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检测仪表第章.ppt_第1页
自动化检测仪表第章.ppt_第2页
自动化检测仪表第章.ppt_第3页
自动化检测仪表第章.ppt_第4页
自动化检测仪表第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化系郑璞 自动化仪表与系统 教材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第一讲 课程简介 内容 1 测量的基础知识2 传感器知识 重点 3 控制系统 自动化仪表与系统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第一编基础知识引论 1绪论 2误差分析基础 3检测技术及方法分析 第一讲 1绪论 任何一个工业控制系统都必然要应用一定的检测技术和相应的仪表单元 检测单元完成对各种过程参数的测量 并实现必要的数据处理 仪表单元则是实现各种控制作用的手段和条件 它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并通过相应的单元实现对被控变量的调节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二者趋向融合 相辅相成的 它们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 第一讲 1绪论 第一讲 测量 用实验的方法或专门的设备 将被测物理量与该变量的已知测量单位 标准量 进行比较 以求得二者比值 进而求得被测物理量的量值 1960年10月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了国际通用的国际单位制 简称SI制 SI制 七个基本单位 长度m 时间s 质量kg 热力学温度 Kelvin温度 K 电流单位A 光强度单位cd 坎德拉 物质量mol 1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1 1 1典型仪表控制系统实例 用天然气做原料生产合成氨的控制系统为例 需对天然气脱硫处理 在脱硫塔中进行 下面以一典型工业仪表控制系统实例为分析对象 给出常规检测仪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并介绍有关检测和仪表相关技术必需的基本要领和名词术语 第一讲 脱硫塔控制流程图 由三个单参数压力 液位和流量调节控制系统组成 压力控制 PC液位控制 LC流量控制 FC 1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1 1 1 典型仪表控制系统实例 第一讲 压力调节控制 PC 的单参数控制子系统介绍 系统结构框图 1 1 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1 1 1典型仪表控制系统实例 第一讲 压力调节控制 PC 的单参数控制子系统介绍 控制过程 首先测量进入脱硫塔的天然气压力 检测到的信号经转换后 以标准信号制式传输到实现调节运算调节单元 1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1 1 1典型仪表控制系统实例 调节单元在接受到测量信号后 即与给定单元的设定压力值进行比较 并根据设定的控制规律计算出实现控制调节作用所需的控制信号 调节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经执行单元转换后 驱动相应的设备实现对被控变量的调节 第一讲 流量调节控制 FC 的单参数控制子系统介绍 系统结构框图 控制过程 1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1 1 1典型仪表控制系统实例 流量变送单元用于流量检测信号转换和传输 安全栅的增加则是为了实现安全火花防爆特性 第一讲 小结 1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1 1 1典型仪表控制系统实例 常规工业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相同 而与具体采用的仪表类型无关 基本构成包括被控对象 变送器 显示仪表 调节器 给定器和执行器等 由于各控制子系统被控变量的不同 各子系统采用的变送器和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因而有所不同 通过例子 告诉我们系统是复杂的 而我们学习 研究从简单的开始 第一讲 1 1 2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说明 闭环回路控制系统 检测单元 实现控制调节作用的基础 它完成对所有被控变量的直接测量 包括温度 压力 流量 液位 成分等 1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第一讲 1 1 2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说明 1 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显示单元 是控制系统的附属单元 调节单元 完成调节控制规律的运算 它将变送器传输来的测量信号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并对比较结果进行调节运算 以输出作为控制信号 调节单元采用的常规控制规律包括位式调节和PID调节 执行单元 实施控制策略的执行机构 有电动 气动 液动等方式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请思考 什么是测量 测量值 真值 约定真值 示值 仪表 有几个基本物理量 对象 检测 变送 调节 执行 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是基础 是我们这门课的重点内容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 从被控对象归纳出六大参数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2 1测量范围 上下限 量程 1 测量范围 仪表按规定的精度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的范围 用其上 下限来表示 每个测量仪表都有测量范围 2 上 下限 测量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称为测量下限和测量上限 简称下限和上限 3 量程 测量上限值 测量下限值 说明 给出仪表的上下限 便知仪表的测量范围及量程 反之只给出仪表的量程 却无法确定其上下限及测量范围 