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排痰护理和早期带管呼吸训练 1 学习目标 了解 1 颈髓损伤的定义2 气管切开术及其适应症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 掌握 1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2 正确吸痰方法3 气管切开伤口护理及内套管护理4 拔管后的护理 2 颈髓损伤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科常见疾病 多由外伤引起颈椎骨折 压迫脊髓腔内血管神经 引起水肿 损坏 临床主要是以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 上下运动神经元障碍及植物神经营养障碍为特征 当受它们支配的肌肉失去了神经冲动 即引起瘫痪 不能进行随意活动 不久肌肉便会萎缩 3 气管切开术 4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 放入气管套管 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 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5 一 适应症 1 喉梗阻和颈部气管阻塞 1 急性喉炎 2 喉部 咽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3 邻近器官疾病压迫和影响喉部及气管而致呼吸困难 4 与自身免疫及代谢系统有关的喉气管疾病 5 喉 颈部外伤 6 先天性疾病如喉蹼 神经疾病 7 正气管阻塞疾患引起的气道阻塞 6 2 各种原因造成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1 颅脑外伤 药物中毒 重症股无力等 出现昏迷 咳嗽反射消失或呼吸肌麻痹 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引起下呼吸道阻塞者 2 肺部感染性疾患或其他疾病合并肺部感染 特别是老年患者 3 心 胸及腹部手术病人一般情况差 咳嗽无力 不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者等 7 3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衰弱 血氧饱和度下降 二氧化碳潴留 需行人工辅助呼吸 4 特殊气管异物 如塑料笔帽等 不能经气管镜取出 或病情危急 条件限制时 可经气管切开取出异物 8 二 手术时机 1 呼吸道阻塞的病因及气管切开的目的2 呼吸困难的程度3 病人全身情况4 医院条件及家属情况 9 1 呼吸道阻塞的病因及气管切开的目的呼吸道暂时梗阻所致的呼吸困难 经保守治疗有可能缓解或消除者 即不必行气管切开术 呼吸困难的病因不能很快消除 甚至会进一步加重者 应及早做气管切开术 对昏迷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患者 也应及早作气管切开术 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III度及IV度呼吸困难者 均应急诊手术 不应保守观察 10 2 呼吸困难的程度I度呼吸困难 安静时无呼吸困难 活动时 走路 玩耍 哭闹 有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症状 如鼻翼扇动 胸骨上窝及锁骨上窝轻度内陷等 II度呼吸困难 安静时有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 活动时加剧 但无躁动不安表现 Ill度呼吸困难 明显的吸入性呼吸困难 烦躁不安 出汗 轻度发绀 IV度呼吸困难 是呼吸困难的最后阶段 呼吸困难严重 面色青灰 口唇发绀 窒息 昏迷 呼吸心跳停止 11 三 手术方法 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 除准备手术器械外 并应备好氧气 吸引器 气管插管 或气管镜 以及各种抢救药品 对于小儿 特别是婴幼儿 术前先行插管或置入气管镜 待呼吸困难缓解后 再作气管切开 更为安全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 套管种类 金属套管硅胶套管 19 20 21 22 23 五 气管切开优点 易于固定病人多能耐受易于口腔护理不影响病人进食导管短 管腔大 易于吸痰解剖死腔相对减少 气道阻力小易于鼻咽部引流 24 六 气管切开缺点 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局部伤口需要特殊护理痊愈后颈部留有疤痕 25 七 气管切开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气管切开24小时内的并发症后期并发症气管切开24小时后的并发症 26 早期并发症 出血 最常见气胸空气栓塞 较为少见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 较常见 27 后期并发症 切口感染 常见出血 少见气道梗阻 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吞咽困难 拔管后可好转气管食管瘘 偶见 28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29 一 人工气道的湿化 1 为什么要湿化 2 湿化方法 3 湿化标准 30 1 为什么湿化 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功能 加温加湿滤过清除呼吸道内异物 31 2 湿化方法 1 室内保温及保湿 室温在22 24 左右 可采用的地面洒水 空气加湿器等方法使相对湿度保持在70 80 在气管套管外口覆盖双层湿纱布 避免干燥的空气进入气管内 32 2 湿化方法 2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 如果液体入量不足 既使呼吸道进行湿化 呼吸道的水分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仍然处于失水状态 因此 液体入量必须保持2500 3000ml d 33 2 湿化方法 3 气管内直接滴注 湿化液选择 生理盐水0 45 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氨溴索 沐舒坦 5 碳酸氢钠溶液滴注方式 间断滴入 一般每隔15 20min向气道注入2 3ml持续滴入 输液泵持续气管内滴入 8 10ml h 34 间断滴入特点 每次滴入湿化液量大 2 3ml 常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 影响湿化效果 增加吸痰次数 延长吸痰时间 每20 30min滴入湿化液1次 