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能源供应量等综合经济效益.doc_第1页
增加能源供应量等综合经济效益.doc_第2页
增加能源供应量等综合经济效益.doc_第3页
增加能源供应量等综合经济效益.doc_第4页
增加能源供应量等综合经济效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集县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送审稿)建设单位:万发生物能开发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七年十一月目 录1、总则11.1任务由来及背景11.2评价目的41.3编制依据41.4环境功能区区划71.5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81.6评价标准91.7评价工作等级91.8评价范围91.9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92、工程分析92.1工程概况92.2工艺比选及机组选型92.3工艺流程分析92.4原料分析92.5电气系统92.6污染源分析92.7拟定的污染防治措施9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93.1自然环境概况93.2社会环境状况93.3发电、用电情况93.4周边污染源调查94、专题设置和工作内容94.1工程分析专题94.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专题94.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专题94.4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94.5污染防治措施专题94.6清洁生产94.7环境风险及应急措施专题94.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专题94.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专题94.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专题94.11公众参与专题94.12项目建设和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专题94.13综合结论95、提交成果95.1提交成果95.2拟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章节内容96、评价工作进度及组织分工96.1工作进度96.2环评工作组织分工97、环评工作经费概算9附件:(1)资源证明,怀集县人民政府,2007年7月20日。1、 总则1.1 任务由来及背景1.1.1 任务由来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生物质发电列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优先推广,是因为它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保障供电安全,提高供热、供气质量,增加能源供应量等综合经济效益。国家立法推广可再生能源,鼓励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集中供热、供气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尤其是提高农村农民生活质量和品质的公益性基础建设设施,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在促进可再生能源事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为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政府号召,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问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胡锦涛同志在江苏考察工作时强调: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抓好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在主要会议上强调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党和国家已把发展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农业部今年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等鼓励政策。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发展的目标,出台了相关的支持可再生资源能源化的优惠政策,同时还给予资金配套,鼓励发展能源作物,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目的是促使该项目加快建设和发展,以达到逐渐形成产业规模的目的,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的境地。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提高能源利用的总量目标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可操作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经济的建立,有利于依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杆达数十亿吨。过去,这一巨大的生物资源,大部分直接或间接还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有效地补充,维持了土壤的生态平衡,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广大农村,用秸秆制农家肥或秸杆直接还田的做法正逐年减少,而秸杆焚烧,却愈烧愈烈。这样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妨碍交通,而且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破坏。因此,应该禁止焚烧秸秆,提倡秸秆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1.1.2 项目建设必要性1.1.2.1 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我国2007年以来提出发展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生物质能源正是可以长期利用,稳定的环保的新型能源项目,开发生物质能源是我们国家积极鼓励的循环经济,体现了生态、环保、经济三大效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1.1.2.2 发展生物质发电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推广应用生物质发电技术不仅可以开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新途径,还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秸秆在农田里大量堆放和集中燃烧,减少了耕地的有效面积,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飞机起降和公路交通,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发展生物质产业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农民在出售粮棉等主产品后,把秸秆卖给生物质发电厂,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还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构建符合国情的多元化生物质产业链及其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由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生物质制品加工产业领域的全面扩展;促进以传统农业为龙头,以食品加工、工业发酵、生物化工、生物质原材料、生物质能源等生物质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乡村产业体系的发展;对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振兴乡镇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1.2.3 加快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迫在眉睫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在未来40年左右步入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左右被用光,煤炭也只能用220年左右。