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oc_第1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oc_第2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oc_第3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oc_第4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 引言.1二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一)英语教学即文化教学.2(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3三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3(一)创设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41、利用课内教学环境营造跨文化氛围4(1)教室布置.4(2)课桌摆放.52、利用课外环境营造跨文化氛围5(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61、结合教材中英语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62、利用教材中的歌曲游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83、通过教材中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9(三)利用活动教学,拓展学生体验跨文化交际的渠道.101.通过主题活动培养跨文化能力.102.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跨文化能力.12四 结论.13参考文献.13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教学,通过文化与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培养其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此,本文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方法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nly kind of language teaching. Moreover, it looks into the cultures of the language. If we learn the language without understanding its cultural backgrounds, we wont be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erefore,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cultur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across cultures, and acquire goo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u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the methods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Keywords: the Necess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to develop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引言进入21世纪,“地球村”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加之世界文化热潮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这种时代特点促使人们普遍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已势在必行。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英语教育专家陈琳教授在介绍英语课程标准时特别指出:“语言学习与相关文化的了解是密不可分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列的教学总体目标中,有文化意识一项,要求儿童和青少年对其他国家,主要是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有所了解,逐步培养跨文化意识。”故而,为因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小学生思维敏捷、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对新知识充满着求知的渴望。在这个阶段,教师能重视对学生英语语感的训练、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将为语言进一步学习和更广泛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一)英语教学即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更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当然也是文化教学。它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多维、立体的思维方式和宽容、开放的情感,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使其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顺利进行交流。要实现这个任务,仅一味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时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突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工具的性质,否则英语教学与英语本身承载的文化将会被不适当地割裂开来。其后果就是,学生因为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常犯本可以避免的“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专家区分交际中的语言错误与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加严重。沃尔夫森(N. Wolfson)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太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里也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美国女孩Sally,因父母到中国工作而进入小学就读五年级。在学校里中国小学生对她感到十分好奇,总是问她: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Where are you going?Sally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疑惑,毕竟在她的国家,没有人会询问她这类私人问题(privacy)。这些问句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提问的内容涉及到英美人所谓的“私事”,违反了他们的说话规则。要老是有人问他们上述问题,便会使他们产生误解,认为中国人爱干涉他人的私事,更严重者,会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因此,我们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文体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用屠蓓(1994)的话来说, “对于外语教师来说, 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 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教授。”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开设课程、举办展览、开展课外活动等等。但最为直接有效地还是结合日常的英语教学、生活环境从事文化渗透。为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创设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1、利用课内教学环境营造跨文化氛围(1)教室布置中国大多数小学的教室布置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气氛,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以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刻苦,勇攀高峰。传统的布置方法实际上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行动,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其个性的发展。而英语国家教室的布置则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英语教师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趣味十足的布置:可以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用实物布置(如toy shop, fruit shop, clothes shop, bedroom等),或是英语手抄报展。布置完后,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平常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他们可以张贴书法作品、英文卡片、英语谚语集锦,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2)课桌摆放在课桌摆放方面,小学教室基本上都是按以下左图所示的“传统型”模式摆放,显示了国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比之下,英语国家的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对课桌可采取了“U模块型”的摆放(如下右图所示)。讲台讲台 “传统型” “ U 模块型”经过“ U 模块型”调整后的座位,教室中间留出了一块“舞台” 供学生自由表演和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多,更方便了,从而行之有效地达到既定教学目标。2、利用课外环境营造跨文化氛围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校尽可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促进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同时,利用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如“Christmas Day”、“ New Years Day ”等,通过讲座、英语剧表演、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多途径接触英语文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了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起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为此,英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1、结合教材中英语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英语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小学英语教材里面有很多有关英语传统文化的素材,如PEP Book5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中的文化主题是西方传统节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资料,运用有效的编排形式及教学策略,把C部分的相关内容适当整合到A、B部分的教学中去,把文化内容寓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到语言知识,又了解了英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常识。下面是看A教师的处理方法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A教师教学片段:T: Easter is around the corner.(以图片加语言简略介绍复活节的起源)将学生分为小组,打乱图片的顺序,要求学生按照记忆将它们重新排序,最接近的小组将打开神秘之盒(进入复活节彩蛋染色)。