测量仪表的另一表示方法 给出仪表的零点 即下限值 及量程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2 2零点迁移和量程迁移 在实际使用中 由于测量要求或测量条件的变化 需要改变仪表的测量范围 即改变仪表的零点或量程 为此需要对仪表进行零点和量程的调整 通常将零点的变化称为零点迁移 而量程的变化则称为量程迁移 通过迁移可以扩大仪表的通用性 但是 在何种条件下迁移 以及能够有多大的迁移量 还需视具体仪表的结构和性能而定 零点迁移和量程迁移可通过仪表的标尺特性来反映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2 标尺特性 以被测变量值相对于量程的百分数为横坐标记为X 以仪表指针位移或转角相对于标尺长度的百分数为纵坐标记为Y 可得到仪表的标尺特性曲线X Y 3 实例说明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3 实例说明 此时仪表量程不变 其斜率亦保持不变 线段2只是线段1的平移 理论上零点迁移到了原输入值的 25 终点迁移到了原输入值的75 而量程则仍为100 但由于标尺特性受限于输入通道对信号的限制 不能为负值 所以实际标尺有效使用范围 纵坐标Y 迁移到原来的25 100 测量范围 横坐标X 迁移到原来的0 75 单纯的零点迁移时的标尺特性 线段2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3 实例说明 线段3 单纯的量程迁移时的标尺特性 线段4 此时零点不变 线段仍过坐标系原点 但斜率发生了变化 线段3 理论上量程迁移到了原来的70 由于受仪表标尺长度的限制 实际标尺将仍保持到原来有效范围 纵坐标 的0 100 而不能超过100 对应的测量范围迁移到原来的0 70 灵敏度提高 线段4 量程迁移到原来的140 斜率变化 尽管量程变大了 但实际标尺的有效范围只有原来的71 4 测量范围仍为0 100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2 3灵敏度和分辨率 1 灵敏度 是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常以在被测参数改变时 经过足够时间仪表指示值达到稳定状态后 仪表输出变化量 Y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变化量 U之比表示 即 定义为 2 分辨率 指仪表输出能响应和分辨的最小输入量 又称仪表灵敏限 是灵敏度的一种反映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灵敏度 是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辨率 仪表输出能响应和分辨的最小输入量 3 讨论 灵敏度和标尺特性的关系 灵敏度等于标尺特性曲线的斜率 因此 量程迁移就意味着灵敏度的改变 而如果仅仅是零点迁移则灵敏度不变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灵敏度 是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辨率 仪表输出能响应和分辨的最小输入量 3 讨论 灵敏度和标尺特性的关系 灵敏度和仪表放大倍数的关系 由灵敏度的定义表达式可知 灵敏度大小等同于仪表的放大倍数 只是由于 Y U都有具体量纲 所以灵敏度也有量纲 且由 Y U确定 而放大倍数没有量纲 所以灵敏度的含义比放大倍数要广泛得多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灵敏度 是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辨率 仪表输出能响应和分辨的最小输入量 3 讨论 灵敏度和标尺特性的关系 灵敏度和仪表放大倍数的关系 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关系分辨率是灵敏度的一种反映 一般说仪表的灵敏度高 则其分辨率同样也高 因此实际中主要希望提高仪表的灵敏度 从而保证其分辨率较好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灵敏度 是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辨率 仪表输出能响应和分辨的最小输入量 3 讨论 灵敏度和标尺特性的关系 灵敏度和仪表放大倍数的关系 灵敏度的可传递性在由多个仪表组成的测量或控制系统中 灵敏度具有可传递性 例如首尾串联的仪表系统即前一个仪表的输出是后一个仪表的输入 其总灵敏度是各仪表灵敏度的乘积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2 4误差 1 基本名词 被测真值 被测量的真实值 是一个理论值 因为无论采用何种仪表测到的值都有误差 实际中常将用适当精度的仪表 一般指高一等级精度的仪表 测出的或用特定的方法确定的约定真值代替真值 又称为约定真值 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可知的 如圆周角为360度 示值 指示装置所显示的被测值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2 绝对误差 通常可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 示值 约定真值 误差为正时表示仪表的示值偏大 反之偏小 3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约定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即 用相对误差大小来衡量仪表的精度比较合理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用水银温度计测得某一温度为20 3 该温度用高一等级的温度计测得值为20 2 因后者精度高 故可认为20 2 接近真实温度 故水银温度计测量的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对于相同的被测量 绝对误差可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但对于不同的被测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 绝对误差就难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而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较为确切 20 3 20 2 0 1 举例1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2 