国际能源机构的有关研究表明,秸秆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目前世界上仅次于风力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据初步估算,在我国,仅农作物秸秆技术可开发量就有6亿吨,其中除部分用于农村炊事取暖等生活用能、满足养殖业、秸秆还田和造纸需要之外,我国每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约有1亿吨,折合标准煤5000万吨。照此计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每年秸秆废弃量将达2亿吨以上,折合标准煤1亿吨相当于煤炭大省河南一年的产煤量。1.1.2.4 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在必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从人均化石能源资源量看,煤炭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石油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0,天然气只有5。从能源生产和消费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大量生产和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能源、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1.1.2.5 二氧化碳减排额经济效益CDM,清洁发展机制是根据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建立的一种创新性的国际合作机制,发达国家通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资金,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保护合作项目,获得由项目产生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以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量,从而降低他们根据京都议定书实现其减排承诺的总成本。一个24MW的生物质项目,可以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万吨,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积极的作用。可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转换为直接收益。目前,法国ORBEO公司已经表示愿意以8欧元每吨的价格购买项目未来五年产生的所有CER(经核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额)。保守计算,一个24MW的生物质电厂,通过CDM机制出售二氧化碳减排额,一年至少可以带来1000万人民币的额外收益,大大提高项目的盈利水平。基于以上有利形势,万发生物能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3.2亿元选址怀集县梁村镇栏马村谭了自然村设立生物质发电项目,详见地理位置图(图1-1)。工程占地300亩,装机容量24MW。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年1月1日)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要求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完成本环评报告书。1.2 评价目的本次评价的目的:调查建设项目厂址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查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根据对当地水、气、声等环境的历史监测数据反映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调查拟定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论证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制定出适合企业建设的环保措施,使企业全面符合必要的环保要求,确保其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3 编制依据1.3.1 国家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4号,1998年11月;(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1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1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7月1日;(14)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15)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10月1日;(1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17)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100号,1992年6月22日;(18)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2005年12月16日;(19)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2006年1月5日。1.3.2 地方环保法规(1)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2005年1月1日;(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3)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试行);(4)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5)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6)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办(1997)29号文;(7)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办(2000)7号文;(8)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1999)553号;(9)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7月1日;(10)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1日;(11) 广东省实施规定,1999年;(12) 印发的通知,肇府200828号,2000年8月26日;(13) 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肇府200825号,2000年8月22日;(14) 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15) 怀集城区环境空气治理功能区划分;(16) 怀集县城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划分方案,怀府办200557号,2000年10月20日;(17) 怀集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肇环函200763号,2007年5月21日。