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doc_第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doc_第2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doc_第3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doc_第4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 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 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 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 城市规划纲要 定向 示意性图纸2. 城市总体规划 定性 1:50001:250003. 分区规划 定量 1:50004. 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 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 城市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特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赖特 极度分散主义广亩城市西班牙工程师里亚.伊.马塔提出带形城市设想(内容/特点:)在新的运输条件下,城市将沿交通干道发展成带形,一方面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网络;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将文明带到乡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P34“邻里单位”规划思想:P371. 邻里中心2. 商业和公寓3. 商店或教堂4. 绿地(占1/10的用地)5. 大街6. 半径1/2英里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研究-Landscape景观是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联合-当代比较重要的几个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竞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位和物质循环*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成果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与物之间的经济关系 人与场所之间的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拉鲁和特纳继承麦克哈格方法,提出将绿地规划和自然生态系统的4种配置类型:分散型、群落型、廊道结合型、群落廊道结合型;6种绿地配置形态:可以容纳多种休闲活动的集中型配置、相同服务半径的均等型绿地配置、与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相互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沿建筑网边缘混合型、保护水环境和生物水系活用型、蛛网系统型。绿道的定义: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场空间,包括所有可供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城市绿地规划趋势:规划理性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景观人文化Part3一些术语:【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镇)内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乡用地】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大类 中类 小类 G G1公园绿地(绿地与 G2防护绿地广场用地) G3广场用地确定各级公园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日文为“诱致距离”英文为“attractive distance”“service distance”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 23公里区域性公园 11.5公里居住区公园 0.51公里小区游园 0.30.5公里确定服务半径的依据:城市的大小、公园的规模、公园的性质、公园主要服务对象。绿地分类的原则1. 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2. 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3. 要反映不同城市绿地特点4. 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5. 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大类中类小类类别名称G1公园绿地G11综合公园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G12社区公园G121居住区公园G12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小区游园 G13 专类公园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公园G137其它专类公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G5其它绿地Part4(城市问题:余热、噪音、三废)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与实现一、生态功能1.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防止公害 *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碳氧平衡) *吸收有害气体 (臭椿吸取二氧化硫的能力特别强,夹竹桃、罗汉松、大叶黄杨等也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吸滞烟尘和粉尘 *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净化水体 *绿地的安全防护功能 *火宅(开放空间防止火势蔓延) *水灾P952. 调节城市气候 改善小气候 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调节湿度-蒸腾作用 通风防风3. 降低城市噪声4. 水土保持5. 维持生物多样性2、 游憩功能P991. 提供游憩的休息场所2. 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3、 景观功能P97 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道路 边界 城市 标志物 意向 中心点 区域特征4、 文教功能1. 传承地域历史文脉2.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 形成环境教育课堂5、 避灾救灾功能 保护、避难、减灾1.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疾病传播中的“避风港”战争时的藏身处2. 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救援直升飞机的起降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临时医院的搭建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所城市绿地的五大功能: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P117页作业习题:1. 城市绿地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2.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利用植物改善碳氧平衡的原因?4. 城市绿地的文教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习题:城市绿地避灾功能与城市灾害的关系?思考题:城市绿地与热岛效应的关系?Part5【绿地面积】城市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绿地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面积】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不重复计算)。【绿地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绿量】指在区域范围内的植物叶片总面积【绿量率】总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绿容率】三维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绿化三维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可以弥补现在采用的绿量指标都是平面绿量指标的不足【屋顶绿化面积】指各类建筑屋顶、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顶层的绿化面积(屋顶花园面积)【垂直绿化面积】指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等竖向绿化覆盖的面积【室内绿化面积】建筑室内花园,中庭和层间绿化、台绿化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步骤: 现场调查 主要包括现场勘查,文字、图纸、电子文件、音 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状问题分析研究, 绘制现状图等内容规划方案或纲要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本原则、 目标、绿地类型、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局结构、 公共绿地与其他绿地规划要点、投资框算等。 