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11_第1页
实验报告11_第2页
实验报告11_第3页
实验报告11_第4页
实验报告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题目:RLC谐振电路的特性与应用班级:XXX学号:XX01401XXX姓名:XXX日期:2016.12.21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RLC并联与串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主要特性参数,并初步了解其典型应用。预习1. 测量RLC并联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及主要特性参数调节电位器R1使得晶体管Q1的ICQ1.0mA,输入信号vi为峰峰值30mV的正弦交流信号。(1) 测量RLC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fo,并记录谐振时输出电压vo和射极电压ve波形。比较谐振频率fo的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两者存在误差的原因。谐振频率fo:波形:(2) 测得RLC并联回路的上限截止频率fH和下限截止频率fL,并通过计算得到RLC并联回路的带宽BW和品质因数Q。上限截止频率fH:下限截止频率fL:带宽BW:品质因数Q:(3) 通过测量画出RLC并联回路的阻抗特性曲线,即阻抗的模与相角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实验中要保持输入电压幅度不变,适当地改变信号的频率,通过测量各频率点的输出电压vo和射极电压ve所获的数据画出回路的阻抗特性曲线。f/kHzvo幅度/mVVe幅度/mV|Z|2. R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应用电路图如上。调节电位器R1使得晶体管Q1的ICQ1.0mA。(1) vi为峰峰值30mV的正弦交流信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所得到的谐振频率fo,改变输入信号vi的频率依次为谐振频率fo的0.9倍、0.95倍、1倍、1.05倍、1.1倍,测量其相应的输出电压vo的峰峰值,并记录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观察电路的选频放大作用。频率f/fo0.90.9511.051.1vo峰峰值波形(2) vi为-15mV15mV、频率为fo的方波信号,记录此时电路的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观察电路的选频放大作用。波形:3. RLC串联谐振回路的陷波应用电路如下图。输入信号vi为峰峰值1V的正弦交流信号。(1) 保持输入电压幅度不变,改变其频率,测量输出电压vo,画出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曲线。注意确定谐振频率fo。f/kHzvof/kHzvo(2) 观察陷波应用。改变输入信号vi的频率依次为谐振频率fo的0.5倍、0.8倍、1倍、1.2倍、1.5倍,测量输出电压vo的峰峰值,并记录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频率f/fo0.50.811.21.5vo峰峰值波形实验数据整理1. 测量RLC并联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及主要特性参数调节电位器R1使得晶体管Q1的ICQ1.0mA,输入信号vi为峰峰值30mV的正弦交流信号。1) 测量RLC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fo,并记录谐振时输出电压vo和射极电压ve波形。比较谐振频率fo的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两者存在误差的原因。谐振频率fo:496.5kHz波形:(黄色为ve,绿色为vo)2) 测得RLC并联回路的上限截止频率fH和下限截止频率fL,并通过计算得到RLC并联回路的带宽BW和品质因数Q。上限截止频率fH:512.8kHz下限截止频率fL:472.8kHz带宽BW:40kHz品质因数Q:12.413) 通过测量画出RLC并联回路的阻抗特性曲线,即阻抗的模与相角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实验中要保持输入电压幅度不变,适当地改变信号的频率,通过测量各频率点的输出电压vo和射极电压ve所获的数据画出回路的阻抗特性曲线。f/kHzvo幅度/mVVe幅度/mV|Z|4256828.91.2-894509528.31.712014-8546013029.32.262799-7447016528.92.911765-6648022128.93.9-5149028028.94.941176-2249628528.95.029412050025728.94.5352942351020128.93.5470593752015128.52.7021054853012728.52.2726325754010329.31.792833615508729.31.514334645756828.91.2676005328.90.935294702. R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应用电路图如上。调节电位器R1使得晶体管Q1的ICQ1.0mA。1) vi为峰峰值30mV的正弦交流信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所得到的谐振频率fo,改变输入信号vi的频率依次为谐振频率fo的0.9倍、0.95倍、1倍、1.05倍、1.1倍,测量其相应的输出电压vo的峰峰值,并记录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观察电路的选频放大作用。频率f/fo0.90.9511.051.1vo峰峰值98mV183mV281mV135mV82mV波形下图1下图2下图3下图4下图52) vi为-15mV15mV、频率为fo的方波信号,记录此时电路的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观察电路的选频放大作用。波形:3. RLC串联谐振回路的陷波应用电路如下图。输入信号vi为峰峰值1V的正弦交流信号。1) 保持输入电压幅度不变,改变其频率,测量输出电压vo,画出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曲线。注意确定谐振频率fo。f/kHzvof/kHzvo501.013500.27750.963750.2251000.884000.1851250.84250.141500.744500.111750.684750.072000.65000.042250.565250.042500.55500.062750.435750.093000.366000.1173250.316250.1456500.17710000.4456750.212000.587000.2314000.697250.2616000.87500.28518000.867750.3120000.948000.335250019000.3730001.012) 观察陷波应用。改变输入信号vi的频率依次为谐振频率fo的0.5倍、0.8倍、1倍、1.2倍、1.5倍,测量输出电压vo的峰峰值,并记录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频率f/fo0.50.811.21.5vo峰峰值450mV169mV(50mV)110mV250mV波形下图1下图2下图3下图4下图5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和预习中得到的计算结果存在一些误差。这可能是由于电感电容实际值与标称存在一些差距,以及电感存在内电阻。此外,示波器探头的电容也是引起误差的一个原因。而且本次实验中需要进行小信号的手动测量,这一过程也会造成较大的误差。通过观察RLC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曲线可以得到:当输入信号频率在谐振频率附近时,输出波形幅度最大,电压放大倍数较大。输入频率大于谐振频率时,频率越大,输出电压幅度越小;输入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频率越小,输出电压幅度越小。这是由于信号频率过高时电容阻抗较小,分压较小,输出电压幅度较小;信号频率过低时电感阻抗较小,分压较小,输出电压幅度较小。所以信号频率在谐振频点附近时,RLC 并联谐振回路对输入信号有较大的放大作用,而且对其他信号而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 RLC 并联谐振回路起到了选频放大作用。可以应用于发射机的射频放大,接收机的中频放大以及通信系统中的单频导频信号放大等。思考题1. 在图5.60所示的电路中,改变电阻R的数值时,RLC并联回路的带宽BW和品质因数Q如何变化?答:Q=1RLC,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随着R的减小而增大。BW=f0Q,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随着 R 的减小而减小。2. 在电感器产品手册中有一栏“自谐振频率”是什么意思?例如有一AL030-102K型号的色环电感,查得其自谐振频率为1.15MHz,若在工作频率为5MHz的电路中用作滤波电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自谐振频率”是指由于电感存在寄生电容而导致的电感与电容的谐振频率。电感为1mH,寄生电容为19.153pF;工作频率为5MHz的谐振电路中,电容为1.013pF。所以电路中总电容为20.167F,电路实际的谐振频率为1.12MHz,与5MHz相差过大,频率5MHz的信号受到了抑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3. 试推导带宽的公式:BW=f0Q答:Hj=11+jQ(0-0)A=Hj=11+Q2(0-0)2A()max=A0=1令A=A()max2:11+Q2(0-0)2=12(0-0)2=1Q210-01=-1Q20-02=1Q解得: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