1.3.3 产业政策、规划(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2005年12月2日;(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第40号,2005年12月2日;(3)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号文,2005年11月29日;(4)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农业部,2007年5月;(5) 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环发199998号,1999年4月19日;(6) 工业节水“十五”规划;(7)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号,2005年2月18日;(8) 广东省电力建设若干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03号,2006年3月1日;(9) 关于加快推进广东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粤府办200515号,2003年6月26日;(10) 怀集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5),肇府函200556号,2005年9月21日。1.3.4 环评工作技术规范(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年1月1日;(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T2.4-1995);(3) 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环发200682号,2006年6月1日;(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5) 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1.3.5 批复文件及其它(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环评工作委托书。1.4 环境功能区区划1.4.1 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西临马宁水,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府函1999553号文),马宁水(广西省界怀集怀高村段)河段为综合用水功能,无饮用功能,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肇庆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项目下游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项目周边水域及水功能区划图见图1-2。1.4.2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怀集城区环境空气治理功能区划分,本项目评价区环境空气功能属环境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1.4.3 声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即昼间:60dB,夜间:50dB。本项目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范围如表1-1所列。表1-1 项目拟选址环境功能属性编号项目功能属性及执行标准1水环境功能区马宁水:综合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类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二类3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2类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7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8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9混凝土可否现场搅拌是10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是1.5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5.1 污染控制(1)本项目所有的污染源均应得到有效和妥善的控制,研究项目现行的防治措施可行性,提出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将项目营运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2)项目产生的废水实现零排放,使本项目的废水不排放至北面的马宁水,不对地表水水质构成影响。(3)重点对项目的废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废气排放控制,使之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使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因项目的建设而造成不良影响。(4)严格控制项目主要噪声源对本项目所在区域可能带来的影响,使声环境质量达到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要求。(5)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必须合理收集存储并委托相关单位处置,确保处置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1.5.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根据环境功能区划的分析,本项目纳污水体马宁水属综合用水功能,必须保护马宁水水质,使其不受本项目建设的影响,水质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TSP和PM10的排放,保护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3)控制建设项目噪声的排放,使厂区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4)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的排放,使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本项目周边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见表1-2,敏感点分布见图1-3。表1-2 建设项目附近区域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序号环境敏感点类别方位与项目距离规模保护级别1马宁水河流西50m96.8m3/s地表水类2顺塘学校小学东北0.5km50人环境空气二级3李祥村农村居民点北1km200人环境空气二级4竹洞村农村居民点东2km550人环境空气二级5浪尾村农村居民点西南1km300人环境空气二级6白屋村农村居民点西南1.5km250人环境空气二级7庞眉村农村居民点西南1.6km500人环境空气二级8大成村农村居民点西北2.8km400人环境空气二级9南蛇凹农村居民点北0.9km150人环境空气二级10栏马村农村居民点北1.1km300人环境空气二级1.6 评价标准1.6.1 质量标准(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的二级标准;(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1.6.2 排放标准(1) 禁止新设排污口排放废水;(2)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类标准;1.6.3 其它标准(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1996);(5)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6.4 标准摘录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类标准项目类标准pH69化学需氧量(COD)15高锰酸盐指数4BOD53DO6氨氮(NH3-N)0.5总磷(以P计)0.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表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摘录) 单位:mg/m3污染物SO2NO2*PM101小时平均0.500.24日平均0.150.120.15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1号通知作修改。