绝对误差 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 示值 约定真值 3 相对误差 4 引用误差 虽然用绝对误差占约定真值的百分数来衡量仪表的精度比较合理 但由于仪表多应用在测量接近上限值的量 为此引入引用误差的概念 定义如下 以百分数 表示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2 绝对误差 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 示值 约定真值 3 相对误差 4 引用误差 5 最大引用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与仪表的具体示值无关 可以更好地说明仪表测量的精确程度 它是仪表基本误差的主要形式 是仪表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 指整个量程内 以百分数 表示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6 允许误差Q 仪表在出厂时规定的引用误差的允许值 简称允许误差 7 基本误差 任何测量都是与环境条件相关的 这些环境条件包括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电源电压 安装方式等 仪表应用时应严格按规定的环境条件即参比工作条件进行测量 此时获得的误差称为基本误差 8 附加误差 仪表在非参比工作条件下进行测量 此时获得的误差除包含基本误差外 还会包含额外的误差 又称附加误差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9 静态误差 指仪表静止状态时的误差 或被测量变化十分缓慢时所呈现的误差 此时不考虑仪表的惯性因素 10 动态误差 指仪表因惯性迟延所引起的附加误差 或变化过程中的误差 仪表静态误差的应用更为普遍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2 5精确度 任何仪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 因此 使用仪表时必须先知道该仪表的精确程度 以便估计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的差距 即估计测量值的大小 1 定义 用仪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衡量该仪表的精确程度 用于估计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的差距 2 精度等级划分 0 05级 0 1级 0 2级 0 25级 0 5级 1 0级 1 5级 2 5级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定义 用仪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衡量该仪表的精确程度 2 精度等级划分 3 精度等级确定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 先计算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 然后从上面标准的精度等级中选取数值上最接近 但比该计算出的最大引用误差去掉百分号的值大的精度等级做为该仪表的精确度等级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举例 某弹簧管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 a 精度等级为2 5级 校验时 在某点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a 问该仪表是否合格 解 由已知条件可知 仪表量程为 最大绝对误差为 其最大引用误差为 由精度等级为2 5级 可知仪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为 2 5 所以不全格 a a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举例2 有一块压力表 其负向可测到 0 1MPa 正向可测到0 6MPa 现只校验正向部份 其最大误差发生在0 3MPa处 且上行和下行时 标准压力表的指示值分别为0 305MPa和0 295MPa 问该表是否符合准确度等级为1 5级的要求 解 由已知条件可知 仪表量程为 测量误差 有基本误差为其最大引用误差为 0 6 0 1 0 7 a 上 0 305 0 3 0 005 下 0 3 0 295 0 005 0 005MPa 符合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2 6滞环 死区和回差 1 滞环 由于仪表内部元件的储能效应 如弹性变形 磁滞现象等 造成仪表测量的实际上升曲线和实际下降曲线出现不重合 从而使得仪表的特性形成环状 该种现象即称为滞环 如图 在出现滞环现象时 仪表的同一输入值对应多个输出值 并出现误差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2 死区 仪表内部的某些元件具有死区效应 例如传动机构的摩擦和间隙等 其作用亦可使得仪表检验所得的实际上升曲线和实际下降曲线常出现不重合的情况 这种死区效应使得仪表输入在小到一定范围后不足以引起输出的任何变化 而这一范围则称为死区 存在死区的仪表要求输入值大于某一限度才能引起输出的变化 死区也称为不灵敏区 理想情况下 不灵敏区的宽度是灵敏限的2倍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3 回差 实际上升曲线和实际下降曲线间都存在差值 其最大的差值称为回差 亦称变差 或来回变差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1 重复性 概念 在同一工作条件下 同方向连续多次对同一输入值进行测量所得的多个输出值之间相互一致的程度称为仪表的重复性 它不包括滞环和死区 如图 物理意义 反映输出一致性的程度 取值 上升曲线的最大离散程度和下降曲线的最大离散程度两者中的最大值 1 2 7重复性和再现性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2 再现性 概念 它是仪表实际上升曲线和实际下降曲线之间离散程度的表示 它包括滞环和死区 如图 物理意义 反映仪表的稳定性 取值 常取两种曲线之间离散程度最大点的值来表示 第一讲 1 2基本概念 3 讨论 重复性是衡量仪表不受随机因素影响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