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维度论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构建开题报告.doc_第1页
基于学习维度论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构建开题报告.doc_第2页
基于学习维度论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构建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基于学习维度论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构建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基于学习维度论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构建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学习维度论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构建开题报告 一、选题及其必要性20世纪,终身教育理念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席卷全球,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那种受过师范教育就能“一劳永逸”地当教师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教师职后培训正以其特有的社会适应性、形式灵活多样满足着不同主体的需要,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受到关注和支持,显示出方兴未艾的繁荣和发展态势。从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看,教师正式踏入社会之后的职后培训,更能促进其自我导向性的学习活动,并充分满足教师在其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的特殊需要。教师作为联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关键人物,更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恢宏观念,而参加职后培训便是教师实现其终身学习的有效实践形式。应该说,近年来教师职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们有所受益,但是,从效果来看,并非尽如人意,尤其在对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实效性不强,培训目标不明确,课程和教材不切教师实际需要;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观念滞后,培训模式单一,方法手段传统,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实际操作中没有划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培训方式;重视知识、理论学习,忽视教师经验案例和整体知识结构的重新优化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培训面狭窄,培训过程间断;以政策性手段强制督促教师参与培训,自愿程度低;促进培训实效的策略不系统等。由于学习不系统,低水平重复培训较多,许多教师对新的教育方法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学习维度论是由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罗伯特马扎诺(Robert JMarzano)博士提出的一种应用性教学原理。该理论将脑科学研究中关于人如何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对把握学习的性质和思维的特点、规划课程和教学评估等来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试图运用学习维度论的学习理论提出更系统、更具体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文献综述我国的幼儿教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在教师队伍的最底层,社会地位不高,受关注程度低,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幼儿教师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幼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近年来随着幼教改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幼儿教师的地位日渐提高,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也受到了关注。本研究试图对国内外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现状做一简单的梳理,内容主要涉及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价值取向、内容、方式、实效等方面以及学习维度论的相关研究,以期对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深入研究有所裨益,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实效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一)术语的变化与概念的界定、教师培训的术语变化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目前,随着人们对“教师”认识的变化,“教师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教师成长”(teacher growth)、“教师继续教育”(continuing teacher education)等一系列的术语纷纷出现,并受到普遍认可,使传统的习惯了的“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概念似乎越来越弱化,对“教师培训”的精确界定也更加困难。在过去,一般将“教师培训”看成是“在职教师培训”(inservice training),是与“职前培养”(preservice preparation)相对的,现在“在职教师培训”(inservice training)或者“教师培训”(staff development)术语有被“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所取代的倾向。1斯帕克斯和赫什(Sparks,D.& Hirsh,S.)曾表示,他们在文章中把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教师培训(staff development)、在职教育(inservice education)等作为完全可以替代的词汇交叉使用。2台湾学者罗水清也指出,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一般常于专业成长(profession growth)、教师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和教师培训(staff development)等交叉使用。3研究上对“教师培训”术语使用的不统一,以及使用上泛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对促进教师发展或开展教师培训的认识。介于此,本研究将统一使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这一术语。2、 概念界定国内,杨宏伟认为,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是专为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而安排的继续学习活动。4杜少玉等认为,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是使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5叶澜教授认为,教师职后培训是有组织地促进教师成长的在职教育计划。6国外,英国国家教育和科学部把教师职后培训界定为“教师在任教后参与的任何与其专业工作相联系的活动”。博拉姆认为,教师职后培训就是在具有初级专业证书之后,从事于初等和中等学校工作的教师和校长参于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其主要和唯一的意图是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态度,以便他们能更有效的教育儿童。可见,虽然国内外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在概念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强调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专业成长已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二) 学习维度论综述国内,马兰和盛群力教授于04年从美国引进学习维度论,并对其分类指标和促进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们认为,将脑科学研究中关于人如何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对把握学习的性质和思维的特点、规划课程和教学评估等来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9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未找到关于该理论在国内的实践运用研究。国外,该理论最先由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罗伯特马扎诺(Robert JMarzano)博士提出,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教育理论与研究转化为有效课堂实践,已经出版了25本著作。他提出学习维度论的五个维度:维度一:态度与感受;维度二:获取与整合知识;维度三: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四: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维度五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改革模式,学习维度论在美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9学习维度论产生于美国,现已有了很好的发展,并为美国的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内,虽然该理论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研究空间还相当大。(三)教师职后培训的价值取向综述国内,许卓娅教授认为,今天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价值取向应明确地转换为:侧重通过在岗的(扎根于岗位教育实践的)研究性的自我培训,培养具有探索职业未知问题的热情和具有发展职业实践的知识技术体系的态度和能力(即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自律性”或“职业主体性”)的反思型专家教师。10秦旭芳和庞丽娟一致认为,应将幼儿教师培训目标放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研究儿童、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地鼓励教师自我成长,促进其主动提高与发展。11白爱军等认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要给幼儿教师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实现会用、善用其所学。12国外,从查阅的文献来看,也基本认同国内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价值取向。