表1-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摘录)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表1-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编号废气源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放高度(m)集中排放无组织排放最高容许排放浓度(mg/m3)排放速率(二级)(kg/h)周界外最高点浓度(mg/m3)1发电机组集中排放SO24050021NO21206.2颗粒物12032烟色黑度林格曼黑度1级表1-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摘录)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类60501.7 评价工作等级1.7.1 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水量为0t/d,马宁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6.8m3/s,属中型河流,水质要求为类水质,因此,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的规定,该项目的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表1-9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表排水量水质复杂程度水域规模水质要求等级判定0t/d简单中河(马宁水)类三级1.7.2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选址为山区地区,属复杂地形,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SO2、NO2、PM10等,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的规定,可利用下式计算这些污染物的等标负荷: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co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表1-10 大气评价等级评判表污染物地形评价等级PiSO2PiNO2Pi烟尘Pimax复杂三级41022.11064.21064.2106本项目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最大值为4.2106,该值小于2.5108,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的规定,大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7.3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所在区域环境噪声属2类区。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声环境)(HJ/T2.4-1995)中的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定为三级。1.7.4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表1和表2,厂区无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1.8 评价范围1.8.1 水环境评价范围因本次地表水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水环境评价范围可确定为项目选址上游500m至下游5km河段。1.8.2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因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本项目环境空气现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地主导风向为主轴,长约6km,宽约6km共36km2范围的矩形内。1.8.3 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厂区边界外1m包络线以内的范围。1.8.4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距离点源3km范围;(2)同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9 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1.9.1 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本次环评重点为项目工程污染源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和清洁生产分析内容。1.9.2 现状评价因子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拟定性分析,经筛选后,确定的现状评价因子为:(1)地表水环境:pH、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DO、氨氮、总磷和石油类等8项;(2)环境空气环境:SO2、NO2、TSP、PM10;(3)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为声环境评价量。1.9.3 影响评价因子根据项目外排的特征污染物,经筛选,确定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为:(1)因项目废水零排放,地表水环境影响定性简要分析;(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因子:SO2、TSP共2项;(3)噪声影响预测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2、 工程分析2.1 工程概况2.1.1 项目概况万发生物能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3.2亿元选址怀集县梁村镇栏马村谭了自然村设立生物质发电项目,项目用地现状为废弃的路边饭店和林地,其西边和北边为省道S349和马宁水,省道对面为废弃的建筑(临时用作省道S349线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以南为松树林地。详见图2-1。2.1.2 规模及投资额该项目投资3.2亿元,装机容量24MW,年发电量为21024万kw。2.1.3 项目建设和选址初步分析2.1.3.1 项目建设初步分析农业部2007年5月发布实施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气化燃料列为发展重点。国家发改委2005年11月以发改能源20052517号文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质气化供气和发电被列入该目录,处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阶段。并指出有些产业、技术、产品、设备、装备虽然还处于项目示范或技术研发阶段,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或在特殊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已将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列入农林业鼓励类。综合以上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基本可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属于国家大力支持鼓励类产业。2.1.3.2 项目选址历程本项目于2007年6月底即委托环评单位对项目开展环评工作。环评单位在承接项目委托后,于2007年7月5日对项目选址进行考察,当时,当地政府根据工业布局和招商规划,给项目提供了位于怀集县城以南的怀集县城河南横洞中山市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的地块,该选址可依托转移园区的配套设施,享受“三通一平”的便利,宜靠近变压站,对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有很大的便利。环评单位经现场勘察及调研了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后,发现选址与国家政策、环境区划等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1)项目性质与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准入行业冲突;(2)项目选址在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处于怀集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5)范围以内;(3)项目选址东北和西北方向近距离分别有一个公园,属环境空气一类区,构成潜在的环境影响和景观影响;(4)项目选址靠近村庄,300m范围内东面、东南、南面各有一个自然村,距离较近。基于以上因素,建设单位更换了项目选址,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等相关意见,重新选址于怀集县梁村镇谭了村。