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专题——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专题——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3页
专题——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4页
专题——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专题外国小说欣赏高二语文陈智超一、考点解析【考点一:外国小说欣赏】(一)知识清单中国小说只有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外国小说则有8个基本元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话题重要概念、举例、观点叙述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墙上的斑点)和有限视角(桥边的老人)。叙述人称:第一人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场景场景即“场面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场景可以:(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主题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母题”。小说忌“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贴着人物写,就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贴着人物的言行写。分析小说,要注意人物的内心和言行。如娜塔莎、丹柯、朱阿等。扁平人物性格简单,如别里科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如美国小说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里的斯佳丽。情节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情节的运行方式有:1、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基本模式)(注意倒叙)2、摇摆。老人与海和变色龙均在摇摆中进行。3、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既“欧亨利式的结尾”:麦琪的礼物结构结构是一个“容器”: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牲畜林半张纸)。组织结构的方式可依赖情节,也可依赖情绪;可横向组合,也可层层推进;还可按心理时序而展开即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就是写潜意识的意识流小说。情感情感是小说的动力,作家根据情感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很长,十年也可以很短。悲悯情怀是最崇高的情感。情感的处理往往是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节制更能打动人。小说家要将情感不断积累升华,蓄势待发,比如山羊兹拉特。现代主义小说远离温情,崇尚“零度写作”,是出于工业化社会对人异化的反思,是情感的收敛。虚构虚构是小说的灵魂,小说是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博尔赫斯沙之书装神弄鬼,卡夫卡骑桶者信不信由你。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阅读小说的目的,不是去寻找事实,而是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想,感受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二)方法总结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知识梳理】文学作品的叙述按视角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而第三人称其实又分三种,分别是全知视角、受限视角和客观视角。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是绝大多数的故事所采用的手法,此外,历史文学作品也大多采用这一手法。在这种视角中,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的描写不存在任何客观限制,哪怕是世界上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的事,也可以写得活灵活现,比如他可以写一个人自杀前的心理独白,也可以写一个永无破获之日的案件真相。但有一点,那就是他写的必须是这部作品中的“事实”,举个例子,他不能在作品里先写“老王死了”,后来又说“老王其实没死,他是装的”,而只能借助作品中某个人物来“以为老王死了”。 第三人称中的“受限视角”就是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认知,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可以写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这个人物不可能了解,也不可以写这个人物不可能看到或知道的事实,顶多只能通过别人的转述得知。不少侦探作品采用“受限视角”,最著名的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所有的叙述都是从华生大夫的视角出发的,而非全知全能。 第三人称中的“客观视角”类似于电视台的新闻采访,作者把自己放在和读者同样的层面上,只能以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事件,他不会比读者知道得更多,因此没有作者的“优越感”,他和读者的认知是保持同步的,同样,用这种手法的话,也不能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只能记录人物展现在外的语言和行为,剩下的交给读者去评判,也就是只能记录人物“怎么说”、“怎么做”,但不能记录“怎么想”。【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2探究小说主题【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等等。【答题要领】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考点纠错】没有对小说进行整体把握,只从局部某一点草率作答,导致片面理解甚至误解小说主题;不联系文本具体分析,而是居高临下作架空分析;对主题的分析不到位,不能自圆其说。3分析人物形象【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考点纠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对人物的评价欠妥。4把握场景的功能【命题形式】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等等。【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场景的5点功能: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考点纠错】 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场景功能;作答时遗漏要点。5.了解情节安排及表现手法【命题形式】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答题要领】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此外,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炮兽一文的情节安排。 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考点纠错】对情节运行方式的判断不准;不能辨识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遗漏答题要点。6鉴赏小说结构艺术【命题形式】小说作者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等等。【答题要领】 对结构的分析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结构模式: “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考点纠错】 对小说的几种结构模式特点辨识不清;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命题形式】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等等。【答题要领】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考点纠错】 不能深入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把握不准;8. 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命题形式】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等等。【答题要领】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考点纠错】误把小说的故事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对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不甚了了。不能很好把握小说虚构了什么、怎样虚构以及为何要这样虚构等问题。二、真题回放2010年湖南卷水中的倒影【俄】索尔仁尼琴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1、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