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中的中国礼仪——教师升旗仪式上的发言.doc_第1页
校园生活中的中国礼仪——教师升旗仪式上的发言.doc_第2页
校园生活中的中国礼仪——教师升旗仪式上的发言.doc_第3页
校园生活中的中国礼仪——教师升旗仪式上的发言.doc_第4页
校园生活中的中国礼仪——教师升旗仪式上的发言.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生活中的中国礼仪教师升旗仪式上的发言 校园生活中的中国礼仪教师升旗仪式上的发言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很荣幸能又一次站在这里作“国旗下的发言”,今天我们还是顺着近期的话题,来说一说中国的礼。 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 西方语言中没有中国“礼”的准确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在古代中国,从家庭到家族、国家,都是按照“礼”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大到国家典章制度,小到人们的服饰、建筑、行为方式等等,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 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从本质上把握古代中国的文化,也就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先选择一个小的角度,从学校生活中寻找礼的踪迹。 说起学校生活中的礼,我们现在举行的升旗仪式就是其中一种。 升旗仪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 试想如果没有升旗仪式,这种对国旗的崇敬感哪里来?怎么养成?光凭嘴讲,是没有用的。 升国旗,还要奏国歌。 这就是礼和乐的完美结合。 你只要参加这个仪式,国旗神圣不可侵犯之心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升旗仪式的作用。 而我们古代的“礼乐教化”也是如此。 说完升旗仪式我们来谈谈学生的日常礼仪,首先就是每天起床的仪容。 仪容形象,最需强调一个清洁感。 从我们面容到整个身体、仪表,都有一个清洁感的要求。 清洁感是仪容礼仪的第一要义,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可以让自己不修边幅。 学校是进行文化教育的场所,本身就属于“礼”的范畴,在这样一个庄严的场所中活动,披头散发、浓妆艳抹、奇装异服都是不适合的。 到了学校以后就会遇到许多老师和同学,接着就是问候之礼。 早晨第一次见面,按照中国的古代传统都要行磬折之礼,其实就是微微鞠躬问好。 然后在日间相遇也要互相问好招呼。 与此同时,问候时要面带微笑。 见面不问好给人傲慢的印象,问好没笑容给人敷衍的感觉,“和颜悦色”才能让人内心有亲切感。 上课前的起立问好是尊师重道的礼仪,整齐的动作和声音更能体现真诚的敬意。 散漫的动作,此起彼伏有气无力的声音会让人感到缺乏诚意的敷衍。 上课听讲坐姿要端正,趴在桌面上,斜靠在墙上,跷二郎腿,连续抖腿,把腿伸到走道上等等肢体动作都不合礼仪,给人懒散颓废的观感。 同学之间眉来眼去,窃窃私语,听课时随便插嘴等都是对师长的不尊重。 老师可以让学生坐着回答问题,但是学生还是尽量起立回答问题为好,就像侍坐篇中曾皙“舍瑟而作”的举动就胜过另外三个同学,虽然当时的情况是师生闲聊。 课间是否能文明休息也能观察一个人懂不懂礼。 学校需要安静的环境氛围,下课时大声喧哗,奔跑打闹不可取,因为安静是礼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小店里前呼后拥地买零食,垃圾桶塞买包装袋,废纸篓外满地纸团也是不懂礼,因为整洁是礼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路上或楼梯上慢走时不要等后面的人提醒再退到一边,主动把中间位置让出给有急事的人通过,因为谦让是礼的一种表现。 中午用餐也要注意礼仪,铃声响了不要狂奔出教室,文明下楼注意安全。 在打饭窗口前安静排队,维持好秩序。 点菜时抓紧时间,为后面的同学着想。 用餐时不要嘻哈笑闹,饭菜汤水不要撒出来污染桌面,饭后把餐盘集中到回收处,不要留在桌上给人杯盘狼藉的感觉。 午饭后有部分同学会到教师办公室请教问题,或订正或重默。 进门前先要敲门,征得老师同意后才能进入,切忌径直推门进入。 办公室中会有其他老师在休息,和自己任课老师交流时声音要轻,不妨碍他人休息。 出门时不要忘了轻轻把门带上,切忌推门就走,砰砰作响,或者让办公室门户大开。 多数学生对教导自己的人会表现出敬意,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校园里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 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我们就不可能在安全、整洁的校园里安心地学习,所以对给我们提供服务的保安师傅、清洁阿姨、食堂师傅们,我们也应该多说几句“谢谢”,“麻烦了”。 时常把礼貌用语挂在嘴边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