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搬迁_第1页
影像科搬迁_第2页
影像科搬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像科整体布局与设备搬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基本建设也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各大医院纷纷设计建造了布局更合理、就医流程更优化、检查与治疗转送更便捷的新型病房大楼或门诊(医技)大楼。医学影像科作为医院大型设备最多、最新、最集中的科室,如何规划设计符合现代化、信息化医疗需要的科室布局,如何在不影响正常医疗的情况下迅速搬迁科室的各种大型医疗设备,是摆在医学影像界同仁面前的一个重要科题。1整体布局1影像科一般设在门诊和住院病人输送方便的位置,门、急诊量较大三级甲等医院可分为门诊影像科和住院部医学影像中心两部分。门诊影像科设在门、急诊大楼内,由登记室、透视室、DR拍片室、CT室和诊断报告室组成(由于激光干式打印机逐渐普及,门诊暗室将不再需要),24小时负责门、急诊病人的拍片、CT检查。住院部医学影像中心可设在住院部大楼内或单独的影像中心楼中,由放射科、CT室、MR室、介入室四个部门组成,整个影像中心布局要兼顾各部门的联系和统一,更系统、更方便。各部门可根据病人流量的大小,设立相应的病人候诊区。登记室要设在候诊区和检查室之间,方便病人预约、登记。由于影像科拍片、存储逐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存片库和暗室将不再列入设计规划范围。影像科的选址应遵循“两近两远”的原则。既离相关检查和治疗科室近,方便病人就诊;离配电房或变压器近,降低电源压降;离居民区远,防止意外辐射;离电梯或汽车远,避免磁共振磁场的均匀性或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干扰。2机房规划2影像科大型精密设备多且集中,对场地和周围环境要求高。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设备对环境和土建的特殊要求,避免设备运输、安装与土建发生矛盾。影像科负责人要仔细阅读施工图纸,将本单位大型设备(如CT、MR、DSA)的外部尺寸、重量、空间走向提供给施工设计单位,对不符合设备要求的地方及时提出疑问和建议,提醒设计人员修改设计方案。机房面积机房面积的大小,除容纳机器及辅助设备外,必须有足够的余地方便病人(包括手推车与担架床)进出和工作人员操作。CT、MR的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25平方米,操作室、设备间面积各在810平方米左右。检查室与操作室的观察窗离地高度为800mm,面积不小于8001200mm2,坐在控制台前应能无障碍地观察到检查室内病人和机器的大部情况。用于放置设备电源线、地线和信号线的电缆沟截面积为200200 mm2,各机房和办公室之间预埋网线和光纤。机房高度机房高度一般不低于2800mm,带有天轨立柱的DSA机房高度应适当高一些。为便于CT、MR等大型设备的安装运输,机房大门装修前的高度不低于2200 mm,装修好的高度在2000 mm以上,宽度也应在15002000 mm左右。地面承重CT、MR机架的重量都在数吨以上,CT或MR扫描室的地面必须有足够的承重能力才能保证机器的安全使用。所以在机房建造或改建时,可在预放机架的地方用混凝土浇注基座。如机器放在楼上,则更要预先计算楼板的承重,作适当加固处理。防护要求由于影像科的X线机和CT机均为射线装置,机房建筑必须符合国家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要求机房面积应足够大,控制台与检查(治疗)室分开,墙壁2mm、天花板1mm铅当量防护层。如机器放在楼上,则楼板的厚度应相当于2mm铅当量。观察窗与墙体连接处和门缝应用2mm铅皮作重叠遮盖处理。工作室布局合理,应有良好通风换气(34次/h)。屏蔽要求为防止外界电磁波对MR系统的影响,MR扫描室需用0.5mm的铜板进行屏蔽,屏蔽体与墙壁和地面绝缘。空调系统影像科的设备如CT、MR、DR、CR都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机房和控制室应建立独立的空调系统,具有恒温、恒湿功能,温度一般控制在22左右,湿度在3070%之间。电源条件影像科的大型设备如CT、MR、DSA和DR对电源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为保证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率和工作安全稳定,需提供足够的电源容量,电源电阻不大于0.09欧(380V),满负荷时电源压降波动范围不超过电源电压的10%。由于CT、MR、DSA等设备功率较大,一般都单独从医院主变电站连接电源(380V),电源线长度不超过100m,导线(铜)截面为25mm2。科室一般医疗建筑用电采用低压系统(220V),如照明、插座及一般医疗用电。磁共振扫描室为避免电磁干扰,照明应用直流白炽灯。一些小型设备如计算机、观片灯、激光打印机可直接接在房间墙壁电源插座上。接地要求影像科的大型设备多为精密电子仪器,需要有良好的地线。通常要求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并且各机器单独设立地线,不与其他设备或医院建筑共用地线。3搬迁计划3影像科设备的搬迁要制定详细的计划,科学计划、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安全运输。制定大型设备搬迁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熟悉掌握设备的构造和特点,正确分解拆卸机器;二是要对原场地、新建场地和迁移途径进行实地考察;三是了解拆卸、搬运、安装人员的技术状况;四是分批分次搬迁,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五是了解搬运和吊装设备的性能和状况;六是MR、CT等大型精密设备如自己不具备拆卸、安装能力,则需请供货公司派专业人员前来拆卸和搬迁。设备搬迁计划及应急措施一般包括:(1)人员准备:包括机器拆卸、搬运、安装、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负责指挥的人员应具有机器拆卸、搬运、安装的丰富经验。(2)工具准备:机器的拆卸、搬运、安装过程中需要各种专用工具,应事先准备好工具,避免在搬迁过程中因缺少某种工具而耽误搬迁工作或损坏机器设备。(3)搬运车辆准备:包括铲车或吊车、运输卡车,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吨位和数量。(4)场地准备:包括原场地和新建场地,要保证机器拆卸时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场地符合设备要求,大型设备预留搬运通道和孔洞。(5)辅助设施准备:水、电、空调等辅助设施能否及时安装到位,直接影响大型医疗设备的安装使用速度。(6)应急措施:由于设备搬迁会给影像科的正常医疗检查和治疗带来影响,应事先做好提示等对应措施,将影响降至最低。(7)保护措施:在搬运大部件时,应对其喷漆或电镀的表面用海绵或塑料泡沫加以保护,易损部件装箱搬运。吊运大型设备时应事先制作保护性底座和框架。4设备安装设备运抵新场地后,先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机器的位置,检查设备在搬运过程中是否有损坏,拆除搬运时防震用的固定装置,检查水、电、空调等辅助设施是否安装到位并接通。确定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安装连线。(1)机器固定:CT、MR的机架、检查床应根据随机图纸仔细定位,反复校正,确定无误后打眼固定。其间要仔细调整机架、检查床的水平度和垂直度。DSA天地轨道安装前要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