对促进经济恢复起到带头作用 如图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数和各项贷款当月增速在2008年底有所回升 投资效应已体现 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拟新增1 18万亿元 三农 安排7161亿元 中央政府拟赤字7500亿元 全国财政拟赤字9500亿元 三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回暖预计在一季度 33 国家扩大内需的的政策初见成效 2008年1 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在高位运行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物流指数是进出口贸易状况最直接的反映指标 从2008年4月份开始 物流指数一直处于下滑态势 到2008年末已经降至99 5 由此体现出进出口贸易形势的严峻性 四 对外贸易 下滑趋势还将继续 44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 外部需求仍在缩减 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预计仍处于下滑态势 下半年如果国际经济止跌回稳才能明显好转 45 从目前的形势看来 我们对2009年消费持乐观期待 因为目前政府出台的一些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初步发挥效用 A股成交额在2008年底开始上扬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也逐步上升 这将有力的促进2009年消费平稳增长 初步预计 2009年1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8 6 2009年中央政府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 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CPI拟定为4 五 消费 宏观政策将推动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平稳增长 46 47 48 49 50 51 五 物价指数 一季度末有望反弹 目前 央行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存款定期化有望结束 货币流动性上升空间增大 预计CPI将于1季度末见底反弹 2009年中央政府拟定CPI4 52 53 54 55 56 57 三 2009年我国经济指标展望 挑战与机遇同在 59 一 三大冲击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 1 去存货化 成为2008年10月份以来中国工业急剧下滑的主要动力从2007年开始 中国经济就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存货积累过程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引爆 催生了商品市场的泡沫 通货膨胀与通胀预期的不断攀升 促使企业囤积存货 尤其是原材料存货 2008年1月份后进一步加剧 2 出口负增长可能是2009年最为确定性的事件出口的挑战在2008年年末已经开始显现 2009年到出口会有一个更加猛烈的下降 因为中国一半以上是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的进口就是出口的先行指标 60 二 房价调整或会加剧 大多数专家公开的意见是中国的房价不会大降 美国近90 的城市化率决定了在泡沫破灭后 可能永远也回不到2006年的高点 中国43 的城市化率 有效城市化率只有28 是中国房地产的最大基本面 产生的潜在需求如何变成现实需求是有条件的 它取决于城市化进程 收入分配的改善 金融服务能力 更关键的是价格 3 房地产部门的衰退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块主体 制造业 房地产和政府基建投资 房地产是核心 61 三 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成效关键在于带动民间需求 在出口不振 消费乏力的情况下 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增加财政支出对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短期宏观效果会比较明显 能否使经济摆脱下降趋势 重新进入快速增长的通道 关键还要看这4万亿能否带动起民间的需求 中国现在1个单位GDP增量需要5个单位甚至更多投资来带动 等于货币进去了 产出的实际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少 如果4万亿的政府投资不能促进既有的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模式明显变化的话 仅仅是为了减缓短期经济下滑 那么2010年后 中国经济还得看外需 四 当前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抉择 62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理性的抉择是 通过 建机制 调结构 慢转弯 来突破困境 实现 稳中求进 的目标 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成功经验 可以将 渐进 改革的手法 移植到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 即 渐进 调控 渐进 转型 中国经济走到目前的阶段 再不转型已经走不下去了 但转得太快也不行 2009年中央的基本方针是 保增长 保稳定 保民生 63 党的十七大报告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64 1 钢铁业 控制总量 淘汰落后 2 汽车 调整规划力推产业重组3 装备制造 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重组4 电子信息 强化自主创新5 纺织业 提高出口退税率 由14 提高至15 6 石化产业 停批扩大产能项目7 有色金属 推动行业企业兼并重组8 造船业 鼓励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9 轻工业 加快技术进步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