护理工作量大 频繁的气道湿化 易致细菌侵入 诱发肺部感染 35 持续滴注优点 湿化液可通过注射泵持续 微量 匀速滴入 操作简单 省时省力 符合人体气道持续湿化要求 持续湿化由于每滴湿化液量极小 且沿气管内套管管壁缓慢均匀流入气道 对气道黏膜刺激小 痰液稀释效果好 减少了吸痰次数 分泌物引流通畅 减少了肺部感染发生率 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同时也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 36 2 湿化方法 4 雾化吸入 稀释分泌物 刺激痰液咳出及治疗某些肺部疾病 雾化液一般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根据病情还可加入化痰和抗菌药物 37 3 湿化标准 湿化满意 分泌物稀薄 能顺利通过吸痰管 气管导管内没有痰痂 患者安静 呼吸道通畅湿化不足 分泌物粘稠 有痰痂或粘液块咳出或吸出 吸引困难 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 紫绀加重 湿化不足的患者 应加强湿化 如适当增加湿化液的量或增加滴入次数湿化过度 分泌物过分稀薄 咳嗽频繁 需要不断吸引 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 患者烦躁不安 紫绀加重 对于湿化过度的患者 滴入湿化液的量和次数应适当减少 以免因呼吸道水分过多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每日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和痰液粘稠度调整 一般250 400ml d 以分泌物稀薄 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38 二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促进排痰 呼吸功能的训练 有效咳嗽 叩击及体位引流2 吸痰 39 1 促进排痰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 40 吸气训练呼气训练上肢上举呼吸训练排痰训练 叩击排痰振动排痰 41 1 促进排痰方法 叩击法 双手轻轻地 轮换地叩打于肺的侧面或后部 力的释放应由肩带动肘 肘带动手腕 所发出的声音就像马蹄奔跑时的声音 由下而上 由外向内 边叩边鼓励病人咳嗽 避开肋骨上下 脊柱和乳房 42 1 促进排痰方法 体位引流 置患者于特殊体位 将肺与支气管存积的分泌物 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支气管并咳出体外 引流前给予雾化吸入 引流时辅以胸部扣击 43 2 吸痰法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正确吸痰操作痰液粘稠度判断及意义 44 45 吸痰管的选择 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 2 成人一般选用12F 14F号一次性硅胶管 气管切开者长度约30cm 气管插管者长度约40 50cm 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 5cm 保证能吸出气管 支气管中的分泌物 46 正确掌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 1 吸痰前向患者解释吸痰的注意事项2 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 吸引负压不超过 50mmHg 6 7kPa 以免负压过大损伤粘膜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 危重病人和痰量较多的患者 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 必要时间隔3min以上再吸引 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 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3 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 必要时可重复2 3次 5 绝对禁止用抽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抽吸人工气道 每个患者的吸痰装置及用物应个人专用 并做好消毒隔离 6 吸痰期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7 吸痰的手法 阻断吸痰管的负压 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有阻力感或估计吸痰管接近气管导管末端 此时应将吸痰管后退1 2cm 开放负压边吸引边鼓励患者咳嗽 然后向上提拉进行左右旋转式吸引 吸痰动作要轻柔 快捷 力求吸痰彻底又不损伤粘膜 以免引起病人气管粘膜出血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以免发生低氧血症 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吸痰前后应给予100 的氧气吸入2min 48 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度 稀痰 痰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 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提示感染较轻 如量过多 提示气管滴注过量 湿化过度 可适当减少滴入量和次数 同时应注意增加吸痰且每次吸痰时将痰液吸净 49 度 中度粘痰 痰的外观较 度粘稠 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 但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有较明显的感染 需加强抗感染治疗 白色粘痰可能与气道湿化不足有关 必须加强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药 避免痰痂堵塞人工气道 50 度 重度粘痰 痰的外观明显粘稠 常呈黄色 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 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提示有严重感染 必须抗感染治疗或已采取的措施无效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痰液太粘稠不易吸出 提示气道过干或伴有机体脱水现象 