T: Lets dip Easter eggs.(利用多媒体给复活节彩蛋上色)T: Oh, how nice!在此情境学习该句型,并运用原有知识进行拓展how beautiful, how cool出示31页C部分Culture环节的第一幅画,介绍复活节送彩蛋的习俗。T: I have a gift for you. Guess! What is in the box?在猜的过程中强调问句的语调,为课文中猜数量做好铺垫。T: (在学生猜过多次之后) Open it and see!T: Oh, its an invitation.(盒子里是一张邀请函) Lets have an egg hunt.(复活节寻找彩蛋活动)出示课本31页出示31页C部分Culture环节的第二幅画,但对图上的对话进行改编Zip: How many eggs do you have?Mike: I have 20.Zip: How many eggs do you have?May: Lets count!Zip: 1 2 311! You have 11 eggs!May: Thats right!学习对话中的句型,并进行角色扮演。在这堂课上,A教师结合Lets talk的重难点句型,充分利用Culture中的图片,创设了富于趣味的情景,通过适当引入英语传统,不仅激活了教材,也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了解复活节、体验复活节,感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习得新知,也在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上得到了拓展。培养了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2、利用教材中的歌曲游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这里先看一个例子:在一堂复习课中,教师先运用“击鼓传花”游戏来进行语言的巩固操练,游戏中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物品的传递上,即使在鼓声停止时,仍在推推搡搡,拿到花的学生显得被动而无奈,语言训练的目的没有达到。后来教师改换了“Who is the lucky dog?”的游戏,即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传递玩具狗,音乐停止,玩具狗落在谁的手中,谁就是“1ucky dog”,有机会回答问题或角色表演。结果,每一个学生都为当一回“1ucky dog”而感到幸运和自豪。当他表现出色时,教师带领大家翘起大拇指,送给他一句“Youre really a lucky dog!”和传统的“击鼓传花”游戏有显著区别的是,在“Who is the lucky dog?”的游戏中学生不再千方百计地把机会推给别人,而是争先恐后,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同样的游戏,为什么换一个名称,就有迥然不同的效果?学生的表现足以说明了他们对“lucky dog”的理解,这就是文化的微妙作用。诸如此类的“Simon says“ Bingo” “Choochoo train”等英美传统教学游戏可灵活用于组织课堂中的语言操练,让学生于游戏中品味异国文化的趣味。此外,欧美国家的经典儿歌和歌曲也是学生体验、鉴赏异国文化的一个美丽窗口,不仅能有效辅助英语教学,还是快乐课堂的催化剂。如歌曲Old Macdonald展现了农场里各种动物的叫声,这可以辅助动物词汇教学;Ten Little Indians可以辅助数字词汇教学;Head,Shoulder,Knees and Toes可以辅助肢体词汇教学;One More Try可以鼓励学生不惧困难,勇敢尝试。还有许多有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强的经典歌曲,如 Yangkee Doodle Three Blind MiceMary Had a Little LambClementine等适合学生表演,深受学生喜爱,这种通俗文化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儿童具有无形的吸引力与感染力。3. 通过教材中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教材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大量存在。PEP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而是比较地道的英语。 又如PEP Book 5 Unit 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这一单元中的文化部分是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for good wishes,主要是让学生用英语来介绍本国的传统文化(元宵、粽子、月饼和饺子等传统食品)。教师可设计一个交际情境进行各国饮食习惯的对比。第一环节对比各国食物:the Fast Food,the Western style food and the Chinese food。第二环节:比较各种食物的吃法,I eat the hamburger (fast food) with my hands. I eat the beef (western style food) with a fork and a knife. I eat the noodles (Chinese food) with chopsticks.第三环节:对话交际和情景表演(替换关键词)。- Hello, Peter. What do you like? - I like the beef, because I can use the fork and knife.- Really? - Yes! Let me show you! I cut with the knife. I eat with the fork.(边说边示范动作。)- Great!第四环节:介绍spoon的用法。引出喝咖啡的文化:I mix the coffee and sugar with a spoon. I dont drink the coffee with the spoon. 第五环节: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饮食文化来摆餐具。Set the table for Chinese food. Set the table for Western Style food.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和英美国家人们的不同文化。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在教学中,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讲解中英方文化对“颜色”的不同运用。如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black”虽然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却存有差异,中文里的“鼻青脸肿”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来表示的,“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而非“red tea”;“green”在英文里还可以用来表示无经验、不成熟;“blue”一词在“You are blue.”句子中,则表示“伤心、难过”的意思。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逐渐减少受中文母语影响造成的语言误用。(三)利用活动教学,拓展学生体验跨文化交际的渠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的机会,还要想方设法密切结合日常生活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增加体验,从而把自己融人到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1通过主题活动培养文化能力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教师可适时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如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如PEP Book3 Recycle2 的主题是Merry Christmas,B教师对应组织学生合作开展“圣诞颂”晚会。圣诞前夕教师策划好班级联欢活动方案,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英语圣诞节目,并布置好教室,营造浓浓的圣诞节氛围。12月25日晚,老师和学生统一戴上圣诞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晚会。(1)Lead in 在Jingle Bells快乐的乐曲声中,教师宣布晚会开始。T: Good evening,boys and girls!Tonight we have the Christmas party,and lets have a good time!(2) Knowledge of Christmas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穿插圣诞树、圣诞卡片、圣诞袜、圣诞大餐的传说。)T:Who will you see at Christmas?(引出问题)How does Father Christmas come?Why does he give gifts?(观看童话剧表演Father Christmas,感受father Christmas的善良大爱。)(3)Listen to songsT:listen,the song of Christmas isSilent Night. Its so nice!(让学生聆听歌曲“Silent Night”,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学习哼唱歌曲,然后许个心愿,感受亲情和友情)(4) Exchange giftsT: where are your gifts? Now, please giv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wish her/him a merry Christmas. OK? Go!(学生交换礼品,相互祝愿)另外在新年联欢会上,让学生齐唱“Happy New Year”并辅之一定的舞蹈动作,大家互相赠送自做的贺年片,送上新年的祝福;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来到郊外野炊,指导学生制作南瓜饼等西方食物来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恩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感知。2.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跨文化人们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均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学生除了在课堂及校园里了解文化,社会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大课堂,有更丰富、更全面的英语文化信息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和尝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教育学生利用网络“零距离”地接触英美人士,从而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又如,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大批外籍人士来到中国,我们可寻找机会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用英语真实交流。再如,结合在我国举行的各种重大活动,如The Olympic Games,The World Exposition and The Asian Games等,开展诸如“小小自愿者”、“小导游”等活动,丰富和拓展他们的实践能力。随着学生与英语为民族语的“老外”的交流、沟通,他们的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也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与语言使用有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西方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立于不败之地。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 戚雨村. 语言文化对比J.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P13-24,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 余卫华.跨文化研究读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3 陈仕清. 英语新课程 理论与实践P172-186.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 4 王宗炎. 王宗炎英语教育自选集. 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25 胡文仲. 胡文仲英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