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 重点掌握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 2 体会并学习陈毅生死不渝 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陈毅 字仲弘 四川乐至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诗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 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有诗集 陈毅诗词选集 1934年10月 主力红军出发长征 当时陈毅身负重伤 被留在江西担任指挥工作 后中央苏区失陷 便在赣粤边区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 这是陈毅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 最困难的阶段 梅岭三章 就是陈毅在梅山被围 情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写的三首绝命诗 1936年冬 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 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小序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 地点 写作背景和缘由 表现了诗人从容 镇定 大义凛然的情怀 讨论 1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 泉台 与 阎罗 这两个并不存在的迷信传说 答 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要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至死不渝 3 阎罗 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 第一章 借喻 比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抒发壮志 表明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2 旌旗 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 借代 代指部队 讨论 2 此头须向国门悬 一句引用了什么典故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答 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 诗人表明即使自己在战斗中牺牲了 也希望能看见反动派被人民打倒这个愿望 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嘱咐同志 表达坚信革命必胜的崇高信念 1 烽烟 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 借代 指战争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示儿 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 典出 史记 伍子胥列传 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 楚人伍子胥 为吴将 屡建战功 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 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 而不是齐 多次提醒夫差 要警惕越国报仇 夫差听信谗言 疑子胥谋反 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时 对身边的人说 抉吾眼悬东门之上 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讨论 1 血雨腥风 比喻了什么 2 谈谈你对 自由花 的理解 第三章 采用借喻的修辞手法 预言共产主义革命理想终将实现 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答 比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镇压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展望未来 展示革命事业成功的壮丽前景 自由诗 匈牙利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抒发壮志 表明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嘱咐同志 表达坚信革命必胜的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厂防雨棚施工方案(3篇)
- 学校主题墙施工方案(3篇)
- 新疆化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写升国旗应用题目及答案
- 小学作文题目试卷及答案
- 第一次买东西作文12篇
- 海燕象征意义与精神力量探究教案
- 我的校园故事300字9篇
- 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指南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国防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全景制作方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 大单元作业设计
- 余映潮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读书
- 手机直播间搭建课程设计
- NB-T 11069-2023 柔性直流用全桥和半桥子模块混合换流阀技术规范
- 【眼科学基础】眼科症状学
- 深圳机场国际货站信息系统(CTIS)全流程综合联调方案v17
- 河道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