2.1.3.3 项目选址初步分析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从本项目用地规划相符性、用地性质、场地及周围现状、原材料供应情况和合理运输半径、项目给排水的需要、交通条件等几个方面论述厂址选择合理性: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以环发20068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当前生物质发电项目提出相关管理要求,并出台了“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有关场址选择提出如下要求:(1)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和合理运输半径,进行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类项目发展规划。肇庆市怀集县属农业大县,项目选址谭了村,周边为怀集县大岗镇、梁村镇、冷坑镇几个平原产粮区,有丰富的秸杆资源,运输依托省道S349,十分方便,有利于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建设。怀集县目前尚未制定相关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类项目发展规划。(2)厂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原则上大中城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区、城镇或大的集中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及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不得新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项目。本项目选址位于怀集县梁村镇栏马村谭了自然村,处于怀集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5)范围以外;项目所在地全年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次主导风为东南风,静风频率为39%,选址处于怀集县县城以西,项目选址不处于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的上风向。(3)依托条件考虑项目并网发电方便,选址以靠近变电站为宜。项目拟选址以北1.5km处为栏马变电站,项目上马后可就近上网发电,节省投资。2.1.4 平面布局及建筑规模项目占地300亩,占地200000m2,建设有主厂房及配套的主控室、辅助厂房、循环水池料场和露天设备,辅助工程有办公楼、休闲活动区。厂区道路采用环状布置方式,路面宽度主要道路8米,交通道路6米。拟建的生产车间建筑设计按照国家行业建筑要求,体现行业的建筑特征,在设计中以技术先进、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为原则,并按使用性质,生产类别充分考虑建筑对洁净、噪音控制,采光、通风、日照、消防、卫生及其它特殊的要求。详见图2-2。表2-1 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亩300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431623道路、广场、停车场面积m2425004绿化面积m2743385预留用地面积m2400006总建筑面积m2289907建筑密度7.3958容积率0.144959场地利用系数42.83 10绿化率57.17 包括预留用地烟囱图2-2 项目总平面图2.1.5 劳动定员及制度项目年生产日为365天,每天生产班次采用三班制,每班8h,员工总数为150人,在厂内食宿。2.1.6 给排水系统2.1.6.1 给水系统本项目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源全部由怀集县自来水公司供给。生产水系统考虑循环供水系统,主要设施有冷却塔、冷热集水池、循环水泵房、旁滤设施及加药系统等。生活用水由自来水直接供给。2.1.6.2 排水系统厂区排水采用分流制,雨水单独排入雨水管网。在排水方面,项目选址具有环保制约性,主要因素为项目附近水体为马宁水,按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府函1999553号文),马宁水(广西省界怀集怀高村段)河段为综合用水功能,无饮用功能,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类水体禁止新设排污口,已有排污口需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解决项目排水问题,制定三个排水方案:表2-2 各排水方案比选序号方案内容优点缺点方案一厂区自建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到一级标准后排入三级水塘,出水达到类水标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道路浇洒等,雨季则溢流到马宁水不设排污口,废水可回用厂区绿化和道路浇洒等,节约用水;水塘净化水质,运行成本低占地大,约需300m2,一次性投资大,投资资金约35万方案二自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一级标准(或更严标准)后由自建的污水管网,引至冷坑水排放设置排污口,废水处理可稳定达标自建不低于1km的排污管网,长距离输送污水,自设泵站,运行成本高方案三委托处理厂区不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污口,由其它企业或怀集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周转量大,运输频繁,环保主管部门难以监管方案一:厂区自建废水处理站,厂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入三级水塘深度处理,水塘为氧化塘处理系统,出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经有效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厂区绿化和道路浇洒,在雨季,则溢流至马宁水。该方案优点是不在马宁水新设排污口,符合环保规定,运行成本较低,缺点是占地大,约需占地300m2,一次性投资约需35万,但项目投资3.2亿元人民币,占地300亩,均可弥补两方面不足之处。方案二:方案二是厂区废水经自建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考虑下游水体为马宁水,或采取更严的排放标准)后,由自行敷设的污水管网将废水引至项目以北的冷坑水排放,冷坑水为类水体,可新设排污口,该方案的受三方面条件制约,一是污水运输线路太长,到达水体的距离达1km,二是可行性视乎马宁水的环境容量,冷坑水汇入的是马宁水,马宁水是类水体,必须确保一定的衰减距离方可保护马宁水水质,三是选择的排污口地势相对马宁水要高,项目需自设泵站排水,日常运行成本较高。方案三:该方案为污染转移治理。委托废水处理达标企业或怀集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该方案的优点是废水不在厂区治理,不设排污口,其缺点一是目前尚未落实接纳污水的对象,二是运输频繁,三是主管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综合以上分析,本环评推荐选择方案一的排水方案,该方案具有其环保积极的一面,其缺点可由项目的投资和占地去弥补,可解决项目环保制约因素。2.2 工艺比选及机组选型2.2.1 生物质利用方式比选生物质能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其利用技术也陆续被研究开发出来,从目前来看,主要技术种类分为直接燃烧技术、物化转换技术和生化转换技术。直接燃烧采用现代化的锅炉技术,适用于大规模利用生物质,它的优点是效率高,并且可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缺点是投资高,而且不适用于分散的小规模利用,生物质必须相对比较集中才能采用该技术。物化转换技术包括三方面:是干馏技术;是气化制生物质燃气;是热解制生物质油。干馏技术主要目的是同时生产物质碳和燃气,它可以把能量密度低的生物质转化为热值较高的固定炭和燃气,炭和燃气可分别用于不同用途。优点是设备简单,可以生产炭和多种化工产品,缺点是利用效率低,而且适用性较小,一般只适用于木质生物质的特殊利用。生物质热解气化是把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的技术,根据技术路线的不同,可以是低热值气,也可以是中热值气。它的主要优点是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后,利用效率高,而且用途广泛,既可以用作生活煤气,也可以用作烧锅炉或直接发电。主要缺点是系统复杂,而且生成的燃气不便于储存和运输,必须有专门的用户或配套的利用设施。热解制油是通过热化学方法把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把生物质制成油品燃料,作为石油产品的替代品,用途和附加值大大提高,主要缺点是技术复杂,目前的成本仍然太高。