规划草案 在规划方案或纲要确定后,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中期报告 修改、深化完善,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 成果和最总成果 评审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 规划成果 纸和规划附件等4部分组成 规划图则:城市区位关系图 -(1:100001:50000)现状图 -(1:50001:25000)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1:50001:25000)规划总图 -(1:50001:25000)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50001:25000)绿地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1:50001:25000)公园绿地人均指标 F=Pf/e F:人均指标(/人) P:游览季节双休日居民的出游率(%) f: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人) e:公园游人周转系数 大型公园:P1 12% , 60/人 f1 20% ,f2=60/人 , e2 3 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居民人数F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规划依据(1)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 技术规范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3) 相关规划成果(4) 现状基础条件规划原则(1) 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 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 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 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 地方特色原则(6) 可操作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分区规划 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各类绿地详细规划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设计阶段层次1) 总体规划2) 分区规划3) 详细规划空间层次1)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1) 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 规划总则与目标(3)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 树种规划(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 分期建设规划(10) 规划实施的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数量分析的基本思路:分析需要从绿地需求量和绿地供给量两个方面进行。绿地需求量,即从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实现绿地各类功能时需要的绿地数量(生态要素阈yu值法、游憩空间定额法 P129)绿地供给量,即城市能够提供的可以用于绿化用地的数量,通过对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来测算绿地的数量(可采用生态要素阈值法、规范指标分析法)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 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绿化效果(2) 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3) 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4) 统一全国计算口径,增加可比性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针对某一生态要素,用生态要素阈值法测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一般步骤如下:u 确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数量,即定额指标;u 调查了解该城市在单位时间内排放或释放的该物质的总量;u 综合考虑该物质循环的各类途径,确定城市绿地对物质循环的贡献率,从而计算出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u 根据定额指标与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计算所需的城市绿地数量。一些计算公式:(见书P130)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 城市绿地率3)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确定的绿地率标准P13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程序规划编制组织基础资料准备 收集资料:1. 自然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植被、各类自然灾害资料2. 人文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资料3. 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民族与民俗情况4.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 现场调查分析(了解城市结构、布局特点(自然、地形、各类用地布局)、勘查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性质及管理水平)公园级别、性质、特色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防护绿地类型、规模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绘制绿地现状图,搜集现状图片现状是怎样的?如何改变现状?两者关系如何?将来怎样发展?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 (补充说明)规划文件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成果包括: 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规划成果审批Part6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 因地制宜原则2) 系统性原则3) 均衡性原则4) 以人为本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1) 点状绿地布局2) 环状绿地布局3) 放射状绿地布局4) 放射环状绿地布局5) 网状绿地布局6) 带状绿地布局7) 楔形绿地布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包括市域和市区两个空间层面。市域绿地系统的特点和功能(1)特点:1 覆盖面大2 以自然绿地为主体3 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综合性4 生态效益特别突出5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功能:a. 生态环保功能 b. 农林生产功能c. 防护缓冲功能d. 休闲游憩功能e. 景观美化功能f. 科学教育功能(3) 市域绿地的规划建设意义:1 维护区域自然格局,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2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塑造良好的发展状态。3 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4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市域绿地系统的类型与布局市域绿地系统的基本类型:生态保护区、海岸绿地、河川地、风景绿地、缓冲绿地、特殊绿地6大类型。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域绿地的自然资源评估2) 社会环境分析3) 市域绿地的规划建设目标4) 市域绿地划定和总体布局5) 市域绿地系统的管制要求6) 市域绿地系统的实施措施城市绿地布局要求:1. 布局合理2. 指标先进3. 质量良好4. 环境改善公园绿地规划的目标(1) 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2) 保证绿地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3) 发挥美化环境的功能城市公园的分布原则:v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相一致v 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园遵循“级配模式”v 考虑交通、景观联系、服务半径的最大可及性v 对城市防火、避灾及地震等有效果v 考虑不同季节的利用,以达到各种不同的游憩目的v 应考虑开发应用不适于建筑房屋和耕种的土地公园绿地布局的一般原则1) 系统性原则2) 生态性原则3) 可达性原则4) 因地制宜原则5) 可持续发展原则【游人量】指到达各类公园的游人数量【出游率】指城市游人量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公园均布率】指城市中所有公园按公园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通常市级公园服务半径取1000m,也称千米均布率【高绿地率区】指由于全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和功能需要,规定某地段要执行高于该地段现状属性用地的绿地率指标,作为高绿地率特殊限制地区公园设计规范对各类公园绿化用地比例的规定(%)P158公园面积的计算基础1. 按年龄分配不同的公园面积2. 按活动项目决定面积3. 按利用时间决定面积4. 按使用人数5. 人均公园面积6. 公园的最小面积7. 吸引距离8. 公园的种类公园绿地游人容量计算公园绿地游人容量指游览旺季星期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园游人数,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人均占地面积(/人)(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居住区定义: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军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居住区小区组团规模分级 户数、人口、占地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 物质要素(自然要素、人工因素)、精神要素、人的因素、社会因素行道树选择原则: 总的指导思想适用、经济、美观1. 冠大荫浓,分枝点高 世界五大行道树:悬铃木、欧洲椴、银杏、欧洲七叶树、北美鹅掌楸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金钱松、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巨杉2. 具有深根性 如香樟、国槐、白蜡、栾树、银杏、杨树等3. 抗逆性强(即抗病虫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