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51 三 气管切口局部护理 1 气管切口应保持清洁干燥 尤其是导管与周围皮肤的皱褶处应仔细清洁 消毒 2 气管切口处无菌敷料的更换频率应视其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 一般每日更换2 3次 若被血液 痰液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3 密切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情况 52 五 气管内套管的护理 1 保持套管固定带松紧度适宜 应以容纳1指为度2 内套管在流水下清洗干净 每日消毒四次3 消毒方法 煮沸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双氧水浸泡消毒法 53 六 防止气道阻塞 人工气道阻塞可严重影响通气的效果 而气道湿化不足或吸引不充分是引起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 气道阻塞可导致通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 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 出汗 呼吸困难 紫绀甚至意识丧失等 54 护理中应注意 1 做好人工气道的湿化 痰液粘稠时 需反复湿化 反复彻底吸引直至痰液变稀薄 但要注意防止湿化过度 2 及时 彻底的有效吸痰 吸痰管要插到有效深度 以便将气管内导管口以下的痰液吸净 吸引时 如导管下端有阻力不易插入 则提示气道有阻塞 可能为痰痂 也可能为充气气囊脱落到气管导管末端 55 3 气囊脱落及异物阻塞 一次性套管扭转是人工气道护理不当的严重并发症 可使患者窒息死亡 要引起高度重视 4 定时清洗消毒或更换 5 其他因素 如气道大出血 呕吐物误吸 或有气管食管瘘引起的误吸 针头或玻璃接头的坠入等 在护理过程中 应注意避免发生 56 七 口腔护理 1 口腔护理的目的是清除口腔分泌物 痰液和呕吐物 保持口腔清洁和呼吸道通畅 预防口腔细菌感染和肺部并发症 2 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每日行口腔护理二次 3 根据口腔pH值选择口腔清洗液 pH值高选用2 3 硼酸溶液擦洗 pH值低采用2 碳酸氢钠溶液擦洗 pH值中性时选用1 3 双氧水或用生理盐水擦洗 57 八 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气管的长期插入 给病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而且不能通过语言来正常地进行医患交流 从而出现急躁 厌烦 抵触 不予配合等心理反应 护理人员及家属应给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 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早日康复 58 九 拔管护理 1 拔管条件和时机 1 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及痰液明显减少1周以上 2 无咽喉部机械阻塞 3 具有完整的上气道保护反射 能自主有力地咳嗽 具有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能力 4 呼吸平稳 血氧饱和度监测 90 59 2 拔管前的心理护理3 堵管方法 一次性堵管法 完全堵管24小时后拔管 分期堵管法 在堵管时先堵1 2 3 4 全堵 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咳嗽反射良好 吞咽功能正常 全堵并观察48小时正常后拔管 60 4 堵管期间的护理 堵管前应先吸尽口咽部分泌物及下气道痰液 再放净气囊内气体 应缓慢进行 逐渐减压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观察氧饱和度 95 以上 无呼吸困难或诱发哮喘 让病人适应一段时间后 再行堵管 堵管后要注意交班 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立即拔除堵栓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61 5 拔管的操作程序 1 一般安排在上午拔管 2 向病人说明拔管的步骤和拔管后注意事项 3 检查临床的基础情况 4 床旁备有随时可用的 充分湿化的氧气源 5 备用随时可重新插管的各种器具 6 经气道仔细吸引 吸净气囊以上口咽部的分泌物 7 完全放松气囊 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拔出气管内套管 经鼻导管或面罩吸入充分湿化的氧 8 鼓励用力咳嗽咳痰 必要时给予吸引 9 检查重要体征和血气 仔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10 如发生进行性缺氧 高碳酸血症 酸中毒 对治疗无反应 即重新插管 62 6 拔管后的护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电池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空吊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市社工证报考试卷及答案
- URAT1-inhibitor-13-生命科学试剂-MCE
- Dimethenamid-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安全员a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开发服务合同(编号5)
- 护士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与团队管理机考试题及答案
- 真菌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信号分立器件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职业指导师考试试卷:实践操作
- 幼儿园2025师德师风应知应会知识测试试题(附答案)
- 老年人基础照护护理协助协助老人床椅转移
- 2025年北京中考真题英语试题及答案
- 搬运工具管理办法
- 撤资协议范本(2025版)
- 班组人工协议书
- 2025年浙江省中考社会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公需课考试题库(附答案)
- 农资货运运输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