生物质生化转换技术主要是以厌氧消化和特种酶技术为主。它包括小型的农村沼气技术和大型的厌氧处理污水工程。它的主要优点是提供的能源形式为CH4,非常清洁,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主要缺点是能源产出低,投资大。综上所述,本项目选用生物质气化燃气发电,与直接秸秆燃烧发电相比,具有利用率高,基本无大气污染物产生等优点。2.2.2 气化方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由于采用气化技术和燃气发电技术的不同,其系统构成和工艺过程有很大差别。从气化形式上看,生物质气化过程可以分为固定床和流化床两大类,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循环流化床气化发电技术。从燃气发电过程上看,气化发电可分为内燃机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内燃机发电系统以简单的燃气内燃机组为主,可单独燃用低热值燃气,也可以燃气、油两用,它的特点是设备紧凑,系统简单,技术成熟、可靠。燃气轮机发电系统采用低热值燃气轮机,燃气需增压,否则发电效率较低,由于燃气轮机对燃气的质量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较高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燃气轮机改造技术,所以一般单独采用燃气轮机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较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是在内燃机、燃气轮机发电的基础上增加余热蒸汽的联合循环,该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因此,本项目拟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2.2.3 设备选型(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应与选择的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案相适应,满足项目的要求,可获得最大效益。(2)适应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3)提高连续化、大型化程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4)降低原材料、水、电、汽单耗,满足环境保护要求。(5)强调设备的可靠性、成熟性,保证生产和质量稳定。不允许将不成熟或未经生产考验的设备用于建设方案设计。(6)符合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7)在满足机械功能和生产过程的条件下,力求经济合理(含用料、制造、操作和维护保养)。尽可能立足于国内。(8)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本项目设备由物料预处理设备、气化设备、净化设备、换热设备(余热炉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组成。功率范围在7KW30MW,效率可达3590。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原料处理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系统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常压下可达:输出功率7KW30MW,系统效率3560,运行方式长期连续。本项目建设2等离子双循环流化床气化炉+44500kw燃气内燃机和59.5t/h余热锅炉+5500kw螺杆膨胀动力发电机组。表2-3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工序名称数量型号、规格和参数1进料原料粉碎机6台20t/h2气化等离子双循环流化床气化炉2台12MW,31200m3/h3除尘惯性除尘2套旋风除尘2套水浴净化2套螺旋排渣系统1套180m3/min4净化纳米净化系统2套10000m3/h5发电燃气内燃发电机组44台(1备)500GF10-8250、8气缸螺杆膨胀动力发电机组5台SEPG400-500/3000-1.35C标准型6余热利用余热锅炉5台QCF19/500-9.5-1.67智能调控视频显示系统1套8辅助系统冷却系统1套200t/h罗茨风机2台18000m3/min引风机2台送风机4台升压变压器6台35110KV真空循环泵4台160m3/min空压机2台水泵6台仪器、仪表系统1套2.3 工艺流程分析2.3.1 技术要求:有足够的裂解区(炉膛)。有良好的保温层。有稳定的高温裂解温度源。有充足的裂解气化量。由物料预处理设备、气化设备、净化设备、换热设备(余热炉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组成。功率范围在7KW30MW,效率可达3590。气化炉为等离子双循环流化床,净化方式采用纳米净化系统、焦油裂解炉及焦油水洗塔。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原料处理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系统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常压下可达:输出功率7KW30MW,系统效率3560,运行方式长期连续。经处理的(以符合不同气化炉的要求)生物质原料,由进料系统送进气化炉内。由于有限地提供氧气,生物质在气化炉内裂解,发生气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一气化气。气化气一般与物料进行热交换以加热生物质原料,然后经过冷却及净化系统。在该过程中,灰分、固体颗料、焦油及冷凝物被除去,净化后的气体即可用于发电,通常采用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及内燃机。2.3.2 原料技术指标:(1)含水量不超过15%。只有当原料含水量低于15%时才可以打包、堆放。(2)原料粉碎长度1cm以下,不论是树枝、木屑等其它作物秸秆。原料工艺路线:原料从储存库到粉碎机采用皮带输送,从粉碎机输送到气化炉采用管道输送。电厂燃料秸秆打包后由载重汽车运输进厂,直接进入卸料棚将秸秆卸车,通过皮带输送至气化炉直接上料使用;也可进入秸秆储仓卸车以供储存使用。原料场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水、转运通道、消防通道和安全通道,列为一级防火区域。2.3.3 进料进料机构采用螺旋加料设备是电磁调速电机。螺旋加料器既便于连续均匀进料,又能有效地将气化炉同外部隔绝密封起来,使气化所需空气只由进风机控制进入气化炉,电磁调速电机则可任意调节生物质进料量。2.3.4 气化炉生物质气化是保证发电正常运行的关键。本工程采用循环流化床裂解气化炉,高效率气化裂解原料发电。气化炉是生物质气化的主要设备。在这里,生物质经裂解、气化转化为可燃气。气化装置采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它主要由进风机,气化炉和排渣螺旋等构成。生物质在气化炉中经高温热解气化生成可燃气体,气化后剩余的灰份则由排渣螺旋及时排出炉外。本气化炉裂解温度保持750至1100,当温度低于750要控制物料的供给。温度源为双循环等离子,所以要选用耐高温、多晶体保温材料。在气化炉内,微负压状态下,能将90的生物质气化成可燃气体。大分子焦油得到了充分裂解成为小分子焦油,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分子重组,产生可燃气体。大部分是碳氢化合物。生物质气化都要通过气化炉完成,其反应过程很复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够细致、充分。随着气化炉的类型、工艺流程、反应条件、气化剂的种类、原料的性质和粉碎粒度等条件的不同,其反应过程也不相同。但不同条件下生物质气化过程基本上包括下列反应:C + O2 = CO2CO2 + C =2CO2C + O2 = 2CO2CO + O2 = 2CO2H2O + C = CO + H22H2O + C = CO2 + 2H2H2O + CO = CO2 + H2C + 2H2 = CH42.3.5 余热锅炉余热锅炉是布置在气化炉后,内燃机排放的过热烟气由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后再蒸汽发电,有效地增加了系统的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本身不需要燃料。2.3.6 燃气净化装置燃气需经净化处理后才能用于发电,燃气净化包括除尘、除灰和除焦油等过程。本装置采用三级除尘技术:第一级,惯性除尘器,除尘效率60%,第二级,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90%,第三级,文氏管除尘器,效率达98%,经过三级除尘,燃气中的固体颗粒和微细粉尘基本被清洗干净,除尘效果较为彻底;燃气中的焦油采用再裂解、吸附和水洗的办法进行清除,主要设备是两个串联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