也有论者认为,国外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价值取向已经由帮助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达标方向转为进一步帮助教师获得专业的发展。13综合上述论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国内外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价值取向主要是:是以更新知识为主要目标;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只要目标。国外幼儿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已由达标转向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国内还处于观念转变阶段,尚有价值取向偏失或发生误区的现象存在。(四)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综述国内,李毅指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通常只注重教师的弹、唱、跳、画等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教师观察与评估幼儿、创设与利用环境、设计与组织各种活动、开展教研工作等教育能力的培养。14白爱军等认为我国目前安排的幼儿教师培训内容重在教育理念、教育法规和科研方法,大多是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或根据现有教学条件确定的,这些内容不完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和教师的强烈需求,所以不太受幼儿教师的欢迎。12北师大教授董奇认为,教师培训的内容必须重视帮助教师把现代教育观念转变为现代教育行为。15国外,有论者指出教师进修在内容上呈多样性,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知识拓展进修,也有专门知识及教学法为主的专业性进修。6美国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体现出三大特点:有针对性,体现于:一是重视教育学科,强化教育实践;二是拓展学科专业课程内容,致力于从事执教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素质全面。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具前瞻性,强调教师所学内容应跟上时代的要求,及时掌握最新的、甚至是可预见的未来知识,如人口与环境问题等。各国都注意“要求培训课程不断更新内容,跟上时代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18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国外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已逐渐从纯理论知识向理论与实践结合转变,但是,国内重知识轻实践、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培训者从理论到理论,不顾及教师的实际需要,只关心理念和理论的问题而不关心教育实践,或者不会用理论帮助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致使经过培训的教师一方面难以很好的解决理论的精神本质,另一方面又难以填补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五)教师职后培训的方式综述国内,王文娟提出,幼儿教师不脱产的职后培训有以下几种形式:业余学历教育;业余非学历教育。其中业余非学历教育可采用以下形式:定期接受短期培训、有序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有计划的教学科研活动、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组织开展观摩课、请专家学者传经送宝等。19白爱军等指出,目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时间紧、内容多、参训人员多,加之培训学校条件有限,很难引起参训者的兴趣。12叶平枝认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方法有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园本培训等。20国外教师培训的方式,经概括可总结归纳为四种模式: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包括“新教师带引”式、集中培训式、新教师研修式;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包括学位课程培训式、单课课程培训式、特殊教育课程培训式、专业教育课程培训式、短期进修课程培训式;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在职培训模式,包括老教师培训、备课培训、一般性培训、专题研究式培训、广播电视讲座式培训。还有论者提出四种培训模式:培训机构本位模式;训练中心模式;高校本位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1国外还有一些其他培训模式,如美国的校本模式;英国的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六阶段模式;德国的连级培训网络模式;日本的远距离模式等等。2可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教师职后培训的方式都已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总体上看,教师培训存在三种主要模式:课程中心模式、学校中心模式、远距离模式。且不管是哪种模式都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专业水平为目的。培训模式从原来的课程、教材、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校为中心”、“远距离”等合作培训模式,教师培训更加基层化、全程化。但是,国内的一些培训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在职培训方式在选择上仍与课堂讲授为主。(六) 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综述国内,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还存在许多问题,实效性不高。白爱军等指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由于培训内容被真正掌握的并不多,能用于实际工作的更少,培训工作将陷与走过场摆样子的尴尬境地,丧失了其根本意义。12叶平枝认为,由于学习不系统,低水平重复培训较多,许多教师对新的教育方法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20杨启亮教授认为,教师职后培训内容一方面存在着陈旧保守,缺乏新颖性、前沿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存在盲目超前性的问题。盲目超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事实上:一为研究生课程,这种对高学历的追求如果是在教师职业科学范畴应当是合理的,但如果是在其所教学科专业范畴就似乎是超越了需求;二是短期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常标于“现代化”、“跨世纪”、“最新”等名目,其盲目性不可避免;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很快,更新淘汰率也很高,一拥而上的办法可能造成教育投入的低效率,甚至浪费,而且,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驾驭现代教育技术依然是形式主义的现代化。13关于国外教师培训的实效,由于资料来源有限,没有查到相应的文献,但仍然可以从其他可获得的文章中间接看出,由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教师培训的目标确定,内容、方式的选择等各方面的研究较国内要成熟,所以实效相对较高。从上述国内有关论者提出的观点来看,国内教师培训的实效受培训内容、培训价值取向等的影响,实效性不高。综上所述,笔者从术语界定、价值取向、内容、方式和实效回顾了国内外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现状。比较国际教师培训的做法,审视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我国在教师职后培训上跟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内容上,我国依然重知识轻实践和能力的培养;在方式上,虽然目前我国已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但在实际选择上仍以课堂讲授位主;在培训价值取向上,重学历而忽视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较低。它山之玉,可以功石,学习维度论将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的合理构建提供借鉴。三、论文框架本论文主要研究如何把学习维度论的学习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中去,以提出更系统更具体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促进其专业成长。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价值,由现状分析当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为论文其它部分做一铺垫,介绍相关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学习维度论与其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介绍学习维度论与其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的构建。这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最后论文将就涉及的内容进行总结附:论文提纲: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一、导言二、学习维度论与其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指导意义三、学习维度论与其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的构建四、结束语五、参考文献四、资料收集方法查阅历史文献(文献法)。本研究所选择的历史资料大多为重点、核心期刊的文献。五、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1、 收集相关资料及完成开题报告(2005年月11月)2、 收集各方面的研究资料,研读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11月2006年3月)3、 多次修改后形成正文,并交导师和专家审阅(2006年3月底)4、 论文答辩(2006年4月底)六、参考文献1Sharon Feiman-Nemser.Form Prepartion to Practice:Designing a Continuum to Strengthen and Sustain teaching,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2000. 2Sparks,D.&Hirsh,S.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Washington,D.C.: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7.3罗水清.终身教育在国小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研究资讯,1998(15卷4期).4杨宏伟.临洮县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5杜少玉,吴荔红.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4(3).6叶澜.教师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